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体化栽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02521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6 23: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立体化栽培装置,包括:架体,架体上设置有多个固定部;可上下升降的栽培床板,栽培床板为多个,多个栽培床板上下布置且通过多个固定部固定在架体上;以及用以驱动栽培床板上下升降的驱动部,驱动部设置在架体底部,驱动部的驱动端与每个栽培床板的下端面均磁性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驱动部可实现栽培床板的上下升降,取消了人为操作,降低体力劳动力,提高栽培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立体化栽培装置
本技术涉及机械
,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立体化栽培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菌类食品需求量的增加,栽培技术也逐渐的得以推广,为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菌类栽培逐渐由季节性生产向周年性工厂化发展。为了提高生产量、减少占地面积,多采用菇床培养,而菇床的高度一般比较高,传统的菌类种植架在材料使用方面主要是水泥柱子和竹竿,通过铁丝、钢丝等进行固定,其优点是成本低,但是存在稳定性差、危险性比较大、使用寿命短等缺点,同时,竹竿结构的种植架在潮湿的环境下容易发霉变质,这样会导致其他杂菌的产生,从而会影响产量和质量,并且给菇床的上料、卸料、浇水以及采摘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需要人工借助梯子,爬上和爬下逐层操作,劳动强度大,且工作效率低下。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能够降低劳动强度的菌类立体化栽培床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能够降低劳动强度的菌菇立体化栽培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立体化栽培装置,用于对菌类的栽培,包括:架体,所述架体上设置有多个固定部;可上下升降的栽培床板,所述栽培床板为多个,多个所述栽培床板上下布置且通过多个所述固定部固定在所述架体上;以及用以驱动所述栽培床板上下升降的驱动部,所述驱动部设置在所述架体底部,所述驱动部的驱动端与每个所述栽培床板的下端面均磁性连接。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立体化栽培装置,其中,驱动部可实现栽培床板的上下升降,取消了人为操作,降低体力劳动力,提高菌类的栽培效率。进一步的,所述栽培床板下端面设置有磁性凸条,所述驱动部包括: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设置在所述架体底部,且所述第一气缸的驱动端朝上设置;托板,所述托板下端面与所述第一气缸的驱动端固定连接,所述托板上端面开设有磁性凹槽,所述磁性凹槽的位置与所述磁性凸条位置相对应设置。磁性凸条和磁性凹槽相配合,可降低在栽培床体上下升降过程的晃动,提高其稳定性。进一步的,所述架体包括竖向间隔布置的多根立管和水平布置的多根横管,多根所述立管的底部通过多根所述横管连接且连通;所述立管上沿所述立管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所述固定部,所述栽培床板沿所述立管的长度方向水平间隔布置在立管之间,且所述栽培床板的两侧端分别通过所述固定部与所述立管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立管侧壁上沿所述立管长度方向开设有多个开口朝向所述栽培床板的凹槽,所述固定部固定安装在所述凹槽中。进一步的,所述栽培床板两侧端分别开设有插接槽,所述固定部包括: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固定安装在所述凹槽的槽底,其驱动端朝向所述凹槽的开口方向设置;插接销,所述插接销一端与所述驱动端固定连接,另一端插接在所述插接槽中,以将所述栽培床板固定在所述立管上。当栽培床板举升到指定位置后,第二气缸动作,推动插接销插接在对应的插接槽中,以将栽培床板固定在立管上;当取下栽培床板时,第一气缸举升推板,并使习性凹槽与磁性凸条相吸合,然后第二气缸动作,将插接销退出插接槽,第一气缸再动作使栽培床板下降。本技术采用气缸替代手动的方式,实现栽培床板的上料和下料,极大的减轻了体力劳动,同时提高了菌菇的栽培效率。进一步的,所述立管朝向所述栽培床板的外壁上且沿所述立管长度方向开设有多个喷水孔,还包括水箱,所述水箱通过管道与所述横管连通,所述管道上还连接有开关阀和水泵。该结构实现了菇床的自动浇水,取消了人工爬上爬下进行手动浇水的方式,进而减轻了体力劳动。进一步的,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气缸、所述第二气缸、所述开关阀和所述水泵均电连接的控制器。控制器自动控制第一气缸、第二气缸、开关阀和水泵动作,实现自动化,提高栽培效率。