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摇杆防侧倾车辆转向系统及其转向方法,该车辆转向系统将三轮车两个后轮通过横拉杆连接,横拉杆与车身之间通过两根摇杆连接,将摇杆与车身、横拉杆之间铰接,解决了普通三轮车驾驶员在过弯时克服离心力的那种不舒适感,以及传统正三轮车不能高速过弯的问题。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转向盘设置成半圆形,能够在钢绳被拉动时,使得滑轮与摇杆之间的钢绳长度呈线性变化,不至于突然变化过大导致车辆突然失控。将钢绳设置成两次交叉布置是为了顺滑的改变摇杆和车身的倾斜,并减小驾驶员操控所需的力矩。同时在车身固定两个滑轮可以将钢绳的摩擦力减小,更减小驾驶员操作所需要的力。
Steering system and steering method of a double rocker anti roll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摇杆防侧倾车辆转向系统及其转向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转向系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摇杆防侧倾车辆转向系统及其转向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的代步工具基本以汽车为主,但是由于城市中运行的车辆的相关问题例如交通拥堵或环境污染,对车辆的创新设计需求逐渐增长。为了尽可能解决停车位不足的问题或改善交通流量问题,需要车辆设计成很小或者很窄的类型。这种类型的车辆只能运输一到两人,但是仍然能够保证人们日常的出行活动和代步需求。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正三轮车凭借自身的体积小,车身窄能够改善交通流量和停车位问题,而且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正三轮车使用电机驱动,有效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目前存在的单前轮、双后轮的正三轮车由前叉,前轮,车架,后车轴和后轮组成,这种结构的三轮车在高速行驶时稳定性明显下降,在转向时产生的离心力很容易使车身发生倾斜甚至侧翻,即使没有侧翻,在高速转弯时驾驶员需要克服自身的离心力,离心力使得驾驶员的驾驶舒适感大打折扣。目前已有的可侧倾的正三轮车后轮轴铰连接过多,导致后轮轴强度过低、可靠性不高;此外钢绳与摇杆之间非呈线性变化,导致操控时顿挫感较强、所需的操控力矩也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提供一种双摇杆防侧倾车辆转向系统,将三轮车两个后轮通过横拉杆连接,横拉杆与车身之间通过两根摇杆连接,将摇杆与车身、横拉杆之间铰接,将转向盘设计为半圆形,从摇杆到转向盘将钢绳至少交叉两次,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进一步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上述转向系统的转向方法。技术方案:一种双摇杆防侧倾车辆转向系统,包括基础组件、转向组件、以及传动组件三部分。其中,基础组件,包括车身,以及与所述车身连接的车轮;转向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车身上的双摇杆机构,以及与所述双摇杆机构联动的转向盘;传动组件,包括安装在所述车身上、且与所述车轮传动连接的传动装置。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双摇杆机构包括一根横拉杆和两根摇杆;所述摇杆的一端与所述车身铰接,另一端与所述横拉杆铰接。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车轮中的前轮与所述车身转动连接,与车身相对位置固定不变;两个后轮通过所述摇杆与车身相连,与地面相对位置固定不变;所述前轮相对所述后轮可沿预定角度左右偏转。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车身、摇杆、横拉杆构成梯形,当车身正向时,该梯形为等腰梯形。在转弯时,两边的摇杆都会向同一边倾斜,只是向车身中心线一边转动的摇杆顶端所在的高度会比原来低,远离车身中心线一边转动的摇杆顶端所在的高度会比原来高,由于本身两根摇杆长度是相同的,这就势必会让车身向反方向倾斜。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传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链轮、链条、以及控制器,所述驱动电机固定在车身上,所述链轮与前轮同轴安装;所述驱动电机和控制器固定在车身外面,采用风冷系统给电机和控制器降温。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双摇杆机构中的横拉杆作为机架,两端分别套有羊角,所述羊角内套有摇杆接头,所述羊角和摇杆接头通过滚动轴承和调整垫片实现铰接;所述车身背面固定有至少两个靠背支架,所述靠背支架与所述摇杆接头铰接,所述靠背支架和摇杆接头设有滚珠轴承和调整垫片,螺栓穿透所述摇杆接头、滚珠轴承、靠背支架与螺母连接,拧紧螺母,从而形成铰接。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羊角内端连接横拉杆,外端打孔,与后轮轴过渡配合;所述后轮轴两端带有螺纹,内端与所述羊角也用螺母连接,外端与螺母连接后轴向固定车轮;所述后轮轴与所述羊角中间夹有一层刹车架,通过后轮轴的轴径和螺栓进行轴向固定,所述刹车架上设有用于卡住所述羊角的卡槽,使得刹车架不能做以后轮轴为圆心的圆周运动,从而固定住刹车架;所述刹车架上装有刹车,每个后轮各有一个刹车,刹车的操作装置装在驾驶员的操纵杆上,令车辆具备两套独立刹车的条件。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转向盘转动连接在所述车身的下部,所述转向盘为半圆形,所述转向盘上缠绕有钢绳,所述车身上设有滑轮,所述钢绳穿过所述滑轮并与所述摇杆连接,从摇杆到转向盘,所述钢绳至少交叉两次。将转向盘设计为半圆形就能让钢绳被拉动时,滑轮与摇杆之间的钢绳长度呈线性变化,不至于突然变化过大导致车辆突然失控,将钢绳设置成两次交叉布置是为了顺滑的改变摇杆和车身的倾斜。同时在车身固定两个滑轮可以将钢绳的摩擦力减小,减小驾驶员操作所需要的力。