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注浆泵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050525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7 08: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注浆泵技术领域,提供一种新型注浆泵保护装置,包括壳体组件、注浆组件和减震组件,所述壳体组件包括框架、固定板、钢板、支撑架和轮毅,所述框架的内部低端设置有所述固定板,所述框架的下方设置有所述钢板,所述钢板的下表面设置有所述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底端下方设置有所述轮毅;通过设置钢板安装在框架的底部,使得注浆泵搬运过程中,避免了多路阀与外界的直接接触,从而使得多路阀可以长久使用,提高了注浆泵的使用效率,通过设置减震装置安装在支撑架内部,注浆泵在移动或工作时,能够缓解外界和泵体自身所产生的震动,使得装置整体的使用寿命增强,降低了维修费用。

A new protection device for grouting pum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注浆泵保护装置
本技术属于注浆泵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注浆泵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气动注浆泵采用压缩空气为动力源,利用气缸和注浆缸具有较大的作用面积比,从而以较小的气压便可以使缸体产生较高的注射压力。由于封孔注浆的需要,气动注浆泵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导致注浆频繁搬运,但是在搬运过程中气动注浆泵的多路阀容易损坏,经常出现泵搬运到位后发现泵的多路阀损坏无法使用。影响工作进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注浆泵保护装置,旨在解决由于封孔注浆的需要,气动注浆泵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导致注浆频繁搬运,但是在搬运过程中气动注浆泵的多路阀容易损坏,经常出现泵搬运到位后发现泵的多路阀损坏无法使用。影响工作进度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新型注浆泵保护装置,包括壳体组件、注浆组件和减震组件,所述壳体组件包括框架、固定板、钢板、支撑架和轮毅,所述框架的内部低端设置有所述固定板,所述框架的下方设置有所述钢板,所述钢板的下表面设置有所述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底端下方设置有所述轮毅;所述注浆组件包括泵体、进料管、马达、活塞杆,多路阀、注浆管和喷头,所述固定板的上方设置有所述泵体,所述泵体的上方设置有所述进料管和所述马达,且所述进料管位于所述马达的一侧,所述马达的一侧设置有所述活塞杆,所述马达的下方设置有所述多路阀,所述活塞杆的远离所述泵体的一侧设置有所述注浆管,所述注浆管的上方设置有所述喷头;所述减震组件包括固定板、伸缩杆和弹簧,所述钢板的底部设置有所述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下方设置有所述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下表面设置有所述弹簧。本技术还提供优选的,所述轮毅的数量为四个,且对称分布在所述支撑架的底端。本技术还提供优选的,所述活塞杆的数量为两个,且对称分布在所述泵体的两端。本技术还提供优选的,所述喷头的数量为四个,且对称分布在所述注浆管上。本技术还提供优选的,所述减震组件的数量为四个,且对称分布在所述支撑架的内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一种新型注浆泵保护装置,通过设置钢板安装在框架的底部,使得注浆泵搬运过程中,避免了多路阀与外界的直接接触,从而使得多路阀可以长久使用,提高了注浆泵的使用效率,通过设置减震装置安装在支撑架内部,注浆泵在移动或工作时,能够缓解外界和泵体自身所产生的震动,使得装置整体的使用寿命增强,降低了维修费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整体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整体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减震组件结构示意图;图中:1-壳体组件、11-框架、12-固定板、13-钢板、14-支撑架、15-轮毅、2-注浆组件、21-泵体、22-进料管、23-马达、24-活塞杆、25-多路阀、26-注浆管、27-喷头、3-减震组件、31-固定板、32-伸缩杆、33-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注浆泵保护装置,包括壳体组件1、注浆组件2和减震组件3,壳体组件1包括框架11、固定板12、钢板13、支撑架14和轮毅15,框架11的内部低端设置有固定板12,框架11的下方设置有钢板13,钢板13的下表面设置有支撑架14,支撑架14的底端下方设置有轮毅15。