进一步的,所述立管和所述横管均为不锈钢管,保证架体不生锈,提高其使用寿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附图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立体化栽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附图为驱动部与栽培床板作用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附图为本技术的控制框图。其中:1-架体,11-立管,111-凹槽,112-喷水孔,12-横管,2-固定部,21-第二气缸,22-插接销,3-栽培床板,31-插接槽,4-驱动部,41-第一气缸,42-托板,5-磁性凸条,6-磁性凹槽,7-水箱,8-开关阀,9-水泵,10-控制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见图1-3,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立体化栽培装置,用于对菌类的栽培,包括:架体1,架体1上设置有多个固定部2;可上下升降的栽培床板3,栽培床板3为多个,多个栽培床板3上下布置且通过多个固定部2固定在架体1上;以及用以驱动栽培床板3上下升降的驱动部4,驱动部4设置在架体1底部,驱动部4的驱动端与每个栽培床板3的下端面均磁性连接。其中,栽培床板,3下端面设置有磁性凸条5,驱动部4包括:第一气缸41,第一气缸41设置在架体1底部,且第一气缸41的驱动端朝上设置;托板42,托板42下端面与第一气缸41的驱动端固定连接,托板42上端面开设有磁性凹槽6,磁性凹槽6的位置与磁性凸条5位置相对应设置。架体1包括竖向间隔布置的多根立管11和水平布置的多根横管12,立管11和横管12均为不锈钢管,并且多根立管11的底部通过多根横管12连接且连通;立管11上沿立管11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固定部2,栽培床板3沿立管11的长度方向水平间隔布置在立管11之间,且栽培床板3的两侧端分别通过固定部2与立管11固定连接。立管11侧壁上沿立管11长度方向开设有多个开口朝向栽培床板3的凹槽111,固定部2固定安装在凹槽111中。为了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栽培床板3两侧端分别开设有插接槽31,固定部2包括:第二气缸21,第二气缸21固定安装在凹槽111的槽底,其驱动端朝向凹槽111的开口方向设置;插接销22,插接销22一端与驱动端固定连接,另一端插接在插接槽31中,以将栽培床板3固定在立管11上。为了优化上述技术方案,立管11朝向栽培床板3的外壁上且沿立管11长度方向开设有多个喷水孔112,还包括水箱7,水箱7通过管道与横管12连通,管道上还连接有开关阀8和水泵9。为了优化上述技术方案,还包括与第一气缸41、第二气缸21、开关阀8和水泵9均电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立体化栽培装置,用于对菌类的栽培,其特征在于,包括:/n架体(1),所述架体(1)上设置有多个固定部(2);/n可上下升降的栽培床板(3),所述栽培床板(3)为多个,多个所述栽培床板(3)上下布置且通过多个所述固定部(2)固定在所述架体(1)上;以及/n用以驱动所述栽培床板(3)上下升降的驱动部(4),所述驱动部(4)设置在所述架体(1)底部,所述驱动部(4)的驱动端与每个所述栽培床板(3)的下端面均磁性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立体化栽培装置,用于对菌类的栽培,其特征在于,包括:
架体(1),所述架体(1)上设置有多个固定部(2);
可上下升降的栽培床板(3),所述栽培床板(3)为多个,多个所述栽培床板(3)上下布置且通过多个所述固定部(2)固定在所述架体(1)上;以及
用以驱动所述栽培床板(3)上下升降的驱动部(4),所述驱动部(4)设置在所述架体(1)底部,所述驱动部(4)的驱动端与每个所述栽培床板(3)的下端面均磁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体化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床板(3)下端面设置有磁性凸条(5),所述驱动部(4)包括:
第一气缸(41),所述第一气缸(41)设置在所述架体(1)底部,且所述第一气缸(41)的驱动端朝上设置;
托板(42),所述托板(42)下端面与所述第一气缸(41)的驱动端固定连接,所述托板(42)上端面开设有磁性凹槽(6),所述磁性凹槽(6)的位置与所述磁性凸条(5)位置相对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立体化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1)包括竖向间隔布置的多根立管(11)和水平布置的多根横管(12),多根所述立管(11)的底部通过多根所述横管(12)连接且连通;
所述立管(11)上沿所述立管(11)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所述固定部(2),所述栽培床板(3)沿所述立管(11)的长度方向水平间隔布置在立管(11)之间,且所述栽培床板(3)的两侧端分别通过所述固定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建华姜莉
申请(专利权)人:黑龙江工程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