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振器结构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13079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2 02: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车辆悬架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减振器结构及车辆。该减振器结构包括上安装座、活塞杆、缓冲件、缓冲弹簧和缸筒;缓冲件连接上安装座,缓冲弹簧设置在缓冲件和缸筒之间;活塞杆的一端穿过缓冲弹簧和缓冲件并连接上安装座,活塞杆的另一端连接在位于缸筒内的活塞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减振器结构,缸筒与缓冲件之间设有缓冲弹簧,在车辆遇到障碍物并产生冲击时,若减振器被瞬间压缩,由于缸筒与缓冲件通过缓冲弹簧柔性地串联在一起,缸筒不会瞬间撞击在缓冲件上,而是通过缓冲弹簧更加柔和、有效地衰减冲击,极大地降低缸筒撞击缓冲件而产生的突兀感,大幅提高车辆驾乘的舒适性。

Shock absorber structure and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减振器结构及车辆
本技术属于车辆悬架系统
,尤其涉及一种减振器结构及车辆。
技术介绍
减振器是车辆的重要的功能件之一,减振器连接底盘和车身,并用于衰减车辆在行使过程中由于路面激励而产生的冲击和震动,以保证车辆具有良好的乘坐舒适性和操纵稳定性。现有技术中,在车辆实际行驶过程中,若车辆遇到障碍物并产生冲击,减振器可能被瞬间压缩,此时减振器的缸筒瞬间撞击在缓冲件上,产生缸筒与缓冲件瞬间撞击时的突兀感,大大影响了车辆驾乘的舒适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减振器的缸筒与缓冲件瞬间撞击时的突兀感,影响车辆驾乘的舒适性的问题,提供一种减振器结构及车辆。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减振器结构,包括上安装座、活塞杆、缓冲件、缓冲弹簧和缸筒;所述缓冲件连接所述上安装座,所述缓冲弹簧设置在所述缓冲件和所述缸筒之间;所述活塞杆的一端穿过所述缓冲弹簧和所述缓冲件并连接所述上安装座,所述活塞杆的另一端连接在位于所述缸筒内的活塞上。可选地,所述缓冲件包括缓冲块和连接在所述缓冲块上的支撑座,所述缓冲弹簧的一端抵接在所述支撑座上,所述缓冲弹簧另一端抵接在所述缸筒上。可选地,所述缓冲块的外侧壁上设有至少一个凹槽,所述支撑座为环形,环形的所述支撑座卡接在所述凹槽中。可选地,所述缸筒包括缸筒本体和安装在所述缸筒本体一端的缸筒端盖,所述活塞杆穿过所述缸筒端盖并连接位于所述缸筒本体内的所述活塞,所述缓冲弹簧的另一端抵接在所述缸筒端盖上。可选地,所述支撑座远离所述上安装座的一端设有第一凸台和第一抵接面,所述缸筒端盖上设有第二凸台和第二抵接面;所述缓冲弹簧的一端套接在所述第一凸台上并与所述第一抵接面抵接,所述缓冲弹簧的另一端套接在所述第二凸台上并与所述第二抵接面抵接。可选地,所述第一抵接面与所述第二抵接面平行,所述第一抵接面与所述活塞杆的轴向垂直。可选地,所述减振器结构还包括轴承、螺旋弹簧和弹簧托盘;所述轴承安装在所述上安装座上,所述弹簧托盘套接在所述缸筒上;所述螺旋弹簧的一端抵接所述轴承远离所述上安装座的一端,所述螺旋弹簧的另一端抵接所述弹簧托盘。可选地,所述减振器结构还包括包覆在所述缓冲件和所述缓冲弹簧外周的防尘罩,所述防尘罩的一端被所述螺旋弹簧抵接在所述轴承上,所述防尘罩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缸筒的外周。可选地,所述减振器结构还包括安装在所述弹簧托盘上的弹簧垫,所述螺旋弹簧的另一端通过所述弹簧垫抵接所述弹簧托盘。根据技术实施例的减振器结构,缓冲弹簧设置在缓冲件和缸筒之间;活塞杆的一端穿过缓冲弹簧和缓冲件并连接上安装座,活塞杆的另一端连接位于缸筒内的活塞上;在本技术的减振器结构中,缸筒与缓冲件之间设有缓冲弹簧,在车辆遇到障碍物并产生冲击时,若减振器被瞬间压缩,由于缸筒与缓冲件通过缓冲弹簧柔性地串联在一起,缸筒不会瞬间撞击在缓冲件上,而是通过缓冲弹簧更加柔和、有效地衰减冲击,极大地降低缸筒撞击缓冲件而产生的突兀感,大幅提高车辆驾乘的舒适性。另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其包括上述的减振器结构。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减振器结构的示意图。说明书中的附图标记如下:1、上安装座;2、活塞杆;3、缓冲件;31、缓冲块;311、凹槽;32、支撑座;321、第一凸台;322、第一抵接面;4、缓冲弹簧;5、缸筒;51、缸筒本体;52、缸筒端盖;521、第二凸台;522、第二抵接面;6、轴承;7、螺旋弹簧;8、弹簧托盘;9、防尘罩;10、弹簧垫;101、定位柱。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所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减振器结构,包括上安装座1、活塞杆2、缓冲件3、缓冲弹簧4和缸筒5;所述缓冲件3连接所述上安装座1,所述缓冲弹簧4设置在所述缓冲件3和所述缸筒5之间;所述活塞杆2的一端穿过所述缓冲弹簧4和所述缓冲件3并连接所述上安装座1,所述活塞杆2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缸筒5内的活塞(图中未示出)上,其中,所述活塞与所述缸筒5滑动连接。