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儿科用灌肠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30110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7 00:26
一种儿科用灌肠器,包括灌肠管,所述灌肠管内设有中空的圆柱形灌肠通道,所述灌肠通道的头部固定设有灌肠头,现有技术中有的灌肠器上设有出液腔,出液腔设置在灌肠管的内壁,灌肠管上设有穿孔,在灌肠的时候,灌肠液通过灌肠管进入病人的肛门,然后通过穿孔进入出液腔,从出液腔排出,但是这样灌肠液几乎在病人的肛门内部直接流出,不能控制灌肠液的滞留时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出液通道的后端活动连接出液通道端盖,出液通道端盖上连接堵管,堵管可以堵住进液穿孔,阻止灌肠液从进液穿孔进入出液通道而被直接排出。

A paediatric enem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儿科用灌肠器
本技术涉及医疗
,尤其是涉及一种儿科用灌肠器。
技术介绍
灌肠法是用导管自肛门经直肠插入结肠灌注液体,以达到通便排气的治疗方法。能刺激肠蠕动,软化、清除粪便,并有降温、催产、稀释肠内毒物、减少吸收,低温溶液为高热患者降温的作用,此外,亦可达到供给药物、营养、水分等治疗目的。现有技术中有的灌肠器上设有出液腔,出液腔设置在灌肠管的内壁,灌肠管上设有穿孔,在灌肠的时候,灌肠液通过灌肠管进入病人的肛门,然后通过穿孔进入出液腔,从出液腔排出,但是这样灌肠液几乎在病人的肛门内部直接流出,不能控制灌肠液的滞留时间,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儿科用灌肠器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儿科用灌肠器,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有的灌肠器上设有出液腔,出液腔设置在灌肠管的内壁,灌肠管上设有穿孔,在灌肠的时候,灌肠液通过灌肠管进入病人的肛门,然后通过穿孔进入出液腔,从出液腔排出,但是这样灌肠液几乎在病人的肛门内部直接流出,不能控制灌肠液的滞留时间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一种儿科用灌肠器,包括灌肠管,所述灌肠管内设有中空的圆柱形灌肠通道,所述灌肠通道的头部固定设有灌肠头;出液通道,所述出液通道嵌入设置在灌肠管的内壁,且灌肠管的外壁设有进液穿孔,所述进液穿孔和出液通道连通;活动设置在灌肠管后端的出液通道端盖,所述出液通道端盖与堵管的后端固定连接,所述堵管的侧面贯穿设有出液堵孔,且堵管的外表面与出液通道的内表面紧密接触;出液管,所述出液管连接在出液通道端盖上。优选的,所述出液通道端盖为环形的密封塞结构,且出液通道端盖可转动塞在出液通道的后端,所述出液通道后端的内壁一条成型有凸块,所述出液通道端盖的侧面嵌入设有环形槽,所述凸块可转动连接在环形槽内。优选的,所述出液通道端盖为环形的密封塞结构,且出液通道端盖可滑动塞在出液通道的后端,所述出液通道端盖靠近前端的侧面嵌入设有滑槽,所述出液通道后端的内壁一体成型有导向滑条,所述导向滑条与滑槽滑动连接。优选的,所述环形槽内设有挡块。优选的,所述滑槽的长度方向和灌肠管的长度方向相同,且滑槽的两端封闭。优选的,所述灌肠管靠近后端的位置固定连接有挡环,且灌肠管的头部圆角处理。本技术出液通道的后端活动连接出液通道端盖,出液通道端盖上连接堵管,堵管可以堵住进液穿孔,阻止灌肠液从进液穿孔进入出液通道而被直接排出,出液通道端盖活动连接在出液通道的后端,且堵管上贯穿设有出液堵孔,出液堵孔和进液穿孔是相互错开的,当需要排出病人体内的灌肠液时,只需要使出液堵孔与进液穿孔对齐即可。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剖面图。图3为本技术堵管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灌肠管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出液通道端盖与灌肠管一种连接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出液通道端盖与灌肠管另一种连接结构示意图。