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TC电极引出方式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96537 阅读:8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9 21: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PTC电极引出方式结构,其解决了现有PTC加热器中利用PCB板连接载流低,占用空间大的技术问题,其设有PTC加热组件和控制电源板,PTC加热组件设有交替排放的散热条和加热管,加热管设有铝管,铝管内设有正极片和负极片,正极片和负极片之间设有加热芯片,铝管的上方设有胶塞,正电极片与负电极片均从胶塞中伸出,胶塞的上方设有三个铜母排,分别为一个正极铜母排和两个负极铜母排,PTC加热组件通过三个铜母排连接控制电源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加热器PTC结构领域。

A structure of PTC electrode extra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PTC电极引出方式结构
本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加热器PTC结构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PTC电极引出方式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PTC是在新能源汽车空调系统里使用的一种制热设备。主要由加热管、散热条、电极片、ECU、外壳等部件组成。其中加热管与ECU的连接过去主要通过PCB板进行电流汇集,通过导线连接到ECU,由于PCB本身载流低、稳定性差的特点,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PCB烧损,影响整个PTC的可靠性,从而进一步影响整车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就是为了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成本较低、提高PCB板连接载流和可靠性的PTC电极引出方式结构。为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PTC电极引出方式结构,其设有PTC加热组件和控制电源板,PTC加热组件设有交替排放的散热条和加热管,加热管设有铝管,铝管内设有正极片和负极片,正极片和负极片之间设有加热芯片,其特征是,铝管的上方设有胶塞,正电极片与负电极片均从胶塞中伸出,胶塞的上方设有三个铜母排,分别为一个正极铜母排和两个负极铜母排,PTC加热组件通过三个铜母排连接控制电源板。优选地,正极铜母排与负极铜母排上均设有电极孔,正极铜母排通过电极孔连接八个正电极片,负电极铜母排通过电极孔分别连接四个负电极片。优选地,正极铜母排和负极铜母排均设有折弯引脚,折弯引脚呈“L”状,折弯引脚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焊接于铜母排上且与铜母排处于同一平面上的折弯部,另一部分为垂直于折弯部且与折弯部为一体式结构的引脚部。优选地,控制电源板上设有三个引脚孔,正极铜母排和负极铜母排的折弯引脚的引脚部分别通过穿过电源板上的引脚孔。优选地,正极铜母排上设有两个凹槽,分别与负极铜母排上的折弯引脚相配合。本技术的有益性:本技术通过设有三个铜母排,一个正极铜母排和两个负极铜母排,正极铜母排与铝管内的正极片连接,两个负极铜母排与铝管的负极片连接,正极铜母排和负极铜母排还均设有折弯引脚,控制电路板上设有对应的引脚孔,折弯引脚穿过引脚孔,使得PTC加热组件与控制电路板相连接,代替了原有装置中PCB板连接PTC组件和控制电路板,不仅简化了结构,还克服了PCB板载流低、占用空间大的缺点,提高了PTC加热组件在复杂工况下工作的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爆炸图;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图。附图标记:1.PTC加热组件;2.控制电路板;3.散热条;4.加热管;5.铝管;6.正电极片;7.负电极片;8.正极铜母排;9.负极铜母排;10.折弯引脚;11.引脚孔;12.折弯部;13.引脚部;14.凹槽;15.胶塞;16.电极孔;17.正电极槽;18.负电极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于限于本技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PTC电极引出方式结构,如图1-2所示,其设有PTC加热组件1和控制电路板2,控制电路板2设PTC加热组件1的上方,控制电路板2与PTC加热组件1之间通过铜母排连接。PTC加热组件1设有交替排放的散热条3和加热管4,散热条3采用矩形的散热翅片,材质为铝合金,为了保证更好的散热效果,散热条3也可以采用其他形状的散热翅片,材质可以为铝或者其他易导热的材质;加热管4设有铝管5,铝管5内设有正电极片6和负电极片7,正电极片6和负电极片7之间设有加热芯片(图中未示出),加热芯片用于产生热量。铝管5的上方设有胶塞15,胶塞15用于将铝管5内的正电极片6和负电极片7隔离并固定,胶塞15上设有两个电极槽,分别为正电极槽17和负电极槽18,正电极片6从正电极槽17伸出,负电极片7从负电极槽18伸出。胶塞15的上方设有三个铜母排,分别为一个正极铜母排8和两个负极铜母排9,一个正极铜母排8连接正电极片6伸出的部分,负极铜母排9连接负电极片7伸出的部分,正极铜母排8和负极铜母排9上均设有折弯引脚10,正极铜母排8与负极铜母排9通过折弯引脚10分别连接控制电路板2。具体地,正极铜母排8与负极铜母排9上均设有电极孔16,从胶塞15的正电极槽17延伸出来的正电极片6通过电极孔16共同连接一个正极铜母排8,相邻四个从胶塞15的负电极槽18中延伸出来的负电极片7通过电极孔16连接一个负电极铜母排9。一个正极铜母排8和两个负极铜母排9均设有折弯引脚10,折弯引脚10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焊接于铜母排上且与铜母排处于同一平面上的折弯部12,另一部分为垂直于折弯部12且与折弯部12为一体式结构的引脚部13,对应的,控制电路板2上设有三个引脚孔11,正极铜母排8和负极铜母排9的折弯引脚10的引脚部13穿过控制电路板2上的引脚孔11,使得PTC加热组件1与控制电路板2相连接。利用三个铜母排将控制电路板2与PTC加热组件1相连接,代替了原有的PCB板连接,避免了使用PCB板连接造成载流低和占用空间大的缺点,简化了结构,增强了电路载流效果,且保证了PTC加热器在复杂工况下工作的可靠性。正极铜母排8上还设有两个凹槽14,分别与负极铜母排9上的折弯引脚10相配合。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PTC电极引出方式结构,其设有PTC加热组件和控制电源板,所述PTC加热组件设有交替排放的散热条和加热管,所述加热管设有铝管,所述铝管内设有正极片和负极片,所述正极片和所述负极片之间设有加热芯片,其特征是,所述铝管的上方设有胶塞,所述正极片与所述负极片均从所述胶塞中伸出,所述胶塞的上方设有三个铜母排,分别为一个正极铜母排和两个负极铜母排,所述PTC加热组件通过三个铜母排连接所述控制电源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PTC电极引出方式结构,其设有PTC加热组件和控制电源板,所述PTC加热组件设有交替排放的散热条和加热管,所述加热管设有铝管,所述铝管内设有正极片和负极片,所述正极片和所述负极片之间设有加热芯片,其特征是,所述铝管的上方设有胶塞,所述正极片与所述负极片均从所述胶塞中伸出,所述胶塞的上方设有三个铜母排,分别为一个正极铜母排和两个负极铜母排,所述PTC加热组件通过三个铜母排连接所述控制电源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TC电极引出方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铜母排与所述负极铜母排上均设有电极孔,所述正极铜母排通过所述电极孔连接八个正电极片,所述负极铜母排通过所述电极孔分别连接四个负电极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祖国何鹏飞
申请(专利权)人:威海市科博乐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