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烹饪器具的锅具以及烹饪器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28084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6 23: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烹饪器具的锅具以及烹饪器具,用于烹饪器具的锅具包括:本体部和盛放部,盛放部适于设置在本体部内,盛放部包括:第一盛放腔和第二盛放腔,第一盛放腔和第二盛放腔彼此分隔开,第一盛放腔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设置成在本体部内液面上升时允许液体通过并进入到第一盛放腔以及允许第一盛放腔内的液体通过第一通孔而排出第一盛放腔外,第二盛放腔设置成至少用于收集从第一盛放腔流出的浮沫和/或液体。由此,通过本体部和盛放部配合,锅具烹饪肉食时,能够使浮沫和/或液体收集在第二盛放腔内,可以使肉和血沫自动分离,从而可以实现自动去除血沫的工作目的,进而可以提升用户使用体验度。

Cooking utensils and utensils for cooking utensil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烹饪器具的锅具以及烹饪器具
本技术涉及生活电器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烹饪器具的锅具以及具有该用于烹饪器具的锅具的烹饪器具。
技术介绍
相关技术中,在烹饪食材过程中,例如对肉类食材进行焯水时,会在汤汁表面产生血沫,以电压力锅为例说明,当在电压力锅中放置生肉类食物加压烹饪时,肉类中的血水加热后会转变为血沫,附着在肉表面或者漂浮在汤汁表面,无法有效去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用于烹饪器具的锅具,该用于烹饪器具的锅具能够使浮沫和/或液体与食材分离。本技术进一步地提出了一种烹饪器具。根据本技术的用于烹饪器具的锅具包括:本体部和盛放部,所述盛放部适于设置在所述本体部内,所述盛放部包括:第一盛放腔和第二盛放腔,所述第一盛放腔和所述第二盛放腔彼此分隔开,所述第一盛放腔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设置成在所述本体部内液面上升时允许液体通过并进入到所述第一盛放腔以及允许所述第一盛放腔内的液体通过所述第一通孔而排出所述第一盛放腔外,所述第二盛放腔设置成至少用于收集从所述第一盛放腔流出的浮沫和/或液体。根据本技术的用于烹饪器具的锅具,通过本体部和盛放部配合,锅具烹饪肉食时,能够使浮沫和/或液体收集在第二盛放腔内,可以使肉和血沫自动分离,从而可以实现自动去除血沫的工作目的,进而可以提升用户使用体验度。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盛放腔和所述第二盛放腔嵌套配合。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盛放腔环绕所述第一盛放腔布置。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盛放腔向下突出所述第一盛放腔,从而使得所述第二盛放腔的底部与向下突出所述第二盛放腔的第一盛放腔部分围绕形成一食材放置腔。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盛放部包括:盛放部外周壁、盛放部内周壁、盛放部底部连接壁和隔板,所述盛放部外周壁位于所述盛放部内周壁的外侧,所述盛放部底部连接壁连接在所述盛放部外周壁和所述盛放部内周壁的底部之间,所述盛放部外周壁、所述盛放部底部连接壁和所述盛放部内周壁围成所述第二盛放腔,所述隔板设置在所述盛放部内周壁上,所述盛放部内周壁和所述隔板围成所述第一盛放腔。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孔均布在所述隔板上。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隔板相对所述盛放部内周壁的位置可调。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盛放部内周壁的位于所述隔板上方的上段部分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允许所述浮沫和/或所述液体通过。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盛放部内周壁的上端高度低于所述盛放部外周壁的上端高度。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盛放部内周壁上设置高度不同的支撑筋,所述支撑筋用于支撑所述隔板。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盛放腔和所述第二盛放腔由分隔壁分隔开。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分隔壁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允许所述浮沫和/或所述液体通过从所述第一盛放腔流向所述第二盛放腔。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盛放腔的深度可调。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盛放部包括:盛放部本体和高度可调地设置在所述盛放部本体内的隔板,所述隔板构造为所述第一盛放腔的底壁,通过调高或调低所述隔板以增加或减小所述第一盛放腔的深度,所述隔板上设置有所述第一通孔。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盛放腔的深度小于所述第二盛放腔的深度。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本体部包括:锅体部和上盖部,所述锅体部上设置有用于卡紧所述盛放部的卡扣。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本体部与所述盛放部在外周侧形成密封配合。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本体部包括:锅体部和上盖部,所述盛放部包括盛放部外周壁,所述盛放部外周壁的上沿与所述锅体部的上沿贴合密封。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本体部包括:锅体部和上盖部,所述盛放部包括盛放部外周壁,所述盛放部外周壁与所述锅体部的内周面之间设置有密封结构。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盛放腔的中下部还设置有辅助腔,所述辅助腔与所述第二盛放腔连通。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盛放腔和所述辅助腔均为环形,所述辅助腔位于所述第二盛放腔的内侧。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辅助腔的底壁与所述第二盛放腔的底壁平齐,所述辅助腔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的顶壁构造为适于支撑隔板的支撑面。