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乳化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0096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1 22: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化妆品加工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效乳化锅,包括搅拌锅和盖合搅拌锅的锅盖,所述搅拌锅的底部开设有出料口,且搅拌锅的底部设有搅拌墩,出料口位于搅拌墩的外侧,所述搅拌墩开设有搅拌槽;所述锅盖设有进料口,所述锅盖设有可转动贯穿锅盖的搅拌轴,所述搅拌轴设有若干搅拌叶,所述搅拌轴远离锅盖的一端设有横杆,且搅拌轴远离锅盖的一端伸入搅拌槽,所述横杆的两端设有搅拌板,搅拌板的一面设有若干另一搅拌叶;所述锅盖背离搅拌锅的表面设有用于驱使搅拌轴转动的动力源。搅拌锅和锅盖可拆式连接,从而便于根据实际需求对乳化锅内壁进行清洗,而且便于对乳化锅内的搅拌轴和搅拌叶进行检修。

An efficient emulsifying po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乳化锅
本技术涉及化妆品加工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高效乳化锅。
技术介绍
目前,化妆品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对化妆品原材料进行混合搅拌,从而实现一种液体以极微小滴均匀地分散在互不相溶的另一种液体中。现有的公告号为CN206868104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高效剪切乳化锅,包括乳化锅、进料口、出料口、减速机、电机,所述的乳化锅上部设置进料口、下部设置出料口,所述的乳化锅内部设置有搅拌轴,所述的搅拌轴连接于乳化锅外部的减速机,所述的减速机连接于电机,所述的搅拌轴由上到下设置为三层结构,所述的搅拌轴的上层部位和下层部位分别设置纵向搅拌叶,所述的搅拌轴的中层部位设置横向搅拌叶,所述的搅拌轴上的每层横向搅拌叶、纵向搅拌叶分别围绕搅拌轴的轴心均匀设置;所述的乳化锅内壁由上到下设置为四层结构,所述的乳化锅内壁的上层部位和下层部位分别固定设置横向搅拌叶,所述的乳化锅内壁的中部两层部位分别固定设置纵向搅拌叶,所述的乳化锅内壁的每层横向搅拌叶、纵向搅拌叶分别围绕乳化锅的内壁均匀布置。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上述的乳化锅虽然具有高效的乳化效率,但是乳化锅是一个整体,不仅难以根据实际需求对乳化锅内壁进行清洗,而且难以对乳化锅内的搅拌轴和搅拌叶进行检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乳化锅,它解决了乳化锅是一个整体的问题,不仅便于根据实际需求对乳化锅内壁进行清洗,而且便于对乳化锅内的搅拌轴和搅拌叶进行检修。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高效乳化锅,包括搅拌锅和盖合搅拌锅的锅盖,所述搅拌锅的底部开设有出料口,且搅拌锅的底部设有搅拌墩,出料口位于搅拌墩的外侧,所述搅拌墩开设有搅拌槽;所述锅盖设有进料口,所述锅盖设有可转动贯穿锅盖的搅拌轴,所述搅拌轴设有若干搅拌叶,所述搅拌轴远离锅盖的一端设有横杆,且搅拌轴远离锅盖的一端伸入搅拌槽,所述横杆的两端设有搅拌板,搅拌板的一面设有若干另一搅拌叶;所述锅盖背离搅拌锅的表面设有用于驱使搅拌轴转动的动力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动力源驱使搅拌轴转动,使得搅拌轴与搅拌叶同步转动,从而实现搅拌搅拌锅内的溶液,搅拌轴的一端伸入搅拌槽,使得搅拌轴转动时更加规整和有序;搅拌轴通过横杆带动搅拌板转动,搅拌板与另一搅拌叶同步转动,从而促进搅拌锅内的溶液的搅拌,有利于提高搅拌容易相互融合的效率;搅拌锅与锅盖可拆式连接,若需要清洗搅拌锅、修理搅拌锅、检修搅拌轴和搅拌叶时,打开锅盖,从而便于清洁和检修,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本技术设计科学合理,便于操作,搅拌轴和搅拌板上的搅拌叶对溶液进行搅拌,从而提高搅拌的效率;搅拌锅和锅盖可拆式连接,从而便于根据实际需求对乳化锅内壁进行清洗,而且便于对乳化锅内的搅拌轴和搅拌叶进行检修。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动力源具体为伺服电机,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与搅拌轴固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伺服电机是常用的动力源,伺服电机的工作时转轴的正反转,均可带动搅拌轴转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锅盖设有至少一组贯穿锅盖的副轴,副轴设有若干搅拌叶,副轴穿过锅盖的一端与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之间固定有相互啮合的齿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伺服电机工作,安装在伺服电机和副轴的齿轮相互作用,使得副轴转动,从而实现固定在副轴上的搅拌叶对溶液进行搅拌,从而提高搅拌溶液的效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搅拌叶与搅拌轴长度方向倾斜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倾斜设置的搅拌叶在搅拌溶液时,能够有效推动溶液向不同方向的运动,从而促进溶液的搅拌,有利于提高搅拌效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搅拌板包括直部和曲部,搅拌叶设于直部的一面,曲部与搅拌锅的底部配合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曲部和直部的设置,使得搅拌板能够尽可能限制溶液沉积在搅拌锅的内壁,从而便于搅拌锅的清洁,有利于延长搅拌锅的寿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直部背离搅拌叶的一面设有两组固定板,两组固定板位于直部的两端,两组固定板之间转动连接有刷洗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刷洗辊对搅拌锅的内壁进行刷洗,从而减少溶液沉积在搅拌锅的内壁,有利于延长搅拌锅的寿命。