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集美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贝壳生长基及非损伤观察丝状体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997254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1 22: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贝壳生长基及非损伤观察丝状体的方法,所述贝壳生长基由白色贝壳用稀酸处理至厚度不超过0.15毫米,然后让丝状体在贝壳中生长。进而,所述非损伤观察丝状体的方法将贝壳丝状体放置在培养液中用显微镜观察紫菜贝壳丝状体的生长发育,不需要使用有伤害作用的溶壳剂处理贝壳丝状体,还可以长时间连续观察丝状体的生长情况。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能够简单、便捷地大量制备透明的贝壳生长基,并可非损伤原位观察紫菜贝壳丝状体,可以清晰地连续观测记录紫菜贝壳丝状体的生长发育情况,为发展丝状体相关生产技术奠定基础。本方法也可用于红毛菜等生活史包括贝壳丝状体阶段的藻类。

A method of observing filaments on the basis of shell growth and non dama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贝壳生长基及非损伤观察丝状体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丝状体的育苗
,尤其是一种贝壳生长基及非损伤观察丝状体的方法。
技术介绍
紫菜和红毛菜等经济海藻的生活史包括丝状体世代,例如紫菜丝状体和红毛菜丝状体。以紫菜丝状体为例,其属于紫菜生活史中的微观世代,紫菜生活史分为二倍体的丝状体时期和单倍体的叶状体时期。紫菜丝状体能够溶解钙质,钻入富含钙质的贝壳中,形成贝壳丝状体渡过夏季高温。贝壳丝状体在秋季成熟然后释放壳孢子,在成熟过程中的每个阶段,对光、温和营养盐都有特殊需求。近年来,坛紫菜的养殖出现“南育北养”的需求,对工厂化培育贝壳丝状体提出了新要求。及时准确了解贝壳丝状体的生长发育情况、或了解贝壳丝状体的病害发展状况是工厂化育苗的核心工作。目前常用的观察贝壳丝状体的方法是:用强酸配制的化学试剂将贝壳溶解,然后将丝状体从壳面上刮下来观察。显然这种方法既不方便,也会对藻体造成损伤,因此无法准确地了解贝壳丝状体的生长情况。现有技术中柏兰尼液常常作为溶壳剂用于溶解贝壳丝状体的表层,溶解后可以将丝状体从贝壳表层刮下来,用于观察贝壳丝状体的生长状况(曾呈奎1985海藻栽培学)。例如专利技术专利申请CN110313395A用柏兰尼液浸泡贝壳90秒后刮取丝状体。柏兰尼液原料为具有强腐蚀性的强酸(10%硝酸和0.5%铬酸)和对生物活体有强伤害作用的有机溶剂(95%乙醇),显然对丝状体活体有极大伤害,导致无法准确描述丝状体在贝壳中的生长发育。此外,专利技术专利申请CN109863993A采用打磨法去除贝壳外表面深色表层和内表面反光珍珠层,留下半透明的壳体,也可以观察到贝壳丝状体。打磨法显然耗时费力,成本较高,而且无法将贝壳打磨到特别薄。观察贝壳丝状体的传统方法需将贝壳脱离海水培养基进行观察,而丝状体不耐失水,离开海水30分钟就造成部分丝状体脱水死亡,因此无法长时间观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的丝状体观察需要用强酸溶解并且刮下丝状体,导致丝状体受到严重伤害,提供一种贝壳生长基,其以白色贝壳为原料加工而成,所述贝壳生长基至少有一处透明区域,所述透明区域的最大处的厚度不超过0.15毫米,并且所述透明区域的透光率≥40%。本专利技术选用白色较薄贝壳为原料可以方便后续透明化处理,采用这种贝壳生长基的优势在于,可以直接原位观察贝壳丝状体活体的生长发育。而本专利技术采用稀酸浸泡的方法,可以大批量、迅速地获得更薄(小于0.15毫米)更透明的贝壳。本专利技术所述稀酸浸泡浸泡所述贝壳生长基,目的是进一步让贝壳变薄,并且有利于出现透光率≥40%的透明区域。对于本身比较薄的贝壳,例如扇贝壳,厚度一般在0.3~0.5mm左右,以H+浓度为0.1-1mol/L的稀酸,浸泡时间为30分钟到1个小时,即完成酸浸泡过程。对于较厚的大贝壳,例如河蚌壳,厚度一般在1-3mm。采用沿垂直贝壳表面的方向切割成长条,例如10cm*2cm,切割的薄片以H+浓度为0.1-1mol/L的稀酸,浸泡时间为30分钟到1个小时,即完成酸浸泡过程。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稀酸为盐酸水溶液、硫酸水溶液或磷酸水溶液中至少一种。优选地,所述稀酸中H+浓度为0.1-1mol/L,浸泡时间为0.5-1个小时。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丝状体的观察装置,包括所述贝壳生长基,还包括海水培养基,将所述长有丝状体的贝壳生长基放置在观察装置的凹槽中,所述凹槽装有所述海水培养基。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非损伤观察丝状体的方法,首先制作带有一个深度~1mm的凹槽。然后将长有丝状体的贝壳生长基,放置于装有培养基的凹槽底部。通过定期更换培养基的方法,可以连续定点观测贝壳生长基某块区域中丝状体的生长情况;也可定期从培养容器中取一片贝壳生长基用于观察丝状体生长。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可防止传统观察方法导致的脱水伤害,进而可以长时间连续观测丝状体的生长。