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热交换设备,包括:本体,其内开设有热交换室;以及相互独立设置的冷冻机构及解冻机构;其中,所述冷冻机构与所述解冻机构可选择地与所述热交换室连通。上述热交换设备,当需要冷冻处于热交换室内的物品时,选择冷冻机构与热交换室连通,当需要解冻处于热交换室内的物品时,选择解冻机构与热交换室连通,因此在需要解冻物品时,避免了将物品取出热交换室后寻找外部热源解冻物品,节省了时间;且冷冻机构与解冻机构相互独立,互不干涉。
Heat exchange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热交换设备
本技术涉及热交换
,特别是涉及一种热交换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追求生活质量。其中,对食物进行冷冻或冷藏的热交换设备(如冰箱)应运而生。经过冰箱冷冻后的食物在加工之前,需要事先进行解冻,传统对食物的解冻方式主要为:将食物从冰箱的冷冻室拿出后,利用外部热源(加热器、热水及热空气)对食物进行加热解冻。但是上述对食物的解冻方式均需要先将食物拿出冷冻室后,再寻找外部热源对食物进行加热冷却,较为耗时。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热交换设备解冻食物较为耗时的问题,提供一种可减少解冻食物时间的热交换设备。一种热交换设备,包括:本体,其内设有热交换室;以及相互独立设置的冷冻机构及解冻机构;其中,所述冷冻机构与所述解冻机构可选择地与所述热交换室连通。上述热交换设备,当需要冷冻处于热交换室内的物品时,选择冷冻机构与热交换室连通,当需要解冻处于热交换室内的物品时,选择解冻机构与热交换室连通,因此在需要解冻物品时,避免了将物品取出热交换室后寻找外部热源解冻物品,节省了时间;且冷冻机构与解冻机构相互独立,互不干涉。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冷冻机构具有第一风道,所述解冻机构具有第二风道;其中,所述冷冻机构通过所述第一风道与所述热交换室连通,所述解冻机构通过所述第二风道与所述热交换室连通。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热交换设备还包括切换机构,所述切换机构可相对于所述冷冻机构及所述解冻机构在冷冻位置与解冻位置之间运动;其中,在所述冷冻位置时,所述切换机构关闭所述解冻机构与所述热交换室的气体连通,并打开所述冷冻机构与所述热交换室的气体连通;在所述解冻位置时,所述切换机构关闭所述冷冻机构与所述热交换设备的气体连通,并打开所述解冻机构与所述热交换室的气体连通。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热交换设备还包括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与所述切换机构连接,并用于驱动所述切换机构相对于所述冷冻机构及所述解冻机构在所述冷冻位置与所述解冻位置之间运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热交换设备还包括过渡机构,所述过渡机构内开设有过渡风道,且所述过渡机构上还开设有连通于所述过渡风道与所述热交换室之间的多个风口;其中,所述冷冻机构与所述解冻机构通过所述过渡机构可选择地与所述热交换室连通。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解冻机构为微波加热机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热交换室的至少部分由发泡保温层界定形成;且所述热交换室的内壁贴合设有用于反射微波的非磁性金属层。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冷冻机构包括依次连通的压缩机、冷凝器、节流机构及蒸发器,所述冷冻机构通过所述蒸发器与所述热交换室连通。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热交换设备还包括用于承载物品的转盘,所述转盘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热交换室内。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本体包括容纳部及开关门,所述容纳部上开设有具有开口的容纳腔,所述开关门可开合地设于所述开口处;其中,所述开关门的内壁与所述容纳腔的内壁之间共同界定形成所述热交换室。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热交换设备为冰箱或冰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热交换设备的正视图;图2为图1中所示的热交换设备的局部结构图;图3为图2中所示的热交换设备的热交换室处于冷冻模式时的结构图;图4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热交换设备的正视图;图5为图2中所示的热交换设备的热交换室处于解冻模式时的结构图。