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本技术设计科学合理,便于操作,搅拌轴和搅拌板上的搅拌叶对溶液进行搅拌,从而提高搅拌的效率;搅拌锅和锅盖可拆式连接,从而便于根据实际需求对乳化锅内壁进行清洗,而且便于对乳化锅内的搅拌轴和搅拌叶进行检修。2.锅盖设有至少一组贯穿锅盖的副轴,副轴设有若干搅拌叶,副轴穿过锅盖的一端与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之间固定有相互啮合的齿轮,伺服电机工作,安装在伺服电机和副轴的齿轮相互作用,使得副轴转动,从而实现固定在副轴上的搅拌叶对溶液进行搅拌,从而提高搅拌溶液的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剖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搅拌轴和搅拌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搅拌锅;11、出料口;12、搅拌墩;121、搅拌槽;2、锅盖;21、进料口;3、搅拌轴;4、搅拌叶;5、横杆;6、搅拌板;61、直部;62、曲部;7、伺服电机;71、齿轮;8、副轴;9、固定板;10、刷洗辊。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和图2,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高效乳化锅,包括搅拌锅1和盖合搅拌锅1的锅盖2,搅拌锅1的底部开设有出料口11,且搅拌锅1的底部设有搅拌墩12,锅盖2设有进料口21,锅盖2设有贯穿锅盖2的搅拌轴3,在本实施例中,出料口11位于搅拌墩12的外侧,搅拌锅1的底部水平设置,搅拌墩12位于搅拌锅1底部的中间,且搅拌墩12开设有搅拌槽121;搅拌轴3贯穿锅盖2且与锅盖2转动连接,搅拌轴3的一端伸入搅拌槽121且与搅拌槽121的槽底抵触,使得搅拌轴3在搅拌时更加规整和有序;搅拌轴3设有若干搅拌叶4,搅拌叶4与搅拌轴3长度方向倾斜设置。参照图1,搅拌轴3远离锅盖2的一端设有横杆5,横杆5的两端设有搅拌板6;在本实施例中,搅拌板6包括直部61和曲部62,直部61的一面设有若干搅拌叶4,且搅拌也与直部61长度方向倾斜设置,曲部62与搅拌锅1的底部配合设置,使得搅拌板6在运动时不会刮到搅拌锅1的内壁,而且限制溶液沉积在搅拌锅1的内壁;直部61背离搅拌叶4的一面设有两组固定板9,两组固定板9位于直部61的两端,两组固定板9之间转动连接有刷洗辊10,刷洗辊10与搅拌锅1的内壁存在间隙。参照图1,锅盖2背离搅拌锅1的表面设有用于驱使搅拌轴3转动的动力源;在本实施例中,动力源具体为伺服电机7,伺服电机7的输出轴与搅拌轴3固定,使得伺服电机7在工作时,伺服电机7能够驱使搅拌轴3转动,从而实现对搅拌锅1内的溶液的搅拌。锅盖2设有一组贯穿锅盖2的副轴8,副轴8伸入搅拌锅1的一端设有若干搅拌叶4,搅拌叶4与副轴8长度方向倾斜设置;副轴8的另一端安装有齿轮71,伺服电机7的输出轴安装有另一齿轮71,两组齿轮71相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乳化锅,其特征在于:包括搅拌锅(1)和盖合搅拌锅(1)的锅盖(2),所述搅拌锅(1)的底部开设有出料口(11),且搅拌锅(1)的底部设有搅拌墩(12),出料口(11)位于搅拌墩(12)的外侧,所述搅拌墩(12)开设有搅拌槽(121);所述锅盖(2)设有进料口(21),所述锅盖(2)设有可转动贯穿锅盖(2)的搅拌轴(3),所述搅拌轴(3)设有若干搅拌叶(4),所述搅拌轴(3)远离锅盖(2)的一端设有横杆(5),且搅拌轴(3)远离锅盖(2)的一端伸入搅拌槽(121),所述横杆(5)的两端设有搅拌板(6),搅拌板(6)的一面设有若干另一搅拌叶(4);所述锅盖(2)背离搅拌锅(1)的表面设有用于驱使搅拌轴(3)转动的动力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乳化锅,其特征在于:包括搅拌锅(1)和盖合搅拌锅(1)的锅盖(2),所述搅拌锅(1)的底部开设有出料口(11),且搅拌锅(1)的底部设有搅拌墩(12),出料口(11)位于搅拌墩(12)的外侧,所述搅拌墩(12)开设有搅拌槽(121);所述锅盖(2)设有进料口(21),所述锅盖(2)设有可转动贯穿锅盖(2)的搅拌轴(3),所述搅拌轴(3)设有若干搅拌叶(4),所述搅拌轴(3)远离锅盖(2)的一端设有横杆(5),且搅拌轴(3)远离锅盖(2)的一端伸入搅拌槽(121),所述横杆(5)的两端设有搅拌板(6),搅拌板(6)的一面设有若干另一搅拌叶(4);所述锅盖(2)背离搅拌锅(1)的表面设有用于驱使搅拌轴(3)转动的动力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乳化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源具体为伺服电机(7),伺服电机(7)的输出轴与搅拌轴(3)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建忠赵伟铭陈家耀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拉古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