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稳固耐用、可移动的钢筋笼专用存放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39909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7 03: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稳固耐用、可移动的钢筋笼专用存放架,包括镜像设置的侧支架,所述侧支架包括第一立柱,第一立柱侧端固定有第一支撑杆。侧支架之间设有连接支架,连接支架包括第二立柱,第二立柱两侧端均固定有第二支撑杆。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之间均设有矩形连接块,侧支架和连接支架之间设有平行分布的弧形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侧支架和连接支架之间固定有弧形托,根据钢筋笼的直径折弯相应直径的弧形托,弧形托与钢筋笼接触面广,分散了钢筋笼底部的压力,防止钢筋笼受压变形,弧形托上的凸起部还有侧向防滑效果,可防止钢筋笼侧向滑动发生安全事故,保证了安全,提高了施工效率。

A stable, durable and movable special storage rack for steel ca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稳固耐用、可移动的钢筋笼专用存放架
本技术涉及道路施工领域,具体的是一种稳固耐用、可移动的钢筋笼专用存放架。
技术介绍
钢筋笼主要起的作用跟柱子纵向钢筋的受力是同理,主要起抗拉作用,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高但抗拉强度是很低。对桩身混凝土起到约束的作用,使之能承受一定的水平力。在桥涵或者高层建筑施工时,根据要求可能要求基础进行打桩,方法是用利用机器冲孔和水磨钻孔,并且孔深达到设计要求,然后向桩孔下放钢筋笼,再插入导管进行混凝土浇注。现有技术中,对钢筋笼的存放一般采用方木支垫支撑,支撑钢筋笼的是一个点,钢筋笼容易纵向受压变形,导致其变形造成施工不便,同时,钢筋笼侧边无固定结构使其整体容易产生侧向滑动,造成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稳固耐用、可移动的钢筋笼专用存放架,本技术在侧支架和连接支架之间固定有弧形托,根据钢筋笼的直径折弯相应直径的弧形托,弧形托与钢筋笼接触面广,分散了钢筋笼底部的压力,防止钢筋笼受压变形,弧形托上的凸起部还有侧向防滑效果,可防止钢筋笼侧向滑动发生安全事故,保证了安全,提高了施工效率。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稳固耐用、可移动的钢筋笼专用存放架,包括镜像设置的侧支架,所述侧支架包括第一立柱,第一立柱之间固定有多个第一横杆,第一立柱侧端固定有阵列分布的第一支撑杆,位于最下方的第一支撑杆和第一立柱的底面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支撑杆一侧端均开有第一矩形凹槽,第一矩形凹槽均位于第一支撑杆的内侧端。所述侧支架之间设有连接支架,连接支架包括第二立柱,第二立柱之间固定有多个第二横杆,第二立柱两侧端均固定有阵列分布的第二支撑杆,位于最下方的第二支撑杆和第二立柱的底面平行设置。所述第二支撑杆一侧端均开有第二矩形凹槽,第二矩形凹槽均位于第二支撑杆的内侧端。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之间均设有矩形连接块,矩形连接块上开有多个第三连接孔,第三连接孔内插设有对称分布的限位销。所述侧支架和连接支架之间设有平行分布的弧形托,弧形托的底部和矩形连接块相接触,弧形托上设有呈螺旋状的凸起部,弧形托的两端均焊接固定在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的侧端。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矩形凹槽上下两侧端均开有平行分布的第一连接孔,第一连接孔贯穿第一支撑杆。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矩形凹槽上下两侧端均开有平行分布的第二连接孔,第二连接孔贯穿第二支撑杆。进一步地,所述限位销分别贯穿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和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孔限位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支架设置有一个或者设置有多个。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在侧支架和连接支架之间固定有弧形托,根据钢筋笼的直径折弯相应直径的弧形托,弧形托与钢筋笼接触面广,分散了钢筋笼底部的压力,防止钢筋笼受压变形,弧形托上的凸起部还有侧向防滑效果,可防止钢筋笼侧向滑动发生安全事故,保证了安全,提高了施工效率;2、本技术的连接支架可以设置有一个或者多个,侧支架和连接支架之间的距离可以根据圆柱形钢筋笼的直径大小进行调节,便于适用不同直径的圆柱形钢筋笼的存放;3、本技术坚固耐用,适应性广,存放钢筋笼时不必再采取其他防滑措施,施工功效及安全系数高。