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型预制构件全循环生产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0492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1 23: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小型预制构件全循环生产线,包括第一流水线、第二流水线、第三流水线、码垛工位和解垛工位;所述第一流水线上设有布料工位,所述第二流水线上设有养护工位,所述第三流水线上设有脱模工位;所述第一流水线的一端与第二流水线的一端通过码垛工位对接,所述第三流水线的一端通过解垛工位与所述第二流水线对接,所述第三流水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流水线的另一端对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小型预制构件全循环生产线具有结构简单紧凑、占地面积小且生产效率高等优点。

A full cycle production line for small prefabricated componen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型预制构件全循环生产线
本技术主要涉及预制构件生产
,特指一种小型预制构件全循环生产线。
技术介绍
目前预制构件较为成熟的自动化生产线为预制装配式建筑PC构件的大型生产线,PC构件生产线的模具构造形式为标准化大型平面模台与匹配构件定制的边模组合生产,共同在生产线中循环流动,且蒸养窑的高度较小,PC生产线的特征决定了其适用于大尺寸板类构件的生产,生产此类构件的综合效率较高,如PC墙板、叠合板等,但将其应用于小型构件生产的话,因小型构件一般体积小、批量大,故需制造大量边模,将边模装配罗列于模台上,因每一套构件模具根据构件形状都需要至少4片边模,模具成本较高;模具罗列于模台上时,模具间需留脱模空间,模台利用率低;大量的装模、拆模工作需要大量人工;布料点分散,布料难度大、效率低;现场管理压力大,物料繁杂散乱;因此,利用现有PC生产线生产小型构件存在较多的弊端和劣势。现有的一些小型构件自动化生产线,仍需要较多人员,且需要起重设备等配套设施辅助生产,厂房、设备、生产线等投入较大,且生产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凑、占地面积小且生产效率高的小型预制构件全循环生产线。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小型预制构件全循环生产线,包括第一流水线、第二流水线、第三流水线、码垛工位和解垛工位;所述第一流水线上设有布料工位,所述第二流水线上设有养护工位,所述第三流水线上设有脱模工位;所述第一流水线的一端与第二流水线的一端通过码垛工位对接,所述第三流水线的一端通过解垛工位与所述第二流水线对接,所述第三流水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流水线的另一端对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流水线与第二流水线在水平面内平行布置。所述第三流水线的布置方向与所述第一流水线和第二流水线的布置方向相互垂直。所述第一流水线与第三流水线布置于同一直线上,且与第二流水线在水平面上平行布置。所述第一流水线与第三流水线布置于同一直线上,且位于所述第二流水线的上方。所述第一流水线的另一端与布料工位之间设置有用于对小型预制构件的模具进行清理的清渣工位。所述第一流水线上于布料工位与清渣工位之间设置有用于对模具喷涂脱模液的喷涂工位。所述第三流水线的两端均通过换向工位与第一流水线和第二流水线的另一端对接。所述脱模工位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翻转子工位、脱模子工位和第二翻转子工位。所述脱模工位对接有小型预制构件输送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的小型预制构件全循环生产线,适用于小型预制构件的生产,小型预制构件对应的模具采用蜂窝式成组模具,并在养护工位进行养护时,采用自动码垛机在码垛工位上实现模具在竖向空间上的堆码,同时配合自动解垛机在解垛工位实现模具的拆垛工作,提高空间利用率,同时也提高生产效率,通过对上述各工位之间的优化布局,从而提高整个全循环生产线的产能。本技术的小型预制构件全循环生产线,采用全循环立体空间布局,减少了场地占用空间,优化了空间布局和利用,适用于厂房面积或布局受限的情况。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第一流水线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第二流水线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方框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方框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表示:1、第一流水线;101、布料工位;102、清渣工位;103、喷涂工位;2、第二流水线;201、养护工位;3、第三流水线;301、脱模工位;3011、脱模子工位;3012、第一翻转子工位;3013、第二翻转子工位;4、码垛工位;5、解垛工位;6、换向工位;7、预制构件输送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一: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小型预制构件全循环生产线,包括第一流水线1、第二流水线2、第三流水线3、码垛工位4和解垛工位5;第一流水线1上设有布料工位101,第二流水线2上设有养护工位201,第三流水线3上设有脱模工位301;第一流水线1的一端与第二流水线2的一端通过码垛工位4对接,第三流水线3的一端通过解垛工位5与第二流水线2对接,第三流水线3的另一端与第一流水线1的另一端对接。