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余热回收功能的节能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9747 阅读:1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余热回收功能的节能灶,属于炉灶领域。该节能灶包括节能灶头,燃气主进气管,空气进风管,炉内壁,炉外壁和灶体水容器。其中的节能灶头部分,自下而上,依次包括灶头底座,底座盖板,混合腔,和燃烧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具有余热回收功能的节能灶,利用其节能灶头,可使燃气的燃烧效率高,尾气排放少;并且,通过灶体水容器可对炉灶所产生的余热还能够加以利用,产生厨房用热水,或其它用途的热水。(*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炉灶领域,是一种具有余热回收功能的高效、节 能、环保的灶具。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的各类商用炉灶, 一般说来,功能较单一,主要就是燃烧,并存在多种弊病(1)燃烧模式是后混式燃烧,即燃气或燃油 在炉膛内燃烧的同时,与空气进行进行混合,这必然造成部分燃气或 燃油未能与空气充分混合,从而造成部分燃气或燃油未能充分燃烧即 从烟道中排出,不但能源浪费,而且环境污染严重;(2)点火装置处 于燃烧器下部,点火不易,且操作人员有时会因点火而烧伤;(3)炉 灶燃烧的余热白白浪费掉,无法回收利用,间接造成能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余热回收功能的节能灶,所采 用的节能灶头,燃烧效率高,尾气排放少;并且,对炉灶所产生的余 热还能够加以利用,产生厨房用热水,或其它用途的热水。一种具有余热回收功能的节能灶。它是这样实现的,该节能灶包 括节能灶头,自下而上,依次包括灶头底座,由座架和座头两部分 组成,其中座头由座头上缘与设置有预混腔空气开口的预混腔两部分 组成,预混腔上方为预混腔开口,底座盖板,扣压在灶头底座的座头 上缘,对应着预混腔开口的底座盖板部分设置有底座盖板导气口 ,混 合腔,为扣压在底座盖板上方的中空腔体结构,燃烧盘,扣压在混合 腔上方,对应着中空部分设置有燃烧盘导气口;燃气主进气管,为 用以导通燃气的通道,在所述的预混腔中设置开口;空气进风管,为 用以导通空气的通道,在所述的灶体底座的座架上设置有开口;炉内 壁,为邻近节能灶头设置的炉灶的内壁部分;炉外壁,是与炉灶内壁 相对的炉灶外侧的器壁部分;灶体水容器,是设置在炉内壁与炉外壁 之间的容水用腔体。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所采用的节能灶头,通过燃气预混作用,可使得燃气的燃烧效率高,尾气排放少;并且,通过对炉灶所产生的 余热还能够加以利用,能够产生厨房用热水,或其它用途的热水。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具有余热回收功能的节能灶的剖视图。 图2是本技术所述节能灶中节能灶头部分的剖视图。 图3是本技术所述的节能灶头中底座盖板的顶视图。 图4是本技术所述的节能灶头中燃烧盘的顶视图。 图5是本技术所述的节能灶头中点火棒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技术中所述的水盘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7a是本技术所述节能灶的剖视图,为其它实施例。 图7b是本技术中所述的水盘槽的结构示意图,对应着图7a 所示的实施例。图8是本技术所述的具有余热回收功能的节能灶的剖视图, 为其它实施例。具体实施方式图中的数字标号说明100-节能灶,101-节能灶头,102-炉体,103-炉内壁,104 -炉外壁,105-炉壁腔,106-台面,107-支撑圏,108-废气出气 口, 109-锅;200-灶头底座,201-座架,202 -座架侧壁,203 -座架底板,204-座架上缘,205 -座头,206-座头上缘,207-预混 腔,207a-预混腔空气入口, 208 _燃气帽,208a-燃气出口; 300 -底座盖板,300a-底座盖板架体,300b-底座盖板导气孔,301-混合腔,301a-混合腔侧壁,301b-混合腔体,302 -燃烧盘,302a -燃烧盘架体,302b-燃烧盘导气孔,303 -压火圈,303a-压火圏 架体,303b-压火圈空腔,304-点火棒,304a-长明火导气管,304b -长明火燃气帽,304c-阴极,304d-阴极尖端,304e-阳极,304f -阳极尖端,305-燃气主进气管,305a-主气开关,306 -空气进风 管,306a-进风管开关,307 -长明火进气开关,308-点火开关;400 -灶体水容器,401-灶腔水容器,402 -水盘管,402a-M型水盘管, 402b-管体,402c-管下端,402d-管上端,403 -台面水容器,404 -台面水盘槽,404a-水盘槽外缘,404b-水盘槽内缘,404c-槽腔, 404d-槽体挡板,404e-盘槽水流,404f-水盘槽入口, 404g -水盘 槽出口, 405 -出气口水容器,406-出气口水盘管。