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稳定型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98004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1 22: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稳定型鞋,突破传统鞋的构造形式,可用于盛装各种物品,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外侧延伸部在鞋的外侧起到支撑作用,内侧延伸部在鞋的内侧起到支撑作用,人体的整个脚掌在水平面的投影均落入鞋底范围内,如同马蹄或骆驼蹄形状的全面支撑效果,使用者无论行走或运动均会在易造成翻转的左右两侧形成有效的支撑,踩踏更加平稳,不易出现崴脚等情况,更加安全舒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稳定型鞋,其踩踏更加平稳,更加安全舒适,实用性强。

A stable sho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稳定型鞋
本专利技术涉及日常生活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稳定型鞋。
技术介绍
在日常生活中,鞋是非常常见的日常生活用品,其结构已为公知,大致包括鞋底和鞋面,所述鞋底具有一一对应人体脚掌前端、后端、外侧和内侧的前端边、后端边、外侧边和内侧边;所述鞋面和鞋底的连接处形成连接线。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崴脚和不够通风透气的情况,实用性不足。鉴于此,本案专利技术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踩踏更加平稳,更加安全舒适,实用性强的稳定型鞋。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一种稳定型鞋,包括鞋底和鞋面,所述鞋底具有一一对应人体脚掌前端、后端、外侧和内侧的前端边、后端边、外侧边和内侧边;所述鞋面和鞋底的连接处形成连接线;所述外侧边的底部形成有向外延伸且突出于连接线的外侧延伸部,所述内侧边的底部形成有向内延伸且突出于连接线的内侧延伸部。所述外侧延伸部、内侧延伸部和前端边均为平滑且突出的弧形。所述后端边的底部形成有向后延伸的后端延伸部。所述鞋底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为子弹头形。所述鞋底的横截面为上窄下宽的等腰梯形。所述连接线具有对应人体足弓处的足弓连接线,所述足弓连接线与人体足弓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间隙处设有气囊。所述气囊具有朝向人体足弓的进气口,和与外界空气连通的出气口。所述进气口设有单向进气嘴,所述出气口设有单向出气嘴。所述鞋底包括处于上层的鞋垫和处于下层的底主体;所述鞋垫的上表面形成有与所述进气口相连通的通气槽。所述通气槽包括与所述进气口连通的集气坑,和多个与集气坑连通并朝多个方向延伸的支路槽。所述通气槽还包括与多个所述支路槽相交织连通的连通槽。多个所述连通槽与各所述支路槽相交织形成沟槽网。各所述支路槽以所述集气坑为圆心呈辐射状分布。所述连通槽为部分椭圆弧状,且长轴方向沿鞋的前后方向延伸。所述进气口的下端低于所述鞋垫的上表面并与所述集气坑的底部相对应。所述气囊包括朝向人体足弓的第一囊壁,和朝向所述内侧边的第二囊壁;所述第一囊壁包括由下至上逐渐朝第二囊壁方向倾斜的弹性斜板。所述弹性斜板的上端与所述第二囊壁之间通过不透气柔性布连接在一起。所述弹性斜板为朝人体足弓方向拱起的弧形。所述弹性斜板的下端贯穿至所述鞋垫的下方,所述鞋垫形成有供所述弹性斜板贯穿的贯穿孔,且所述弹性斜板的下端设有卡于所述贯穿孔下方的卡部。所述贯穿孔为与所述弹性斜板相匹配的条形孔,且沿鞋的前后方向延伸。所述底主体的上表面形成有容置所述鞋垫的第一容置槽,和容置所述卡部的第二容置槽。所述进气口形成于所述第一囊壁上,所述出气口形成于所述第二囊壁上。所述不透气柔性布为橡胶布或树脂布。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专利技术的稳定型鞋,其突破传统鞋的构造形式,可用于盛装各种物品,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外侧延伸部在鞋的外侧起到支撑作用,内侧延伸部在鞋的内侧起到支撑作用,人体的整个脚掌在水平面的投影均落入鞋底范围内,如同马蹄或骆驼蹄形状的全面支撑效果,使用者无论行走或运动均会在易造成翻转的左右两侧形成有效的支撑,踩踏更加平稳,不易出现崴脚等情况,更加安全舒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稳定型鞋,其踩踏更加平稳,更加安全舒适,实用性强。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后视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鞋底11-前端边12-后端边121-后端延伸部13-外侧边131-外侧延伸部14-内侧边141-内侧延伸部15-鞋垫151-通气槽1511-集气坑1512-支路槽1513-连通槽16-底主体2-鞋面3-气囊31-进气口32-出气口33-第一囊壁331-弹性斜板3311-不透气柔性布3312-卡部34-第二囊壁。