优选地,本专利技术所述非损伤观察丝状体的方法中,在贝壳丝状体连续培养6-8天后,用消毒纱布擦洗所述贝壳生长基,去除游离的丝状体,并更换所述容器和所述海水培养基为新的培养容器和新鲜的所述海水培养基,继续培养贝壳丝状体。这样做不仅去除了游离丝状体,避免与贝壳丝状体竞争营养,也方便显微镜观察。具体方案如下:一种贝壳生长基,所述贝壳生长基为白色贝壳,所述贝壳生长基至少有一处透明区域,所述透明区域的最大处的厚度不超过0.15毫米,并且所述透明区域的透光率≥40%。进一步的,所述贝壳生长基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选用厚度不超过1毫米的白色天然贝壳,将其用稀酸浸泡,定时测量贝壳边缘厚度,降至0.15毫米以下时取出,用水冲洗。进一步的,所述贝壳生长基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选用厚度为1-10mm的白色贝壳,将其沿垂直贝壳表面的方向切割成厚度不超过0.5毫米的薄片,将其用稀酸浸泡,定时测量贝壳边缘厚度。取出厚度降至0.15毫米以下的贝壳,用水冲洗。进一步的,所述稀酸为盐酸水溶液、硫酸水溶液或磷酸水溶液中至少一种,所述稀酸中H+浓度为0.1-1mol/L,浸泡时间为30分钟到1个小时。本专利技术还保护一种所述贝壳生长基的制备方法,选用厚度不超过1毫米的白色天然贝壳,将其用稀酸浸泡,定时测量贝壳边缘厚度,降至0.15毫米以下时取出,用水冲洗;或者,选用厚度为1-10mm的白色贝壳,将其沿垂直贝壳表面的方向切割成厚度不超过0.5毫米的薄片,将其用稀酸浸泡,定时测量贝壳边缘厚度。取出厚度降至0.15毫米以下的贝壳,用水冲洗。本专利技术还保护一种丝状体的观察装置,所述丝状体的观察装置包括所述贝壳生长基,用所述贝壳生长基进行贝壳丝状体采苗,将所述贝壳生长基平铺在培养容器底部,将果孢子或粉碎的自由丝状体加入所述培养容器,搅拌均匀,使所述果孢子或所述自由丝状体均匀落在所述贝壳生长基上进行贝壳丝状体采苗,得到长有丝状体的贝壳生长基;将所述长有丝状体的贝壳生长基放置在观察装置的凹槽中,所述凹槽装有海水培养基。进一步的,所述海水培养基为富含氮磷的海水,优选为PES培养基。进一步的,所述孢子为条斑紫菜果孢子、坛紫菜果孢子或红毛菜果孢子;所述丝状体包括条斑紫菜丝状体、坛紫菜丝状体或红毛菜丝状体。本专利技术还保护一种非损伤观察丝状体的方法,采用所述丝状体的培养装置,借助观察设备进行观察,利用显微镜观察所述贝壳生长基的透明区域,可清晰观察贝壳丝状体的生长情况。进一步的,为了方便后续观察,贝壳丝状体培养6-8天后,用消毒纱布擦洗所述贝壳生长基,去除游离的丝状体,并更换所述培养容器和观察装置为新的培养容器和观察装置;更换所述海水培养基为新鲜的所述海水培养基,继续培养贝壳丝状体。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贝壳生长基及包含所述贝壳生长基的观察方法,不仅有利于丝状体采苗和培养,而且可以原位、简单、便捷、非损伤、连续地观察丝状体的生长情况,为发展丝状体相关生产技术奠定基础。本方法也可用于红毛菜等生活史包括贝壳丝状体阶段的藻类。观察完后,贝壳丝状体可以放回原位继续培养。具体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贝壳生长基,其特征在于:所述贝壳生长基为白色贝壳,所述贝壳生长基至少有一处透明区域,所述透明区域的最大处的厚度不超过0.15毫米,并且所述透明区域的透光率≥4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贝壳生长基,其特征在于:所述贝壳生长基为白色贝壳,所述贝壳生长基至少有一处透明区域,所述透明区域的最大处的厚度不超过0.15毫米,并且所述透明区域的透光率≥4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贝壳生长基,其特征在于:所述贝壳生长基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选用厚度不超过1毫米的白色天然贝壳,将其用稀酸浸泡,定时测量贝壳边缘厚度,降至0.15毫米以下时取出,用水冲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贝壳生长基,其特征在于:所述贝壳生长基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选用厚度为1-10mm的白色贝壳,将其沿垂直贝壳表面的方向切割成厚度不超过0.5毫米的薄片,将其用稀酸浸泡,定时测量贝壳边缘厚度。取出厚度降至0.15毫米以下的贝壳,用水冲洗。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贝壳生长基,其特征在于:所述稀酸为盐酸水溶液、硫酸水溶液或磷酸水溶液中至少一种,所述稀酸中H+浓度为0.1-1mol/L,浸泡时间为30分钟到1个小时。


5.一种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贝壳生长基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选用厚度不超过1毫米的白色天然贝壳,将其用稀酸浸泡,定时测量贝壳边缘厚度,降至0.15毫米以下时取出,用水冲洗;或者,
选用厚度为1-10mm的白色贝壳,将其沿垂直贝壳表面的方向切割成厚度不超过0.5毫米的薄片,将其用稀酸浸泡,定时测量贝壳边缘厚度。取出厚度降至0.15毫米以下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凯谢潮添纪德华徐燕王文磊陈昌生
申请(专利权)人:集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