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重型车动力系统上的模块化布置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006165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2 00: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重型车动力系统上的模块化布置系统。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与动力系统固连且分别沿其纵向和横向布置的缓速器水管模块、辅助支撑模块,两者之间留有间隙,所述缓速器水管模块包括至少两根弯曲设置的水管,所述辅助支撑模块绕过两根水管的上方设置。通过对辅助支撑模块的形状及结构的合理设计,与缓速器水管模块在动力系统中的走向及位置关系之间的合理布置,充分利用重型车车架内侧空间的同时满足动力系统的跳动量。

A modular layout system on the power system of heavy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重型车动力系统上的模块化布置系统
本技术涉及重型车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重型车动力系统上的模块化布置系统。
技术介绍
液力缓速器在重型汽车上的应用,从根本上保证了车辆的行驶安全性(特别是长下坡路段),免除了制动毂因高温淋水式制动引起的开裂及高温爆胎的危险;在欧洲重型汽车市场,液力缓速器更是成为了标准的持续制动系统。目前,由于重型汽车匹配的液力缓速器均安装于变速器壳体后端,导致整个动力系统总成质量增加、质心后移,为减小车辆在极端工况下运行时变速箱对发动机缸体后端面的冲击、保证动力系统的可靠运行,需增加动力系统辅助支撑装置。匹配液力缓速器车型设计时,由于车架内侧空间有限同时考虑动力系统的跳动量、车架内侧的管线捆扎及走向固定布置,液力缓速器管路的布置空间已比较困难,若在此基础上布置动力系统辅助支撑,则对辅助支撑的走向、形状及各相关零部件的匹配都需合理的设置。因此,针对现有的重型车车架内侧空间有限同时考虑动力系统的跳动量而使得液力缓速器管路及辅助支撑设置困难的现状,研发一种重型车动力系统上的模块化布置系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的重型车车架内侧空间有限同时考虑动力系统的跳动量而使得液力缓速器管路及辅助支撑设置困难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重型车动力系统上的模块化布置系统。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重型车动力系统上的模块化布置系统,包括与动力系统固连的缓速器水管模块和辅助支撑模块,所述缓速器水管模块沿动力系统的纵向布置,所述辅助支撑模块沿动力系统的横向布置,所述缓速器水管模块包括至少两根弯曲设置的水管,所述辅助支撑模块绕过两根水管的上方设置,所述辅助支撑模块包括一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上具有两端连接部、过渡部和中间连接部;还包括一区间,在此区间中,所述中间连接部位于两根水管的上方位置,所述两端连接部位于两根水管的下方位置。通过对辅助支撑模块的形状及结构的合理设计,与缓速器水管模块在动力系统中的走向及位置关系之间的合理布置,充分利用重型车车架内侧空间的同时满足动力系统的跳动量。进一步的,所述两端连接部分为左连接部和右连接部,所述左连接部和右连接部分别朝向相反的方向设置。通过相反方向的设置使支撑结构前后受力均衡,达到容易制造并支撑稳固的效果。进一步的,所述支撑结构为一体成型且具有向上弯曲段的弯管,所述弯管的主视投影为梯形。利用弯管结构的走向易设置的特性,根据车架内空间合理设置为梯形结构,与水管配合可满足上下跳动量的要求。进一步的,所述水管设置有两根,分别为缓速器进水钢管和缓速器出水钢管。进一步的,所述缓速器进水钢管的两端的端口处设置有连接胶管,所述缓速器出水钢管一端的端口处设置有连接胶管。达到易于连接的效果。进一步的,所述缓速器出水钢管另一端绕过动力系统的底部与缓速器进水钢管连通。根据动力系统的不同部位形状进行合理布局。进一步的,所述水管上设置有固定支架。用于固定在动力系统上。进一步的,所述两端连接部上设置有与车体连接的连接件。进一步的,所述中间连接部上设置有与变速箱上部连接的连接件。进一步的,所述缓速器水管模块和辅助支撑模块之间具有间隙。使得缓冲器水管模块与辅助支撑模块之间在安装时不接触,留有一定间隙,以满足行驶过程中动力系统的上下方向跳动量。该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1、通过对辅助支撑模块的形状及结构的合理设计,与缓速器水管模块在动力系统中的走向及位置关系之间的合理布置,充分利用重型车车架内侧空间的同时满足动力系统的跳动量。2、利用弯管结构的走向易设置的特性,根据车架内空间合理设置为梯形结构,与水管配合可满足上下跳动量的要求。3、通过在缓速器水管模块和辅助支撑模块之间设置间隙,使得缓冲器水管模块与辅助支撑模块之间在安装时不接触,留有一定间隙,以满足车辆行驶过程中动力系统的上下方向跳动量。