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空调用配管单元以及汽车空调用配管单元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024081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6 23:03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先将制冷剂控制构件一体地配管并单元化,从而能够基于紧凑化来实现性价比,尤其能够充分应对极低温度的汽车空调用配管单元以及汽车空调用配管单元的制造方法。其是通过在制冷剂回路中至少配设四通阀切换单元、注入单元、液体分离单元而成的,该四通阀切替切换单元是将与制冷、供暖以及除湿的功能切换相应地自如切换制冷剂路径的连接的四通阀设于第一基盘部而成的,该注射单元设于第二基盘部,第一基盘部以及第二基盘部由层叠构造体构成,在该层叠构造体的夹在底板和上盖之间的中间层的任一层配设的平板或者拉深冲压加工品穿设有通孔,通过层叠在通孔的上下侧的其他平板或者拉深冲压加工品进行密闭而构成制冷剂回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空调用配管单元以及汽车空调用配管单元的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空调用配管单元及其制造方法,更详细地说,涉及预先将制冷剂控制构件一体地配管并单元化从而即使外部气体温度极低也能够应对的汽车空调用配管单元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就以往的针对内燃机汽车的制冷而言,作为空气压缩机(压缩机)的驱动力,通过架设带部来获得汽车引擎的旋转力的方式较多。而且,在为内燃机的情况下,由于能够依靠于放热,因此,不仅是车厢内供暖,还能够比较简单地构成用于去除伴随着供暖而产生的结露即挡风玻璃内表面的哈气从而确保视野的除霜装置(defroster,以下,也称作“除湿供暖”)。这是因为,若在行驶中则容易利用放热来确保暖风。就仅将内燃机用于驱动力的以往车种(以下,也称作“内燃机驱动车”)的空调装置而言,仅针对制冷准备自引擎架设带部地进行驱动的压缩机,供暖只要利用放热便足矣。因此,在自制冷功能切换至供暖以及除湿供暖时,无需使在制冷剂回路中流动的制冷剂气体的方向反转,只需要使制冷专用的压缩机停止,使利用放热而生成的暖风吹入即可。近年来,乘用车的驱动方式自内燃机向电动汽车(EV),燃料电池车(FCV)等变迁。在为这样的车种即行驶时不限于要始终发动内燃机的驱动方式的汽车(以下,还称作“具有主电动机的车辆(日文:主電動機具有車)”)的情况下,以空调为首的全部车载辅助系统转变为电动式是自然的趋势。顺应该趋势,汽车空调装置的压缩机自架设带部的驱动转变为电动机驱动已经相当地普及。另外,在电动汽车(EV)中,具有插入式混合动力汽车(plug-inhybridcar),即PHV(Plug-inHybridVehicle)或者PHEV(Plug-inHybridElectricVehicle)。PHEV是能够使用插入插头从而自插座直接向电池充电的混合动力汽车。而且,不限于在上述具有主电动机的车辆中使用的汽车空调装置,在住宅用的通常利用可逆热泵循环的冷暖兼用型的空调装置中,在切换制冷功能和供暖功能时,需要使氟利昂等制冷剂气体(以下,也简称为“制冷剂”)在制冷剂回路中流动的方向反转。另一方面,用于压缩制冷剂并使其在制冷剂回路中流动的压缩机通常输入输出方向是恒定的。即,通常的压缩机无法使吸入口和排出口反转。因此,为了使在制冷剂回路中流动的制冷剂气体的方向反转,需要利用四通阀来切换制冷剂回路的配管。相对于此,在为具有主电动机的车辆的情况下,基本上存在放热量较少的情况,因此,利用放热的供暖等不可靠,难以采用。并且,虽然在住宅用的空调装置中不需要,但是在汽车空调装置中,除霜装置(除湿供暖)是必不可少的。在该除霜装置中,在紧靠用于车厢内供暖而发热的冷凝器的位置配设用于除湿结露而生成低温的冷凝器以及除湿阀,并通过对该除湿阀进行拧紧操作而发挥功能。因此,在具有主电动机的车辆的空调装置中,不仅四通阀、除湿阀复杂,用于对上述构件进行切换的电磁阀、针对这些构件的配管等(以下,也称作“四通阀周边部”)也相当复杂。并且,还需要控制多数的电磁阀的控制功能。另外,不限于特制成供具有主电动机的车辆使用的空调装置的四通阀周边部,将在热泵装置的制冷剂回路中使用的电磁阀等在此称作制冷剂控制构件。