注浆组件2包括泵体21、进料管22、马达23、活塞杆24,多路阀25、注浆管26和喷头27,固定板12的上方设置有泵体21,泵体21的上方设置有进料管22和马达23,且进料管22位于马达23的一侧,马达23的一侧设置有活塞杆24,马达23的下方设置有多路阀25,活塞杆24的远离泵体21的一侧设置有注浆管26,注浆管26的上方设置有喷头27。减震组件3包括固定板31、伸缩杆32和弹簧33,钢板13的底部设置有固定板31,固定板31的下方设置有伸缩杆32,伸缩杆32的下表面设置有弹簧33。在本实施方式中,框架11是由多个钢管焊接组成的,泵体21和马达23通过两块固定板12固定在框架11内部中间,且固定板12分布在泵体21和马达23的左右两端,增加了泵体21和马达23的固定面积,提高了工作时的稳定性,钢板13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框架11的底部,且钢板13采用低合金材料制作而成,它整体强度较高、耗钢料少、减轻装置整体的重量,便于搬运,泵体21是通过马达23提供动力,且泵体21两端各设置活塞杆24、注浆管26和喷头27,提高了装置整体的工作效率,弹簧32一端与伸缩杆3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支撑架内部底面固定连接,且本身采用的是由碳纤维和玻璃钢制成的复合材料,而非一般的金属材料或塑料,在受到挤压的过程中产生的反向回复力逐渐增大,其恢复时间相较于现有的减震装置更短,抗疲劳性更好、成本更低。进一步的,轮毅15的数量为四个,且对称分布在支撑架14的底端。在本实施方式中,数量为四个的轮毅15对称分布在支撑架14的底端,方便人们搬运注浆泵,提高了整体装置的灵活性。进一步的,活塞杆24的数量为两个,且对称分布在泵体21的两端。在本实施方式中,数量为两个的活塞杆24对称分布在泵体21的两端,能够同时对左右两端的注浆管26进行加压,提高了使用效率。进一步的,喷头27的数量为四个,且对称分布在注浆管26上。在本实施方式中,数量为四个的喷头27对称分布在两个注浆管26的上下两端,当注浆时,能够增大注浆的面积,提高了工作效率。进一步的,减震组件3的数量为四个,且对称分布在支撑架14的内部。在本实施方式中,数量为四个的减震组件3对称分布在支撑架14的内部,可以有效的对每个泵体21、马达23和多路阀25起到防震、保护的作用。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技术装置在搬运时,工作人员利用钢板13下方的四个轮毅15推动注浆泵整体,省时省力,且钢板15安装在泵体21的下方,避免了多路阀25直接与地面或坚硬物体接触,保证了机器的正常使用,当机器整体在搬运时运动凹凸不平的路面时,弹簧33和伸缩杆32利用自身的弹性对装置整体进行保护,提高了装置整体的使用寿命,这样就完成了一次新型注浆泵保护装置的使用流程。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注浆泵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组件、注浆组件和减震组件,所述壳体组件包括框架、固定板、钢板、支撑架和轮毅,所述框架的内部低端设置有所述固定板,所述框架的下方设置有所述钢板,所述钢板的下表面设置有所述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底端下方设置有所述轮毅;/n所述注浆组件包括泵体、进料管、马达、活塞杆,多路阀、注浆管和喷头,所述固定板的上方设置有所述泵体,所述泵体的上方设置有所述进料管和所述马达,且所述进料管位于所述马达的一侧,所述马达的一侧设置有所述活塞杆,所述马达的下方设置有所述多路阀,所述活塞杆的远离所述泵体的一侧设置有所述注浆管,所述注浆管的上方设置有所述喷头;/n所述减震组件包括固定板、伸缩杆和弹簧,所述钢板的底部设置有所述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下方设置有所述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下表面设置有所述弹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注浆泵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组件、注浆组件和减震组件,所述壳体组件包括框架、固定板、钢板、支撑架和轮毅,所述框架的内部低端设置有所述固定板,所述框架的下方设置有所述钢板,所述钢板的下表面设置有所述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底端下方设置有所述轮毅;
所述注浆组件包括泵体、进料管、马达、活塞杆,多路阀、注浆管和喷头,所述固定板的上方设置有所述泵体,所述泵体的上方设置有所述进料管和所述马达,且所述进料管位于所述马达的一侧,所述马达的一侧设置有所述活塞杆,所述马达的下方设置有所述多路阀,所述活塞杆的远离所述泵体的一侧设置有所述注浆管,所述注浆管的上方设置有所述喷头;
所述减震组件包括固定板、伸缩杆和弹簧,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学良陈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淮北矿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