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控制集成器件及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9589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9 20: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驱动控制集成器件及空调器,其中,驱动控制集成器件包括:基板,沿基板的第一边缘的方向,基板上依次集成设置有风机的电机驱动组件、整流器、功率因数校正器和压缩机的电机驱动组件;电机驱动组件包括:驱动器,驱动器被配置为接收处理器发送的驱动控制信号,并根据驱动控制信号生成脉冲调制信号;逆变器,逆变器的输入端连接至驱动器的输出端,逆变器被配置为根据脉冲调制信号驱动电机运行,其中,逆变器跨接于高压母线与低压母线之间。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驱动控制集成器件,提高了驱动控制集成器件的集成度、电磁干扰及抗干扰能力、功率密度和散热性能,综合提升了驱动控制集成器件的可靠性。

Drive control integrated device and air condition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驱动控制集成器件及空调器
本技术涉及驱动控制
,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驱动控制集成器件和一种空调器。
技术介绍
家用变频空调通常具备室外机和室内机,室外机的驱动控制器与室内机的驱动控制器分别设置于室外和室内,基本采用“整流器功率器件、功率因数校正器、压缩机逆变器和风机逆变器等”分立组合方案,此方案存在成本高、电控板面积大、电装工序繁多、可靠性低、人工成本高和组装效率低等缺点。相关技术中,家用变频空调器的驱动器件不断朝着集成化的方向发展,但是,集成化的驱动控制器件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包括电磁干扰大、封装难度大和布线复杂等。另外,整个说明书对
技术介绍
的任何讨论,并不代表该
技术介绍
一定是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知晓的现有技术,整个说明书中的对现有技术的任何讨论并不代表认为该现有技术一定是广泛公知的或一定构成本领域的公知常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第一个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驱动控制集成器件。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一个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驱动控制集成器件,驱动控制集成器件外接有处理器,驱动控制集成器件包括:基板,沿所述基板的第一边缘的方向,所述基板上依次集成设置有风机的电机驱动组件、整流器、功率因数校正器和压缩机的电机驱动组件;电机驱动组件包括:驱动器,驱动器被配置为接收处理器发送的驱动控制信号,并根据驱动控制信号生成脉冲调制信号;逆变器,逆变器的输入端连接至驱动器的输出端,逆变器被配置为根据脉冲调制信号驱动电机运行,其中,逆变器跨接于高压母线与低压母线之间,电机的输入端经第一边缘的引脚连接至逆变器的输出端,处理器经基板的第二边缘的引脚连接至驱动器。本技术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驱动控制集成器件,沿基板的第一边缘的方向,基板上依次集成设置有风机的电机驱动组件、整流器、功率因数校正器和压缩机的电机驱动组件,功率因数校正器、风机的电机驱动组件和压缩机的电机驱动组件受控于一个外接的处理器,最主要的特点是将散热量高的风机的电机驱动组件,以及压缩机的电机驱动组件靠近所述基板的边缘设置,有利于提高基板的散热效率。另外,驱动控制集成器件便于组装于用电设备,尤其是分体式空调器,将外机电控板和内机电控板集成于同一驱动控制集成器件,简化了设备组装复杂度和检修难度,也有利于进一步地提升驱动控制集成器件的热稳定性、抗干扰特性和集成度等,同时,有利于降低驱动控制集成器件的布局面积和体积。具体地,每个电机驱动组件包括驱动器和逆变器等,由于整流器的散热量低于功率因数校正器的散热量,以及功率因数校正器的散热量低于风机的电机驱动组件的散热量,且风机的电机驱动组件的散热量低于压缩机的电机驱动组件的散热量,尤其是压缩机的电机驱动组件靠近基板边缘设置,有利于进一步地提高基板散热效率,上述驱动控制集成器件有利于提高基板的散热效果,不仅实现了驱动控制集成器件的高度集成,而且提高了功率密度和可靠性,另外,有利于提高驱动控制集成器件的小型化和生产成本。