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硬结合线路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21138 阅读:8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2 05: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印刷线路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软硬结合线路板,包括柔性板;所述柔性板的两端均连接有硬性板;所述柔性板设有柔性基板、柔性绝缘层以及柔性线路层;所述硬性板设有硬性基板、散热层、导热层、硬性绝缘层以及硬性线路层;所述导热层设有凸台;所述柔性基板设于凸台上;所述柔性基板与导热层连接;所述软硬结合线路板还包括用于将柔性板固定在凸台上的固定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柔性基板与硬性板的导热层连接,柔性基板的热量能够经过导热层传送至散热层中进行散热,从而加强软硬结合线路板的散热性能;另外本实施例通过将柔性板通过固定件固定在凸台上,能够有效地防止柔性板从硬性板上掉落,加强安装的牢固性。

A kind of circuit board combining hardware and softwa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软硬结合线路板
本技术涉及印刷线路板
,具体涉及一种软硬结合线路板。
技术介绍
目前印刷线路板技术向多层化、多功能化方向发展,很多印刷线路板还需要多次在不同平面间弯曲,这要求印刷线路板的基材具有更好的柔软性。随着印制电路技术的发展与提高,出现了软硬结合板。软硬结合板同时具备FPC的特性与PCB的特性,具有配线密度高、重量轻、厚度薄、弯折性好的特点,但是由于目前的柔性线路板的散热效果不好,故软硬结合板的整体散热效果不好,而且柔性线路板与硬性线路板安装不牢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种软硬结合线路板。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软硬结合线路板,包括柔性板;所述柔性板的两端均连接有硬性板;所述柔性板从下至上依次设有柔性基板、柔性绝缘层以及柔性线路层;所述硬性板从下至上依次设有硬性基板、散热层、导热层、硬性绝缘层以及硬性线路层;所述柔性绝缘层与硬性绝缘层连接;所述柔性线路层与硬性线路层连接;所述导热层设有凸台;所述柔性基板设于凸台上;所述柔性基板与导热层连接;所述软硬结合线路板还包括用于将柔性板固定在凸台上的固定件。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柔性板设有贯穿柔性基板、柔性绝缘层以及柔性线路层的第一通孔;所述凸台设有第二通孔;所述固定件包括杆部以及头部;所述杆部穿过第一通孔后固定于第二通孔;所述头部固定于柔性线路层。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柔性基板与凸台之间设有短铜板。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热层为铝合金层。<br>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柔性基板与导热层之间设有紧固胶。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硬性线路层的顶部设有油墨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散热层内设有多个散热件;所述散热件包括芯枝、芯杆以及芯根;所述芯枝与芯根分别设于芯杆的两端;所述芯枝与芯根分别与散热层连接。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芯枝与芯根均为伞形。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将柔性基板与硬性板的导热层连接,柔性基板的热量能够经过导热层传送至散热层中进行散热,从而加强软硬结合线路板的散热性能;另外本实施例通过将柔性板通过固定件固定在凸台上,能够有效地防止柔性板从硬性板上掉落,加强安装的牢固性。附图说明利用附图对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柔性板与硬性板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柔性板;11-柔性基板;12-柔性绝缘层;13-柔性线路层;2-硬性板;21-硬性基板;22-散热层;23-导热层;24-硬性绝缘层;25-硬性线路层;26-油墨膜;3-凸台;4-固定件;41-杆部;42-头部;5-短铜板;6-紧固胶;7-散热件;71-芯枝;72-芯杆;73-芯根。具体实施方式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由图1至图2可知;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软硬结合线路板,包括柔性板1;所述柔性板1的两端均连接有硬性板2;所述柔性板1从下至上依次设有柔性基板11、柔性绝缘层12以及柔性线路层13;所述硬性板2从下至上依次设有硬性基板21、散热层22、导热层23、硬性绝缘层24以及硬性线路层25;所述柔性绝缘层12与硬性绝缘层24连接;所述柔性线路层13与硬性线路层25连接;所述导热层23设有凸台3;所述柔性基板11设于凸台3上;所述柔性基板11与导热层23连接;所述软硬结合线路板还包括用于将柔性板1固定在凸台3上的固定件4。