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抢救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2957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7 00: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多功能抢救车,包括上台面、箱体、底板和滚轮;箱体左侧位置设置有置物盒;置物盒下部设置设置有栅栏框;箱体右侧位置设置有杂物桶;上台面中部位置开设有凹槽;凹槽右侧位置设置有下料口;凹槽内壁位于下料口位置铰接有密封盖;下料口底部位置通过连通管与杂物桶连通;箱体与底板之间中部位置设置有减震气囊;箱体底部外壁且位于减震气囊左右两侧设置有弹簧杆,解决传统抢救车在急速推运过程产生极大的震动,导致药品损坏,同时医护人员在进行抢救作业时,产生大量的杂物和废液,由于传统设备收纳杂物和废液大多在抢救车底部,需要医护人员进行弯腰丢弃,极大的浪费抢救时间的问题。

A multifunctional rescue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抢救车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设备
,具体为一种多功能抢救车。
技术介绍
急救物品、药品的完好备用对及时抢救危重病人至关重要,抢救车是一种必备的抢救设备,是病区质量管理的标准,是护理人员交接的重要内容,也是护士长管理的重点,为提高抢救效率,抢救车内的药品和医用器材需配备充足、准确且性能完好,且抢救车需满足操作便捷的需求。抢救车管理是医院应急管理的重点,抢救车管理是否符合要求,是确保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之一。目前,市面上使用的医用抢救车有很多种,该类抢救车功能不全,结构不合理,导致医护人员在做紧急抢救时,一些急救工具不能固定化、规范化、模块化收纳和封存,因而不能提供最佳的抢救环境,导致医护人员不能更加从容的进行抢救作业。随着新的医疗手段不断涌现,各种药品和器械设备的不断增多,医护人员对抢救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原有的医用抢救车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的要求。传统抢救车在急速推运过程产生极大的震动,导致药品损坏,同时医护人员在进行抢救作业时,产生大量的杂物和废液,由于传统设备收纳杂物和废液大多在抢救车底部,需要医护人员进行弯腰丢弃,极大的浪费抢救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传统抢救车在急速推运过程产生极大的震动,导致药品损坏,同时医护人员在进行抢救作业时,产生大量的杂物和废液,由于传统设备收纳杂物和废液大多在抢救车底部,需要医护人员进行弯腰丢弃,极大的浪费抢救时间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多功能抢救车,包括上台面、箱体、底板和滚轮;所述箱体左侧位置设置有置物盒;所述置物盒下部设置设置有栅栏框;所述箱体右侧位置设置有杂物桶;所述上台面中部位置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右侧位置设置有下料口;所述凹槽内壁位于下料口位置铰接有密封盖;所述下料口底部位置通过连通管与杂物桶连通;所述箱体与底板之间中部位置设置有减震气囊;所述箱体底部外壁且位于减震气囊左右两侧设置有弹簧杆;所述底板位于弹簧杆同一纵向位置设置有滑套;所述弹簧杆底部位置位于滑套内腔;所述弹簧杆底部与滑套之间还设置有弹簧。优选的;所述连通管位于杂物桶一端出口位置设置有密封板;所述密封板位于箱体外壁一端与其铰接。优选的;所述上台面左侧上部位置设置有输液架;所述上台面右侧上部位置设置有除颤仪平台。优选的;所述减震气囊位于箱体和底板之间等间距设置有四组;所述减震气囊每组设置有三个。优选的;所述箱体正面位置设置有抽屉盒;所述抽屉盒设置有六个。优选的;所述上台面和箱体均由ABS颗粒纯料注塑成型。本技术的优点:1.该多功能抢救车,通过箱体右侧位置设置有杂物桶,上台面中部位置开设有凹槽,凹槽右侧位置设置有下料口,凹槽内壁位于下料口位置铰接有密封盖,下料口底部位置通过连通管与杂物桶连通,医护人员使用过的杂物和废液可以通过下料口自动进入到杂物桶,极大的减少医护人员丢弃废物的时间。2.该多功能抢救车,通过箱体与底板之间中部位置设置有减震气囊,箱体底部外壁且位于减震气囊左右两侧设置有弹簧杆,底板位于弹簧杆同一纵向位置设置有滑套,弹簧杆底部位置位于滑套内腔,弹簧杆底部与滑套之间还设置有弹簧,能够在医护人员急速推动抢救车的过程减少抢救车的震动,能够保护药品和医疗设备不受损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正视图;图2为本技术正视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图2中A处结构放大图。