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饮水管网和生活热水管网的循环水控制装置,由水容器、水泵、输水管、配水管、循环回水管、循环流量控制装置依次连成管网循环水系统,其中水容器还与进水管连接,其特征在于:循环流量控制装置是由流量控制阀、持压阀依次串联组成。(*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建筑物中管网的循环水控制装置与方法。(2)、高处用水点的压力下降,影响正常使用。电磁阀3打开循环开始后,随着水泵流量的突增,供水管网的输水管7和配水管内水头损失大幅增大,高处水龙头处的水压便降至设计值以下。同理,现有建筑小区集中供水管网的循环流量控制也存在同样的问题,见图5、7。在具有多栋建筑物的小区中,集中式供应的直饮水和生活热水系统的循环管网目前均采用同程式,以试图使循环水在配水管网中均匀分布。图中方框线内部分为机房设施,图7是热水系统机房,有热交换罐,图5中无热交换罐,是直饮水机房。这种同程式管网系统存在下列问题各栋建筑物的平面位置排列复杂多变、不规则,管网同程非常难实现。在有竖向压力分区建筑的小区中,循环系统变得更为复杂。如何保证循环水不短路,实现循环均匀,目前尚未有效解决。而水循环不均匀,会造成供水管网部分管道滞水,反映在直饮水管网中是部分管道水质下降;反映在生活热水管网中是部分管道的热水温度不够。为追求同程,室外管道数量多,系统造价升高。对直饮水管网还会对水质的保持产生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解决直饮水供水泵因循环水流短路过载而易损坏,小区直饮水管网循环不均匀产生的滞水及水质下降、小区生活热水管网循环不均匀产生的局部管网热水不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直饮水管网和生活热水管网的循环水控制装置的技术方案一种直饮水管网和生活热水管网的循环水控制装置,由水容器、水泵、输水管、配水管、循环回水管、循环流量控制装置依次连成管网循环水系统,其中水容器还与进水管连接,其特征在于循环流量控制装置是由流量控制阀、持压阀依次串联组成。循环流量控制装置也可由流量控制阀、持压阀、电磁阀依次串联组成。上述持压阀由防倒流器替代。上述水容器是水箱或热交换水罐。上述水泵是变速恒压泵或热水循环泵。本专利技术管网循环水控制方法,由水容器、水泵、输水管、配水管、循环回水管、循环流量控制装置依次连成管网循环水系统,其中水容器还与进水管连接,其特征在于循环流量控制装置采用在循环回水管中依次串联流量控制阀、持压阀、电磁阀的方法,并控制流过控制阀的流量值不超过设计循环流量值。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避免了直饮水供水泵因循环水流短路过载而损坏,龙头出水也不受影响。并且将循环流量控制在设计值内,节省能量。可避免小区直饮水管网循环不均匀产生的滞水及水质下降、局部管网热水不热的问题。管网内每个区的循环回水都不会短路或滞水,不但管网的布置及安装可大为简化,而且循环效果,即循环水的均匀分布性大为增强。图2是本专利技术定时循环系统的管路结构示意图;图3是已有定时循环系统(分高低区)的管路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自动循环系统的管路结构示意图;图5是已有直饮水小区管网循环系统的管路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直饮水小区管网循环系统的管路结构示意图;图7是已有生活热水小区管网循环系统的管路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生活热水小区管网循环系统的管路结构示意图。附图说明图1-6中1—持压阀、2—流量控制阀、3—电磁阀、4—自由水面、5—水箱、6—变速恒压泵、7—输水管、8—配水管、9—循环回水管、10—进水管、11—防倒流器、12—室外循环回水管;图7-8中,13—热交换罐、14—热水循环泵、15—冷水供水管、16—防倒流器。需要循环时,电磁阀3打开(或自动或手动),供水压力使持压阀1前的压力升高。若管网的用水量不大,则压力超过设定的压力值,该阀打开泄流,循环回水管9内有水流通过,循环形成,流量控制阀2保证循环流量不超过设计循环流量。这样,输水管7、配水管8、循环管9内的流量都控制在了设计流量之内;若管网中的用水处于高峰,则不需要循环,阀1前的压力达不到设定值,该阀不开启。如此控制循环,水泵便不会因流量过载而损害,龙头出水也不受影响。