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焦透镜及摄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017185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2 03: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附加变倍功能且球面像差和轴上色差得到抑制的高性能的变焦透镜及具备该变焦透镜的摄像装置。变焦透镜从物体侧依次具有对焦部、变倍部、孔径光圈、成像部。成像部从物体侧依次包括负的M1透镜组、能够与用于变更整个系统的焦距范围的透镜组进行替换的正的M2透镜组、正的M3透镜组。M2透镜组从物体侧依次包括M2a透镜组、正的M2b透镜组、M2c透镜组。M2a透镜组和M2c透镜组均包括负透镜和正透镜。在M2透镜组中,最靠物体侧的面和最靠像侧的面为凹面。

Zoom lens and camer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变焦透镜及摄像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适合于广播用摄像机、电影摄影机、数码相机、视频摄像机和/或监控摄像机等的变焦透镜及具备该变焦透镜的摄像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影像的画质提高日益进步,要求能够在广播用摄像机等摄像装置中使用的具有4K以上的分辨性能的透镜系统。作为广播用摄像机用透镜系统,优选具有变倍功能以能够应对各种场景,因此通常使用变焦透镜。而且,在要求进行变倍时,使用能够变更整个系统的焦距的扩束透镜组。日本特开2007-078833号公报中记载了将变焦透镜的一部分透镜组设为能够插入到光路或从中拔出并将该透镜组与扩束透镜组进行替换的内容。日本特开平2-100009号公报及日本特开平2-100010号公报中记载了从光路退避变焦透镜的一部分透镜组后插入变倍透镜组的内容。并且,日本特开2015-184643号公报及日本特开2015-184644号公报中有关于包括能够插入到变焦透镜的中继部或从中拔出的扩束透镜组的内容的记载。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课题一方面要求如扩束透镜组的能够附加变倍功能的变焦透镜,而另一方面对画质提高的要求变得日益严格,要求具有充分的光学性能的变焦透镜。为了获得良好的光学性能,尤其需要良好地校正球面像差及轴上色差。然而,就日本特开2007-078833号公报、日本特开平2-100009号公报、日本特开平2-100010号公报、日本特开2015-184643号公报、日本特开2015-184644号公报中记载的变焦透镜而言,轴上色差不一定得到了充分的校正。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采用能够附加变倍功能结构的同时球面像差及轴上色差得到良好的校正而具有高光学性能的变焦透镜及具备该变焦透镜的摄像装置。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变焦透镜从物体侧起依次具有包括为了进行对焦而移动的对焦用透镜组的对焦部、包括为了进行变倍而改变相互间隔而移动的至少2个变倍用透镜组的变倍部、孔径光圈及包括成像用透镜组的成像部,在变倍时对焦部及成像部相对于像面固定,成像部从物体侧起依次包括具有负屈光力的M1透镜组、能够与用于变更整个系统的焦距范围的透镜组进行替换且具有正屈光力的M2透镜组及具有正屈光力的M3透镜组,M2透镜组从物体侧起依次包括M2a透镜组、具有正屈光力的M2b透镜组及M2c透镜组,M2a透镜组包括1片负透镜和1片正透镜,M2c透镜组包括1片负透镜和1片正透镜,M2透镜组的最靠物体侧的透镜面及M2透镜组的最靠像侧的透镜面分别为凹面。在本专利技术的变焦透镜中,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1)及(2)。并且,优选在满足条件式(1)及(2)的基础上满足下述条件式(1-1)及(2-1)中的至少一个条件式。-0.05<θM2cp-θM2cn<0(1)-0.5<NM2cp-NM2cn<-0.2(2)-0.02<θM2cp-θM2cn<0(1-1)-0.4<NM2cp-NM2cn<-0.25(2-1)其中,θM2cp:M2c透镜组的正透镜的g线与F线之间的部分色散比;θM2cn:M2c透镜组的负透镜的g线与F线之间的部分色散比;NM2cp:M2c透镜组的正透镜的d线下的折射率;NM2cn:M2c透镜组的负透镜的d线下的折射率。