另外,本技术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驱动控制集成器件,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其中一实施例,风机的电机驱动组件记作风机驱动组件,压缩机的电机驱动组件记作压缩机驱动组件,所述风机驱动组件的驱动器与所述压缩机驱动组件的驱动器设于两个分离的驱动器芯片中,分别记作风机驱动器芯片和压缩机驱动器芯片,所述风机驱动器芯片的输出引脚靠近所述第二边缘的引脚设置,和/或所述压缩机驱动器芯片的输出引脚靠近所述第二边缘的引脚设置。其中一实施例,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为基板的平行对边,风机驱动组件的散热量小于压缩机驱动组件的散热量,功率因数校正器的散热量大于整流器的散热量。其中一实施例,风机驱动组件的驱动器的引脚直径范围为0.3毫米~1.5毫米,或压缩机驱动组件的驱动器的引脚直径范围为0.5毫米~2毫米。其中一实施例,电机驱动组件的引脚插接和/或焊接于基板上。其中一实施例,驱动控制集成器件还包括:整流器,整流器包括四个开关桥臂,任一开关桥臂设有一个开关管,供电信号通过外接引脚输入至整流器,其中,整流器被配置为将供电信号转换为母线信号,并将母线信号加载至高压母线和低压母线。在上述实施例中,供电信号经整流器处理后转换为母线信号,整流器可以为桥式二极管电路,即桥臂中设置有二极管,或整流器可以为图腾柱型整流器,即桥臂中设置有功率管,能够进一步地降低图腾柱型整流器的功耗和电磁干扰信号,整流器被配置为将交流信号转换为直流信号。其中一实施例,驱动控制集成器件通过外接引脚连接至感性元件,感性元件的第一端连接于高压母线,驱动控制集成器件还包括:功率因数校正器,受控于驱动器,功率因数校正器包括:功率管,功率管的控制端连接至驱动器的输出引脚,功率管的第一端连接至地线,功率管的第二端经第一边缘的引脚连接至感性元件的第二端,感性元件的第一端经第二边缘的引脚连接至高压母线,脉冲调制信号被配置为控制功率管导通或截止;第一单向导通元件,连接于功率管的第二端与逆变器的输入端之间。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功率因数校正器包括功率管、第一单向导通元件和感性元件,其中,感性元件接于基板外侧,一方面,功率因数校正器为逆变器提供所需可调节的直流母线电压,另一方面,功率因数校正器对整机运行的功率因数进行调整。其中,由于感性元件的体积较大,且感性元件产生的波动信号较大,因此,通过将感性元件设于基板之外,一方面,有利于优化基板的体积、布局和集成度,另一方面,有利于降低基板上的电磁干扰信号,再一方面,如果感性元件发生故障,也便于进行检修和更换。其中一实施例,驱动控制集成器件还包括:第二单向导通元件,连接于功率管的第一端和功率管的第二端之间。其中一实施例,功率管的第二端连接至第一单向导通元件后,经第一边缘的引脚连接至容性元件的第二端,容性元件的第一端连接至地线,容性元件被配置为滤除流经高压母线的纹波信号和/或浪涌信号。在上述实施例中,容性元件被配置为滤除纹波信号和/或浪涌信号,并将滤波后的母线信号加载至逆变器和负载,同样地,由于容性元件的体积和波动信号较大,因此,驱动控制集成器件通过外接引脚连接至容性元件,以进一步地降低驱动控制集成器件的体积和电磁干扰信号。其中一实施例,逆变器包括:至少两路并联的半桥电路,半桥电路跨接于高压母线与低压母线之间,半桥电路包括:串联的两个开关管,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至驱动器的输出引脚,脉冲调制信号被配置为控制串联的两个开关管交替导通。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设置逆变器包括至少两路并联的半桥电路,并且将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至驱动器的输出引脚,即开关管也受控于驱动器,将母线信号转换为交流信号AC并加载至负载,进一步地提高了驱动控制集成器件的可靠性和集成度。其中一实施例,开关管为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或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其中,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的栅极为控制端,金属氧化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驱动控制集成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控制集成器件外接有处理器,所述驱动控制集成器件包括:/n基板,沿所述基板的第一边缘的方向,所述基板上依次集成设置有