图中:1灌肠管、2灌肠通道、3灌肠头、4出液通道、5进液穿孔、6出液通道端盖、7堵管、8出液堵孔、9出液管、10凸块、11导向滑条、12转动挡块、13挡环、14环形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1-6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由图1-6给出,本技术一种儿科用灌肠器,包括灌肠管1,灌肠管1内设有中空的圆柱形灌肠通道2,灌肠通道2的头部固定设有灌肠头3;出液通道4,出液通道4嵌入设置在灌肠管1的内壁,且灌肠管1的外壁设有进液穿孔5,进液穿孔5和出液通道4连通,灌肠管1内设有灌肠通道2,灌肠液从灌肠通道2进入病人体内,然后从进液穿孔5流入到出液通道4,从出液通道4排出,该技术为现有技术;活动设置在灌肠管1后端的出液通道端盖6,出液通道端盖6与堵管7的后端固定连接,堵管7的侧面贯穿设有出液堵孔8,且堵管7的外表面与出液通道4的内表面紧密接触,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本技术在出液通道4的后端活动连接出液通道端盖6,出液通道端盖6上连接堵管7,堵管7可以堵住进液穿孔5,阻止灌肠液从进液穿孔5进入出液通道4而被直接排出,出液通道端盖6活动连接在出液通道4的后端,且堵管7上贯穿设有出液堵孔8,出液堵孔8和进液穿孔5是相互错开的,当需要排出病人体内的灌肠液时,只需要使出液堵孔8与进液穿孔5对齐即可;出液管9,出液管9连接在出液通道端盖6上。出液通道端盖6与灌肠管1的连接方式可以有两种:第一种连接方式如图5所示,出液通道端盖6为环形的密封塞结构,且出液通道端盖6可转动塞在出液通道4的后端,出液通道4后端的内壁一条成型有凸块10,出液通道端盖6的侧面嵌入设有环形槽14,凸块10可转动连接在环形槽14内,环形槽14内设有挡块12,出液通道端盖6是转动连接在灌肠管1的后端的,可以转动出液通道端盖6使出液堵孔8与进液穿孔5对齐或者错开,挡块12可以对凸块10的转动范围进行限制,范围的两端出液堵孔8正好可以堵上或者错开进液穿孔5。第一种连接方式如图6所示,出液通道端盖6为环形的密封塞结构,且出液通道端盖6可滑动塞在出液通道4的后端,出液通道端盖6靠近前端的侧面嵌入设有滑槽,出液通道4后端的内壁一体成型有导向滑条11,导向滑条11与滑槽滑动连接,出液通道端盖6可以在灌肠管1的后端滑动,滑动的时候堵管7与在灌肠管1内滑动,使出液堵孔8可以堵上或者错开进液穿孔5。在灌肠的时候,错开出液堵孔8和进液穿孔5即可排出病人体内的灌肠液,便于对灌肠液在病人体内的滞留时间进行控制,防止灌肠液刚进入病人体内就被直接排出。滑槽的长度方向和灌肠管1的长度方向相同,且滑槽的两端封闭。灌肠管1靠近后端的位置固定连接有挡环13,且灌肠管1的头部圆角处理。本技术出液通道4的后端活动连接出液通道端盖6,出液通道端盖6上连接堵管7,堵管7可以堵住进液穿孔5,阻止灌肠液从进液穿孔5进入出液通道4而被直接排出,出液通道端盖6活动连接在出液通道4的后端,且堵管7上贯穿设有出液堵孔8,出液堵孔8和进液穿孔5是相互错开的,当需要排出病人体内的灌肠液时,只需要使出液堵孔8与进液穿孔5对齐即可。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儿科用灌肠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灌肠管(1),所述灌肠管(1)内设有中空的圆柱形灌肠通道(2),所述灌肠通道(2)的头部固定设有灌肠头(3);/n出液通道(4),所述出液通道(4)嵌入设置在灌肠管(1)的内壁,且灌肠管(1)的外壁设有进液穿孔(5),所述进液穿孔(5)和出液通道(4)连通;/n活动设置在灌肠管(1)后端的出液通道端盖(6),所述出液通道端盖(6)与堵管(7)的后端固定连接,所述堵管(7)的侧面贯穿设有出液堵孔(8),且堵管(7)的外表面与出液通道(4)的内表面紧密接触;/n出液管(9),所述出液管(9)连接在出液通道端盖(6)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儿科用灌肠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灌肠管(1),所述灌肠管(1)内设有中空的圆柱形灌肠通道(2),所述灌肠通道(2)的头部固定设有灌肠头(3);
出液通道(4),所述出液通道(4)嵌入设置在灌肠管(1)的内壁,且灌肠管(1)的外壁设有进液穿孔(5),所述进液穿孔(5)和出液通道(4)连通;
活动设置在灌肠管(1)后端的出液通道端盖(6),所述出液通道端盖(6)与堵管(7)的后端固定连接,所述堵管(7)的侧面贯穿设有出液堵孔(8),且堵管(7)的外表面与出液通道(4)的内表面紧密接触;
出液管(9),所述出液管(9)连接在出液通道端盖(6)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儿科用灌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通道端盖(6)为环形的密封塞结构,且出液通道端盖(6)可转动塞在出液通道(4)的后端,所述出液通道(4)后端的内壁一条成型有凸块(10),所述出液通道端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争艳
申请(专利权)人: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