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蓄电池极群折耳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019289 阅读:19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2 04: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储能蓄电池领域,公开了一种储能蓄电池极群折耳装置,包括折极耳板(1)和夹具(2),所述折极耳板(1)的底面开设有与待折耳蓄电池的负极群(3)配合的斜压块槽(101),顶面固定有把手(102);在对所述待折耳蓄电池的极群进行折耳时,所述待折耳蓄电池的正极群(4)和负极群(3)通过所述夹具(2)固定,所述折极耳板(1)压在所述夹具(2)的开口上方,且所述斜压块槽(101)扣压在所述负极群(2)的顶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捏斜效率较高,捏斜角度均匀,捏斜力度均匀,有效避免脱粉和虚焊,提高成品率。

Ear breaking device of storage battery pole grou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储能蓄电池极群折耳装置
本技术涉及储能蓄电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储能蓄电池极群折耳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蓄电池生产企业在蓄电池制造过程中,尤其是在装配铸焊工艺中,边极耳均是采用手工捏斜20°~30°,然后再与汇流排铸焊。边极耳用手工捏斜存在的缺陷是:力道过大会使边极耳处脱粉,力道过小则会造成边极耳捏不到所需斜度,使边极耳仍然与铸焊汇流排端面相贴,影响铸焊液态铅流动而导致虚焊,或者极耳跑到汇流排模腔外导致极群压坏报废,而且手工捏斜还存在着劳动强度大、效率低、捏斜角度不均等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目的: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储能蓄电池极群折耳装置,捏斜效率较高,捏斜角度均匀,捏斜力度均匀,有效避免脱粉和虚焊,提高成品率。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储能蓄电池极群折耳装置,包括折极耳板和夹具,所述折极耳板的底面开设有与待折耳蓄电池的负极群配合的斜压块槽,顶面固定有把手;在对所述待折耳蓄电池的极群进行折耳时,所述待折耳蓄电池的正极群和负极群通过所述夹具固定,所述折极耳板压在所述夹具的开口上方,且所述斜压块槽扣压在所述负极群的顶部。进一步地,在所述折极耳板的底面还开设有与所述正极群配合的校正槽,所述校正槽与所述斜压块槽相邻设置。正极群的极耳若有向外偏斜会影响焊接质量,所以,在本装置中增加对正极群的正极耳进行校正的校正槽,使得正极群两侧的正极耳也能向内微微倾斜一定的角度,有效防止极耳虚焊,避免影响焊接质量。进一步地,所述校正槽的两侧与顶面之间的夹角α2为10°-30°。这个夹角范围使得折极耳板下压到正极群后刚好能够将正极群上部两侧的极耳进行折耳到5~40°。进一步地,在所述折极耳板的底面两侧还分别固定有定位板,所述校正槽和所述斜压块槽位于两侧的所述定位板之间;在对所述待折耳蓄电池的极群进行折耳时,所述定位板的底端卡在所述夹具的开口两侧。定位板的设置使得本折耳装置能够比较容易与夹具的开口两侧对准下压,使得折耳操作简便易行。进一步地,所述夹具包括底座、两套压板驱动机构,以及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压板、第二压板和隔板,所述隔板竖直固定在所述底座上且位于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之间,所述第一压板和所述第二压板的上下部两端分别套设在与二者垂直的四根套杆上,两根所述套杆均固定在所述底座上;两套所述压板驱动机构均设置在所述底座上,分别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压板和所述第二压板沿所述套杆做相对运动;在对所述待折耳蓄电池的极群进行折耳时,所述校正槽与所述斜压块槽之间的分隔筋压在所述隔板的顶部。优选地,两套所述压板驱动机构的结构相同,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压板和所述第二压板外侧,均包括力臂杆、旋转臂和挤压块,所述旋转臂的两端转动连接在所述底座上,所述挤压块固定在所述旋转臂上,所述力臂杆与所述旋转臂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旋转臂与所述第一压板和所述第二压板平行设置。当将待折耳蓄电池的正极群和负极群置于夹具内后,通过力臂杆旋转旋转臂带动挤压块旋转90°,使得两侧的挤压块分别将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相对移动,将正极群和负极群压紧在两侧的挤压块之间,使待折耳蓄电池的正极群和负极群位置固定,便于后续折耳工艺的顺利进行。进一步地,所述隔板的上下部两端也分别套设在四根所述套杆的中部,所述隔板两侧的套杆上、所述隔板与所述第一压板和所述第二压板之间分别套设有弹性件。当需要将夹具的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从两侧向中间压紧时,通过正方向旋转力臂杆90°,力臂杆带动旋转臂进而带动挤压块正向旋转90°,两侧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相对运动时能够压缩弹性件;当折耳结束后,需要将折耳结束的蓄电池的正极群和负极群从夹具中取出,此时,可以反方向旋转力臂杆90°,力臂杆带动旋转臂进而带动挤压块反向旋转90°,此时弹性件由于回弹力回弹将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沿套杆向相反方向移动,夹具打开;可见,弹性件的设置能够使得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在夹具打开时自动向两侧移动,无需人工操作,操作便捷省力。优选地,所述弹性件为弹簧。