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线缆转接器,包括转接部件,转接部件的两端设有转接头,转接部件包括筒状外壳A,筒状外壳A内的中部设有导电的筒状转接内壳,筒状转接内壳的两端的边沿上设有多个沿周向分布的导接弹片,导接弹片向筒状转接内壳的内部轴心延伸,转接头包括筒状外壳B,筒状外壳B内设有线缆转接端,线缆转接端的导电芯线插入筒状转接内壳的两端与导接弹片形成弹性压紧导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能够适应多种具有不同通径尺寸的芯线对接导通的线缆转接器,具有能过实现多种具有不同通径芯线导通转接,以及安装维护成本低的特点。
Cable adap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线缆转接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线缆转接器,特别涉及一种改进的线缆转接器,属于线缆转接器领域。
技术介绍
线缆转接器是用于转接传输设备各类数字设备的部件,其作用是内部联接和配线架之间的信号传输。线缆铺设好后,为了使其成为一个连续的线路,各段线缆必须连接为一个导通的整体线路,通常采用线缆转接器实现这个功能。电缆线路中间部位的电缆接头称为中间接头,而线路两末端的电缆接头称为终端头。在脉冲信号测试系统中经常要采用长度较长且电缆直径较粗的同轴电缆连接测量设备常应用的长度较短且电缆直径较细的同轴电缆,要求线缆转接器必须能够转接芯线直径不同的线缆头,实现转接稳定可靠。现有的电缆转接器多是采用在粗电缆和细电缆的端部分别安装不同形式的电缆接头,然后通过线缆转接器相互连接实现转接要求,其转接器的连接方式主要有卡口连接、推入压接等。但是,现有线缆转接器通常只能适应一种通径尺寸的线缆头芯线,无法满足多种不同尺寸芯线的对接,或者仅能实现一种通径尺寸的芯线对多种通径尺寸芯线的对接,降低了线缆转接器的适用性,提高了安装和维护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线缆转接器公开了新的方案,采用能够适应多种具有不同通径尺寸的芯线对接导通的线缆转接器,解决了现有方案无法实现多种尺寸芯线转接导致线缆转接器适用性不高以及安装维护成本高的问题。本技术线缆转接器包括转接部件,转接部件的两端设有转接头,转接部件包括筒状外壳A,筒状外壳A内的中部设有导电的筒状转接内壳,筒状转接内壳的两端的边沿上设有多个沿周向分布的导接弹片,导接弹片向筒状转接内壳的内部轴心延伸,转接头包括筒状外壳B,筒状外壳B内设有线缆转接端,线缆转接端的导电芯线插入筒状转接内壳的两端与导接弹片形成弹性压紧导通连接。进一步,本方案的筒状外壳A是圆筒状壳体,筒状外壳A内的中部侧壁上设有安装槽段,安装槽段内衬设有筒状转接内壳,筒状外壳A的两端的开口内设有内螺纹,筒状外壳B的连接端上设有外螺纹,筒状外壳B与筒状外壳A形成螺纹连接。进一步,本方案的筒状外壳B内衬设有可弹性变形的箍紧套,箍紧套内设有所述线缆转接端。更进一步,本方案的箍紧套的材质是可弹性压缩橡胶。进一步,本方案的筒状转接内壳内的中部设有绝缘隔离层,绝缘隔离层将筒状转接内壳内的空间隔离成与筒状转接内壳两端对应的导接室。进一步,本方案的导接弹片包括一体连接的扇形连接段、条形夹紧段,扇形连接段的大端外弧边与筒状转接内壳的两端的边沿弹性接触连接,扇形连接段的小端向筒状转接内壳的内部轴心延伸形成条形夹紧段,条形夹紧段将插入的导电芯线夹紧形成导通连接。本技术线缆转接器采用能够适应多种具有不同通径尺寸的芯线对接导通的线缆转接器,具有能过实现多种具有不同通径芯线导通转接,以及安装维护成本低的特点。附图说明图1是线缆转接器的剖视示意图。图2是转接头装配线缆头的剖视示意图。图3是筒状外壳A的剖视示意图。图4是筒状转接内壳的主视剖视示意图。图5是筒状转接内壳的左视示意图。图6是导接弹片的示意图。其中,100是转接部件,110是筒状外壳A,200是筒状转接内壳,210是导接弹片,211是扇形连接段,212是条形夹紧段,213是绝缘隔离层,300是转接头,310是筒状外壳B,320是可弹性变形的箍紧套,410是导电芯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技术的内容。如图1所示,本方案线缆转接器包括转接部件,转接部件的两端设有转接头,转接部件包括筒状外壳A,筒状外壳A内的中部设有导电的筒状转接内壳,筒状转接内壳的两端的边沿上设有多个沿周向分布的导接弹片,导接弹片向筒状转接内壳的内部轴心延伸,转接头包括筒状外壳B,筒状外壳B内设有线缆转接端,线缆转接端的导电芯线插入筒状转接内壳的两端与导接弹片形成弹性压紧导通连接。