在本专利技术的变焦透镜中,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3)及(4)。并且,优选在满足条件式(3)及(4)基础上满足下述条件式(3-1)及(4-1)的至少一个条件式。-0.05<θM2ap-θM2an<0.1(3)-35<νM2ap-νM2an<-5(4)0<θM2ap-θM2an<0.1(3-1)-25<νM2ap-νM2an<-8(4-1)其中,θM2ap:M2a透镜组的正透镜的g线与F线之间的部分色散比;θM2an:M2a透镜组的负透镜的g线与F线之间的部分色散比;νM2ap:M2a透镜组的正透镜的d线基准的色散系数;νM2an:M2a透镜组的负透镜的d线基准的色散系数。在本专利技术的变焦透镜中,优选M2a透镜组从物体侧依次排列负透镜和正透镜而成,M2c透镜组从物体侧依次排列正透镜和负透镜而成。在本专利技术的变焦透镜中,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5),更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5-1)。2<fM2/fM<8(5)4<fM2/fM<6(5-1)其中,fM2:M2透镜组的焦距;fM:M1透镜组、M2透镜组及M3透镜组的合成焦距。在本专利技术的变焦透镜中,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6),更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6-1)。0.7<fM23/fM3<1(6)0.85<fM23/fM3<0.95(6-1)其中,fM23:M2透镜组和M3透镜组的合成焦距;fM3:M3透镜组的焦距。在本专利技术的变焦透镜中,优选还具备通过与M2透镜组进行替换,在保持像面的位置不变的情况下使整个系统的焦距转向长焦距侧的M2E透镜组。在具备上述M2E透镜组时,优选M2E透镜组具有正屈光力,M2E透镜组包括夹着M2E透镜组内的最长的空气间隔而配置于物体侧的具有正屈光力的M2EP透镜组和配置于像侧的具有负屈光力的M2EN透镜组,M2EN透镜组包括分别由正透镜和负透镜接合而成的2组接合透镜,所述变焦透镜满足下述条件式(7)及(8)。0<θM2ENrp-θM2ENrn<0.1(7)-30<νM2ENrp-vM2ENrn<-10(8)其中,θM2ENrp:M2EN透镜组内的像侧的接合透镜的正透镜的g线与F线之间的部分色散比;θM2ENrn:M2EN透镜组内的像侧的接合透镜的负透镜的g线与F线之间的部分色散比;vM2ENrp:M2EN透镜组内的像侧的接合透镜的正透镜的d线基准的色散系数;νM2ENrn:M2EN透镜组内的像侧的接合透镜的负透镜的d线基准的色散系数。在具备上述M2E透镜组及上述M2EN透镜组时,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9)及(10)。-0.05<θM2ENfp-θM2ENfn<0.05(9)-0.5<NM2ENfp-NM2ENfn<-0.2(10)其中,θM2ENfp:M2EN透镜组内的物体侧的接合透镜的正透镜的g线与F线之间的部分色散比;θM2ENfn:M2EN透镜组内的物体侧的接合透镜的负透镜的g线与F线之间的部分色散比;NM2ENfp:M2EN透镜组内的物体侧的接合透镜的正透镜的d线下的折射率;NM2ENfn:M2EN透镜组内的物体侧的接合透镜的负透镜的d线下的折射率。在具备上述M2E透镜组及上述M2EP透镜组时,优选M2EP透镜组具有至少1组由正透镜和负透镜接合而成且满足下述条件式(11)及(12)的接合透镜。-0.6<NM2EPp-NM2EPn<-0.15(11)20<νM2EPp-vM2EPn<75(12)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变焦透镜,其特征在于,/n从物体侧起依次具有包括为了进行对焦而移动的对焦用透镜组的对焦部、包括为了进行变倍而改变相互间隔而移动的至少2个变倍用透镜组的变倍部、孔径光圈、及包括成像用透镜组的成像部,/n在变倍时所述对焦部及所述成像部相对于像面固定,/n所述成像部从物体侧起依次包括具有负屈光力的M1透镜组、能够与用于变更整个系统的焦距范围的透镜组进行替换且具有正屈光力的M2透镜组、及具有正屈光力的M3透镜组,/n所述M2透镜组从物体侧起依次包括M2a透镜组、具有正屈光力的M2b透镜组、及M2c透镜组,/n所述M2a透镜组包括1片负透镜和1片正透镜,/n所述M2c透镜组包括1片负透镜和1片正透镜,/n所述M2透镜组的最靠物体侧的透镜面及所述M2透镜组的最靠像侧的透镜面分别为凹面,/n所述变焦透镜满足下述条件式(5),/n2<fM2/fM<8 (5)/n其中,/nfM2:所述M2透镜组的焦距;/nfM:所述M1透镜组、所述M2透镜组及所述M3透镜组的合成焦距。/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207 JP 2017-0201871.一种变焦透镜,其特征在于,