具体地,本实施例所述的软硬结合线路板,通过将柔性基板11与硬性板2的导热层23连接,柔性基板11的热量能够经过导热层23传送至散热层22中进行散热,从而加强软硬结合线路板的散热性能;另外本实施例通过将柔性板1通过固定件4固定在凸台3上,能够有效地防止柔性板1从硬性板2上掉落,加强安装的牢固性。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软硬结合线路板,所述柔性板1设有贯穿柔性基板11、柔性绝缘层12以及柔性线路层13的第一通孔;所述凸台3设有第二通孔;所述固定件4包括杆部41以及头部42;所述杆部41穿过第一通孔后固定于第二通孔;所述头部42固定于柔性线路层13。其中,图中并未画出第一通孔以及第二通孔。具体地,本实施例通过将杆部41穿过第一通孔后固定于第二通孔,能够有效地将柔性板1固定在凸台3上,并且设置头部42,能够将头部42铆合在柔性板1上防止固定件4掉落。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软硬结合线路板,所述柔性基板11与凸台3之间设有短铜板5。上述设置能够促进柔性板1将热量传递至导热层23中。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软硬结合线路板,所述导热层23为铝合金层。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软硬结合线路板,所述柔性基板11与导热层23之间设有紧固胶6。上述设置能够进一步加强柔性板1与硬性板2安装的牢固性。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软硬结合线路板,所述硬性线路层25的顶部设有油墨膜26。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软硬结合线路板,所述散热层22内设有多个散热件7;所述散热件7包括芯枝71、芯杆72以及芯根73;所述芯枝71与芯根73分别设于芯杆72的两端;所述芯枝71与芯根73分别与散热层22连接。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软硬结合线路板,所述芯枝71与芯根73均为伞形。具体地,上述设置即可以提高散热层22的稳定性,也可以通过芯枝71充分吸收导热层23的热量,通过芯杆72传递给芯根73,将热量快速均匀地发散到散热层22的各个角度,提高了散热速度。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软硬结合线路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柔性板(1);所述柔性板(1)的两端均连接有硬性板(2);所述柔性板(1)从下至上依次设有柔性基板(11)、柔性绝缘层(12)以及柔性线路层(13);所述硬性板(2)从下至上依次设有硬性基板(21)、散热层(22)、导热层(23)、硬性绝缘层(24)以及硬性线路层(25);所述柔性绝缘层(12)与硬性绝缘层(24)连接;所述柔性线路层(13)与硬性线路层(25)连接;所述导热层(23)设有凸台(3);所述柔性基板(11)设于凸台(3)上;所述柔性基板(11)与导热层(23)连接;/n所述软硬结合线路板还包括用于将柔性板(1)固定在凸台(3)上的固定件(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软硬结合线路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柔性板(1);所述柔性板(1)的两端均连接有硬性板(2);所述柔性板(1)从下至上依次设有柔性基板(11)、柔性绝缘层(12)以及柔性线路层(13);所述硬性板(2)从下至上依次设有硬性基板(21)、散热层(22)、导热层(23)、硬性绝缘层(24)以及硬性线路层(25);所述柔性绝缘层(12)与硬性绝缘层(24)连接;所述柔性线路层(13)与硬性线路层(25)连接;所述导热层(23)设有凸台(3);所述柔性基板(11)设于凸台(3)上;所述柔性基板(11)与导热层(23)连接;
所述软硬结合线路板还包括用于将柔性板(1)固定在凸台(3)上的固定件(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硬结合线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板(1)设有贯穿柔性基板(11)、柔性绝缘层(12)以及柔性线路层(13)的第一通孔;所述凸台(3)设有第二通孔;所述固定件(4)包括杆部(41)以及头部(42);所述杆部(41)穿过第一通孔后固定于第二通孔;所述头部(42)固定于柔性线路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卫星林永华王庆辉梁伟志林中伟刘姝华清海巫少军王业成陈明松崔伟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东华鑫达精密电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