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用安全充电宝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95601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9 20: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用安全充电宝,包括有充电宝本体,在充电宝本体的一端面设有充电插头,并且在充电宝本体上设有防护壳,防护壳朝一边伸出形成耳机充电部壳体,由耳机充电部壳体围成耳机充电腔,充电插头从充电宝本体凸出于耳机充电腔的底部,无线耳机充电盒从耳机充电腔的开口装入后,充电插头插入无线耳机充电盒的充电接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充电宝本体上设置防护壳,由防护壳形成耳机充电部和手表充电部,在耳机充电部可装入无线耳机充电盒进行充电,不仅可以容置收纳的作用,还可以对充电盒起到保护作用。在手表充电部可装入手表进行充电,通过防护壳不仅可以收纳手表,也可以保护手表。另外还给手机等充电,达到一体多用。

A multi-purpose safety recharg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用安全充电宝
本技术涉及充电宝产品
,具体涉及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安全充电宝。
技术介绍
随着移动设备的的快速发展,便携式电子设备,如智能手机、无线耳机、智能手表等等,越来越受到用户的欢迎。但便携式电子设备普遍存在电池电量不耐用的问题,为了使电子设备随时保持有电,目前广泛采用的方法是同时携带充电宝(也称移动电源)。目前的充电宝结构设计较为普通,通常就是在一壳体中内置充电系统,功能也较少,充电时一般只能通过插入数据线与电子设备连接进行充电。当然,目前市面上也出现可以实现无线充电功能的充电宝,但总体而言,目前的充电宝不能直接结合电子设备直接进行充电并同时对电子设备提供防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直接与电子设备结合进行充电、并且在能对电子设备提供外部防护的多用安全充电宝,本充电宝主要是针对苹果无线耳机组合airpods及苹果手表进行充电,当然也可以通过配置合适的插头和充电协议实现其它无线耳机的充电盒及其它智能手表进行充电。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用安全充电宝,包括有充电宝本体,充电宝本体具有USB接口和充电接口,其特征在于:在充电宝本体的一端面设置有充电插头,并且在充电宝本体上设置有防护壳,该防护壳朝有充电插头的一边伸出形成有耳机充电部壳体,由该耳机充电部壳体围成有可装入无线耳机充电盒的耳机充电腔,所述充电插头从充电宝本体凸出于耳机充电腔的底部,无线耳机充电盒从耳机充电腔的开口装入后,位于耳机充电腔底部的充电插头插入无线耳机充电盒的充电接口中实现充电连接结构。进一步地,在充电宝本体的另一端内部设置有无线充电装置,并且防护壳朝该端伸出形成有手表充电部壳体,在手表充电部壳体与充电宝本体之间设置有一圈表带槽,智能手表的充电部位与充电宝本体的无线充电装置贴合后,其表带嵌入在该表带槽中,使手表能稳定地置于手表充电部壳体内而不易掉落。如何在充电宝中内置无线充电装置属现有技术已经解决的问题,此处不做赘述。进一步地,在充电宝本体的侧面设置有磁铁,智能手表的充电部位与充电宝本体的无线充电装置贴合后同时还通过智能手表内的磁吸部与该磁铁吸紧。在支持无线充电的智能手表中一般都内置有磁吸结构,因此如何与无线充电装置内的磁吸结构进行配合是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赘述。进一步地,在耳机充电部壳体的两面各开设有操作孔,操作孔沿上下呈条形孔,这样在装入或取出充电盒时可以用手指捏住充电盒的表面,便于操作。进一步地,在耳机充电腔内的两侧各设有紧配体,紧配体采用具有弹性的材料制成,并且紧配体与耳机充电部壳体相贴,在无线耳机充电盒装入耳机充电腔后,紧配体紧贴在无线耳机充电盒的表面,这样使得充电盒不会在充电腔内晃动磕碰,也不容易掉落。进一步地,在手表充电部壳体的两面各设有开口槽,其中一面的开口槽与充电宝本体内的无线充电装置相对,形成对智能手表的避位结构,使得在取出手表时可以用手指勾住手表往外拨,便于取出手表。进一步地,充电宝本体凹进于手表充电部壳体之内,并且智能手表在充电状态时完全嵌入于手表充电部壳体以内。这样使外物既不易碰到充电宝本体,也不会损伤手表。本技术通过在充电宝本体上设置防护壳,并将防护壳的两端分别进行延伸,形成耳机充电部和手表充电部,在耳机充电部可装入无线耳机充电盒进行充电,由于充电盒被防护壳包裹在内,因而不仅可以容置收纳的作用,而且可以对充电盒起到保护作用,防止其表面被刮花损伤。同样,在手表充电部可装入手表进行充电,通过防护壳不仅可以收纳手表,而且也可以保护手表。另外,原配的USB接口和充电接口分别用于给充电宝充电以及通过数据线给手机等设备充电,达到一体多用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另一角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分解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另一角度的分解示意图。