具体地,第一流水线1、第二流水线2和第三流水线3均包括多组水平布置的输送机构,如辊轴或滚轮等,通过驱动电机驱动而进行模具的输送。本技术的小型预制构件全循环生产线,适用于小型预制构件的生产,小型预制构件对应的模具采用蜂窝式成组模具,并在养护工位201进行养护时,采用自动码垛机在码垛工位4上实现模具在竖向空间上的堆码,同时配合自动解垛机在解垛工位5实现模具的拆垛工作,提高空间利用率,同时也提高生产效率,通过对上述各工位之间的优化布局,从而提高整个全循环生产线的产能。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流水线1与第二流水线2在水平面内平行布置;第三流水线3的布置方向与第一流水线1和第二流水线2的布置方向相互垂直;第三流水线3的两端均通过换向工位6与第一流水线1和第二流水线2的另一端对接,实现模具在不同方向的调整,实现不同方向(即不同流水线)上的输送,具体地,换向工位6上可采用两组具有高度差且相互交叉的输送机构,两组输送机构的输送方向垂直,其中一组输送机构可以在高度方向上升降,从而可以实现输送方向的调整。当然,在此并不对此结构进行限定,也可以采用其它生产线上其它常规的换向机构,只要能实现换向功能即可。通过以上结构的布置,从而实现整体工位布置的紧凑性,减小占用体积。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流水线1的另一端(入口端)与布料工位101之间设置有用于对小型预制构件的模具进行残留物清理的清渣工位102(采用毛刷等常规清理机构进行自动清渣),第一流水线1上于布料工位101与清渣工位102之间设置有用于对模具喷涂脱模液的喷涂工位103(如采用常规喷涂设备自动喷涂的方式,在输送过程中进行喷涂,喷涂脱模液是便于后续的脱模作业)。本实施例中,脱模工位301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翻转子工位3012、脱模子工位3011和第二翻转子工位3013,第一翻转子工位3012的另一端通过换向工位6与第二流水线2的另一端(出口端)对接,第二翻转子工位3013的另一端也通过换向工位6与第一流水线1的另一端(入口端)对接。具体地,采用第一翻转子工位3012实现模具的翻转(如通过夹持件夹持模具两端后再进行翻转的方式,可通过目前常规的翻转机构来实现),使模具的敞口朝下,然后进入至脱模子工位3011进行脱模作业(如采用真空吸取或/和顶杆顶推的常规方式,通过目前常规的吸取机构或/和顶杆机构来实现,在此并不做限定),在脱模作业完成后,再将脱模后的模具经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小型预制构件全循环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流水线(1)、第二流水线(2)、第三流水线(3)、码垛工位(4)和解垛工位(5);所述第一流水线(1)上设有布料工位(101),所述第二流水线(2)上设有养护工位(201),所述第三流水线(3)上设有脱模工位(301);所述第一流水线(1)的一端与第二流水线(2)的一端通过码垛工位(4)对接,所述第三流水线(3)的一端通过解垛工位(5)与所述第二流水线(2)对接,所述第三流水线(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流水线(1)的另一端对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型预制构件全循环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流水线(1)、第二流水线(2)、第三流水线(3)、码垛工位(4)和解垛工位(5);所述第一流水线(1)上设有布料工位(101),所述第二流水线(2)上设有养护工位(201),所述第三流水线(3)上设有脱模工位(301);所述第一流水线(1)的一端与第二流水线(2)的一端通过码垛工位(4)对接,所述第三流水线(3)的一端通过解垛工位(5)与所述第二流水线(2)对接,所述第三流水线(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流水线(1)的另一端对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预制构件全循环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水线(1)与第二流水线(2)在水平面内平行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小型预制构件全循环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流水线(3)的布置方向与所述第一流水线(1)和第二流水线(2)的布置方向相互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预制构件全循环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水线(1)与第三流水线(3)布置于同一直线上,且与第二流水线(2)在水平面上平行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预制构件全循环生产线,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志刚李佑福郑怀臣李骥尹斌程波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五新模板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