一种继电器测试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55121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7 13: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测试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继电器测试平台包括箱体,箱体设置有控制模块、整流模块和若干个测试模块,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测试模块通断电,测试模块包括计数器、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第一连接端为被测继电器的线圈接线,第二连接端为记数器输入接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把测试继电器的测试模块和供电用的整流模块集成于箱体内,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同时测试多个继电器;此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计数器的设置,用于测试线圈通断点的次数,从而能够根据控制模块与计数器对比来避免误判断的现象发生。

A relay test platfor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继电器测试平台
本技术涉及测试装置
,尤其是指一种继电器测试平台。
技术介绍
对于地铁站来说,无论是站台还是地铁本身,均需要大量的继电器配合才能够正常工作。而为了保证继电器能够正常工作,在继电器接入电路时是需要经过测试的。但是目前的地铁站中,对于继电器的测试方式依然采用传统方式,即无电状态采用人工对继电器进行线圈与触点电阻测量,这种方式没有使继电器完成通电测试,造成线圈、触点能否可靠吸合未能准确判断。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继电器测试平台,能够自动完成对于继电器多次吸合的测试。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继电器测试平台,包括箱体,所述箱体设置有控制模块、用于把市电整流为直流电的整流模块和若干个分别用于连接继电器的测试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测试模块通断电,测试模块包括计数器、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第一连接端用于与待测试的继电器的线圈接线,第二连接端与记数器输入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箱体设置有面板,所述整流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和若干个测试模块均设置于所述面板与所述箱体之间;所述面板设置有若干组第一连接端接口和若干组第二连接端接口,第一连接端与第一连接口电连接,第二连接端与第二连接口电连接。更进一步的,还包括连接导线,连接导线的一端用于与待测试的继电器的线圈连接,连接导线的另一端设置有插头,插头的与第一连接口的插座相配合插接;插头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接电弹片;第一连接口插座的顶部和第二连接口插座的顶部都设置有绝缘环。进一步的,所述整流模块包括电压表、用于把市电整流为110V直流电的第一整流器、用于把市电整流为24V直流电的第二整流器、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整流器开启的第一开关和用于控制所述第二整流器开启的第二开关,所述第一整流器的输出端经所述第一开关后、所述电压表后用于为待测试的继电器供电,所述第二整流器的输出端经所述第二开关、所述电压表后用于为待测试的继电器供电。更进一步的,所述整流模块还包括总开关,所述第一整流器的输入端和所述第二整流器的输入端并联后连接于所述总开关的一端,所述总开关的另一端用于外接市电。进一步的,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整流模块的通电电压、通电总时长和通断频率。进一步的,所述箱体设置有顶盖,所述顶盖的一端与所述箱体转动连接,所述顶盖的另一端与所述箱体扣接。更进一步的,所述箱体和所述顶盖分别设置有脚轮。进一步的,所述箱体设置有提手。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把测试继电器的测试模块和供电用的整流模块集成于箱体内,从而使得本技术可以同时测试多个继电器;此外,本技术通过计数器的设置,用于继电器线圈通断电的次数与计数器记录次数的对比来避免误判断的现象发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电路图。图3为本技术的面板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连接导线的示意图。附图标记:1—箱体,2—面板,3—顶盖,4—脚轮,5—提手,6—整流模块,7—测试模块,8—计时器,21—第一连接口,22—第二连接口,23—连接导线,24—插头,25—接电弹片,26—绝缘环,61—电压表,62—第一整流器,63—第二整流器,64—第一开关,65—第二开关,66—总开关,71—计数器,72—第一连接端,73—第二连接端。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定。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继电器测试平台,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设置有控制模块(图中未显示)、用于把市电整流为直流电的整流模块6和若干个分别用于连接继电器的测试模块7,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测试模块7通断电,测试模块7包括计数器71、第一连接端72和第二连接端73,第一连接端72用于与待测试的继电器的线圈接线,和第二连接端73与记数器71的输入端连接。