风机的电机驱动组件、整流器、功率因数校正器和压缩机的电机驱动组件;/n所述电机驱动组件包括:/n驱动器,所述驱动器被配置为接收所述处理器发送的驱动控制信号,并根据所述驱动控制信号生成脉冲调制信号;/n逆变器,所述逆变器的输入端连接至所述驱动器的输出端,所述逆变器被配置为根据所述脉冲调制信号驱动电机运行,/n其中,所述逆变器跨接于高压母线与低压母线之间,所述电机的输入端经所述第一边缘的引脚连接至所述逆变器的输出端,所述处理器经所述基板的第二边缘的引脚连接至所述驱动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驱动控制集成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控制集成器件外接有处理器,所述驱动控制集成器件包括:
基板,沿所述基板的第一边缘的方向,所述基板上依次集成设置有风机的电机驱动组件、整流器、功率因数校正器和压缩机的电机驱动组件;
所述电机驱动组件包括:
驱动器,所述驱动器被配置为接收所述处理器发送的驱动控制信号,并根据所述驱动控制信号生成脉冲调制信号;
逆变器,所述逆变器的输入端连接至所述驱动器的输出端,所述逆变器被配置为根据所述脉冲调制信号驱动电机运行,
其中,所述逆变器跨接于高压母线与低压母线之间,所述电机的输入端经所述第一边缘的引脚连接至所述逆变器的输出端,所述处理器经所述基板的第二边缘的引脚连接至所述驱动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控制集成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机的电机驱动组件记作风机驱动组件,所述压缩机的电机驱动组件记作压缩机驱动组件,
所述风机驱动组件的驱动器与所述压缩机驱动组件的驱动器设于两个分离的驱动器芯片中,分别记作风机驱动器芯片和压缩机驱动器芯片,
所述风机驱动器芯片的输出引脚靠近所述第二边缘的引脚设置,和/或所述压缩机驱动器芯片的输出引脚靠近所述第二边缘的引脚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控制集成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边缘和所述第二边缘为所述基板的平行对边,所述风机驱动组件的散热量小于所述压缩机驱动组件的散热量,所述功率因数校正器的散热量大于所述整流器的散热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驱动控制集成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机驱动组件的驱动器的引脚直径范围为0.3毫米~1.5毫米,或所述压缩机驱动组件的驱动器的引脚直径范围为0.5毫米~2毫米。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驱动控制集成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机驱动组件的引脚插接和/或焊接于所述基板上。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驱动控制集成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整流器包括四个开关桥臂,任一所述开关桥臂设有一个开关管,供电信号通过所述第二边缘的引脚输入至所述整流器,
其中,所述整流器被配置为将所述供电信号转换为母线信号,并将所述母线信号加载至所述高压母线和所述低压母线。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驱动控制集成器件,其特征在于,驱动控制集成器件通过外接引脚连接至感性元件,所述功率因数校正器包括:
功率管,所述功率管的控制端连接至所述驱动器的输出引脚,所述功率管的第一端连接至地线,所述功率管的第二端经所述第一边缘的引脚连接至所述感性元件的第二端,所述感性元件的第一端经所述第二边缘的引脚连接至所述高压母线,所述脉冲调制信号被配置为控制所述功率管导通或截止;
第一单向导通元件,连接于所述功率管的第二端与所述逆变器的输入端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驱动控制集成器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单向导通元件,连接于所述功率管的第一端和所述功率管的第二端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驱动控制集成器件,其特征在于,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招彬李金波朱良红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