而且,空调装置即使不是供具有主电动机的车辆使用的空调装置,其体积也相当大并且相当重,因此,在车载用的情况下,特别期望空调装置小型轻量、薄型化。在该小型轻量、薄型化的基础上,还期望装配作业性优异并谋求生产性的提高,从而降低制造成本。为了应对这样的期望,公开有如下那样的技术。已知有一种热泵式冷冻机的配管单元(以下,也简称为“配管单元”),其不是供车载用的,但是通过预先将制冷剂控制构件一体地配管并单元化而成的(例如,专利文献1)。即,预先将热泵式冷冻机(热泵装置)中的冷冻循环(制冷剂回路)的制冷剂控制构件一体地配管并单元化,从而削减配管部件、配管焊接部位,使装配作业性优异,谋求生产性的提高从而降低制造成本的同时,谋求室外机的小型化、薄型化。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配管单元是如下构件,将两张对适合于规定的制冷剂通路的部位进行鼓出加工而成的侧板的彼此的背面接合,从而形成基板,利用两侧板的鼓出部分在基板形成制冷剂通路,在制冷剂通路进行配管并将制冷剂控制构件一体地安装于基板,将连接于冷冻循环中的配管口配设于制冷剂通路。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7-19822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但是,专利文献1所述的配管单元并不是供车载用的。特别是,对特制成预先将制冷剂控制构件一体地配管并单元化而成的四通阀的期望较强。并且并不能充分地应对极低温度。本专利技术是鉴于这样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空调用配管单元以及汽车空调用配管单元的制造方法,该汽车空调用配管单元预先将制冷剂控制构件一体地配管并单元化,并且具有控制阀,从而能够通过紧凑化来实现性价比,尤其能够充分地应对极低的温度。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的一技术方案的汽车空调用配管单元是通过在构成热泵的极低温度规格的汽车空调装置的制冷剂回路上至少配设四通阀切换单元、注入单元、液体分离单元而成的,该四通阀切换单元是将与制冷、供暖以及除湿之间的功能切换相应地自如切换制冷剂路径的连接的四通阀设于第一基盘部而成的,制冷剂被该注入单元自蒸发器或者冷凝器导入,且该注入单元设于第二基盘部,该液体分离单元用于分离液体,该汽车空调用配管单元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盘部以及所述第二基盘部由将规定厚度的平板或者拉深冲压加工品以能够气密地保持彼此的紧密贴合面的方式层叠而成的层叠构造体构成,在该层叠构造体的夹在底板和上盖之间的中间层的任一层配设的所述平板或者拉深冲压加工品穿设有用于形成管路空间的通孔,利用层叠在该通孔的上下侧的其他平板或者拉深冲压加工品进行密闭从而构成制冷剂回路,所述四通阀形成为两种连接形态,该两种连接形态的每种连接形态是将四个制冷剂路径中的两个制冷剂路径组成1对并连接起来且另外两个制冷剂路径组成1对并连接起来,并以二选一的方式自如切换该两种连接形态。在此情况下,在本专利技术的一技术方案中,也可以是,所述拉深冲压加工品具有平面、曲面、开放部,所述拉深冲压加工品是与所述曲面的曲率半径以及面内尺寸相比板厚较小的中空的壳状。在此情况下,在本专利技术的一技术方案中,也可以是,利用配设在所述中间层的所述平板或者拉深冲压加工品中的任一者形成的平板,来阻止所述制冷剂回路朝向层叠方向的流通。在此情况下,在本专利技术的一技术方案中,也可以是,在所述层叠构造体的上部,将所述第一基盘部和电子膨胀阀结合起来,将所述第二基盘部、电磁阀、单向阀和电子膨胀阀结合起来,并且使所述制冷剂回路连通。在此情况下,在本专利技术的一技术方案中,也可以是,该汽车空调用配管单元构成为,在所述层叠构造体的上部形成有所述制冷剂回路的连接口,在该连接口连接有压缩机的配管末端以及各冷凝器的配管末端、所述四通阀的制冷剂路径。