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鱼分割系统的自动调姿设备及该分割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025905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6 23: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淡水鱼分割系统的自动调姿设备及该分割系统,其中,自动调姿设备包括:调姿舱,其侧壁上开设有舱门;翻身架,其设置在所述调姿舱内,所述翻身架包括连接至转轴上的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所述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之间的间距小于待分割鱼体的宽度;停鱼平台,其包括用于放置待处理鱼体的平板,用于采集所述平板上鱼体状态的图像抓取装置以及将鱼体推入所述调姿舱内的推板;以及控制系统,其识别所述图像抓取装置的图像并判断鱼体姿态,根据所述鱼体姿态控制所述翻身架逆时针或顺时针旋转90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用于去鳞机与鱼分割装置间的鱼体转运,自动实施鱼体鱼背鱼腹定向及转运功能,提高鱼前处理的效率和质量。

Automatic posture adjusting equipment and segmentation system of freshwater fish segmentation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淡水鱼分割系统的自动调姿设备及该分割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水产品加工设备。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淡水鱼分割系统中的自动调姿设备及该分割系统。
技术介绍
在淡水鱼自动宰杀系统中,当鱼去鳞清洗以后,就要进入去头剖腹系统中去进行进一步的加工,当清洗提升机将鱼横排在桌台上时,鱼的排放是随机的,它们的头、尾、背、腹的方向是不确定的,而加工机械是要求所有的鱼的排列必须是完全一致,我们的机械要求鱼头朝前方,腹部向下,这样机器后才能正确地工作,在过去,对于这样的要求只能依靠人工去摆放,在现代生产线上,有利用传送机构上方的左、右鱼体导向板组成的鱼体定位通道完成鱼体转向的设备,虽然相较于人工直接将鱼体放置到鱼解剖切去内脏装置中,工作效率有所提高;但是依旧需要人工将去头去尾的鱼体背左肚右的方向一一排放整齐,其所能提高的工作效率实在有限,生产成本也未明显降低。另一方面该设备依靠左、右鱼体导向板将鱼体从横向平躺状态转换为头前尾后及背部向上的轴向竖直状态,则必然需要挤压鱼体才能完成,易使鱼体变形,鱼肉因挤压而松散,失去其特有的细腻质地。同时该鱼体为去头去尾鱼体,挤压势必会造成内脏的挤出及破裂,造成鱼体污染;如鱼胆破裂的话,甚至会鱼体成为不合格产品,经济损失极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本技术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淡水鱼分割系统的自动调姿设备,其能够用于去鳞机与鱼分割装置间的鱼体转运,自动实施鱼体鱼背鱼腹定向及转运功能,使鱼的体位由去鳞时的横向平躺,转换为背部向上的轴向竖直状态进入到鱼分割装置中,提高鱼前处理的效率和质量。为了实现根据本技术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淡水鱼分割系统的自动调姿设备,其包括:调姿舱,其侧壁上开设有舱门;翻身架,其设置在所述调姿舱内,所述翻身架包括连接至转轴上的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所述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之间的间距小于待分割鱼体的宽度;停鱼平台,其包括用于放置待分割鱼体的平板,用于采集所述平板上鱼体状态的图像抓取装置以及将待分割鱼体推入所述调姿舱内的推板;以及控制系统,其识别所述图像抓取装置的图像并判断待分割鱼体姿态,根据所述鱼体姿态控制所述翻身架逆时针或顺时针旋转90度。优选的是,所述淡水鱼分割系统的自动调姿设备还包括:翻身驱动装置,其包括翻身电机,所述翻身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传动齿轮;推动装置,其包括直线电机,所述直线电机的输出端连接一推杆,所述推杆的尾端连接有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的下游连接至所述转轴上;所述翻身驱动装置的所述传动齿轮配合所述从动齿轮驱动所述翻身架逆时针或者顺时针旋转,所述推动装置在所述翻身架旋转后,推动所述翻身架至下游装置。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通过一连接板连接至所述转轴上;所述连接板的其中一个板面连接所述转轴,所述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的一端连接至所述连接板的竖直方向上的两端。优选的是,所述连接板的另一个板面上设置有多个卡槽;所述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的端部分别卡设在所述卡槽内。优选的是,所述图像抓取装置设置在所述推板上。优选的是,所述平板为透明材料制成的空心板,所述图像抓取装置设置在所述平板内。优选的是,所述调姿舱与所述平板为一体成型,所述平板为所述调姿舱侧壁沿所述舱门其下沿延伸而成。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靠近所述调姿舱内壁的一侧设置有弧形外板,所述弧形外板上设置有滑轮,所述滑轮沿所述调姿舱内壁移动。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淡水鱼分割系统,其还包括:掉头装置,其包括掉头箱体和设置在所述掉头箱体上的掉头电机。