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应力碳纤维张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010443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2 01: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预应力碳纤维张拉装置,包括第一基座、第一锚块、张拉索、第二锚块、第二基座以及千斤顶,所述固定端锚块与张拉端锚块分别固定于所述张拉索的两端;所述张拉索绕过至少一个滑轮从而形成至少两个相互平行的平行段;所述千斤顶用于通过张拉螺杆拉动所述第一锚块、第二锚块、或者一个所述滑轮。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预应力碳纤维张拉装置,通过设置滑轮能够使第一基座与第二基座之间的拉力是张拉索两端受到的拉力的至少两倍,从而能够有效提高第一基座与第二基座之间的拉力。

A prestressed carbon fiber tens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应力碳纤维张拉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预应力碳纤维张拉装置,属于桥梁混凝土预应力张拉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桥梁多采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运用于桥梁混凝土结构加固工程中用的预应力张拉索通常为条形、带形或柱形,其施加张拉预应力加固方法常规使用有先张法或后张法两种。例如申请人的在先申请CN107724258A公开了一种预应力碳纤维张拉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固定端基座11、固定端锚块12、碳纤维的张拉索3、张拉端锚块22以及张拉端基座21,所述固定端锚块12与张拉端锚块22为圆柱形并分别固定于所述张拉索3的两端;所述固定端锚块12连接一固定螺杆13的一端,所述固定螺杆13的另一端穿过贯通所述固定端基座11的固定端穿出孔后螺接一固定螺母140;所述张拉端锚块22连接一张拉螺杆23的一端,所述张拉螺杆23的另一端穿过贯通所述张拉端基座21上的张拉端穿出孔后连接至千斤顶4;在所述张拉端基座21上开设有一凹腔211,所述张拉螺杆23穿过所述凹腔211;在所述凹腔211内设置有一反力螺母240,所述反力螺母240能够在千斤顶4拉动张拉螺杆23时在所述凹腔211内随张拉螺杆23同步移动,并且在千斤顶4释放行程时以及张拉作业完毕后用于被旋拧至凹腔211的靠近张拉端锚块22一侧的侧壁位置以阻止张拉索3收缩。目前的上述张拉装置中固定端基座11与张拉端基座21受到的拉力就是张拉索3两端受到的拉力,如果想要提高固定端基座11与张拉端基座21的受力,则必须提高张拉索3的拉力。同时,固定端基座11与张拉端基座21之间的拉力必须小于张拉索3的拉力阈值F,一旦桥梁体发生形变导致固定端基座11与张拉端基座21之间的拉力大于张拉索3的拉力阈值F则容易造成张拉索3断裂。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应力碳纤维张拉装置,能够使第一基座与第二基座之间的拉力在大于张拉索的拉力阈值。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一种预应力碳纤维张拉装置,包括第一基座、第一锚块、张拉索、第二锚块、第二基座以及千斤顶,所述第一锚块与第二锚块分别固定于所述张拉索的两端;所述张拉索绕过至少一个滑轮从而形成至少两个相互平行的平行段;所述千斤顶用于通过张拉螺杆拉动所述第一锚块、第二锚块、或者一个所述滑轮。所述滑轮为一个。所述千斤顶通过张拉螺杆连接于所述滑轮,所述千斤顶顶在所述第一基座上,所述第一锚块与第二锚块与所述第二基座相固定。所述第一基座上设置有凹腔,所述张拉螺杆穿过所述凹腔;在所述张拉螺杆上并位于所述凹腔内设置有反力螺母;所述千斤顶为为穿心式千斤顶,所述张拉螺杆穿过所述千斤顶轴线上的穿心孔道后螺接于张拉螺母。所述滑轮为多个。多个滑轮中,所述千斤顶通过张拉螺杆连接于其中一个所述滑轮,所述千斤顶顶在所述第一基座上。所述第一基座上设置有凹腔,所述张拉螺杆穿过所述凹腔;在所述张拉螺杆上并位于所述凹腔内设置有反力螺母;所述千斤顶为为穿心式千斤顶,所述张拉螺杆穿过所述千斤顶轴线上的穿心孔道后螺接于张拉螺母。所述张拉索的截面为圆形。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预应力碳纤维张拉装置,通过设置滑轮能够使第一基座与第二基座之间的拉力是张拉索两端受到的拉力的至少两倍,从而能够有效提高第一基座与第二基座之间的拉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现有技术中的预应力碳纤维张拉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预应力碳纤维张拉装置,包括第一基座51、第一锚块52、张拉索3、第二锚块62、第二基座61以及千斤顶4,所述第一锚块与第二锚块分别固定于所述张拉索3的两端;所述张拉索3绕过至少一个滑轮7从而形成至少两个相互平行的平行段;所述千斤顶4用于通过张拉螺杆8拉动所述第一锚块52、第二锚块62、或者一个所述滑轮7。如图2所示,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一中,所述滑轮7为一个。所述千斤顶4通过张拉螺杆8连接于所述滑轮7,所述千斤顶4顶在所述第一基座51上,所述第一锚块52与第二锚块62与所述第二基座61相固定。所述第一基座51上设置有凹腔,所述张拉螺杆8穿过所述凹腔;在所述张拉螺杆8上并位于所述凹腔内设置有反力螺母90;所述千斤顶4为为穿心式千斤顶,所述张拉螺杆8穿过所述千斤顶4轴线上的穿心孔道后螺接于张拉螺母9。如图3所示,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二中,所述滑轮7为两个。两个滑轮7中,所述千斤顶4通过张拉螺杆8连接于其中一个所述滑轮7,所述千斤顶4顶在所述第一基座51上。所述第一基座51上设置有凹腔,所述张拉螺杆8穿过所述凹腔;在所述张拉螺杆8上并位于所述凹腔内设置有反力螺母90;所述千斤顶4为为穿心式千斤顶,所述张拉螺杆8穿过所述千斤顶4轴线上的穿心孔道后螺接于张拉螺母9。所述张拉索3的截面为圆形。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预应力碳纤维张拉装置,通过设置滑轮7能够使第一基座51与第二基座61之间的拉力是张拉索3两端受到的拉力的至少两倍,从而能够有效提高第一基座51与第二基座61之间的拉力。显然,上述实施例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技术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应力碳纤维张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基座、第一锚块、张拉索、第二锚块、第二基座以及千斤顶,所述第一锚块与第二锚块分别固定于所述张拉索的两端;所述张拉索绕过至少一个滑轮从而形成至少两个相互平行的平行段;所述千斤顶用于通过张拉螺杆拉动所述第一锚块、第二锚块、或者一个所述滑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应力碳纤维张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基座、第一锚块、张拉索、第二锚块、第二基座以及千斤顶,所述第一锚块与第二锚块分别固定于所述张拉索的两端;所述张拉索绕过至少一个滑轮从而形成至少两个相互平行的平行段;所述千斤顶用于通过张拉螺杆拉动所述第一锚块、第二锚块、或者一个所述滑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碳纤维张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轮为一个。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应力碳纤维张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千斤顶通过张拉螺杆连接于所述滑轮,所述千斤顶顶在所述第一基座上,所述第一锚块与第二锚块与所述第二基座相固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预应力碳纤维张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座上设置有凹腔,所述张拉螺杆穿过所述凹腔;在所述张拉螺杆上并位于所述凹腔内设置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松曹晔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悍马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