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投加填料的新型臭氧接触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25887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6 23: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投加填料的新型臭氧接触池,池体一侧下部设有进水管,池体另一侧设有出水管,盖板上部一侧设有配气系统,臭氧发生器一侧连接有进气总管,进气总管一端连接有相互连通的穿孔管,池体内部两侧设有导流板;两侧的导流板间设有填料承托架,风叶填料放置在填料承托架上,柱销上设有若干叶轮,叶轮包括外筒、设置在外筒上的若干叶片、设置在外筒内部的内筒,内筒活动地安装在柱销上。本发明专利技术在池体内部设置了多组风叶填料,依靠风叶填料具有的孔隙率大、可旋转等特点及较大的表面积,将曝气系统产生的较大气泡打碎为小气泡,提高了气液传动效率,增大了臭氧溶解度及接触时间T,增大了气液接触面积,提高了臭氧的溶解效率。

A new type of ozone contact pool with pack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投加填料的新型臭氧接触池
本专利技术属于污水处理
,特别涉及一种投加填料的新型臭氧接触池。
技术介绍
臭氧凭借其溶解于水后的强氧化性被广泛应用于饮用水处理过程中,对水中的微污染有机物和隐孢子虫和贾第虫(简称两虫)具有良好的灭活效果。臭氧接触池是使臭氧气体扩散到待处理水中,并使之与待处理水全面接触、充分反应的处理构筑物,目前以底部设有曝气装置的臭氧接触池较为常见。臭氧消毒与其他消毒方式一样,其效率取决于CT值,即消毒剂浓度C与接触时间T的乘积。受限于运行成本及实际设备条件,依靠提高臭氧浓度的方法增大CT值难度较大,实际设计应用中一般以增加接触时间T的方式来增大CT值。但采用此方法亦有着构筑物占地尺寸和水体提升高度较大的弊端,增加了水厂的建设、运营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投加填料的新型臭氧接触池,在池体内部设置了多组风叶填料,依靠风叶填料具有的孔隙率大、可旋转等特点及较大的表面积,将曝气系统产生的较大气泡打碎为小气泡,提高了气液传动效率,增大了臭氧溶解度及接触时间T,增大了气液接触面积,提高了臭氧的溶解效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投加填料的新型臭氧接触池,包括池体、风叶填料、配气系统,所述池体一侧下部设有进水管,所述池体另一侧上部设有出水管,所述池体上部设有盖板,所述池体底部设有集污槽,所述集污槽内部设有放空管,所述放空管上设有排污阀(图中未示出),便于污泥的排放;所述盖板上部一侧设有配气系统,所述配气系统包括设置于盖板上部的臭氧处理间、设置于臭氧处理间内部的臭氧发生器,所述臭氧发生器采用市售成熟产品,其结构原理不再详述,所述臭氧发生器一侧连接有进气总管,所述进气总管一端连接有相互连通的穿孔管,所述穿孔管为两端封闭的PVC管,且在PVC管上设有若干通孔,用于臭氧喷出,所述池体底部设有若干承托穿孔管的管架;所述池体内部两侧设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上设有若干第一导流孔,污水通过第一导流孔匀速进入池体内部,保证了臭氧的接触效果;两侧的导流板间设有填料承托架,所述填料承托架上设有若干用于臭氧流通的第二导流孔,所述风叶填料放置在填料承托架上,所述风叶填料包括由若干方管连接而成的支架、设置于支架上端的上压板和设置于支架下端的下压板,所述上压板和下压板上均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中心处通过若干连杆连接有环板,所述环板内部连接有柱销,所述柱销上设有若干叶轮,所述叶轮包括外筒、设置在外筒上的若干叶片、设置在外筒内部的内筒,所述内筒活动地安装在柱销上。臭氧发生器将产生的臭氧通过进气总管输送至穿孔管喷向池体内部,风叶填料的叶片在水流的推力作用下旋转,将穿孔管产生的较大臭氧气泡打碎为小气泡,提高了气液传动效率,增大了臭氧溶解度及接触时间T,增大了气液接触面积,提高了臭氧的溶解效率。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第一导流孔内部固定地设有第一叶轮,污水沿第一叶轮的叶片流动,增强了污水在池体内部分布的均匀性;所述填料承托架上的第二导流孔与风叶填料的第三叶轮在同一轴线上,保证了臭氧气泡流通的顺畅性;所述第二导流孔内部可转动地设有第二叶轮,臭氧气泡对第二叶轮产生推力从而使第二叶轮转动,对臭氧气泡进行预分割,增大了气液接触面积,提高了臭氧的溶解效率。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所述进水管上连接有加药管,通过加药管向污水中投加过氧化氢溶液以实现H2O2或O3的高级氧化过程,增强了污水处理的效果;所述加药管上设有单向阀,避免了污水通过加药管溢出。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所述池体内部设有若干臭氧浓度监测仪,便于实时监测池体内部的臭氧浓度;所述臭氧浓度监测仪采用市售成熟产品,例如采用BMOZ-2000型臭氧浓度监测仪,其结构原理不再详述,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所述上压板上设有若干与方管贯通的插孔,所述下压板下部一侧设有若干与插孔位置对应的插接柱;根据不同水质及实际设备条件,将多组风叶填料通过插接柱和插孔组合,灵活调整填料的厚度,保证了污水的处理效果;所述插孔与插接柱过盈配合,保证了风叶填料连接的稳固性。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所述支架上端设有第一定位孔,所述插接柱上设有与第一定位孔配合的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通过紧固螺栓连接,所述紧固螺栓一端设有螺母,紧固螺栓进一步保证了风叶填料连接的稳固性;所述螺母为蝶形螺母,便于风叶填料的快速组装与拆卸。