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是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侧支架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连接支架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侧支架和连接支架连接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弧形托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开孔”、“上”、“下”、“厚度”、“顶”、“中”、“长度”、“内”、“四周”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组件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实施例1:一种稳固耐用、可移动的钢筋笼专用存放架,如图1和2所示,包括镜像设置的侧支架1,侧支架1包括第一立柱11,第一立柱11之间固定有多个第一横杆12。第一立柱11侧端固定有阵列分布的第一支撑杆13,位于最下方的第一支撑杆13和第一立柱11的底面平行设置。第一支撑杆13一侧端均开有第一矩形凹槽1301,第一矩形凹槽1301均位于第一支撑杆13的内侧端,第一矩形凹槽1301上下两侧端均开有平行分布的第一连接孔1302,第一连接孔1302贯穿第一支撑杆13。如图1和3所示,侧支架1之间设有连接支架2,连接支架2包括第二立柱21,第二立柱21之间固定有多个第二横杆22。第二立柱21两侧端均固定有阵列分布的第二支撑杆23,位于最下方的第二支撑杆23和第二立柱21的底面平行设置。第二支撑杆23一侧端均开有第二矩形凹槽2301,第二矩形凹槽2301均位于第二支撑杆23的内侧端,第二矩形凹槽2301上下两侧端均开有平行分布的第二连接孔2302,第二连接孔2302贯穿第二支撑杆23。如图4所示,第一支撑杆13和第二支撑杆23之间均设有矩形连接块3,矩形连接块3上开有多个第三连接孔31,第三连接孔31内插设有对称分布的限位销32,限位销32分别贯穿第一支撑杆13、第二支撑杆23和第一连接孔1302、第二连接孔2302限位连接,通过调节限位销32插设的位置可以调节侧支架1和连接支架2之间的距离,便于适用不同直径的圆柱形钢筋笼的存放。同时,通过矩形连接块3的连接作用,连接支架2可以设置有一个、两个或者多个。如图1和5所示,侧支架1和连接支架2之间设有平行分布的弧形托4,弧形托4的底部和矩形连接块3相接触。弧形托4上设有呈螺旋状的凸起部41,弧形托4的两端均焊接固定在第一立柱11和第二立柱21的侧端,弧形托4上放置有圆柱形的钢筋笼,弧形托4起到支撑的作用,凸起部41起到对钢筋笼防滑的作用。使用时,根据钢筋笼的数量设置连接支架2,连接支架2可以设置有一个、两个或者多个。然后根据圆柱形钢筋笼的直径大小调节侧支架1和连接支架2之间的距离,便于适用不同直径的圆柱形钢筋笼的存放,调节好了之后将通过折弯形成的弧形托4焊接在第一立柱11和第二立柱21的侧端,折弯形成的弧形托4和钢筋笼的直径相等。最后将圆柱形钢筋笼放置在本装置上,本装置设置为两个或者多个,弧形托4与钢筋笼接触面广,分散了钢筋笼底部的压力,防止钢筋笼受压变形,弧形托4上的凸起部41还有侧向防滑效果,可防止钢筋笼侧向滑动发生安全事故,提高了施工效率。实施例2:和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稳固耐用、可移动的钢筋笼专用存放架,包括镜像设置的侧支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支架(1)包括第一立柱(11),第一立柱(11)之间固定有多个第一横杆(12),第一立柱(11)侧端固定有阵列分布的第一支撑杆(13),位于最下方的第一支撑杆(13)和第一立柱(11)的底面平行设置;/n所述第一支撑杆(13)一侧端均开有第一矩形凹槽(1301),第一矩形凹槽(1301)均位于第一支撑杆(13)的内侧端;/n所述侧支架(1)之间设有连接支架(2),连接支架(2)包括第二立柱(21),第二立柱(21)之间固定有多个第二横杆(22),第二立柱(21)两侧端均固定有阵列分布的第二支撑杆(23),位于最下方的第二支撑杆(23)和第二立柱(21)的底面平行设置;/n所述第二支撑杆(23)一侧端均开有第二矩形凹槽(2301),第二矩形凹槽(2301)均位于第二支撑杆(23)的内侧端;/n所述第一支撑杆(13)和第二支撑杆(23)之间均设有矩形连接块(3),矩形连接块(3)上开有多个第三连接孔(31),第三连接孔(31)内插设有对称分布的限位销(32);/n所述侧支架(1)和连接支架(2)之间设有平行分布的弧形托(4),弧形托(4)的底部和矩形连接块(3)相接触,弧形托(4)上设有呈螺旋状的凸起部(41),弧形托(4)的两端均焊接固定在第一立柱(11)和第二立柱(21)的侧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稳固耐用、可移动的钢筋笼专用存放架,包括镜像设置的侧支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支架(1)包括第一立柱(11),第一立柱(11)之间固定有多个第一横杆(12),第一立柱(11)侧端固定有阵列分布的第一支撑杆(13),位于最下方的第一支撑杆(13)和第一立柱(11)的底面平行设置;
所述第一支撑杆(13)一侧端均开有第一矩形凹槽(1301),第一矩形凹槽(1301)均位于第一支撑杆(13)的内侧端;
所述侧支架(1)之间设有连接支架(2),连接支架(2)包括第二立柱(21),第二立柱(21)之间固定有多个第二横杆(22),第二立柱(21)两侧端均固定有阵列分布的第二支撑杆(23),位于最下方的第二支撑杆(23)和第二立柱(21)的底面平行设置;
所述第二支撑杆(23)一侧端均开有第二矩形凹槽(2301),第二矩形凹槽(2301)均位于第二支撑杆(23)的内侧端;
所述第一支撑杆(13)和第二支撑杆(23)之间均设有矩形连接块(3),矩形连接块(3)上开有多个第三连接孔(31),第三连接孔(31)内插设有对称分布的限位销(32);
所述侧支架(1)和连接支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成刚谭强徐博肖尧蒙宁陆耐邦刘新秀宋文辉何涛孙帅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一公局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