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转盘机构及具有该中转盘机构的料卷抓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00296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1 23: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中转盘机构,包括中转盘本体、固定组件、第一转向组件、第二转向组件、伸缩组件;中转盘本体设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第一开口连通第二开口,形成放置料卷的容纳腔;中转盘本体分别连接固定组件、第一转向组件和第二转向组件,当料卷置于容纳腔时,固定组件与料卷抵接,限制料卷在容纳腔内的位置;当料卷置于容纳腔时,第一转向组件带动中转盘本体及所述料卷转动;当料卷置于容纳腔时,第二转向组件连接料卷,以驱动料卷转动;伸缩组件与第二转向组件连接,当料卷置于容纳腔时,伸缩组件驱动第二转向组件连接料卷的中心。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一种料卷抓取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中转盘机构结构简单,抓取并运输料卷操作简单,工作效率高。

The middle turntable mechanism and the coil grabbing device with the middle turntable mechanis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中转盘机构及具有该中转盘机构的料卷抓取装置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包装设备
,具体的涉及中转盘机构及具有该中转盘机构的料卷抓取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工业科技水平的迅猛发展,传统工业逐渐向自动化、智能化的现代、化工业方向转型,机械手在机械加工制造、仓储物流、半导体制造装配等诸多行业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目前在半导体行业领域,为了加快半导体集成芯片的贴装速度,通常会先将半导体集成芯片封装在弹性胶带上支撑料带,再将该料带绕在圆形料卷盘上以完成圆形料卷盘的料卷。通常可以采用机械手抓取圆形料卷盘,并将圆形料卷盘运输到相应的贴装设备,通过贴装设备在圆形料卷盘上进行料卷,以完成半导体集成芯片的整个贴装工艺流程。然而,在半导体集成芯片的整个贴装工艺流程中,采用机械手抓取并运输圆形料卷盘,结构复杂,操作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中转盘机构及具有该中转盘机构的料卷抓取装置,用于解决采用机械手抓取并运输圆形料卷盘,结构复杂,操作繁琐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中转盘机构,包括:中转盘本体,所述中转盘本体设置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连通所述第二开口,以形成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用于放置料卷;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设置在所述中转盘本体上,当所述料卷置于所述容纳腔时,所述固定组件与所述料卷抵接,以限制所述料卷在所述容纳腔内的位置;第一转向组件,所述第一转向组件连接所述中转盘本体,以带动所述中转盘本体及位于所述容纳腔内的所述料卷转动;第二转向组件,所述第二转向组件连接所述中转盘本体,当所述料卷置于所述容纳腔时,所述第二转向组件连接所述料卷,以驱动所述料卷转动;伸缩组件,所述伸缩组件与所述第二转向组件连接,当所述料卷置于所述容纳腔时,所述伸缩组件驱动所述第二转向组件连接所述料卷的中心。作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固定组件包括若干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包括第一缸体和第一活塞杆,所述第一缸体固定连接在所述中转盘本体,所述第一活塞杆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缸体,所述第一活塞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缸体的底部,当所述料卷置于所述容纳腔时,所述第一活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中转盘本体抵接,所述第一活塞杆的外周面与所述料卷抵接。作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中转盘机构包括支架,所述第一转向组件包括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包括第二缸体和旋转轴,所述第二缸体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架,所述旋转轴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缸体,所述旋转轴与所述中转盘本体连接;当所述料卷置于所述容纳腔时,所述第二气缸驱动所述中转盘本体及位于所述容纳腔内的所述料卷绕所述旋转轴转动。作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转向组件还包括第一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设置于所述中转盘本体,当所述料卷置于所述容纳腔时,所述第一传感器用于检测与所述第一传感器距离最近的料卷的端面是否为所述料卷的正面。作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转向组件包括电机本体和电机轴,所述电机本体滑动连接于所述中转盘本体,当所述料卷置于所述容纳腔时,所述电机轴与所述料卷的中心连接,以带动所述料卷绕所述电机轴转动。作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伸缩组件包括第三气缸,所述第三气缸包括第三缸体和第三活塞杆,所述第三缸体固定连接在所述中转盘本体,所述第三活塞杆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三缸体,所述第三活塞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缸体的底部,所述第三活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机本体固定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开口设置有若干第一导向板,若干所述第一导向板围设形成第一扩口,所述第一扩口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一开口的横截面积。作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开口设置有若干第二导向板,若干所述第二导向板围设形成第二扩口,所述第二扩口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开口的横截面积。作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中转盘机构还包括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二传感器设置于所述中转盘本体,以检测所述料卷是否有物料。