图中,1为充电宝本体,11为USB接口,12为充电接口,13为充电插头,14为磁铁,2为防护壳,21为耳机充电部壳体,22为耳机充电腔,23为紧配体,24为操作孔,25为手表充电部壳体,26为表带槽,27为开口槽,3为无线耳机充电盒,31为充电接口,4为智能手表,41为表带。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参照图1-图4,所述多用安全充电宝,包括多用安全充电宝,包括有充电宝本体1,充电宝本体1具有USB接口11和充电接口12;在充电宝本体1的一端面设置有充电插头13,并且在充电宝本体1上设置有防护壳2,该防护壳2朝有充电插头13的一边伸出形成有耳机充电部壳体21,由该耳机充电部壳体21围成有可装入无线耳机充电盒3的耳机充电腔22,所述充电插头13从充电宝本体1凸出于耳机充电腔22的底部,无线耳机充电盒3从耳机充电腔22的开口装入后,位于耳机充电腔22底部的充电插头13插入无线耳机充电盒3的充电接口31中实现充电连接结构。在充电宝本体1的另一端内部设置有无线充电装置(未图示),并且防护壳2朝该端伸出形成有手表充电部壳体25,在手表充电部壳体25与充电宝本体1之间设置有一圈表带槽26,智能手表4的充电部位与充电宝本体1的无线充电装置贴合后,其表带41嵌入在该表带槽26中,使手表能稳定地置于手表充电部壳体25内而不易掉落。如何在充电宝中内置无线充电装置属现有技术已经解决的问题,此处不做赘述。在充电宝本体1的侧面设置有磁铁14(磁铁14实际是包在充电宝本体1里面的),智能手表4的充电部位与充电宝本体1的无线充电装置贴合后同时还通过智能手表4内的磁吸部与该磁铁14吸紧。在支持无线充电的智能手表中一般都内置有磁吸结构,因此如何与无线充电装置内的磁吸结构进行配合是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赘述。在耳机充电部壳体21的两面各开设有操作孔24,操作孔24沿上下呈条形孔,这样在装入或取出充电盒时可以用手指捏住充电盒的表面,便于操作。在耳机充电腔22内的两侧各设有紧配体23,紧配体23采用具有弹性的材料(如硅胶)制成,并且紧配体23与耳机充电部壳体21相贴,在无线耳机充电盒3装入耳机充电腔22后,紧配体23紧贴在无线耳机充电盒3的表面,这样使得充电盒不会在充电腔内晃动磕碰,也不容易掉落。在手表充电部壳体25的两面各设有开口槽27,其中一面的开口槽27与充电宝本体1内的无线充电装置相对,形成对智能手表4的避位结构,使得在取出手表时可以用手指勾住手表往外拨,便于取出手表。充电宝本体1凹进于手表充电部壳体25之内,并且智能手表4在充电状态时完全嵌入于手表充电部壳体25以内。这样使外物既不易碰到充电宝本体1,也不会损伤手表。以上已将本技术做一详细说明,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限定本技术实施范围,即凡依本申请范围所作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技术涵盖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用安全充电宝,包括有充电宝本体,充电宝本体具有USB接口和充电接口,其特征在于:在充电宝本体的一端面设置有充电插头,并且在充电宝本体上设置有防护壳,该防护壳朝有充电插头的一边伸出形成有耳机充电部壳体,由该耳机充电部壳体围成有可装入无线耳机充电盒的耳机充电腔,所述充电插头从充电宝本体凸出于耳机充电腔的底部,无线耳机充电盒从耳机充电腔的开口装入后,位于耳机充电腔底部的充电插头插入无线耳机充电盒的充电接口中实现充电连接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用安全充电宝,包括有充电宝本体,充电宝本体具有USB接口和充电接口,其特征在于:在充电宝本体的一端面设置有充电插头,并且在充电宝本体上设置有防护壳,该防护壳朝有充电插头的一边伸出形成有耳机充电部壳体,由该耳机充电部壳体围成有可装入无线耳机充电盒的耳机充电腔,所述充电插头从充电宝本体凸出于耳机充电腔的底部,无线耳机充电盒从耳机充电腔的开口装入后,位于耳机充电腔底部的充电插头插入无线耳机充电盒的充电接口中实现充电连接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安全充电宝,其特征在于:在充电宝本体的另一端内部设置有无线充电装置,并且防护壳朝该端伸出形成有手表充电部壳体,在手表充电部壳体与充电宝本体之间设置有一圈表带槽,智能手表的充电部位与充电宝本体的无线充电装置贴合后,其表带嵌入在该表带槽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用安全充电宝,其特征在于:在充电宝本体的侧面设置有磁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小波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荣合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