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电动大棚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9726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1 22: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电动大棚,包括大棚支架,大棚支架包括设置在顶部的若干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的侧面呈半圆形结构设置,第二支撑架设置在第一支撑架的上方,第一支撑架用于大棚膜的支撑,第二支撑架用于遮阳网的支撑,大棚膜和遮阳网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卷膜器和第二卷膜器,第一卷膜器的下方连接有第一调控杆,第二卷膜器的下方设有第二调控杆,大棚支架上设有若干吊袋杆,吊袋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撑架的底部两端相连,吊袋杆上设有呈线性排列的喷水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卷膜器和大棚支架的结合,可以根据光照需要掀起遮阳网,实时根据需要调节,提高了遮阳网和大棚膜的使用效率,节约了调节时间。

A multi-functional electric sh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电动大棚
本技术涉及一种大棚,具体是指一种多功能电动大棚。
技术介绍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幅员辽阔,但土地资源相对贫乏,走农业现代化的道路,发展工厂化农业是农业取得高产、高效、优质的有效途经。目前,普通塑料温室已成为当今工厂化农业园艺设施中的主体,现有技术中的大棚在调节遮阳网时通常是采用人工调节遮阳网进行遮阳,大棚顶部高度较高,人工在调节时,容易造成安全隐患;其次,人工调节遮阳网的过程中,由于大棚的外表面积较大,在调节的过程中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人力物力,低效率的调节已经逐渐满足不了农业发展的需求;而且,在对大棚内的农作物进行浇水的过程中,人工浇水效率低下;所以,一种多功能电动大棚成为整个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大棚大棚膜和遮阳网在人工调节的过程缓慢,以及农作物浇水效率低下等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多功能电动大棚,包括大棚支架,所述大棚支架包括设置在顶部的若干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的侧面呈半圆形结构设置,所述第二支撑架设置在第一支撑架的上方,所述第一支撑架用于大棚膜的支撑,所述第二支撑架用于遮阳网的支撑,所述大棚膜和遮阳网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卷膜器和第二卷膜器,所述第一卷膜器的下方连接有第一调控杆,所述第二卷膜器的下方设有第二调控杆,所述大棚支架上设有若干吊袋杆,所述吊袋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撑架的底部两端相连,所述吊袋杆上设有呈线性排列的喷水管,所述吊袋杆的底部设有若干支撑杆,所述第一调控杆和第二调控杆的底部与前端吊袋杆铰接,两端的支撑杆由内向外依次设置有大棚膜和遮阳网,所述大棚膜和遮阳网的下方分别设有第三卷膜器和第四卷膜器,所述支撑杆的外侧设有爬升器,大棚支架的前侧设有控制箱,所述第一卷膜器、第二卷膜器和第三卷膜器与控制箱之间电性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调控杆和第二调控杆为可伸缩的调控杆,第一调控杆和第二调控杆的长度可以根据卷膜器的位置变化,结构简单,实用性强。进一步地,所述大棚支架的前侧设有铰接的门体,方便打开,便于人们进入大棚内部。进一步地,所述喷水管之间间距相等,喷水管的进水口与外用水泵连接,喷水管的出水口与喷头连接,可以根据需要安装不同的喷水喷头,满足不同的浇水要求。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卷膜器通过第一支撑架固定,所述第二卷膜器通过第二支撑架固定,所述第三卷膜器、第四卷膜器和爬升器通过支撑杆固定,固定在支撑架上,方便固定,使用方便。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杆用于插入地下,固定大棚支架。固定稳定。进一步地,所述爬升器的内部设有自锁装置,所述爬升器与第一卷膜器、第二卷膜器、第三卷膜器和第四卷膜器之间电性连接。由于内部设有自锁装置,在卷膜器开启和关闭的过程中,能实现任意位置的停止和启动无须任何辅助装置。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本技术一种多功能电动大棚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具有实用性强,效率高等优点;本技术采用卷膜器和大棚支架的结合,可以根据光照需要掀起遮阳网,实时根据需要调节,提高了遮阳网和大棚膜的使用效率,节约了调节时间;大棚支架上设有喷水管,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浇水,实时满足农作物的生长需求;本技术的制作成本经济合理,性能优良,适宜在农业领域推广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多功能电动大棚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1、大棚支架,2、第一支撑架,3、第二支撑架,4、吊袋杆,5、喷水管,6、支撑杆,7、第一卷膜器,8、第二卷膜器,9、第一调控杆,10、第二调控杆,11、门体,12、第三卷膜器,13、爬升器,14、控制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介绍。