本技术所述的节能灶100,利用燃烧产生的余热,来加热灶 体水容器400,达到回收余热的目的。炉灶由内向外,其主要结构包 括如下几个部分(1)节能灶头101, (2)炉内壁103, (3)炉壁腔 105, (4)灶体水容器400, ( 5)炉外壁104;另外,在炉体102的上 方,还有炉体的台面106。在炉膛的开口部分,还适合设置支撑圈107, 比如可以采用铁圏做成,用于支撑锅109。下面,配合着附图,对具体的组成部分进行详细说明。(1)节能灶头101 主要参考图1、 2、 3、 4、 5所示。首先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节能灶头101主要包括有6个部 分,分别是灶头底座200,底座盖板300,混合腔301,燃烧盘302, 压火圈303,点火棒304。另外还有燃气与通风方面的管道。其中的灶头底座200,设置在整个节能灶头101的最下端。灶头 底座200由座架201和座头205两部分组成。所述的座架201,包括 有位于侧部的座架侧壁202和位于底部的座架底板203两部分组成。 座架侧壁202是封闭的圈状结构,而对于座架底板203来说,它上面 设置有3个开口,分别用于容放燃气主进气管305、点火棒304、空 气进风管306。座架侧壁202和座架底板203所围成的腔体,首先能够容放座头 205,另外,中空的腔体能够容放空气,空气从空气进风管306进入 之后,就可以在该腔体内汇集。座架侧壁202的最上方的边缘部分, 称为座架上缘204。所述的座头205,包括有座头上缘206和预混腔207两部分。座 头上缘206是用于扣压在座架上缘204上方的盘面部分,预混腔207 的侧壁与其相连通。预混腔207上方为开口部分。预混腔207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开口,允许空气从中进入,称为预混腔空气入口 207a。 同时,预混腔207的底部,与燃气主进气管305相连通,燃气可以通 过该进气管导出。对应着预混腔207,燃气主进气管305的上方,设 置有燃气帽208。燃气帽208是下方开口、周边与上方封闭的腔体。 在燃气帽208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开口,燃气就可以从这些开口中 导出,该开口称为燃气出口 208a。于是,空气从空气进气管306,首先进入到座架201的腔体中, 然后通过预混腔空气入口 207a进入到预混腔207;燃气从燃气主进 气管305导入,然后经由燃气帽208上的开口,即燃气出口 208a导 出,于是,在预混腔207中,燃气和空气就可以实现第一次的混合作 用。进一步,燃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经过预混腔207上方的开口向上 导出。其中的底座盖板300,其主要框架结构称为底座盖板架体300a, 在底座盖板架体300a上,设置有多个气体出口,称为底座盖板导气 孔300b。为了使气体从中导出之后,通过产生涡旋的方式增强混合效果, 适合将底座盖板导气孔300b,相对于盘面来说,设置成具有倾角的 形式。请另外参图3所示。如图3所示,绘制了底座盖板导气孔300b的透视图,每个导气 孔对应有两个小圆圈,分别代表着导气口在底座盖板架体300a上下 两个盘面上的开口。由于底座盖板导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具有余热回收功能的节能灶,其特征在于该节能灶头包括: 节能灶头,自下而上,依次包括 灶头底座,由座架和座头两部分组成,其中座头由座头上缘与设置有预混腔空气开口的预混腔两部分组成,预混腔上方为预混腔开口, 底座盖板,扣压在灶头底座的座头上缘,对应着预混腔开口的底座盖板部分设置有底座盖板导气口, 混合腔,为扣压在底座盖板上方的中空腔体结构, 燃烧盘,扣压在混合腔上方,对应着中空部分设置有燃烧盘导气口; 燃气主进气管,为用以导通燃气的通道,在所述的预混腔中设置开口; 空气进风管,为用以导通空气的通道,在所述的灶体底座的座架上设置有开口; 炉内壁,为邻近节能灶头设置的炉灶的内壁部分; 炉外壁,是与炉灶内壁相对的炉灶外侧的器壁部分; 灶体水容器,是设置在炉体上的容水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学军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复济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