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解释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稳定型鞋,如图1-3所示,包括鞋底1和鞋面2,鞋底1具有一一对应人体脚掌前端、后端、外侧和内侧的前端边11、后端边12、外侧边13和内侧边14;鞋面2和鞋底1的连接处形成连接线;外侧边13的底部形成有向外延伸且突出于连接线的外侧延伸部131,内侧边14的底部形成有向内延伸且突出于连接线的内侧延伸部141。本专利技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外侧延伸部131在鞋的外侧起到支撑作用,内侧延伸部141在鞋的内侧起到支撑作用,人体的整个脚掌在水平面的投影均落入鞋底1范围内,如同马蹄或骆驼蹄形状的全面支撑效果,使用者无论行走或运动均会在易造成翻转的左右两侧形成有效的支撑,踩踏更加平稳,不易出现崴脚等情况,更加安全舒适。具体结构可为,内侧延伸部141的后端由前至后逐渐向外侧倾斜设置,避免两脚后跟内侧易碰撞。优选地,外侧延伸部131、内侧延伸部141和前端边11均为平滑且突出的弧形。此结构可使本专利技术的鞋底1左右两侧不具有凹陷等缺失部位,支撑更加全面,不易出现支撑缺失情况。优选地,后端边12的底部形成有向后延伸的后端延伸部121。本专利技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当使用者踩踏时,后跟通过后端延伸部121先着地,起到有效的支撑和缓冲作用,且后端延伸部121可在后方起到支撑作用,更加平稳。具体结构可为,后端延伸部121由内侧至外侧逐渐向前倾斜设置,适应人体脚跟外侧易先着地的情形。优选地,鞋底1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为子弹头形。更加如同马蹄或骆驼蹄形状的全面支撑效果,行走或奔跑都更加平稳。优选地,鞋底1的横截面为上窄下宽的等腰梯形。此结构可使各延伸部的根部更加牢固,且边缘具有一定的变形能力,进行柔性支撑。优选地,连接线具有对应人体足弓处的足弓连接线,足弓连接线与人体足弓之间具有间隙。此间隙可留给足弓足够的活动空间。优选地,间隙处设有气囊3。气囊3对人体足弓具有弹性挤压作用,可起到按摩和支撑功能,穿着更加舒适。优选地,气囊3具有朝向人体足弓的进气口31,和与外界空气连通的出气口32。本专利技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当抬脚和踩踏时,足弓会对气囊3产生周期性的挤压变形,在抬脚时,气囊3鼓起并通过进气口31将鞋腔内的空气吸入气囊3内,在踩踏时,气囊3受挤压收缩并通过出气口32将气囊3内的空气挤出到外界,如此可实现鞋腔内的空气流通,达到有效的通风透气效果,穿着更加舒适。优选地,进气口31设有单向进气嘴,出气口32设有单向出气嘴。单向进气嘴可增强进气口31的单向进气性能,高效地将鞋腔内的空气吸入气囊3,单向出气嘴可增强出气口32的单向出气性能,高效地将气囊3内的空气排出。优选地,鞋底1包括处于上层的鞋垫15和处于下层的底主体16;鞋垫15的上表面形成有与进气口31相连通的通气槽151。本专利技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人体脚掌甚至整个鞋腔的空气可通过通气槽151与进气口31连通,气囊3可对整个鞋腔进行通风透气,且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稳定型鞋,包括鞋底和鞋面,所述鞋底具有一一对应人体脚掌前端、后端、外侧和内侧的前端边、后端边、外侧边和内侧边;所述鞋面和鞋底的连接处形成连接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边的底部形成有向外延伸且突出于连接线的外侧延伸部,所述内侧边的底部形成有向内延伸且突出于连接线的内侧延伸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稳定型鞋,包括鞋底和鞋面,所述鞋底具有一一对应人体脚掌前端、后端、外侧和内侧的前端边、后端边、外侧边和内侧边;所述鞋面和鞋底的连接处形成连接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边的底部形成有向外延伸且突出于连接线的外侧延伸部,所述内侧边的底部形成有向内延伸且突出于连接线的内侧延伸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稳定型鞋,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延伸部、内侧延伸部和前端边均为平滑且突出的弧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稳定型鞋,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端边的底部形成有向后延伸的后端延伸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稳定型鞋,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为子弹头形。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稳定型鞋,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霏霏叶建德谢福炜杨筠涛黄国强李金立林宇航方志泓叶思成张纪豪余溱喻欣宇郭献忠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职业技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