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程敏专利>正文

一种叠加混风湍流效应燃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52488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7 10: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属于燃烧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叠加混风湍流效应燃烧器,包括反射碗,所述反射碗底部的左右侧均支撑有支撑柱,两组所述支撑柱上部相对的一侧均连接有连接杆,两组所述连接杆之间连接有湍流发生器,所述支撑柱的底部支撑有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中心连接有喷嘴,所述喷嘴的底部贯穿底座并连接有燃气管,本燃烧器混气十分充分,燃烧功率高、火力大,且产生的一氧化碳较少。

A burner with superimposed mixed air turbulence eff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叠加混风湍流效应燃烧器
本技术涉及燃烧器
,具体为一种叠加混风湍流效应燃烧器。
技术介绍
燃烧器作为一种燃烧火焰进行加热的器具,作为一种现代文明的方式取代了埋锅造饭的土法,而现代文明的一打特征就是技术迭代快,所以燃烧器的结构根据不同的需求也在不断的优化。例如中国技术申请号为CN201820057092.0的一种引射管隐藏式灶具燃烧器,包括炉头、分火器座、内火盖和外环形火盖,所述炉头包括上开口的杯体和杯盖,所述杯体包括轴向卡槽、横向进气管和纵向进气管;杯盖包括板体、圆弧形出气腔、圆弧形进气腔、二个外引射管、内火盖座、内引射管和二次空气腔。但现有的燃烧器存在着火力不够大、燃烧效率不够高,且一氧化碳产生较多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叠加混风湍流效应燃烧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火力不够大、燃烧效率不够高,且一氧化碳产生较多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叠加混风湍流效应燃烧器,包括反射碗,所述反射碗底部的左右侧均支撑有支撑柱,两组所述支撑柱上部相对的一侧均连接有连接杆,两组所述连接杆之间连接有湍流发生器,所述支撑柱的底部支撑有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中心连接有喷嘴,所述喷嘴的底部贯穿底座并连接有燃气管。优选的,所述反射碗外壁底部的内径值与两侧支撑柱之间的间距值相等。优选的,所述燃气管上连接有燃气阀。优选的,所述燃气管与底座底部的连接处套接有套管。优选的,所述反射碗的内壁中部设置有点火针。优选的,所述湍流发生器、喷嘴和反射碗的中心位于同一直线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运用湍流发生器进行混合气,比自然风混合气效果好很多,燃烧功率更高;2)可通过连接多个湍流燃烧器组合一起的方式组成更大火力燃烧器;3)开放式混气室设置保证混风更充分,混气燃烧后产生的一氧化碳会更少。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正视图;图3为本技术湍流发生器剖视图。图中:1反射碗、2支撑柱、3连接杆、4湍流发生器、5底座、6喷嘴、7燃气管、8燃气阀、9套管、10点火针。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实施例: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叠加混风湍流效应燃烧器,包括反射碗1,反射碗1为上宽下窄形的喇叭形反射碗。反射碗1底部的左右侧均支撑有支撑柱2,支撑柱2的顶部通过螺栓与反射碗1的底部连接,连接稳固,两组支撑柱2上部相对的一侧均连接有连接杆3,两组连接杆3之间通过螺钉连接有湍流发生器4,支撑柱2的底部支撑有底座5,底座5通过螺栓与支撑柱2连接固定,底座5的顶部中心连接有喷嘴6,喷嘴6通过螺丝连接在底座5的底部中心,喷嘴6的底部贯穿底座5并连接有燃气管7。其中,反射碗1外壁底部的内径值与两侧支撑柱2之间的间距值相等,保证反射碗1可以将混风完成的气体尽数吸收。燃气管7上连接有燃气阀8,控制燃气管7的燃气供给。燃气管7与底座5底部的连接处套接有套管9,防止燃气管7漏气。反射碗1的内壁中部设置有点火针10,负责对混风后的气体进行点燃。湍流发生器4、喷嘴6和反射碗1的中心位于同一直线上,使得混风湍流的效率最高。工作原理:燃气管7采用已知方式和外部供气管道连通,使用者将锅具放置在反射碗1上,打开燃气阀8控制燃气从燃气管7进入喷嘴6,燃气通过喷嘴6喷射到湍流发生器4下方的开放式混气室进行混气,湍流发生器4运用湍流现象将混合气体进一步高效的与空气混合然后向上喷射,首先混合气通过直孔进入靠近湍流发生器4左右两侧内壁的附近,然后混合气在该处向上通过位于中部的第二斜孔上升,期间多次改变流向,然后混合气沿着湍流发生器4内壁的左右两侧上升,同时也会通过位于上部的上引流板的第一斜孔向上升,不同流向上升的空气在离开湍流发生器4后会相遇混合,整个过程即完成了湍流,湍流后的气体进入反射碗1,然后通过点火针10点燃。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叠加混风湍流效应燃烧器,包括反射碗(1),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碗(1)底部的左右侧均支撑有支撑柱(2),两组所述支撑柱(2)上部相对的一侧均连接有连接杆(3),两组所述连接杆(3)之间连接有湍流发生器(4),所述支撑柱(2)的底部支撑有底座(5),所述底座(5)的顶部中心连接有喷嘴(6),所述喷嘴(6)的底部贯穿底座(5)并连接有燃气管(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叠加混风湍流效应燃烧器,包括反射碗(1),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碗(1)底部的左右侧均支撑有支撑柱(2),两组所述支撑柱(2)上部相对的一侧均连接有连接杆(3),两组所述连接杆(3)之间连接有湍流发生器(4),所述支撑柱(2)的底部支撑有底座(5),所述底座(5)的顶部中心连接有喷嘴(6),所述喷嘴(6)的底部贯穿底座(5)并连接有燃气管(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叠加混风湍流效应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碗(1)外壁底部的内径值与两侧支撑柱(2)之间的间距值相等。


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敏
申请(专利权)人:程敏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