本技术在具体实施时提供了一种多功能电动大棚,包括大棚支架1,所述大棚支架1包括设置在顶部的若干第一支撑架2和第二支撑架3,所述第一支撑架2和第二支撑架3的侧面呈半圆形结构设置,所述第二支撑架3设置在第一支撑架2的上方,所述第一支撑架2用于大棚膜的支撑,所述第二支撑架3用于遮阳网的支撑,所述大棚膜和遮阳网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卷膜器7和第二卷膜器8,所述第一卷膜器7的下方连接有第一调控杆9,所述第二卷膜器8的下方设有第二调控杆10,所述大棚支架1上设有若干吊袋杆4,所述吊袋杆4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撑架2的底部两端相连,所述吊袋杆4上设有呈线性排列的喷水管5,所述吊袋杆4的底部设有若干支撑杆6,所述第一调控杆9和第二调控杆10的底部与前端吊袋杆4铰接,两端的支撑杆6由内向外依次设置有大棚膜和遮阳网,所述大棚膜和遮阳网的下方分别设有第三卷膜器和第四卷膜器,所述支撑杆6的外侧设有爬升器13,大棚支架1的前侧设有控制箱14,所述第一卷膜器7、第二卷膜器8和第三卷膜器12与控制箱14之间电性连接。所述第一调控杆9和第二调控杆10为可伸缩的调控杆。所述大棚支架1的前侧设有铰接的门体11。所述喷水管5之间间距相等,喷水管5的进水口与外用水泵连接,喷水管5的出水口与喷头连接。所述第一卷膜器7通过第一支撑架2固定,所述第二卷膜器8通过第二支撑架3固定,所述第三卷膜器12、第四卷膜器15和爬升器通过支撑杆6固定。所述支撑杆6用于插入地下,固定大棚支架1。所述爬升器13的内部设有自锁装置,所述爬升器13与第一卷膜器7、第二卷膜器8、第三卷膜器12和第四卷膜器15之间电性连接。本技术一种多功能电动大棚的具体实施过程如下:本技术在使用时,控制箱14通过控制第一卷膜器7来控制大棚膜的收起或展开,控制箱14通过控制第二卷膜器8来控制遮阳网的收起或展开,满足农作物的光照需求,第一调控杆9和第二调控杆10为可伸缩的调控杆,根据卷膜器的收起或展开变换长度,方便使用;所述爬升器13的内部设有自锁装置,由于内部设有自锁装置,在卷膜器开启和关闭的过程中,能实现任意位置的停止和启动无须任何辅助装置,使用更加便捷。吊袋杆4上可以用于吊袋的悬挂,可以根据吊袋来判别风向,通过风向来调节大棚膜的收起或展开;支撑杆6用于插入地下,固定大棚支架1,固定稳定;吊袋杆4上设有呈线性排列的喷水管5,可以通过外接水泵,根据需要对农作物进行及时的浇水,提高了浇水的效率,节约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本技术可以通过控制箱、卷膜器和爬升器来调节大棚膜和遮阳网,相比于人工,提高了调节效率;本技术的实用性强,效率高,适宜在农业领域推广使用。以上对本技术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技术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功能电动大棚,其特征在于:包括大棚支架(1),所述大棚支架(1)包括设置在顶部的若干第一支撑架(2)和第二支撑架(3),所述第一支撑架(2)和第二支撑架(3)的侧面呈半圆形结构设置,所述第二支撑架(3)设置在第一支撑架(2)的上方,所述第一支撑架(2)用于大棚膜的支撑,所述第二支撑架(3)用于遮阳网的支撑,所述大棚膜和遮阳网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卷膜器(7)和第二卷膜器(8),所述第一卷膜器(7)的下方连接有第一调控杆(9),所述第二卷膜器(8)的下方设有第二调控杆(10),所述大棚支架(1)上设有若干吊袋杆(4),所述吊袋杆(4)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撑架(2)的底部两端相连,所述吊袋杆(4)上设有呈线性排列的喷水管(5),所述吊袋杆(4)的底部设有若干支撑杆(6),所述第一调控杆(9)和第二调控杆(10)的底部与前端吊袋杆(4)铰接,两端的支撑杆(6)由内向外依次设置有大棚膜和遮阳网,所述大棚膜和遮阳网的下方分别设有第三卷膜器(12)和第四卷膜器(15),所述支撑杆(6)的外侧设有爬升器(13),大棚支架(1)的前侧设有控制箱(14),所述第一卷膜器(7)、第二卷膜器(8)和第三卷膜器(12)与控制箱(14)之间电性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电动大棚,其特征在于:包括大棚支架(1),所述大棚支架(1)包括设置在顶部的若干第一支撑架(2)和第二支撑架(3),所述第一支撑架(2)和第二支撑架(3)的侧面呈半圆形结构设置,所述第二支撑架(3)设置在第一支撑架(2)的上方,所述第一支撑架(2)用于大棚膜的支撑,所述第二支撑架(3)用于遮阳网的支撑,所述大棚膜和遮阳网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卷膜器(7)和第二卷膜器(8),所述第一卷膜器(7)的下方连接有第一调控杆(9),所述第二卷膜器(8)的下方设有第二调控杆(10),所述大棚支架(1)上设有若干吊袋杆(4),所述吊袋杆(4)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撑架(2)的底部两端相连,所述吊袋杆(4)上设有呈线性排列的喷水管(5),所述吊袋杆(4)的底部设有若干支撑杆(6),所述第一调控杆(9)和第二调控杆(10)的底部与前端吊袋杆(4)铰接,两端的支撑杆(6)由内向外依次设置有大棚膜和遮阳网,所述大棚膜和遮阳网的下方分别设有第三卷膜器(12)和第四卷膜器(15),所述支撑杆(6)的外侧设有爬升器(13),大棚支架(1)的前侧设有控制箱(14),所述第一卷膜器(7)、第二卷膜器(8)和第三卷膜器(12)与控制箱(14)之间电性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文灿
申请(专利权)人:石林县鑫灿钢结构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