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智能联网用数据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18714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2 04: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辆智能联网用数据缆,所述数据缆包括两根绝缘线芯,两根所述绝缘线芯绞合形成一整体,每根所述绝缘线芯均包括一根导体和一层绝缘层,所述绝缘层包覆在导体的外表面;所述导体的单丝直径精度应控制在±0.001mm以内,所述绝缘层的外径精度范围应控制在±0.01mm以内,且所述绝缘层的同心度M应≥95%。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数据缆结构简单,重量轻,具有性能好、价格低、耐温耐腐蚀等优势,更适合汽车内的使用环境和性能。

A data cable for vehicle intelligent network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辆智能联网用数据缆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电缆,尤其涉及一种车辆智能联网用数据缆。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网络技术进步、车企行业竞争的加剧,消费者对汽车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针对汽车网络化、娱乐化、智能化的要求日趋强烈。并且随着车联网以及万物联网的发展,汽车和外界包括手机,加油站,各类控制台等设施进行连接通信的需求将越来越多,那么有一个统一的通讯语言则尤为重要。随着5G技术的开始应用,自动驾驶以及万物联网将逐渐成为现实。车联网需要大数据量传输的要求,而传统的传输频率为1MHz的CAN总线,甚至改良的传输频率为20MHz的CAN-FD总线,已经不能满足车内数据通信的数据量传输要求,必须使用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性能好、耐温耐腐蚀、频率至少为100MHz的数据缆总线,提供至少超过10Mbps通信带宽的产品,才能满足将来车用通信发展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车辆智能联网用数据缆,延用网络线的结构设计理念,参考工业数据线的设计思路,根据汽车内布电线环境的使用要求和车用智能设备的数据参数,优化电缆结构,选用合适、经济的电缆材料,耐温耐腐蚀,提高工艺精度,增加控制节点。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车辆智能联网用数据缆,所述数据缆包括两根绝缘线芯,两根所述绝缘线芯绞合形成一整体,每根所述绝缘线芯均包括一根导体和一层绝缘层,所述绝缘层包覆在导体的外表面;所述导体的单丝直径精度应控制在±0.001mm以内,所述绝缘层的外径精度范围应控制在±0.01mm以内,且所述绝缘层的同心度M应≥95%;其中,M表示绝缘层的同心度,S1表示导体与绝缘层之间的最小距离,S2表示导体与绝缘层之间的最大距离。进一步地,所述数据缆在不加护套时,两根所述绝缘线芯的绞合节距与两根导体的中心距的比,即节径比范围为8~12;所述数据缆在加护套时,两根所述绝缘线芯的绞合节距范围为≤25mm。进一步地,所述数据缆还包括一层护套,所述护套包覆于两根所述绝缘线芯的外表面。进一步地,所述护套为阻燃聚氯乙烯护套、阻燃聚乙烯护套、阻燃聚丙烯护套或阻燃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护套。进一步地,所述导体为退火软铜导体、镀锡铜导体或铜锡合金导体,所述绝缘层为阻燃聚乙烯绝缘层、阻燃聚丙烯绝缘层或阻燃交联聚乙烯绝缘层。进一步地,所述数据缆的耐温等级为85℃时,所述绝缘层为阻燃聚乙烯绝缘层;所述数据缆的耐温等级为105℃时,所述绝缘层为阻燃聚丙烯绝缘层;所述数据缆的耐温等级为125℃时,所述绝缘层为阻燃交联聚乙烯绝缘层。进一步地,所述导体的截面积不大于0.35mm2时,所述导体由7根导线单丝绞合而成;所述导体的截面积大于0.35mm2时,所述导体由19根导线单丝绞合而成。进一步地,所述护套与两根绝缘线芯之间设有一层隔离层,所述隔离层绕包于两根绝缘线芯外表面。进一步地,所述隔离层采用聚丙烯薄膜或滑石粉。进一步地,所述绝缘线芯的预扭率为35%,且所述数据缆在车内的敷设长度为10m~15m。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的数据缆结构简单,重量轻,并且选用合适、经济的电缆材料,将导体单丝直径精度应控制在±0.001mm以内,能保证产品具有更好的高频性能;将绝缘层外径精度范围应控制在±0.01mm以内,且绝缘层的同心度控制在≥95%,能保证其绝缘层结构的稳定性。导体采用退火软铜导体、镀锡铜导体或铜锡合金导体材料,绝缘层采用阻燃聚乙烯、阻燃聚丙烯或阻燃交联聚乙烯材料,护套采用阻燃PVC、阻燃PE、阻燃PP或阻燃TPU材料,具有性能好、价格低等优势,由于采用的材料具有更好的柔韧性、抗氧化能力、抗拉强度等,因此,本技术相比于其他产品,具有耐温耐腐蚀功能,更适合汽车内的使用环境和性能。附图说明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车辆智能联网用数据缆的结构示意图(7根导线单丝时)。图2为本技术一种车辆智能联网用数据缆的结构示意图(19根导线单丝时)。图3为本技术中两根绝缘线芯的绞合节距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同心度的示意图。