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线充电重力感应夜灯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20121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2 04:59
一种无线充电重力感应夜灯电路,包括无线充电接收模块、锂电池、电池管理芯片U1、控制芯片U2、稳压芯片U3、重力感应芯片U4、照明电路。其中无线充电接收模块连接锂电池对其进行充电操作,电池管理芯片连接电池对其充电状态进行管理并对其他芯片和照明电路供电。稳压芯片连接控制芯片对其输出工作电压,控制芯片连接重力感应芯片分析处理其采集的外界操作信息,连接照明电路对其输出调光信号。采用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夜灯产品,可以在符合无线充电qi标准的充电座上进行充电,可以手持进行晃动,倾斜等操作对产品的照明方式进行调节。

A kind of wireless charging gravity induction night light circu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线充电重力感应夜灯电路
本技术涉及照明灯具
,特别是关于一种无线充电重力感应夜灯电路。
技术介绍
夜灯作为夜间指引或辅助照明工具已大量应用于家庭中,柔和的光亮避免对刚苏醒时人眼的刺激,并有效提高使用者起夜活动时的安全性。然而现有技术中,大多数夜灯为插座型,直接插在墙面插座或插排上通电使用,位置固定,照明范围小,不适合夜间带有移动性质的起夜活动。对于一些使用者来说为了保障睡眠,希望睡眠时夜灯可以在关闭或有微弱亮光即可,在使用时可以方便打开或者调节亮度,现有夜灯的技术方案,亮度不可调节或者需要通过外壳上的开关进行调节,而按钮、拨扭等传统开关方式不利于在昏暗的环境中进行操作。此外现有绝大多数夜灯照明方式单一,不具备操作性和可玩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线充电重力感应夜灯电路,可作为移动照明工具方便携带,可通过重力感应改变照明方式以及开关灯,具有一定的操作性和可玩性,增强夜灯产品防水防尘功能,美观性,用电安全性。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设计了一种无线充电重力感应夜灯电路,包括无线充电接收模块、锂电池、电池管理芯片U1、控制芯片U2、稳压芯片U3、重力感应芯片U4、照明电路。其中无线充电接收模块连接锂电池对其进行充电操作,电池管理芯片连接电池对其充电状态进行管理并对其他芯片和照明电路供电。稳压芯片连接控制芯片对其输出工作电压,控制芯片连接重力感应芯片分析处理其采集的外界操作信息,连接照明电路对其输出调光信号。可选的,电池管理芯片U1型号为TP4056。电池管理芯片连接充电指示灯。可选的,控制芯片U2型号为MKE02Z32VLC4。可选的,稳压芯片U3型号为SGM2019。可选的,重力感应芯片U4型号为MMA8452Q。可选的,无线充电接收模块采用首亿信X6S-F。照明电路通过三极管接收调光信号对照明方式进行调节。照明电路可以包含多个三极管,不同三极管可以分别调节对应连接的灯珠。实施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采用本技术电路的夜灯产品在设计和生产过程中,不需要在外观外壳上预留充电接口和开关接口,增强了产品的美观性,增加了外壳的完整性有利于防水防尘。无线充电的方式避免了夜灯产品外部连接插座或者充电连接线,极大增强的产品的便携性方便使用者移动过程中使用,同时对用电安全有一定有益效果。重力感应的方式调光方式,只需要使用者手持产品进行晃动,倾斜灯操作,不需要在产品上寻找开关并执行操作,极大方便使用者夜间或者昏暗环境下对夜灯的使用。内置重力感应芯片和控制芯片,可以设计多种预设程序存储于控制芯片内部,对应多种外部操作方式包括但不限于晃动、倾斜;多种照明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不同亮度、不同颜色、不同色温;及其前述两种对应关系的多种组合方式,极大地增强了产品的操作性和可玩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拓扑图。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电池管理芯片原理图。图3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控制芯片原理图。图4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稳压芯片原理图。图5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重力感应芯片原理图。图6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照明电路原理图。图7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电池连接原理图。图8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集成电路布线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所述是对本技术的解释而不是限定。