上述方案采用能够适应多种具有不同通径尺寸的芯线对接导通的线缆转接器,在一定的芯线通径尺寸范围内,任意芯线插入筒状转接内壳后克服弹性阻力推开导接弹片,形成弹性紧箍导通连接,从而实现了多种具有不同通径芯线导通转接的功能,结构简化可靠,适用性好,安装维护成本低廉。为了满足转接部件的安装要求,如图3所示,本方案的筒状外壳A是圆筒状壳体,筒状外壳A内的中部侧壁上设有安装槽段,安装槽段内衬设有筒状转接内壳,筒状外壳A的两端的开口内设有内螺纹,筒状外壳B的连接端上设有外螺纹,筒状外壳B与筒状外壳A形成螺纹连接。为了满足转接头的安装要求,如图2所示,本方案的筒状外壳B内衬设有可弹性变形的箍紧套,箍紧套内设有所述线缆转接端。进一步,为了实现可弹性变形的要求本方案的箍紧套的材质是可弹性压缩橡胶。为了避免两端的芯线短路导通,如图4所示,本方案的筒状转接内壳内的中部设有绝缘隔离层,绝缘隔离层将筒状转接内壳内的空间隔离成与筒状转接内壳两端对应的导接室。为了实现导接弹片的功能,本方案还公开了具体的结构,如图5、6所示,本方案的导接弹片包括一体连接的扇形连接段、条形夹紧段,扇形连接段的大端外弧边与筒状转接内壳的两端的边沿弹性接触连接,扇形连接段的小端向筒状转接内壳的内部轴心延伸形成条形夹紧段,条形夹紧段将插入的导电芯线夹紧形成导通连接,如图1所示。在脉冲信号测试系统中经常要采用长度较长且电缆直径较粗的同轴电缆连接测量设备常应用的长度较短且电缆直径较细的同轴电缆,要求线缆转接器必须能够转接芯线直径不同的线缆头,实现转接稳定可靠。现有的电缆转接器多是采用在粗电缆和细电缆的端部分别安装不同形式的电缆接头,然后通过线缆转接器相互连接实现转接要求,其转接器的连接方式主要有卡口连接、推入压接等。但是,现有线缆转接器通常只能适应一种通径尺寸的线缆头芯线,无法满足多种不同尺寸芯线的对接,或者仅能实现一种通径尺寸的芯线对多种通径尺寸芯线的对接。本方案针对这个问题,公开了一种在一定的通径尺寸范围内,任意通径尺寸的芯线均适用的线缆转接器,实现了多种通径尺寸线缆头对接多种通径尺寸线缆头的技术要求,提高了线缆转接器的适用性,降低了安装和维护成本。本方案线缆转接器并不限于具体实施方式中公开的内容,实施例中出现的技术方案可以基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而延伸,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方案结合公知常识作出的简单替换方案也属于本方案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线缆转接器,其特征是包括转接部件,所述转接部件的两端设有转接头,所述转接部件包括筒状外壳A,所述筒状外壳A内的中部设有导电的筒状转接内壳,所述筒状转接内壳的两端的边沿上设有多个沿周向分布的导接弹片,所述导接弹片向所述筒状转接内壳的内部轴心延伸,所述转接头包括筒状外壳B,所述筒状外壳B内设有线缆转接端,所述线缆转接端的导电芯线插入所述筒状转接内壳的两端与所述导接弹片形成弹性压紧导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线缆转接器,其特征是包括转接部件,所述转接部件的两端设有转接头,所述转接部件包括筒状外壳A,所述筒状外壳A内的中部设有导电的筒状转接内壳,所述筒状转接内壳的两端的边沿上设有多个沿周向分布的导接弹片,所述导接弹片向所述筒状转接内壳的内部轴心延伸,所述转接头包括筒状外壳B,所述筒状外壳B内设有线缆转接端,所述线缆转接端的导电芯线插入所述筒状转接内壳的两端与所述导接弹片形成弹性压紧导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转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筒状外壳A是圆筒状壳体,所述筒状外壳A内的中部侧壁上设有安装槽段,所述安装槽段内衬设有所述筒状转接内壳,所述筒状外壳A的两端的开口内设有内螺纹,所述筒状外壳B的连接端上设有外螺纹,所述筒状外壳B与所述筒状外壳A形成螺纹连接。
3.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国良,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勤世达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