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所述叶片与水平面的夹角ɑ为10°-30°,叶片在水流推动力的作用下发生转动,且转动速度(符号:n,单位:r/s)随水流流速(符号v,单位:m/s)的增大而增大,且有如下关系:v=πnd,所以随着水体流量的增大,流速相应变大,进而叶片转速增大,流经风叶填料的污水与自下而上的臭氧在转动的叶片上充分接触;每个叶轮气液接触面积为S=0.25πd2,每组有9层叶轮,相应的气液接触面积:S1=2.25πd2,每个风叶填料单元由4组叶轮组成,总的气液接触面积则为S2=9πd2,若在水流推动力的作用下,叶轮转动起来,转动速度为n,则转动时的接触面积S3=9nπd2=9vd,与传统的臭氧接触池相比,在相同接触时间内,气液接触面积明显提高,叶轮的转动促进了填料层中气液分布的均匀性,传质效率明显提升,由于该填料具有较大的孔隙率,完成传质之后的臭氧水溶液从孔隙中流出,保证了系统运行的连续性。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所述填料承托架包括承托部和设置于承托部一侧的限位部,所述第二导流孔设置于承托部上,所述承托部倾斜布置,且其倾斜角度为5°-15°,倾斜的承托部增大了臭氧在风叶填料中的流通时间,增大了气液接触的面积。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所述配气系统一侧设有尾气循环系统,所述尾气循环系统包括安装在池体顶部的集气罩、安装在臭氧发生器一侧的风机,所述风机一端通过集气管与集气罩连接,所述风机另一端通过管道与臭氧发生器连接,尾气循环系统实现了臭氧的高效利用,降低了污水处理的成本。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所述集气罩内部设有若干均匀布置的格栅板,格栅板的两端与集气罩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格栅板截面为“S”形,臭氧尾气中夹带的水雾碰撞到格栅板后被格栅板捕捉从而对臭氧尾气进行除湿,保证了臭氧尾气的循环利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在池体内部设置了多组风叶填料,依靠风叶填料具有的孔隙率大、可旋转等特点及较大的表面积,将曝气系统产生的较大气泡打碎为小气泡,提高了气液传动效率,增大了臭氧溶解度及接触时间T,增大了气液接触面积,提高了臭氧的溶解效率。2)第一导流孔内部固定地设有第一叶轮,污水沿第一叶轮的叶片流动,增强了污水在池体内部分布的均匀性;填料承托架上的第二导流孔与风叶填料的第三叶轮在同一轴线上,保证了臭氧气泡流通的顺畅性;第二导流孔内部可转动地设有第二叶轮,臭氧气泡对第二叶轮产生推力从而使第二叶轮转动,对臭氧气泡进行预分割,增大了气液接触面积,提高了臭氧的溶解效率。3)进水管上连接有加药管,通过加药管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投加填料的新型臭氧接触池,包括池体、风叶填料、配气系统,所述池体一侧下部设有进水管,所述池体另一侧上部设有出水管,所述池体上部设有盖板,所述池体底部设有集污槽,所述集污槽内部设有放空管,所述放空管上设有排污阀;所述盖板上部一侧设有配气系统,所述配气系统包括设置于盖板上部的臭氧处理间、设置于臭氧处理间内部的臭氧发生器,所述臭氧发生器一侧连接有进气总管,所述进气总管一端连接有相互连通的穿孔管,所述池体底部设有若干承托穿孔管的管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内部两侧设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上设有若干第一导流孔;两侧的导流板间设有填料承托架,所述填料承托架上设有若干用于臭氧流通的第二导流孔,所述风叶填料放置在填料承托架上,所述风叶填料包括由若干方管连接而成的支架、设置于支架上端的上压板和设置于支架下端的下压板,所述上压板和下压板上均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中心处通过若干连杆连接有环板,所述环板内部连接有柱销,所述柱销上设有若干叶轮,所述叶轮包括外筒、设置在外筒上的若干叶片、设置在外筒内部的内筒,所述内筒活动地安装在柱销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投加填料的新型臭氧接触池,包括池体、风叶填料、配气系统,所述池体一侧下部设有进水管,所述池体另一侧上部设有出水管,所述池体上部设有盖板,所述池体底部设有集污槽,所述集污槽内部设有放空管,所述放空管上设有排污阀;所述盖板上部一侧设有配气系统,所述配气系统包括设置于盖板上部的臭氧处理间、设置于臭氧处理间内部的臭氧发生器,所述臭氧发生器一侧连接有进气总管,所述进气总管一端连接有相互连通的穿孔管,所述池体底部设有若干承托穿孔管的管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内部两侧设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上设有若干第一导流孔;两侧的导流板间设有填料承托架,所述填料承托架上设有若干用于臭氧流通的第二导流孔,所述风叶填料放置在填料承托架上,所述风叶填料包括由若干方管连接而成的支架、设置于支架上端的上压板和设置于支架下端的下压板,所述上压板和下压板上均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中心处通过若干连杆连接有环板,所述环板内部连接有柱销,所述柱销上设有若干叶轮,所述叶轮包括外筒、设置在外筒上的若干叶片、设置在外筒内部的内筒,所述内筒活动地安装在柱销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投加填料的新型臭氧接触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孔内部固定地设有第一叶轮;所述填料承托架上的第二导流孔与风叶填料的第三叶轮在同一轴线上;所述第二导流孔内部可转动地设有第二叶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投加填料的新型臭氧接触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上连接有加药管,所述加药管上设有单向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瑞宝宋武昌杜振齐杨晓亮孙韶华王永磊侯立安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城市供排水水质监测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