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隔板的底部设置有介质置换部。根据本技术的烹饪器具,包括上述的锅具。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锅具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锅具的爆炸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锅具的俯视图;图4是图3中A-A处的剖视图;图5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锅具的盛放部的示意图;图6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锅具的盛放部的俯视图;图7是图6中B-B处的剖视图;图8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锅具的盛放部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图9是图8中盛放部的俯视图;图10是图9中C-C处的剖视图;图1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锅具的盛放部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图12是图11中盛放部的爆炸图;图13是图11中盛放部的俯视图;图14是图13中D-D处的剖视图;图15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锅具的盛放部的示意图;图16是根据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盛放部的示意图;图17是根据本技术再一个实施例的盛放部的示意图。附图标记:锅具20;本体部1;锅体部12;上盖部13;卡扣15;盛放部2;盛放部外周壁80;盛放部内周壁801;盛放部底部连接壁802;隔板803;第二通孔804;支撑筋805;盛放部本体806;第一盛放腔807;第一通孔808;第二盛放腔809;辅助腔8091;食材放置腔810;分隔壁811;介质置换部81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烹饪器具的锅具(20),其特征在于,包括:/n本体部(1);/n盛放部(2),所述盛放部(2)适于设置在所述本体部(1)内,所述盛放部(2)包括:第一盛放腔(807)和第二盛放腔(809),所述第一盛放腔(807)和所述第二盛放腔(809)彼此分隔开,所述第一盛放腔(807)设置有第一通孔(808),所述第一通孔(808)设置成在所述本体部(1)内液面上升时允许液体通过并进入到所述第一盛放腔(807)以及允许所述第一盛放腔(807)内的液体通过所述第一通孔(808)而排出所述第一盛放腔(807)外,所述第二盛放腔(809)设置成至少用于收集从所述第一盛放腔(807)流出的浮沫和/或液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烹饪器具的锅具(20),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部(1);
盛放部(2),所述盛放部(2)适于设置在所述本体部(1)内,所述盛放部(2)包括:第一盛放腔(807)和第二盛放腔(809),所述第一盛放腔(807)和所述第二盛放腔(809)彼此分隔开,所述第一盛放腔(807)设置有第一通孔(808),所述第一通孔(808)设置成在所述本体部(1)内液面上升时允许液体通过并进入到所述第一盛放腔(807)以及允许所述第一盛放腔(807)内的液体通过所述第一通孔(808)而排出所述第一盛放腔(807)外,所述第二盛放腔(809)设置成至少用于收集从所述第一盛放腔(807)流出的浮沫和/或液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烹饪器具的锅具(2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盛放腔(807)和所述第二盛放腔(809)嵌套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烹饪器具的锅具(2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盛放腔(809)环绕所述第一盛放腔(807)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烹饪器具的锅具(2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盛放腔(809)向下突出所述第一盛放腔(807),从而使得所述第二盛放腔(809)的底部与向下突出所述第二盛放腔(809)的第一盛放腔(807)部分围绕形成一食材放置腔(81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烹饪器具的锅具(20),其特征在于,所述盛放部(2)还包括:
盛放部外周壁(80)、盛放部内周壁(801)、盛放部底部连接壁(802)和隔板(803),所述盛放部外周壁(80)位于所述盛放部内周壁(801)的外侧,所述盛放部底部连接壁(802)连接在所述盛放部外周壁(80)和所述盛放部内周壁(801)的底部之间,所述盛放部外周壁(80)、所述盛放部底部连接壁(802)和所述盛放部内周壁(801)围成所述第二盛放腔(809),所述隔板(803)设置在所述盛放部内周壁(801)上,所述盛放部内周壁(801)和所述隔板(803)围成所述第一盛放腔(807)。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烹饪器具的锅具(2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808)均布在所述隔板(803)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烹饪器具的锅具(20),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803)相对所述盛放部内周壁的位置可调。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烹饪器具的锅具(20),其特征在于,所述盛放部内周壁的位于所述隔板(803)上方的上段部分设置有第二通孔(804),所述第二通孔(804)允许所述浮沫和/或所述液体通过。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烹饪器具的锅具(20),其特征在于,所述盛放部内周壁(801)的上端高度低于所述盛放部外周壁(80)的上端高度。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烹饪器具的锅具(20),其特征在于,所述盛放部内周壁上设置高度不同的支撑筋(805),所述支撑筋(805)用于支撑隔板(803)。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烹饪器具的锅具(20),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太阳陈炜杰王帅罗绍生苏畅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