本技术提供一种无线充电重力感应夜灯电路,如图1所示,包括无线充电接收模块、电池、电池管理芯片、控制芯片、稳压芯片、重力感应芯片、照明电路。无线充电接收端在进行无线充电时向电池充电并且向整体夜灯电路供电。电源管理芯片控制电池对其充电状态进行管理并对其他芯片和照明电路供电,在充电进行过程中控制充电指示灯亮起。稳压芯片连接控制芯片对其输出工作电压,控制芯片分析处理重力感应芯片采集的外界操作信号,并按照预设程序,将不同操作信号转换为不同PWM信号输出给照明电路。如图2所示,优选的电池管理芯片U1型号为TP4056。1号引脚连接GND,2号引脚连接电阻R1继而连接GND,3号引脚连接GND,4号引脚连接输入电压正端,5号引脚连接电池正端,6号引脚连接GND,7号引脚连接发光二极管继而连接电阻R5连接输入电压正端,8号引脚连接二极管D1继而连接输入电压正端。如图3所示,优选的控制芯片U2型号为MKE02Z32VLC4。1号引脚输出PWM调光信号,3、4号引脚连接VDD继而连接电容C1继而连接GND,5、6号引脚连接GND,9号引脚连接U3的3号引脚,23号引脚连接U4的4号SCL引脚,24号引脚连接U4的6号SDA引脚,25号引脚连接电阻R5继而连接VCC3.3,30号引脚连接J2接口的4号引脚,31号引脚连接J2接口的3号引脚,32号引脚连接J2接口的2号引脚。如图4所示,优选的稳压芯片U3型号为SGM2019。1号引脚连接输入电压正端,2号引脚连接GND,3号引脚连接U2的9号引脚,4号引脚连接电容C3继而连接GND,5号引脚输出3.3V电压。如图5所示,优选的重力感应芯片U4型号为MMA8452Q,1号引脚连接VCC3.3继而连接电容C2继而连接GND,4号引脚连接电阻R2继而连接VCC3.3,5、7、10、12号引脚连接GND,6号引脚连接电阻R3继而连接VCC3.3,5号引脚连接电池正端,6号引脚连接GND,14号引脚连接电容C4继而连接GND。如图6所示,输入电压端VDD分别连接电阻R6,R7继而分别连接两颗LED灯珠,最终连接到三极管Q1型号为MOSFET-N-SOT-23-3。控制芯片U2的1号引脚连接Q1的基极,并通过连接电阻R9继而连接Q1发射极。如图7所示,电池充电接口J1连接电池,其中电池正极连接电容C5继而连接GND,电池正极连接二极管D2输出工作电压VDD。如图8所示,本电路还包括程序烧写口J2,无线充电接收模块焊接盘。其中无线充电接收模块优选的采用首亿信生产的型号X6S-F,内部包含无线充电电路,磁隔片,无线充电线圈。下面介绍一种实施例安装及工作过程夜灯电路需预先烧写相应控制程序。程序烧写完成方可进行整体夜灯产品组装。照明电路灯珠所在PCB板平面规定为该电路PCB板正面,安装时正面朝向夜灯产品上方,此时沿重力方向为重力感应芯片Z轴方向,重力感应芯片可以检测Z轴方向加速度,以及重力加速度方向与Z轴倾斜角。反面有电池接口J1,PCB反面下方接入并放置锂电池,电池下方安装放置无线充电接收端,其中无线充电电路在上方靠近电池,中间是磁隔片,下方是无线充电线圈。无线充电接收端需引线焊接在无线充电接收模块焊接盘上。产品组装完成后即可以进行无线充电,电池内电量满足整体夜灯电路供电需求是即可执行功能操作。以下为一种功能操作步骤。步骤1:夜灯电路处于关灯状态,夜灯产品上下晃动时,重力感应芯片Z轴方向会检测到加速度,传递给控制芯片,当控制芯片检测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线充电重力感应夜灯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无线充电接收模块、锂电池、电池管理芯片U1、控制芯片U2、稳压芯片U3、重力感应芯片U4、照明电路/n其中无线充电接收模块连接锂电池对其进行充电操作,电池管理芯片连接电池对其充电状态进行管理并对其他芯片和照明电路供电/n稳压芯片连接控制芯片对其输出工作电压,控制芯片连接重力感应芯片分析处理其采集的外界操作信息,连接照明电路对其输出调光信号。/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线充电重力感应夜灯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无线充电接收模块、锂电池、电池管理芯片U1、控制芯片U2、稳压芯片U3、重力感应芯片U4、照明电路
其中无线充电接收模块连接锂电池对其进行充电操作,电池管理芯片连接电池对其充电状态进行管理并对其他芯片和照明电路供电
稳压芯片连接控制芯片对其输出工作电压,控制芯片连接重力感应芯片分析处理其采集的外界操作信息,连接照明电路对其输出调光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重力感应夜灯电路,其特征在于电池管理芯片U1型号为TP405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充电重力感应夜灯电路,其特征在于,电池管理芯片连接充电指示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重力感应夜灯电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瓅晔靳慧康戚平礼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非凡士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