热交换设备100本体10容纳部11开关门12抗流槽121避波窗口122联锁器123热交换室13回风口14冷冻机构20第一管道21第一风道22解冻机构30第二管道31第二风道32磁控管34磁传导件35切换机构40发泡保温层50过渡机构60过渡风道61进风口62转盘70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参阅图1,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热交换设备100,具体地,该热交换设备100不仅可以实现对物品(如食物)的冷冻功能,还可以实现对物品的解冻功能。其可以为冰箱也可以为冰柜,还可以为其他种类的热交换设备100,在此不作限定。下面以冰箱为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本实施例仅用作为范例说明,并不会限制本申请的技术范围。再者实施例中的图式亦省略不必要组件,以清楚显示本申请的技术特点。参阅图1及图2,冰箱包括本体10,本体10内开设有用于放置食物的热交换室13。具体地,本体10包括容纳部11及开关门12,容纳部11上开设有具有开口的容纳腔,开关门12可开合地设于开口处,开关门12的内壁与容纳腔的内壁之间界定形成热交换室13,开关门12可以控制热交换室13的打开与关闭。可以理解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热交换室13的形成方式不限于此,如还可以设置本体10包括容纳部11、开关门12及抽拉部,容纳部11上开设有具有开口的容纳腔,风门可开合地设于开口处,抽拉部可从开口处抽拉设于容纳腔内,热交换室13形成于抽拉部内,在此亦不作限定。热交换设备100还包括冷冻机构20,冷冻机构20用于冷冻放置于热交换室13内的食物。具体地,冷冻机构20包括依次连通的压缩机、冷凝器、节流机构及蒸发器。冷冻机构20在工作时,制冷剂首先吸入压缩机,并经过压缩机压缩变成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经过管道被输送到冷凝器中,并在冷凝器中放热,通过冷凝器冷凝后,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会变成常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剂,制冷剂经过冷凝后进入节流机构(毛细管)中,通过毛细管的节流减压,制冷剂的压力减小,由此形成的低温低压液态制冷剂最后进入蒸发器中,在蒸发器中吸热蒸发变为低温低压的气态制冷剂,而后再吸入压缩机,如此循环往复。在蒸发器中,随着制冷剂的蒸发吸热,冰箱中的温度会随之降低,如此便实现了制冷的目的。为了给热交换室13制冷以将处于其内的食物冷冻,冷冻机构20通过其蒸发器与热交换室13连通。参阅图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热交换设备(100),其特征在于,包括:/n本体(10),其内设有热交换室(13);以及/n相互独立设置的冷冻机构(20)及解冻机构(30);/n其中,所述冷冻机构(20)与所述解冻机构(30)可选择地与所述热交换室(13)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交换设备(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10),其内设有热交换室(13);以及
相互独立设置的冷冻机构(20)及解冻机构(30);
其中,所述冷冻机构(20)与所述解冻机构(30)可选择地与所述热交换室(13)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设备(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冻机构(20)具有第一风道(22),所述解冻机构(30)具有第二风道(32);
其中,所述冷冻机构(20)通过所述第一风道(22)与所述热交换室(13)连通,所述解冻机构(30)通过所述第二风道(32)与所述热交换室(13)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热交换设备(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设备(100)还包括切换机构(40),所述切换机构(40)可相对于所述冷冻机构(20)及所述解冻机构(30)在冷冻位置与解冻位置之间运动;
其中,在所述冷冻位置时,所述切换机构(40)关闭所述解冻机构(30)与所述热交换室(13)的气体连通,并打开所述冷冻机构(20)与所述热交换室(13)的气体连通;在所述解冻位置时,所述切换机构(40)关闭所述冷冻机构(20)与所述热交换设备(100)的气体连通,并打开所述解冻机构(30)与所述热交换室(13)的气体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交换设备(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设备(100)还包括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与所述切换机构(40)连接,并用于驱动所述切换机构(40)相对于所述冷冻机构(20)及所述解冻机构(30)在所述冷冻位置与所述解冻位置之间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文翔,王铭坤,宁鑫,李江伟,傅彦达,易永盛,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