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料卷抓取装置,包括:机架、收料槽、顶出机构以及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的中转盘机构;所述收料槽设置于所述机架,所述收料槽用于放置所述料卷;所述支架连接所述机架;所述顶出机构位于所述收料槽的下方,所述顶出机构用于将放置在所述收料槽内的料卷顶出所述收料槽;所述中转盘机构用于抓取被顶出收料槽的料卷。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将料卷从第一开口或第二开口放入中转盘本体的容纳腔内,并通过固定组件将料卷限制在所述容纳腔内,以实现料卷的抓取,结构简单;在抓取料卷并运输的过程中,通过第一转向组件、第二转向组件以及伸缩组件的配合作用,即可以同时转动料卷以使所述料卷翻转到适合进行后续贴标的端面,操作简单,工作效率高。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中转盘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中转盘机构的另一角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中转盘机构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A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料卷抓取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如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中转盘机构1,包括:中转盘本体10,所述中转盘本体10设置有第一开口110和第二开口120,所述第一开口110连通所述第二开口120,以形成容纳腔180(见图4),所述容纳腔180用于放置料卷100;固定组件20,所述固定组件20设置在所述中转盘本体10上,当所述料卷100置于所述容纳腔180时,所述固定组件20与所述料卷100抵接,以限制所述料卷100在所述容纳腔180内的位置;第一转向组件30,所述第一转向组件30连接所述中转盘本体10,以带动所述中转盘本体10及位于所述容纳腔180内的所述料卷100转动;第二转向组件40,所述第二转向组件40连接所述中转盘本体10,当所述料卷100置于所述容纳腔180时,所述第二转向组件40连接所述料卷100,以驱动所述料卷100转动;伸缩组件50,所述伸缩组件50与所述第二转向组件40连接,当所述料卷100置于所述容纳腔180时,所述伸缩组件50驱动所述第二转向组件40连接所述料卷100。在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中转盘本体10呈长方体;所述第一开口110和第二开口120分别设置在所述中转盘本体10的一组相对侧面上。在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固定组件20包括若干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包括第一缸体210和第一活塞杆220,所述第一缸体210固定连接在所述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转盘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中转盘本体,所述中转盘本体设置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连通所述第二开口,以形成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用于放置料卷;/n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设置在所述中转盘本体上,当所述料卷置于所述容纳腔时,所述固定组件与所述料卷抵接,以限制所述料卷在所述容纳腔内的位置;/n第一转向组件,所述第一转向组件连接所述中转盘本体,以带动所述中转盘本体及位于所述容纳腔内的所述料卷转动;/n第二转向组件,所述第二转向组件连接所述中转盘本体,当所述料卷置于所述容纳腔时,所述第二转向组件连接所述料卷,以驱动所述料卷转动;/n伸缩组件,所述伸缩组件与所述第二转向组件连接,当所述料卷置于所述容纳腔时,所述伸缩组件驱动所述第二转向组件连接所述料卷的中心。/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转盘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中转盘本体,所述中转盘本体设置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连通所述第二开口,以形成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用于放置料卷;
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设置在所述中转盘本体上,当所述料卷置于所述容纳腔时,所述固定组件与所述料卷抵接,以限制所述料卷在所述容纳腔内的位置;
第一转向组件,所述第一转向组件连接所述中转盘本体,以带动所述中转盘本体及位于所述容纳腔内的所述料卷转动;
第二转向组件,所述第二转向组件连接所述中转盘本体,当所述料卷置于所述容纳腔时,所述第二转向组件连接所述料卷,以驱动所述料卷转动;
伸缩组件,所述伸缩组件与所述第二转向组件连接,当所述料卷置于所述容纳腔时,所述伸缩组件驱动所述第二转向组件连接所述料卷的中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转盘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包括若干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包括第一缸体和第一活塞杆,所述第一缸体固定连接在所述中转盘本体,所述第一活塞杆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缸体,所述第一活塞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缸体的底部,当所述料卷置于所述容纳腔时,所述第一活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中转盘本体抵接,所述第一活塞杆的外周面与所述料卷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转盘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转盘机构包括支架,所述第一转向组件包括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包括第二缸体和旋转轴,所述第二缸体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架,所述旋转轴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缸体,所述旋转轴与所述中转盘本体连接;当所述料卷置于所述容纳腔时,所述第二气缸驱动所述中转盘本体及位于所述容纳腔内的所述料卷绕所述旋转轴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中转盘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向组件还包括第一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设置于所述中转盘本体,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雄汪有志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金钜金属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