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颞骨区域全植入式听觉采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03031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7 00: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颞骨区域全植入式听觉采集装置,包含:声能转换器,将人自然听觉通路上采集的声音信号转换成对应的电流信息;处理器,其与声能转换器连接,将所述声能转换器的电流信息转换成对应的编码电信号,并根据需要可以进行简单的带通/带阻滤波等;信号传输器,其接收所述处理器的编码电信号,将所述编码电信号传输至一编码处理器,所述编码处理器将所述编码电信号处理解码转化成刺激信号,通过导线将刺激信号传输到终端。其优点是:将声能转换器、处理器及信号传输器等相结合,可免去常规听觉植入装置所需要的体外声音采集部分,使全植入式听觉重建成为可能,对植入患者的日常生活影响小,不会给植入者的心理、社会交往上造成负担。

A fully implanted auditory acquisition device in temporal bone are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颞骨区域全植入式听觉采集装置
本技术涉及人工器官植入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颞骨区域全植入式听觉采集装置。
技术介绍
听觉植入是双耳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的有效听力重建方法,主要包含人工耳蜗植入(CI)技术与听觉脑干植入(ABI)技术。其中人工耳蜗植入(CI)主要适用于蜗神经发育正常、耳蜗结构无明显严重畸形的耳聋患者,该技术在国内已经普遍开展,而听觉脑干植入(ABI)适用于耳蜗未发育、耳蜗骨化、听神经缺如、神经纤维瘤病2型等不适合进行人工耳蜗植入的患者,目前在国内尚未普遍开展,有极大的应用前景。无论是CI装置还是ABI装置,一般都包含体外及体内两个部分,体外装置包括麦克风、处理器、发射线圈及连接导线,体内装置包括接收线圈、处理器和电极。麦克风一般位于像耳背式助听器一样的外壳内,包括单个全方向性麦克风或多个方向性麦克风系统,处理器的作用是将麦克风传来的言语信息按一定的编码策略进行分析并转化成电刺激形式刺激听力神经。体外的发射线圈和体内的接收线圈分别带一个相对应的磁铁,使发射线圈保持在固定的位置上,跨皮肤传递经处理器编码的电刺激信号到体内部分的接收线圈。接收线圈连着感应外部信号的处理器,后者将信息解码并向电极提供电流,CI的电极置于耳蜗内,刺激听神经,ABI的电极置于脑干蜗核表面,直接刺激听觉中枢。但是由于体内、体外装置含有磁铁,植入者无法进行3.0T以上的磁共振检查,即使做1.5T的磁共振也会有较大伪影,局部结构显示不清;且体外部分的存在会给植入者的心理、社会交往上造成负担;体外部分中的麦克风暴露在环境中容易造成麦克风口被灰尘、沙石、粉剂、化妆品等小颗粒状物质堵塞,造成收音效果不佳;植入者生活环境潮湿或经常大量出汗,水分会进入处理器或麦克风,需要每天使用电子干燥箱或简易干燥盒去除湿气,保养工作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颞骨区域全植入式听觉采集装置,将声能转换器、处理器及编码处理器相结合,可免去听觉植入装置的体外部分,实现全植入式听觉重建,更加符合正常人耳声音采集过程,且全植入式不会给植入者的心理、社会交往上造成负担。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颞骨区域全植入式听觉采集装置,包含:若干声能转换器,从人自然听觉通路上的多个部位,分别或协同采集声音信号,并转换成对应的电流信息;处理器,其与所述声能转换器连接,将所述声能转换器的电流信息转换成对应的编码电信号;信号传输器,其接收所述处理器的编码电信号,将所述编码电信号传输至一编码处理器;所述编码处理器将所述编码电信号处理解码转化成刺激信号,通过导线将所述刺激信号传输到终端。优选地,所述声能转换器与所述处理器通过电线连接。优选地,所述声能转换器为膜片状结构或盒状结构或搭扣式结构。优选地,所述人自然听觉通路上的多个部位,包含颅骨、鼓膜、听骨链;所述颅骨、鼓膜、听骨链上分别设置有声能转换器,对依次经过这些部位的声音信号进行采集并转换成对应的电流信息。优选地,所述声能转换器设置在听骨链上;所述声音信号依次通过外耳道、鼓膜、听骨链传至所述声能转换器。优选地,所述声能转换器设置在听骨链与鼓膜的缝隙中或直接固定于人工鼓膜结构上;所述声音信号依次通过外耳道、鼓膜或人工鼓膜结构传至所述声能转换器。优选地,所述声能转换器设置在皮下,所述声音信号通过皮肤经颅骨传至所述声能转换器。优选地,所述声能转换器所采集的声音信号的频率范围为20~20000Hz,响度范围为0~150dBSPL。优选地,所述编码处理器输出的刺激信号经导线一传输到听神经及以上听觉通路;或,所述编码处理器输出的刺激信号经导线二传输到耳蜗内。优选地,所述编码处理器输出的刺激信号传输到脑干蜗核表面。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的颞骨区域全植入式听觉采集装置采用全植入式的方式,将声能转换器、处理器及信号传输器等相结合,可免去常规听觉植入装置所需要的体外声音采集部分,使全植入式听觉重建成为可能,对植入患者的日常生活影响小,不会给植入者的心理、社会交往上造成负担;(2)本技术的颞骨区域全植入式听觉采集装置模拟正常人耳结构的声音采集和传导流程,使声音更接近自然;(3)本技术的颞骨区域全植入式听觉采集装置无体外装置部分,无需体外装置部分的日常保养和护理;(4)本技术的颞骨区域全植入式听觉采集装置,既适用于人工耳蜗植入(CI)技术又适用于听觉脑干植入(ABI)技术,可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5)本技术的颞骨区域全植入式听觉采集装置结构简单,可减轻植入者的负担。