图中标号说明:100-数据缆、10-绝缘线芯、11-导体、12-绝缘层、20-护套、30-隔离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出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结构并不仅限于以下实施例。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的一种车辆智能联网用数据缆,所述数据缆100包括两根绝缘线芯10和一层护套20,两根所述绝缘线芯10绞合形成一整体,所述护套20包覆于两根所述绝缘线芯10的外表面,每根所述绝缘线芯10均包括一根导体11和一层绝缘层12,所述绝缘层12包覆在导体11的外表面;所述导体的单丝直径精度应控制在±0.001mm以内,能保证产品具有更好的高频性能;所述绝缘层的外径精度范围应控制在±0.01mm以内,且所述绝缘层的同心度M应≥95%,能保证其绝缘层结构的稳定性;通过对产品导体、绝缘层精度的控制,及合理的设计其绞合节距L,使产品的性能得到更大的提升;其中,M表示绝缘层的同心度,S1表示导体与绝缘层之间的最小距离,S2表示导体与绝缘层之间的最大距离。所述导体11为退火软铜导体、镀锡铜导体或铜锡合金导体,所述绝缘层12为阻燃聚乙烯绝缘层、阻燃聚丙烯绝缘层或阻燃交联聚乙烯绝缘,所述护套20为阻燃聚氯乙烯护套、阻燃聚乙烯护套、阻燃聚丙烯护套或阻燃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护套。可选择在两根绞合好的绝缘线芯10外面挤包一层护套20,也可选择不挤包护套20,挤包护套20会使数据缆100拥有更好的抗冲击强度,更好的稳定性和更好的加工、敷设特性(不挤包护套20的数据缆100容易打卷),但同时也增加了数据缆100的成本和重量,根据数据缆100的具体使用环境来选择是否挤包护套20。所述护套20与两根绝缘线芯10之间设有一层隔离层30,所述隔离层30绕包于两根绝缘线芯10外表面,所述隔离层30采用聚丙烯薄膜或滑石粉,所述隔离层30是起到隔离的作用,能防止绝缘层12与护套20黏连而造成后续在数据缆100两端连接端子的加工困难。所述数据缆100的参数配置:所述数据缆100在不加护套20时,两根所述绝缘线芯10的绞合节距L与两根导体11的中心距a的比,即节径比的范围为8~12;所述数据缆100在加护套20时,两根所述绝缘线芯10的绞合节距L的范围为≤25mm;所述导体11的截面积不大于0.35mm2时,所述导体11由7根导线单丝绞合而成;所述导体11的截面积大于0.35mm2时,所述导体11由19根导线单丝绞合而成;所述数据缆100的耐温等级(最高允许的工作温度(℃))为85℃时,所述绝缘层12为阻燃聚乙烯绝缘层;所述数据缆100的耐温等级为105℃时,所述绝缘层12为阻燃聚丙烯绝缘层;所述数据缆100的耐温等级为125℃时,所述绝缘层12为阻燃交联聚乙烯绝缘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智能联网用数据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缆包括两根绝缘线芯,两根所述绝缘线芯绞合形成一整体,每根所述绝缘线芯均包括一根导体和一层绝缘层,所述绝缘层包覆在导体的外表面;所述导体的单丝直径精度应控制在±0.001mm以内,所述绝缘层的外径精度范围应控制在±0.01mm以内,且所述绝缘层的同心度M应≥9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智能联网用数据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缆包括两根绝缘线芯,两根所述绝缘线芯绞合形成一整体,每根所述绝缘线芯均包括一根导体和一层绝缘层,所述绝缘层包覆在导体的外表面;所述导体的单丝直径精度应控制在±0.001mm以内,所述绝缘层的外径精度范围应控制在±0.01mm以内,且所述绝缘层的同心度M应≥95%;



其中,M表示绝缘层的同心度,S1表示导体与绝缘层之间的最小距离,S2表示导体与绝缘层之间的最大距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智能联网用数据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缆还包括一层护套,所述护套包覆于两根所述绝缘线芯的外表面。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车辆智能联网用数据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缆在不加护套时,两根所述绝缘线芯的绞合节距与两根导体的中心距的比,即节径比范围为8~12;所述数据缆在加护套时,两根所述绝缘线芯的绞合节距范围为≤25mm。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辆智能联网用数据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套为阻燃聚氯乙烯护套、阻燃聚乙烯护套、阻燃聚丙烯护套或阻燃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护套。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智能联网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楚立勇白丽英梅霞兵郭志良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福尔欣线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