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夹探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999225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1 22: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指夹探头装置,包括壳体机构、对射机构和电连接短条带,对射机构安装于壳体机构内以检测伸入壳体机构内的病患的指端,电连接短条带的一端伸入壳体机构内并与对射机构电性连接,电连接短条带的另一端形成有用于插设于外界测量仪器接口处的电连接端。病患的指端在对射机构的检测下实现病患血氧饱和度和脉搏的脉动等生物指征信息的采集。而通过将电连接短条带一端与对射机构电连接,另一端与外界测量仪器相连接,这样便实现了将采集到的相关生物指征信息传送至外界测量仪器。而由于电连接短条带较为短小,这样也显著降低了指夹探头装置的整体占用空间,使得指夹探头装置易于被随身携带。

Finger probe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指夹探头装置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指夹探头装置。
技术介绍
在医疗诊断过程中,常常会用到指夹探头来检测病患的血氧饱和度和脉搏脉动。在测量时,指夹探头夹持于病患的手指上并连接于外界的测量仪器,以向测量仪器传输血氧饱和度和脉搏脉动等生理指征数据。现有的指夹探头的一端通常都固定连接有电连接线,并通过电连接线与外界的测量仪器连接。然而,当指夹探头需要被随身携带,随机频繁使用时,连接于指夹探头的电连接线便会显得冗长缠结,导致其不便于携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指夹探头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指夹探头不便于随身携带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指夹探头装置,包括壳体机构、对射机构和电连接短条带,所述对射机构安装于所述壳体机构内以检测伸入所述壳体机构内的病患的指端,所述电连接短条带的一端伸入所述壳体机构内并与所述对射机构电性连接,所述电连接短条带的另一端形成有用于与外界的测量仪器接口插接的电连接端。进一步地,所述壳体机构包括上壳体、下壳体和铰接件,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通过所述铰接件相铰接并围设形成有用于容置病患的指端的容置空间。进一步地,所述铰接件包括连接销柱和扭簧,所述连接销柱穿设于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的连接处,所述扭簧套设于所述连接销柱上,且所述扭簧的第一自由端固定连接于所述上壳体,所述扭簧的第二自由端固定连接于所述下壳体。进一步地,所述对射机构包括接收管和发射管,所述接收管安装于所述上壳体内,所述接收管安装于所述下壳体内,所述接收管和所述发射管对应设置并均与所述电连接短条带电性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壳体机构还包括两固定架,两所述固定架分别安装于所述上壳体内和所述下壳体内,所述接收管和所述发射管分别安装于两所述固定架上朝向彼此的一侧。进一步地,所述壳体机构还包括两柔性垫,两所述柔性垫分别安装于两所述固定架朝向彼此的一侧,且两所述柔性垫上均开设有通过孔,两所述通过孔分别正对所述接收管和所述发射管设置。进一步地,两所述柔性垫均为硅胶垫。进一步地,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靠近所述电连接短条带的一端均开设有穿线孔。进一步地,所述壳体机构还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安装于所述下壳体的外壁上并用于将所述下壳体固定于外界物件上。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件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安装于所述下壳体的外壁上,所述第二连接板安装于所述第一连接板上,所述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和所述下壳体的外壁共同围设形成有半开放卡槽。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指夹探头装置,使用时,病患的指端伸入壳体机构并在对射机构的检测下实现病患血氧饱和度和脉搏的脉动等生物指征信息的采集。而通过将电连接短条带一端与对射机构电连接,另一端与外界的测量仪器相连接,这样便实现了将采集到的相关生物指征信息传送至外界的测量仪器。而由于电连接短条带较为短小并且在不需要使用时可以拆离与外界的测量仪器的连接,这样,拆离后的指夹探头装置的整体占用空间便得以减小,如此即可实现方便对指夹探头装置的随身携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指夹探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指夹探头装置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指夹探头装置的另一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指夹探头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10—壳体机构11—上壳体12—下壳体13—铰接件14—固定架15—柔性垫16—穿线孔17—固定件18—伸缩收卷线盘20—对射机构21—接收管22—发射管23—电路板30—电连接短条带31—电连接端111—容置空间112—指示标记131—连接销柱132—扭簧171—第一连接板172—第二连接板173—半开放卡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1~4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图1、图3和图4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指夹探头装置,包括壳体机构10、对射机构20和电连接短条带30。其中,对射机构20安装于壳体机构10内以检测伸入壳体机构10内的病患的指端,电连接短条带30的一端伸入壳体机构10内并与对射机构20电性连接,电连接短条带30的另一端形成有用于与外界的测量仪器接口插接的电连接端31。具体地,电连接短条带30可为排线。而电连接端31则具有识别芯片。进一步地,排线的外层还可包裹有一层保护层,这样可保证排线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损伤,有效地保证了排线使用寿命。而保护层的材质可选用橡胶或硅胶材料制成。以下对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指夹探头装置作进一步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指夹探头装置,使用时,病患的指端伸入壳体机构10并在对射机构20的检测下实现病患血氧饱和度和脉搏的脉动等生物指征信息的采集。而通过将电连接短条带30一端与对射机构20电连接,另一端与外界的测量仪器相连接,这样便实现了将采集到的相关生物指征信息传送至外界的测量仪器。而由于电连接短条带30较为短小并且在不需要使用时可以拆离与外界的测量仪器的连接,这样,拆离后的指夹探头装置的整体占用空间便得以减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指夹探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机构、对射机构和电连接短条带,所述对射机构安装于所述壳体机构内以检测伸入所述壳体机构内的病患的指端,所述电连接短条带的一端伸入所述壳体机构内并与所述对射机构电性连接,所述电连接短条带的另一端形成有用于与外界的测量仪器接口插接的电连接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指夹探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机构、对射机构和电连接短条带,所述对射机构安装于所述壳体机构内以检测伸入所述壳体机构内的病患的指端,所述电连接短条带的一端伸入所述壳体机构内并与所述对射机构电性连接,所述电连接短条带的另一端形成有用于与外界的测量仪器接口插接的电连接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指夹探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机构包括上壳体、下壳体和铰接件,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通过所述铰接件相铰接并围设形成有用于容置病患的指端的容置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指夹探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件包括连接销柱和扭簧,所述连接销柱穿设于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的连接处,所述扭簧套设于所述连接销柱上,且所述扭簧的第一自由端固定连接于所述上壳体,所述扭簧的第二自由端固定连接于所述下壳体。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指夹探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射机构包括接收管和发射管,所述接收管安装于所述上壳体内,所述接收管安装于所述下壳体内,所述接收管和所述发射管对应设置并均与所述电连接短条带电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指夹探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斌赖秀梅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安维森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