并且循环流量控制在设计值内,节省能量。实施例二是自动循环管网,自动循环流量控制装置除能解决前述的两个缺陷外,还能控制循环的自动运行。自动循环流量控制装置如图4所示 自动循环控制装置由持压阀1、流量控制阀2(又称定流量阀)组成。当管网中用水量较小或无用水、需要循环运行时,持压阀1前(上游)管道内的压力上升,超过该阀的设定压力值,于是持压阀泄流,循环回水管9内有水流通过,循环形成。流量控制阀2保证进入循环回水管9的流量不超过设计值。只要管网中用水量不增加,持压阀就处于泄流状态,循环便自动形成。当管网中用水量大、不需要循环时,输水管7的水头损失大,持压阀前的压力低,处于设定值之下,持压阀关闭,循环不启动。在直饮水或生活热水集中供应系统中采用自动循环流量控制装置,如图6、8所示,把由持压阀1(在热水系统为防倒流器16)、流量控制阀2构成的自动循环流量控制装置设于各竖向分区配水管网末端引出的循环回水管9上,各区循环水管或单独或合并引出户外接至室外的循环水管。室外循环水管只设一条,收集各栋建筑循环回水,不同程设置,就近接回小区机房中。对于直饮水系统,当管网中某区用水量较小或无用水、需要循环运行时,该区持压阀1前(上游)管道内的压力上升,超过该阀的设定压力值,于是持压阀1泄流,循环回水管9内有水流通过,并且水流汇入室外循环回水管12、回流到机房内的水箱5,循环形成。流量控制阀2保证进入循环回水管9的流量不超过设计值。只要管网中用水量不增加,持压阀就处于泄流状态,循环便自动形成。当某区管网中用水量大、不需要循环时,则输水管7和配水管8的水头损失大,持压阀前的压力低,处于设定值之下,持压阀不开启,该区便不循环。由于直饮水系统(图6)循环回水管9、12中的水压比各区配水管网中的都低,所以每个区的经流量控制阀2流出的循环流量都能通畅地回流到机房内的水箱;对于热水系统,由于热水循环泵14(图8)运转,能随时把每个区经流量控制阀2流出的循环流量都输送回热交换罐13。这样,每个区的循环回水都不会短路或滞水,尽管室外的循环回水管不是同程敷设。如此,不但管网的布置及安装可大为简化,而且循环效果,即循环水的均匀分布性大为增强。权利要求1.一种直饮水管网和生活热水管网的循环水控制装置,由水容器、水泵、输水管、配水管、循环回水管、循环流量控制装置依次连成管网循环水系统,其中水容器还与进水管连接,其特征在于循环流量控制装置是由流量控制阀、持压阀依次串联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饮水管网和生活热水管网的循环水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流量控制装置由流量控制阀、持压阀、电磁阀依次串联组成。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直饮水管网和生活热水管网的循环水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持压阀由防倒流器替代。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直饮水管网和生活热水管网的循环水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容器是水箱或热交换水罐。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直饮水管网和生活热水管网的循环水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泵是变速恒压泵或热水循环泵。6.一种直饮水管网和生活热水管网的循环水控制方法,由水容器、水泵、输水管、配水管、循环回水管、循环流量控制装置依次连成管网循环水系统,其中水容器还与进水管连接,其特征在于循环流量控制装置采用在循环回水管中依次串联流量控制阀、持压阀、电磁阀的方法,并控制流过控制阀的流量值不超过设计循环流量值。全文摘要一种,由水容器、水泵、输水管、配水管、循环回水管、循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直饮水管网和生活热水管网的循环水控制装置,由水容器、水
泵、输水管、配水管、循环回水管、循环流量控制装置依次连成管网循环
水系统,其中水容器还与进水管连接,其特征在于:循环流量控制装置是
由流量控制阀、持压阀依次串联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世明,
申请(专利权)人:赵世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