优选地,所述斜压块槽的两侧与顶面之间的夹角α2为60°-100°。这个夹角范围使得折极耳板下压到负极群后刚好能够将负极群上部两侧的极耳进行折耳到20~30°。有益效果:本装置在使用时,首先将待折耳蓄电池的正极群和负极群置于夹具内,然后使用夹具将正极群和负极群夹紧固定,接着将手持折极耳板的把手,将折极耳板的斜压块槽朝下压在负极群的顶部,由于斜压块槽的两侧与其顶面之间具有预设夹角,当斜压块槽压在负极群的顶部时,由于折极耳板的压力作用即可对负极群两侧的极耳进行向内侧折弯预设角度。可见,本装置能够非常方便地将负极群的极耳进行折弯到预设角度,无需人工捏耳,折耳角度均匀,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储能蓄电池极群折耳装置在使用时的示意图;图2为折极耳板的主视剖视示意图;图3为图2的右视图;图4为夹具的主视图;图5为图4的右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介绍。实施方式1:本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储能蓄电池极群折耳装置,如图1至5所示,主要由折极耳板1和夹具2组成,如图1所示,折极耳板1的底面开设有与待折耳蓄电池的负极群3配合的斜压块槽101、以及与待折耳蓄电池的正极群4配合的校正槽103,校正槽103与斜压块槽101相邻设置,顶面固定有把手102;斜压块槽101的两侧与顶面之间的夹角α2为60°-100°,校正槽103的两侧与顶面之间的夹角α1为10°-30°;在折极耳板1的底面、斜压块槽101两侧还分别固定有定位板104,校正槽103和斜压块槽101位于两侧的定位板104之间。如图2所示,夹具2主要由底座201、两套压板驱动机构,以及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压板202、第二压板203和隔板204组成,隔板204竖直固定在底座201上且位于第一压板202和第二压板203之间,第一压板202、第二压板203以及隔板204的上下部两端分别套设在与二者垂直的四根套杆205上,四根套杆205均固定在底座201上,隔板204的上下部两端也分别套设在四根套杆205的中部;两套压板驱动机构的结构相同,均设置在底座201上且分别位于第一压板202和第二压板203外侧,分别用于驱动第一压板202和第二压板203沿套杆205做相对运动;两套压板驱动机构均包括力臂杆206、旋转臂207和三块挤压块208,旋转臂207的两端转动连接在底座201上,三块挤压块208等间距固定在旋转臂207上,力臂杆206与旋转臂207的一端固定连接,旋转臂207与第一压板202和第二压板203平行设置。本装置在使用时,首先将待折耳蓄电池的正极群4和负极群3分别置于夹具2内隔板204两侧(夹具2在初始状态时,两侧压板驱动机构中的力臂杆206与第一压板202和第二压板203均处于平行状态),然后通过旋转一侧压板驱动机构中的力臂杆206旋转旋转臂207带动挤压块208旋转90°,使得一侧的挤压块208将第一压板202沿套杆205向第二压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储能蓄电池极群折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折极耳板(1)和夹具(2),所述折极耳板(1)的底面开设有与待折耳蓄电池的负极群(3)配合的斜压块槽(101),顶面固定有把手(102);在对所述待折耳蓄电池的极群进行折耳时,所述待折耳蓄电池的正极群(4)和负极群(3)通过所述夹具(2)固定,所述折极耳板(1)压在所述夹具(2)的开口上方,且所述斜压块槽(101)扣压在所述负极群(3)的顶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储能蓄电池极群折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折极耳板(1)和夹具(2),所述折极耳板(1)的底面开设有与待折耳蓄电池的负极群(3)配合的斜压块槽(101),顶面固定有把手(102);在对所述待折耳蓄电池的极群进行折耳时,所述待折耳蓄电池的正极群(4)和负极群(3)通过所述夹具(2)固定,所述折极耳板(1)压在所述夹具(2)的开口上方,且所述斜压块槽(101)扣压在所述负极群(3)的顶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蓄电池极群折耳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折极耳板(1)的底面还开设有与所述正极群(4)配合的校正槽(103),所述校正槽(103)与所述斜压块槽(101)相邻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能蓄电池极群折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校正槽(103)的两侧与顶面之间的夹角α1为10°-3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能蓄电池极群折耳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折极耳板(1)的底面两侧还分别固定有定位板(104),所述校正槽(103)和所述斜压块槽(101)位于两侧的所述定位板(104)之间;在对所述待折耳蓄电池的极群进行折耳时,所述定位板(104)的底端卡在所述夹具(2)的开口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能蓄电池极群折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2)包括底座(201)、两套压板驱动机构,以及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压板(202)、第二压板(203)和隔板(204),所述隔板(204)竖直固定在所述底座(201)上且位于第一压板(202)和第二压板(203)之间,所述第一压板(202)和所述第二压板(20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军岳宝孙磊胡国柱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天能电池江苏新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