在此情况下,在本专利技术的一技术方案中,也可以是,所述压缩机的排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空调用配管单元,其是通过在构成热泵的极低温度规格的汽车空调装置的制冷剂回路上至少配设四通阀切换单元、注入单元、液体分离单元而成的,该四通阀切换单元是将与制冷、供暖以及除湿之间的功能切换相应地自如切换制冷剂路径的连接的四通阀设于第一基盘部而成的,制冷剂被该注入单元自蒸发器或者冷凝器导入,且该注入单元设于第二基盘部,该液体分离单元用于分离液体,其中,/n所述第一基盘部以及所述第二基盘部由将规定厚度的平板或者拉深冲压加工品以能够气密地保持彼此的紧密贴合面的方式层叠而成的层叠构造体构成,/n在该层叠构造体的夹在底板和上盖之间的中间层的任一层配设的所述平板或者拉深冲压加工品穿设有用于形成管路空间的通孔,/n利用层叠在该通孔的上下侧的其他平板或者拉深冲压加工品进行密闭从而构成制冷剂回路,/n所述四通阀形成为两种连接形态,该两种连接形态的每种连接形态是将四个制冷剂路径中的两个制冷剂路径组成1对并连接起来且另外两个制冷剂路径组成1对并连接起来,并以二选一的方式自如切换该两种连接形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空调用配管单元,其是通过在构成热泵的极低温度规格的汽车空调装置的制冷剂回路上至少配设四通阀切换单元、注入单元、液体分离单元而成的,该四通阀切换单元是将与制冷、供暖以及除湿之间的功能切换相应地自如切换制冷剂路径的连接的四通阀设于第一基盘部而成的,制冷剂被该注入单元自蒸发器或者冷凝器导入,且该注入单元设于第二基盘部,该液体分离单元用于分离液体,其中,
所述第一基盘部以及所述第二基盘部由将规定厚度的平板或者拉深冲压加工品以能够气密地保持彼此的紧密贴合面的方式层叠而成的层叠构造体构成,
在该层叠构造体的夹在底板和上盖之间的中间层的任一层配设的所述平板或者拉深冲压加工品穿设有用于形成管路空间的通孔,
利用层叠在该通孔的上下侧的其他平板或者拉深冲压加工品进行密闭从而构成制冷剂回路,
所述四通阀形成为两种连接形态,该两种连接形态的每种连接形态是将四个制冷剂路径中的两个制冷剂路径组成1对并连接起来且另外两个制冷剂路径组成1对并连接起来,并以二选一的方式自如切换该两种连接形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空调用配管单元,其中,
所述拉深冲压加工品具有平面、曲面、开放部,
所述拉深冲压加工品是与所述曲面的曲率半径以及面内尺寸相比板厚较小的中空的壳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空调用配管单元,其中,
利用配设在所述中间层的所述平板或者拉深冲压加工品中的任一者形成的平板,来阻止所述制冷剂回路朝向层叠方向的流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空调用配管单元,其中,
在所述层叠构造体的上部,
将所述第一基盘部和电子膨胀阀结合起来,
将所述第二基盘部、电磁阀、单向阀和电子膨胀阀结合起来,并且
使所述制冷剂回路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空调用配管单元,其中,
该汽车空调用配管单元构成为,
在所述层叠构造体的上部形成有所述制冷剂回路的连接口,
在该连接口连接有压缩机的配管末端以及各冷凝器的配管末端、所述四通阀的制冷剂路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空调用配管单元,其中,
所述压缩机的排出侧的配管末端连接于所述制冷剂回路的连接口,并且
所述压缩机的排出侧的配管末端经由形成于所述层叠构造体的内部的管路空间中的任一者与所述四通阀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空调用配管单元,其中,
所述电子膨胀阀、单向阀以及电磁阀的用于安装所述电子膨胀阀、单向阀以及电磁阀的支柱阀底座以及壳阀底座接合于构成所述层叠构造体的所述平板或者拉深冲压加工品。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空调用配管单元,其中,
在所述电子膨胀阀的支柱阀底座的下部的外周形成有O型密封圈座,该O型密封圈座用于对所述支柱阀底座和设于所述层叠构造体的上部的底座之间进行密封。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空调用配管单元,其中,
所述各冷凝器能够构成消除在供暖时产生的挡风玻璃的哈气的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佐藤俊和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泉技研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