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双预热的材料三相反应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3286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7 01: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双预热的材料三相反应釜,包括反应器、循环风机、双腔换热器和搅拌电机,搅拌电机通过转轴与搅拌叶片固接,反应器的侧壁开设有环绕反应器的环形换热空间,环形换热空间的左上侧连通有进风管,进风管与循环风机的出口连通,循环风机的进口管与双腔换热器的顶端连通。该反应釜具有良好的节能效果。

A material three-phase reactor based on double preheat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双预热的材料三相反应釜
本技术涉及反应釜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双预热的材料三相反应釜。
技术介绍
在材料的制备中,经常需要使用到三相反应釜,即将液体原料、气体原料以及固体催化剂在同一个反应器中进行三相化学反应,从而获得中间或最终化学物。从类型来说,三相反应釜可以分为三相流化床、鼓泡反应器、填充床、搅拌式三相反应釜等,本技术涉及到的是一种搅拌式三相反应釜。现有的搅拌式三相反应釜,搅拌产生的余热大部分都被最终反应物带走,反应物经过冷却后该余热就被浪费掉,造成了较大的能耗损失,而在三相反应中,气相和液相往往都是需要预先加热到一定的温度再进入反应釜的,本技术是一种利用搅拌余热对气相和液相同时进行预热的反应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双预热的材料三相反应釜。本技术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基于双预热的材料三相反应釜,包括反应器、循环风机、双腔换热器和搅拌电机,搅拌电机通过转轴与搅拌叶片固接,反应器的侧壁开设有环绕反应器的环形换热空间,环形换热空间的左上侧连通有进风管,进风管与循环风机的出口连通,循环风机的进口管与双腔换热器的顶端连通;双腔换热器内部被隔板分隔为第一换热腔和第二换热腔,第一换热腔内设置有螺旋换热液管,螺旋换热液管的入口连接外部进液源,螺旋换热液管的出口与反应器的顶端连通;第二换热腔内设置有螺旋换热气管,螺旋换热气管的入口连接外部气源,螺旋换热气管的出口与反应器底部的供气管连通,环形换热空间的右下侧连通有出风管,出风管分别与第一换热腔和第二换热腔的底部连通。附图说明利用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轴测图;图2是本技术的剖视图;图3是环形换热空间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请参见如图1-3所示的一种基于双预热的材料三相反应釜,包括反应器1、循环风机2、双腔换热器3和搅拌电机4,搅拌电机4通过转轴5与搅拌叶片6固接,反应器1的侧壁开设有环绕反应器1的环形换热空间7,环形换热空间7的左上侧连通有进风管8,进风管8与循环风机2的出口连通,循环风机2的进口管9与双腔换热器3的顶端连通。双腔换热器3内部被隔板10分隔为第一换热腔11和第二换热腔12,第一换热腔11内设置有螺旋换热液管13,螺旋换热液管入口14连接外部进液源,螺旋换热液管出口15与反应器1的顶端连通。第二换热腔12内设置有螺旋换热气管16,螺旋换热气管入口17连接外部气源,螺旋换热气管出口18与反应器底部的供气管19连通,供气管19与多个向上供气的分支管20连通,每个分支管20上设置有逆止阀29。环形换热空间7的右下侧连通有出风管21,出风管21分别与第一换热腔11和第二换热腔12的底部连通,出风管21与第一换热腔11、第二换热腔12之间的管道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控制阀22和第二控制阀23。反应器1的底端通过落料管24与集料器25的底端连通,落料管24上设置有落料阀26,反应器1和集料器25之间通过支柱27支撑。反应器1的侧壁由换热良好的不锈钢或铝合金材料制成。循环风机2的进口管分成两个分支分别与双腔换热器3的第一换热腔11和第二换热腔12连通。反应器1的侧壁上固接有多个水平布置的金属网筒28,金属网筒28内填充有固体催化剂。螺旋换热液管13和螺旋换热气管16采用换热良好的铝合金制成。循环风机2采用小功率风机,在3-8KW左右,经过测算,增加的风机能耗远小于该系统所节约的能耗。在气相和液相进入反应釜之前,如果搅拌产生的余热不足以将其加热到指定温度,可以额外设置加热装置,并不影响本技术方案的节能效果。本技术并不需要具体限定反应釜中液体、气体和催化剂的种类,以及具体的温度、流量等参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以及通过常规实验自行选择,是一种能广泛应用的基础型专利。工作原理:液相液体从螺旋换热液管入口14经过第一换热腔11后,从反应器1的顶部进入反应器1,气相气体从螺旋换热气管入口17经过第二换热腔12后,从反应器1的底部进入反应器;搅拌余热通过反应器1的侧壁传递到环形冷却空间7中,吸收了搅拌余热的环形冷却空间7中的空气在循环风机2的驱动下,从双腔换热器3的底部分别进入第一换热腔11和第二换热腔12,对螺旋换热液管13和螺旋换热气管16的液体和气体分别进行预热,换热后的空气从双腔换热器3的顶部回到循环风机2的入口。反应后获得的组合物,通过打开落料阀26收集到集料器25中。有益效果:该三相反应釜能够有效利用搅拌余热对气相和液相同时进行预热,且结构紧凑,节能效果好。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双预热的材料三相反应釜,其特征是,包括反应器、循环风机、双腔换热器和搅拌电机,搅拌电机通过转轴与搅拌叶片固接,反应器的侧壁开设有环绕反应器的环形换热空间,环形换热空间的左上侧连通有进风管,进风管与循环风机的出口连通,循环风机的进口管与双腔换热器的顶端连通;/n双腔换热器内部被隔板分隔为第一换热腔和第二换热腔,第一换热腔内设置有螺旋换热液管,螺旋换热液管的入口连接外部进液源,螺旋换热液管的出口与反应器的顶端连通;第二换热腔内设置有螺旋换热气管,螺旋换热气管的入口连接外部气源,螺旋换热气管的出口与反应器底部的供气管连通,环形换热空间的右下侧连通有出风管,出风管分别与第一换热腔和第二换热腔的底部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双预热的材料三相反应釜,其特征是,包括反应器、循环风机、双腔换热器和搅拌电机,搅拌电机通过转轴与搅拌叶片固接,反应器的侧壁开设有环绕反应器的环形换热空间,环形换热空间的左上侧连通有进风管,进风管与循环风机的出口连通,循环风机的进口管与双腔换热器的顶端连通;
双腔换热器内部被隔板分隔为第一换热腔和第二换热腔,第一换热腔内设置有螺旋换热液管,螺旋换热液管的入口连接外部进液源,螺旋换热液管的出口与反应器的顶端连通;第二换热腔内设置有螺旋换热气管,螺旋换热气管的入口连接外部气源,螺旋换热气管的出口与反应器底部的供气管连通,环形换热空间的右下侧连通有出风管,出风管分别与第一换热腔和第二换热腔的底部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双预热的材料三相反应釜,其特征是,所述反应器的底端通过落料管与集料器的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温书
申请(专利权)人:新沂市星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