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屋面安全拉环固定装置及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04953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7 08: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坡屋面安全拉环固定装置及系统,包括拉环,所述拉环固定在底座上,且所述底座上沿圆周方向均匀布设有第一配合孔、第二配合孔、第一通孔以及第二通孔,其中所述第一配合孔与所述第二配合孔相对设置,所述拉环的两个延伸端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配合孔与所述第一配合孔内,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相对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利于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以及发生坠落时不造成屋面的损坏。

Fixed device and system of safety pull ring for sloping roof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坡屋面安全拉环固定装置及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安全防护装置的
,尤其是指一种坡屋面安全拉环固定装置及系统。
技术介绍
雪车项目以及雪橇项目均是观赏性很强的雪上运动,雪车、雪橇赛道作为冬奥会雪车项目和雪橇项目的比赛滑道,是一种对质量要求很高的滑道。雪车雪橇赛道作为冬奥会雪车和雪橇项目比赛滑道,为满足运动的安全性和竞技性,避免受天气气候等因素影响比赛效果,需要使赛道处于一个密闭的空间内,因此沿着整个赛道的长度方向设置有遮阳棚。由于遮阳棚的形式为坡屋面,屋面坡度大,因此屋面施工操作以及后期的维护都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屋面施工操作及后期维护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避免施工时安全隐患,提高施工质量的坡屋面安全拉环固定装置及系统。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坡屋面安全拉环固定装置,包括拉环,所述拉环固定在底座上,且所述底座上沿圆周方向均匀布设有第一配合孔、第二配合孔、第一通孔以及第二通孔,其中所述第一配合孔与所述第二配合孔相对设置,所述拉环的两个延伸端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配合孔与所述第一配合孔内,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相对设置。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拉环包括呈环状的拉环主体以及与所述拉环主体相连的延伸体,所述延伸体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配合孔与所述第二配合孔内。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配合孔和所述第二配合孔的直径相同。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的直径相同。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坡屋面安全拉环固定系统,包括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坡屋面安全拉环固定装置,且所述坡屋面安全拉环固定装置固定在屋面上。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屋面上设有圆管,所述圆管从所述屋面上伸出,所述坡屋面安全拉环固定装置固定在所述圆管上。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坡屋面安全拉环固定装置通过在第一配合孔与第二配合孔上安装螺栓固定在所述圆管上。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圆管焊接在所述屋面的屋脊上。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坡屋面安全拉环固定装置及系统,包括拉环,所述拉环用于固定安全带,所述拉环固定在底座上,从而可以保证安全带的稳定,且所述底座上沿圆周方向均匀布设有第一通孔以及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相对设置,从而有利于将整个装置固定在屋面上,本技术在使用时,由于施工人员所用的安全带可以固定在所述拉环上,而整个装置又固定在所述屋面上,因此可以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以及发生坠落时不造成屋面的损坏。附图说明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坡屋面安全拉环固定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坡屋面安全拉环固定装置的俯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坡屋面安全拉环固定系统的示意图。说明书附图标记说明:10-坡屋面安全拉环固定装置,11-拉环,11A-拉环主体,11B-延伸体,12-底座,13A-第一通孔,13B-第二通孔,20-屋面,21-圆管。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坡屋面安全拉环固定装置10,包括拉环11,所述拉环11固定在底座12上,且所述底座12上沿圆周方向均匀布设有第一配合孔、第二配合孔、第一通孔13A以及第二通孔13B,其中所述第一配合孔与所述第二配合孔相对设置,所述拉环11的两个延伸端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通孔13A与所述第二通孔13B内,所述第一通孔13A与所述第二通孔13B相对设置。本实施例所述坡屋面安全拉环固定装置10,包括拉环11,所述拉环11用于固定安全带,所述拉环11固定在底座12上,从而可以保证安全带的稳定,且所述底座12上沿圆周方向均匀布设有第一配合孔、第二配合孔、第一通孔13A以及第二通孔13B,其中所述第一配合孔与所述第一配合孔相对设置,所述拉环11的两个延伸端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配合孔与所述第二配合孔内,从而有效保证了所述拉环的稳定性,所述第一通孔13A与所述第二通孔13B相对设置,从而有利于将整个装置固定在屋面上,本技术在使用时,由于施工人员所用的安全带可以固定在所述拉环上,而整个装置又固定在所述屋面上,因此可以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以及发生坠落时不造成屋面的损坏。所述拉环11包括呈环状的拉环主体11A以及与所述拉环主体11A相连的延伸体11B,所述延伸体11B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配合孔与所述第二配合孔内,从而实现将拉环固定在所述底座12上。为了方便固定,所述第一配合孔和所述第二配合孔的直径相同。所述第一通孔13A与所述第二通孔13B的直径相同,从而有利于将整个装置固定在所述屋面上。本实施例中,所述拉环主体11A的直径大小60mm,厚度为Φ12。所述底座12采用铆接或夹具固定。所述拉环11作为锚点时,每个锚点能承担22KN的水平荷载,每个锚固点和每道钢索分别同时承受最大人员2人;且具有有缓冲功能,保证施工人员安全以及发生坠落时不造成屋面的损坏。另外,所述屋面为坡屋面都可使用此装置。实施例二如图1和图3所述,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坡屋面安全拉环固定系统,包括实施例一所述的坡屋面安全拉环固定装置10,且所述坡屋面安全拉环固定装置10固定在屋面20上。本实施例所述坡屋面安全拉环固定系统,包括实施例一所述的坡屋面安全拉环固定装置10,且所述坡屋面安全拉环固定装置10固定在所述屋面20上,因此可以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以及发生坠落时不造成屋面的损坏。所述屋面20上设有圆管21,所述圆管21从所述屋面20上伸出,所述坡屋面安全拉环固定装置10固定在所述圆管21上,从而有利于将所述坡屋面安全拉环固定装置10稳固在所述屋面20上。具体地,所述坡屋面安全拉环固定装置10通过在第一通孔13A与第二通孔13B上安装螺栓固定在所述圆管21上。本实施所述坡屋面安全拉环固定系统施工时,所述圆管21焊接在所述屋面20的屋脊上。其中所述圆管规格φ100*6mm碳钢圆管,所述屋脊底部与钢结构圆管焊接,并做防腐处理,从而有利于保证稳定性,碳钢圆管尺寸可根据现场实际需求调节;然后将所述坡屋面安全拉环固定装置10以螺栓形式固定在碳钢圆管上;检查调整就可以满足使用要求。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专利技术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坡屋面安全拉环固定装置,包括拉环,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环固定在底座上,且所述底座上沿圆周方向均匀布设有第一配合孔、第二配合孔、第一通孔以及第二通孔,其中所述第一配合孔与所述第二配合孔相对设置,所述拉环的两个延伸端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配合孔与所述第一配合孔内,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相对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坡屋面安全拉环固定装置,包括拉环,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环固定在底座上,且所述底座上沿圆周方向均匀布设有第一配合孔、第二配合孔、第一通孔以及第二通孔,其中所述第一配合孔与所述第二配合孔相对设置,所述拉环的两个延伸端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配合孔与所述第一配合孔内,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相对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坡屋面安全拉环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环包括呈环状的拉环主体以及与所述拉环主体相连的延伸体,所述延伸体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配合孔与所述第二配合孔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坡屋面安全拉环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孔和所述第二配合孔的直径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坡屋面安全拉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恺李二勇薛永涛徐啸宇林波刘斌周雪晴陆宁波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宝冶建筑装饰有限公司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