根据技术实施例的减振器结构,缸筒5与缓冲件3之间设有缓冲弹簧4,在车辆遇到障碍物并产生冲击时,若减振器被瞬间压缩,由于缸筒5与缓冲件3通过缓冲弹簧4柔性地串联在一起,缸筒5不会瞬间撞击在缓冲件3上,而是通过缓冲弹簧4更加柔和、有效地衰减冲击,极大地降低缸筒5撞击缓冲件3而产生的突兀感,大幅提高车辆驾乘的舒适性。在本技术中,所述缓冲弹簧4的两端可以分别连接所述缓冲件3和所述缸筒5,亦可以并不与所述缓冲件3和所述缸筒5相连,只要在车辆遇到障碍物并产生冲击时该缓冲弹簧4可以起到将缸筒5与缓冲件3柔性地串联在一起的作用即可。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缓冲件3包括缓冲块31和连接在所述缓冲块31上的支撑座32,所述缓冲弹簧4的一端抵接在所述支撑座32上,所述缓冲弹簧4另一端抵接在所述缸筒5上。可理解地,本实施例中,依靠缓冲弹簧4被压缩时的弹力,缓冲弹簧4的两端分别与缓冲件3和缸筒5抵接,使得在车辆遇到障碍物并产生冲击时,三者之间的柔性串联状态更为稳定。作为优选,所述缓冲块3包括但不限于为聚氨酯等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氧化稳定性、柔曲性和回弹性的材料。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缓冲块31的外侧壁上设有至少一个凹槽311,所述支撑座32为环形,环形的所述支撑座32卡接在所述凹槽311中。可理解地,所述凹槽311也可以根据需求设置为与所述支撑座32适配的环形或者其他形状,且所述缓冲块31的外侧壁上可以设置一个凹槽311,或者间隔排布(优选为等间距排布)的多个凹槽311,如此,可以根据缓冲弹簧4的长度和弹力等将支撑座32卡接在不同的凹槽311中,以适应不同的车辆使用需求。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缸筒5包括缸筒本体51和安装在所述缸筒本体51一端的缸筒端盖52,所述活塞杆2穿过所述缸筒端盖52并连接位于所述缸筒本体51内的所述活塞,所述缓冲弹簧4的另一端抵接在所述缸筒端盖52上。如图1所示,缸筒端盖52套接在缸筒本体51的一端,而缓冲弹簧4抵接在缸筒端盖52远离所述缸筒5的一端,如此,可以使得减振器结构受到冲击时,缓冲弹簧4被压缩之后对缸筒5产生的压力,最终均匀分布在缸筒端盖52与缓冲弹簧4的抵接位置处。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支撑座32远离所述上安装座1的一端设有第一凸台321和第一抵接面322,所述缸筒端盖52上设有第二凸台521和第二抵接面522;所述缓冲弹簧4的一端套接在所述第一凸台321上并与所述第一抵接面322抵接,所述缓冲弹簧4的另一端套接在所述第二凸台521上并与所述第二抵接面522抵接。也即,在本实施例中,支撑座32和缸筒端盖52上分别设有用于装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振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安装座、活塞杆、缓冲件、缓冲弹簧和缸筒;所述缓冲件连接所述上安装座,所述缓冲弹簧设置在所述缓冲件和所述缸筒之间;所述活塞杆的一端穿过所述缓冲弹簧和所述缓冲件并连接所述上安装座,所述活塞杆的另一端连接在位于所述缸筒内的活塞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振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安装座、活塞杆、缓冲件、缓冲弹簧和缸筒;所述缓冲件连接所述上安装座,所述缓冲弹簧设置在所述缓冲件和所述缸筒之间;所述活塞杆的一端穿过所述缓冲弹簧和所述缓冲件并连接所述上安装座,所述活塞杆的另一端连接在位于所述缸筒内的活塞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件包括缓冲块和连接在所述缓冲块上的支撑座,所述缓冲弹簧的一端抵接在所述支撑座上,所述缓冲弹簧另一端抵接在所述缸筒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振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块的外侧壁上设有至少一个凹槽,所述支撑座为环形,环形的所述支撑座卡接在所述凹槽中。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振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缸筒包括缸筒本体和安装在所述缸筒本体一端的缸筒端盖,所述活塞杆穿过所述缸筒端盖并连接位于所述缸筒本体内的所述活塞,所述缓冲弹簧的另一端抵接在所述缸筒端盖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减振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远离所述上安装座的一端设有第一凸台和第一抵接面,所述缸筒端盖上设有第二凸台和第二抵接面;所述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奕宝张晗周飘儿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