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适用于CI技术的颞骨区域全植入式听觉采集装置;图2为本技术适用于CI技术的听觉采集装置的声音采集过程示意图。符号说明:1、皮肤;2、颅骨;3、听骨链;4、鼓膜;5、耳蜗;6、听神经;7、外耳;8、外耳道;A、声能转换器;A1、声能转换器置于听骨链上;A2、声能转换器置于听骨链与鼓膜的缝隙中或人工鼓膜结构上;A3、声能转换器置于皮下;B、处理器;C、信号传输器;D、编码处理器,E、导线;E1、导线一;E2、导线二。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通过详细说明一个较佳的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阐述。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的颞骨区域全植入式听觉采集装置应用于CI技术的示意图,所述颞骨区域全植入式听觉采集装置包含:若干声能转换器A,从人自然听觉通路上的多个部位(颅骨、鼓膜、听骨等),分别或协同采集声音信号,并转换成对应的电流信息;处理器B,其与所述声能转换器A连接,将所述声能转换器A的电流信息转换成对应的编码电信号,并根据需要可以进行简单的带通/带阻滤波等;信号传输器C,其接收所述处理器B的编码电信号,将所述编码电信号传输至一编码处理器D,所述编码处理器D将编码电信号处理解码转化成刺激信号,通过导线E将刺激信号传输到听神经或耳蜗。所述声能转换器A与所述处理器B通过电线连接。当所述听觉采集装置应用于CI技术中时,接收刺激信号的终端为听神经或耳蜗,但终端位置不仅限于此,在不同的技术模式下会有不同的终端位置,只要可接收所述刺激信号的都可以作为终端位置。所述人自然听觉通路上的多个部位,包含颅骨2、鼓膜4、听骨链3;所述颅骨2、鼓膜4、听骨链3上分别设置有声能转换器A,对依次经过这些部位的声音信号进行采集并转换成对应的电流信息。正常人耳的声音传导方式(听觉通路)分为气传导和骨传导。气传导是指声波经外耳道8引起鼓膜4振动,再经听骨链3传至内耳,经耳蜗5传至中枢;骨传导是声音通过皮肤,引起颅骨2或身体其他骨振动,将信号传递至内耳,后经耳蜗5传至中枢。基于本技术的颞骨区域全植入式听觉采集装置,声能转换器A不同的形状适应不同的契合位置。声能转换器A为膜片状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颞骨区域全植入式听觉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n若干声能转换器(A),从人自然听觉通路上的多个部位,分别或协同采集声音信号,并转换成对应的电流信息;/n处理器(B),其与所述声能转换器(A)连接,将所述声能转换器(A)的电流信息转换成对应的编码电信号;/n信号传输器(C),其接收所述处理器(B)的编码电信号,将所述编码电信号传输至一编码处理器(D);/n所述编码处理器(D)将所述编码电信号处理解码转化成刺激信号,通过导线(E)将所述刺激信号传输到终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颞骨区域全植入式听觉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若干声能转换器(A),从人自然听觉通路上的多个部位,分别或协同采集声音信号,并转换成对应的电流信息;
处理器(B),其与所述声能转换器(A)连接,将所述声能转换器(A)的电流信息转换成对应的编码电信号;
信号传输器(C),其接收所述处理器(B)的编码电信号,将所述编码电信号传输至一编码处理器(D);
所述编码处理器(D)将所述编码电信号处理解码转化成刺激信号,通过导线(E)将所述刺激信号传输到终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颞骨区域全植入式听觉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声能转换器(A)与所述处理器(B)通过电线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颞骨区域全植入式听觉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声能转换器(A)为膜片状结构或盒状结构或搭扣式结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颞骨区域全植入式听觉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人自然听觉通路上的多个部位,包含颅骨(2)、鼓膜(4)、听骨链(3);
所述颅骨(2)、鼓膜(4)、听骨链(3)上分别设置有声能转换器(A),对依次经过这些部位的声音信号进行采集并转换成对应的电流信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颞骨区域全植入式听觉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声能转换器(A...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蕴吴皓贾欢汪照炎陈颖谭皓月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