从物体侧起依次具有包括为了进行对焦而移动的对焦用透镜组的对焦部、包括为了进行变倍而改变相互间隔而移动的至少2个变倍用透镜组的变倍部、孔径光圈、及包括成像用透镜组的成像部,
在变倍时所述对焦部及所述成像部相对于像面固定,
所述成像部从物体侧起依次包括具有负屈光力的M1透镜组、能够与用于变更整个系统的焦距范围的透镜组进行替换且具有正屈光力的M2透镜组、及具有正屈光力的M3透镜组,
所述M2透镜组从物体侧起依次包括M2a透镜组、具有正屈光力的M2b透镜组、及M2c透镜组,
所述M2a透镜组包括1片负透镜和1片正透镜,
所述M2c透镜组包括1片负透镜和1片正透镜,
所述M2透镜组的最靠物体侧的透镜面及所述M2透镜组的最靠像侧的透镜面分别为凹面,
所述变焦透镜满足下述条件式(5),
2<fM2/fM<8(5)
其中,
fM2:所述M2透镜组的焦距;
fM:所述M1透镜组、所述M2透镜组及所述M3透镜组的合成焦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透镜,其中,
满足下述条件式(1)及(2),
-0.05<θM2cp-θM2cn<0(1)
-0.5<NM2cp-NM2cn<-0.2(2)
其中,
θM2cp:所述M2c透镜组的所述正透镜的g线与F线之间的部分色散比;
θM2cn:所述M2c透镜组的所述负透镜的g线与F线之间的部分色散比;
NM2cp:所述M2c透镜组的所述正透镜的d线下的折射率;
NM2cn:所述M2c透镜组的所述负透镜的d线下的折射率。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变焦透镜,其中,
满足下述条件式(3)及(4),
-0.05<θM2ap-θM2an<0.1(3)
-35<νM2ap-νM2an<-5(4)
其中,
θM2ap:所述M2a透镜组的所述正透镜的g线与F线之间的部分色散比;
θM2an:所述M2a透镜组的所述负透镜的g线与F线之间的部分色散比;
νM2ap:所述M2a透镜组的所述正透镜的d线基准的色散系数;
νM2an:所述M2a透镜组的所述负透镜的d线基准的色散系数。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变焦透镜,其中,
所述M2a透镜组从物体侧起依次排列所述负透镜和所述正透镜而成,
所述M2c透镜组从物体侧起依次排列所述正透镜和所述负透镜而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变焦透镜,其中,
满足下述条件式(6),
0.7<fM23/fM3<1(6)
其中,
fM23:所述M2透镜组和所述M3透镜组的合成焦距;
fM3:所述M3透镜组的焦距。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变焦透镜,其中,还具备:
M2E透镜组,通过与所述M2透镜组进行替换,在保持像面的位置不变的情况下使整个系统的焦距转向长焦距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变焦透镜,其中,
所述M2E透镜组具有正屈光力,
所述M2E透镜组包括夹着所述M2E透镜组内的最长的空气间隔而配置于物体侧的具有正屈光力的M2EP透镜组和配置于像侧的具有负屈光力的M2EN透镜组,
所述M2EN透镜组包括分别由正透镜和负透镜接合而成的2组接合透镜,
所述变焦透镜满足下述条件式(7)及(8),
0<θM2ENrp-θM2ENrn<0.1(7)
-30<νM2ENrp-νM2ENrn<-10(8)
其中,
θM2ENrp:所述M2EN透镜组内的像侧的所述接合透镜的所述正透镜的g线与F线之间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犬饲孟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