图中:1、上台面;2、箱体;3、底板;4、滚轮;5、置物盒;6、栅栏框;7、杂物桶;8、凹槽;9、下料口;10、密封盖;11、连通管;12、减震气囊;13、弹簧杆;14、滑套;15、弹簧;16、密封板;17、输液架;18、除颤仪平台;19、抽屉盒。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如图1至3所示,一种多功能抢救车,包括上台面1、箱体2、底板3和滚轮4,所述箱体2左侧位置设置有置物盒5;所述置物盒5下部设置设置有栅栏框6;所述箱体2右侧位置设置有杂物桶7;所述上台面1中部位置开设有凹槽8;所述凹槽8右侧位置设置有下料口9;所述凹槽8内壁位于下料口9位置铰接有密封盖10;所述下料口9底部位置通过连通管11与杂物桶7连通;所述箱体2与底板3之间中部位置设置有减震气囊12;所述箱体2底部外壁且位于减震气囊12左右两侧设置有弹簧杆13;所述底板3位于弹簧杆13同一纵向位置设置有滑套14;所述弹簧杆13底部位置位于滑套14内腔;所述弹簧杆13底部与滑套14之间还设置有弹簧15,所述连通管11位于杂物桶7一端出口位置设置有密封板16;所述密封板16位于箱体2外壁一端与其铰接,所述上台面1左侧上部位置设置有输液架17;所述上台面1右侧上部位置设置有除颤仪平台18,所述减震气囊12位于箱体2和底板3之间等间距设置有四组;所述减震气囊12每组设置有三个,所述箱体2正面位置设置有抽屉盒19;所述抽屉盒19设置有六个,所述上台面1和箱体2均由ABS颗粒纯料注塑成型,医护人员急速推动抢救车的过程通过减震气囊12、弹簧杆13、滑套14和弹簧15能够实现双层减震,极大程度的减少抢救车的震动,能够保护药品和医疗设备不受损坏,医护人员使用过的杂物和废液可以投入下料口9,杂物和废液经过连通管11自动进入到杂物桶7,极大的减少医护人员丢弃废物的时间。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医护人员急速推动抢救车的过程通过减震气囊12、弹簧杆13、滑套14和弹簧15能够实现双层减震,极大程度的减少抢救车的震动,能够保护药品和医疗设备不受损坏,医护人员使用过的杂物和废液可以投入下料口9,杂物和废液经过连通管11自动进入到杂物桶7,极大的减少医护人员丢弃废物的时间,同时本设计能够把抢救过程常用的工具进行模块化分类,便于医护人员的快捷使用,极大的减少医护人员的翻找时间,增加抢救的成功率。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技术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功能抢救车,包括上台面(1)、箱体(2)、底板(3)和滚轮(4),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2)左侧位置设置有置物盒(5);所述置物盒(5)下部设置设置有栅栏框(6);所述箱体(2)右侧位置设置有杂物桶(7);所述上台面(1)中部位置开设有凹槽(8);所述凹槽(8)右侧位置设置有下料口(9);所述凹槽(8)内壁位于下料口(9)位置铰接有密封盖(10);所述下料口(9)底部位置通过连通管(11)与杂物桶(7)连通;所述箱体(2)与底板(3)之间中部位置设置有减震气囊(12);所述箱体(2)底部外壁且位于减震气囊(12)左右两侧设置有弹簧杆(13);所述底板(3)位于弹簧杆(13)同一纵向位置设置有滑套(14);所述弹簧杆(13)底部位置位于滑套(14)内腔;所述弹簧杆(13)底部与滑套(14)之间还设置有弹簧(1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抢救车,包括上台面(1)、箱体(2)、底板(3)和滚轮(4),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2)左侧位置设置有置物盒(5);所述置物盒(5)下部设置设置有栅栏框(6);所述箱体(2)右侧位置设置有杂物桶(7);所述上台面(1)中部位置开设有凹槽(8);所述凹槽(8)右侧位置设置有下料口(9);所述凹槽(8)内壁位于下料口(9)位置铰接有密封盖(10);所述下料口(9)底部位置通过连通管(11)与杂物桶(7)连通;所述箱体(2)与底板(3)之间中部位置设置有减震气囊(12);所述箱体(2)底部外壁且位于减震气囊(12)左右两侧设置有弹簧杆(13);所述底板(3)位于弹簧杆(13)同一纵向位置设置有滑套(14);所述弹簧杆(13)底部位置位于滑套(14)内腔;所述弹簧杆(13)底部与滑套(14)之间还设置有弹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玉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江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