一种双摇杆防侧倾车辆转向系统的转向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驾驶员躺在车身里,双手操控操纵杆,操纵杆带动车身下方的转向盘,转向盘上的缠绕的钢绳穿过与所述车身固定的滑轮与所述摇杆连接。步骤2、驾驶员通过左右转动操纵杆,使得一侧的钢绳张紧,另一侧的钢绳放松,张紧的一根钢绳由于所述滑轮与所述转向盘之间的长度变长,使得所述滑轮与所述摇杆之间的钢绳变短,所述车身固定的滑轮会有靠近摇杆的趋势,因此车身发生倾斜;双摇杆倾斜转向结构在三轮车平衡时是等腰梯形的结构,所以在转弯时,两边的摇杆都会向同一边倾斜,只是向车身中心线一边转动的摇杆顶端所在的高度会比原来低,远离车身中心线一边转动的摇杆顶端所在的高度会比原来高,由于本身两根摇杆长度是相同的,这就势必会让车身向反方向倾斜。步骤3、刹车的操作机构安置在驾驶员的操作杆上,所述刹车的另一端的卡钳固定在所述刹车架上,刹车架与羊角卡住,防止其圆周运动,后轮轴轴径和螺母将其进行轴向固定,防止所述刹车卡钳做轴向运动。两个后轮上都各自有一套卡钳,这就满足车辆需要两套互为独立的刹车装置这个基本的要求。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摇杆防侧倾车辆转向系统及其转向方法,该车辆转向系统将三轮车两个后轮通过横拉杆连接,横拉杆与车身之间通过两根摇杆连接,将摇杆与车身、横拉杆之间铰接,解决了普通三轮车驾驶员在过弯时克服离心力的那种不舒适感,以及传统正三轮车不能高速过弯的问题。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转向盘设置成半圆形,能够在钢绳被拉动时,使得滑轮与摇杆之间的钢绳长度呈线性变化,不至于突然变化过大导致车辆突然失控。将钢绳设置成两次交叉布置是为了顺滑的改变摇杆和车身的倾斜,并减小驾驶员操控所需的力矩。同时在车身固定两个滑轮可以将钢绳的摩擦力减小,更减小驾驶员操作所需要的力。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中双摇杆机构的整体结构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的整体立体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后轮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双连杆倾斜转向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驾驶员操纵系统连接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中车身受力后的有限元分析图。图中各附图标记为:车身1、摇杆2、羊角3、前轮支架4、前轮5、横拉杆6、后轮7、固定靠背支架8、摇杆接头9、转向盘10、滑轮11、钢绳12、刹车架13、刹车盘14、后轮轴15。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专利技术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本专利技术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专利技术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申请人认为,目前已有的可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摇杆防侧倾车辆转向系统,其特征是包括:/n基础组件,包括车身,以及与所述车身连接的车轮;/n转向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车身上的双摇杆机构,以及与所述双摇杆机构联动的转向盘;/n传动组件,包括安装在所述车身上、且与所述车轮传动连接的传动装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摇杆防侧倾车辆转向系统,其特征是包括:
基础组件,包括车身,以及与所述车身连接的车轮;
转向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车身上的双摇杆机构,以及与所述双摇杆机构联动的转向盘;
传动组件,包括安装在所述车身上、且与所述车轮传动连接的传动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摇杆防侧倾车辆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摇杆机构包括一根横拉杆和两根摇杆;所述摇杆的一端与所述车身铰接,另一端与所述横拉杆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摇杆防侧倾车辆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轮中的前轮与所述车身转动连接,与车身相对位置固定不变;两个后轮通过所述摇杆与车身相连,与地面相对位置固定不变;所述前轮相对所述后轮可沿预定角度左右偏转。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摇杆防侧倾车辆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摇杆、横拉杆构成梯形,当车身正向时,该梯形为等腰梯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摇杆防侧倾车辆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链轮、链条、以及控制器,所述驱动电机固定在车身上,所述链轮与前轮同轴安装;所述驱动电机和控制器固定在车身外面,采用风冷系统给电机和控制器降温。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摇杆防侧倾车辆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摇杆机构中的横拉杆作为机架,两端分别套有羊角,所述羊角内套有摇杆接头,所述羊角和摇杆接头通过滚动轴承和调整垫片实现铰接;所述车身背面固定有至少两个靠背支架,所述靠背支架与所述摇杆接头铰接,所述靠背支架和摇杆接头设有滚珠轴承和调整垫片,螺栓穿透所述摇杆接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停江,黄继刚,李琳,吴荣燎,王文涛,乐咏琪,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