优选的是,所述掉头装置还包括摄像头,其设置在所述掉头箱体内,所述掉头电机根据所述摄像头的图像识别结果调整鱼头的方向。本技术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所述淡水鱼分割系统的自动调姿设备结构简单,可以用于去鳞机与鱼分割装置间的鱼体转运,自动实现鱼背鱼腹定向及转运功能,使鱼的体位由去鳞时的横向平躺,转换为背部向上的轴向竖直状态进入到鱼分割装置中,提高鱼前处理的效率和质量。本技术将图像识别技术应用到淡水鱼屠宰中,通过单片计算机控制本技术的其他相关组件,自动完成淡水鱼屠宰过程的调姿工序,进而实现淡水鱼屠宰的全自动化。本技术通过U型翻身架完成鱼体调姿工序,对鱼体无挤压,保证鱼体完好无损。去鳞后鱼体不论鱼背朝向和鱼头朝向,通过本技术所述淡水鱼分割系统的自动调姿设备后均可自动完成鱼头朝前、鱼背朝上的调姿工序。本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所述淡水鱼分割系统的自动调姿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所述淡水鱼分割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所述淡水鱼分割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淡水鱼分割系统的自动调姿设备,其包括:调姿舱100,其侧壁上开设有舱门101;所述调姿舱100例如为两端开口的筒状,所述舱门101为将所述调姿舱100的侧壁沿其轴线方向切除部分而形成;翻身架200,其设置在所述调姿舱100内,所述翻身架200包括连接至一转轴204上的第一夹板201和第二夹板202,所述第一夹板201和第二夹板202之间的间距小于待分割鱼体400的宽度;所述翻身架200将放入所述第一夹板201和第二夹板202之间的鱼体逆时针或顺时针旋转90度后,所述待分割鱼体400可以保持腹部向下的竖直姿态被送入下游装置;所述翻身架200在通过转轴204的转动使得所述第一夹板201和第二夹板202在水平的起始状态和竖直的工作状态之间切换。以及停鱼平台300,其包括用于放置待处理鱼体的平板301,用于采集所述平板301上鱼体状态的图像抓取装置302以及将鱼体推入所述调姿舱100内的推板303。所述图像抓取装置302用于当所述鱼体被放置于所述平板301上后所处的最终状态;当然所述图像抓取装置302也可以设置在所述调姿舱100内,用于采集所述翻身架200起始状态时,鱼体被放置在第一夹板201上时的状态。所述推板303例如为垂直于所述平板301的直板,所述推板303例如有推动气缸304驱动其工作,所述推动气缸304接收的控制系统的指令启动或停止。以及控制系统(图中未示出),其识别所述图像抓取装置302的图像并判断鱼体姿态,根据所述鱼体姿态控制所述翻身架200逆时针或顺时针旋转90度。所述控制系统例如包括有图像识别装置,所述图像识别装置接收所述图像抓取装置30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淡水鱼分割系统的自动调姿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n调姿舱,其侧壁上开设有舱门;/n翻身架,其设置在所述调姿舱内,所述翻身架包括连接至转轴上的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所述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之间的间距小于待分割鱼体的宽度;/n停鱼平台,其包括用于放置待分割鱼体的平板,用于采集所述平板上鱼体状态的图像抓取装置以及将待分割鱼体推入所述调姿舱内的推板;/n以及控制系统,其识别所述图像抓取装置的图像并判断鱼体姿态,根据所述鱼体姿态控制所述翻身架逆时针或顺时针旋转90度。/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416 CN 20192051980931.淡水鱼分割系统的自动调姿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调姿舱,其侧壁上开设有舱门;
翻身架,其设置在所述调姿舱内,所述翻身架包括连接至转轴上的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所述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之间的间距小于待分割鱼体的宽度;
停鱼平台,其包括用于放置待分割鱼体的平板,用于采集所述平板上鱼体状态的图像抓取装置以及将待分割鱼体推入所述调姿舱内的推板;
以及控制系统,其识别所述图像抓取装置的图像并判断鱼体姿态,根据所述鱼体姿态控制所述翻身架逆时针或顺时针旋转90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淡水鱼分割系统的自动调姿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翻身驱动装置,其包括翻身电机,所述翻身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传动齿轮;
推动装置,其包括直线电机,所述直线电机的输出端连接一推杆,所述推杆的尾端连接有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的下游连接至所述转轴上;
所述翻身驱动装置的所述传动齿轮配合所述从动齿轮驱动所述翻身架逆时针或者顺时针旋转,所述推动装置在所述翻身架旋转后,推动所述翻身架至下游装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淡水鱼分割系统的自动调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通过一连接板连接至所述转轴上;所述连接板的其中一个板面连接所述转轴,所述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的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道营诸永志卞欢闫征徐为民刘建明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