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缓速器水管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辅助支撑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缓速器水管模块,2、辅助支撑模块,3、区间,11、发动机端胶管,12、固定支架,13、缓速器出水钢管,14、缓速器进水钢管,15、缓速器端胶管,21、两端连接部,22、过渡部,23、中间连接部,24、管夹,25、减震固定件。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图3所示,一种重型车动力系统上的模块化布置系统,包括与动力系统固连的缓速器水管模块1和辅助支撑模块2,所述缓速器水管模块1沿动力系统的纵向布置,所述辅助支撑模块2沿动力系统的横向布置,在缓速器水管模块1和辅助支撑模块2之间设置间隙,使得缓冲器水管模块与辅助支撑模块2之间在安装时不接触,留有一定间隙,以满足车辆行驶过程中动力系统的上下方向跳动量;所述缓速器水管模块1包括两根弯曲设置的水管,根据动力系统的形状结构进行弯曲处的设置,基本是沿动力系统上部的纵向设置的这样一个走向;所述辅助支撑模块2绕过两根水管的上方设置;所述辅助支撑模块2包括一支撑结构,该支撑结构为一体成型且具有向上弯曲段的弯管结构,弯管使用钢材,所述弯管的主视投影为梯形,利用弯管结构的走向易设置的特性,根据车架内空间合理设置其形状和走向;弯管上具有两端连接部21、过渡部22和中间连接部23,两端连接部21分为左连接部和右连接部,且左连接部和右连接部分别朝向相反的方向设置,过渡部22向上弯折至基本垂直两端连接部21,通过相反方向的设置使支撑结构前后受力均衡,达到容易制造并支撑稳固的效果;为方便描述,本方案中划分出一个区间3,如图1中的方框所示,需要说明的是,本区间3只是大致上的一个范围,由于弯管及水管的弯曲段较多,这样易于概括此范围中的各结构位置关系,在此区间3中,所述中间连接部23位于两根水管的上方位置,所述两端连接部21位于两根水管的下方位置。通过对辅助支撑模块2的形状及结构的合理设计,与缓速器水管模块1在动力系统中的走向及位置关系之间的合理布置,充分利用重型车车架内侧空间的同时满足动力系统的跳动量。其中,水管设置有两根,分别为缓速器进水钢管14和缓速器出水钢管13,且它们与发动机连接的一端安装有发动机端胶管11,缓速器出水钢管13的另一端绕过动力系统的底部与缓速器进水钢管1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重型车动力系统上的模块化布置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与动力系统固连的缓速器水管模块(1)和辅助支撑模块(2),所述缓速器水管模块(1)沿动力系统的纵向布置,所述辅助支撑模块(2)沿动力系统的横向布置,所述缓速器水管模块(1)包括至少两根弯曲设置的水管,所述辅助支撑模块(2)绕过两根水管的上方设置,所述辅助支撑模块(2)包括一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上具有两端连接部(21)、过渡部(22)和中间连接部(23);还包括一区间(3),在此区间(3)中,所述中间连接部(23)位于两根水管的上方位置,所述两端连接部(21)位于两根水管的下方位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重型车动力系统上的模块化布置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与动力系统固连的缓速器水管模块(1)和辅助支撑模块(2),所述缓速器水管模块(1)沿动力系统的纵向布置,所述辅助支撑模块(2)沿动力系统的横向布置,所述缓速器水管模块(1)包括至少两根弯曲设置的水管,所述辅助支撑模块(2)绕过两根水管的上方设置,所述辅助支撑模块(2)包括一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上具有两端连接部(21)、过渡部(22)和中间连接部(23);还包括一区间(3),在此区间(3)中,所述中间连接部(23)位于两根水管的上方位置,所述两端连接部(21)位于两根水管的下方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型车动力系统上的模块化布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端连接部(21)分为左连接部和右连接部,所述左连接部和右连接部分别朝向相反的方向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重型车动力系统上的模块化布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为一体成型且具有向上弯曲段的弯管,所述弯管的主视投影为梯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型车动力系统上的模块化布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管设置有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华钊赵志刚李少华李文超何清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