以其中一个测试模块7为例,当需要测试继电器时,先把继电器的线圈(以下简称线圈)分别与第一连接端72和第二连接端73进行连接,然后由开启整流模块6,通过整流模块6把市电转换为直流电,从而为计数器71和线圈进行供电,再由控制模块通过人工控制或者单片机控制测试模块7进行通断电,根据控制模块控制的次数与计数器71的次数对比,即可测试线圈的通断次数是否与实际通断电次数相符合,避免了误判断的现象发生。当然,本技术除了测试继电器线圈的通断电次数以外,还能够测试继电器常开触点和常闭触点是否能够可靠工作,以常开触点为例,具体为:通过控制模块控制线圈保持吸合状态,然后采用外界的电表分别测试两个常开触点,根据电表的数字即可判断常开触点是否正常工作。而常闭触点测试方式与上述相似,在此不再赘述。通过本技术的设置,能够同时对于多个线圈进行测试,且由于控制模块可设置好通断电的的次数,因此根据每个线圈所显示的次数即可直观而明了地判断出不符合要求的继电器,从而提升了测试效率。如图1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箱体1设置有面板2,所述整流模块6、所述控制模块和若干个测试模块7均设置于所述面板2与所述箱体1之间;所述面板2设置有若干个第一连接口21和若干个第二连接口22,第一连接端72与第一连接口21电连接,第二连接端73与第二连接口22电连接。通过面板2来把整流模块6、控制模块和测试模块7与外界进行分隔,避免了整流模块6、控制模块和测试模块7被外界影响而缩短使用寿命。具体的,如图4所示,本技术还包括连接导线23,连接导线23的一端用于与待测试的继电器的线圈连接,连接导线23的另一端设置有插头24,插头24与第一连接口21插接,具体为第一连接口21内设置有插座(图中未标注),还插座用于与第一连接端72电连接,而插头24则是经第一连接口21以后插接于该插座;插头24的宽度小于第二连接口22的宽度;插头24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接电弹片25;第一连接口21的顶部和第二连接口22的顶部分别设置有绝缘环26。通过绝缘环26的设置,能够避免工作人员意外而与第一连接口21或者第二连接口22接触而导致触电;插头24的接电弹片25则是用于在插头24插入第一连接口21或第二连接口22时,通过接电弹片25被挤压而让插头24能够顺利插入;而在插入以后,接电弹片25恢复形变而与第一连接端72或者第二连接端73进行连接,从而保证了电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整流模块6包括电压表61、用于把市电整流为110V直流电的第一整流器62、用于把市电整流为24V直流电的第二整流器63、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整流器62开启的第一开关64和用于控制所述第二整流器63开启的第二开关65,第一整流器62的输入端和第二整流器63的输入端均用于外接市电,所述第一整流器62的输出端所述第一开关64、所述电压表61用于为待测试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继电器测试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所述箱体设置有控制模块、用于把市电整流为直流电的整流模块和若干个分别用于连接继电器的测试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测试模块通断电,测试模块包括计数器、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第一连接端用于与待测试的继电器的线圈接线,第二连接端与记数器的输入端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继电器测试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所述箱体设置有控制模块、用于把市电整流为直流电的整流模块和若干个分别用于连接继电器的测试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测试模块通断电,测试模块包括计数器、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第一连接端用于与待测试的继电器的线圈接线,第二连接端与记数器的输入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测试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设置有面板,所述整流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和若干个测试模块均设置于所述面板与所述箱体之间;所述面板设置有若干组第一连接端接口和若干组第二连接端接口,第一连接端与第一连接口电连接,第二连接端与第二连接口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继电器测试平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导线,连接导线的一端用于与待测试的继电器的线圈连接,连接导线的另一端设置有插头,插头与第一连接口插接;插头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接电弹片;
第一连接口插座的顶部和第二连接口插座的顶部都设置有绝缘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测试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模块包括电压表、用于把市电整流为110V直流电的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文伟黄海东张黎璋刘仲铭王勇权陈帝水罗玉德李建旭王局孙法雄袁沛洪蓝少威李志坚廖雄发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