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子组件及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94854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9 19: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端子组件及连接器。所述端子组件包括:连接端子、密封环和密封塞;所述连接端子由管壁围成一管腔,所述管壁沿径向分别具有一外表面和内表面;所述密封环为环状,套装在所述管壁的外表面;所述密封塞设置于所述管腔内,密封所述管腔;所述密封环与所述密封塞分体式设置,两者为相互独立的部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端子组件,在管壁外表面套装密封环、在管腔内设置密封塞,水汽既不能通过管腔,也不能从管壁外表面进入,可以实现全面地防水效果。

Terminal components and connector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端子组件及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端子组件及连接器。
技术介绍
连接端子是连接器中起电连接作用的重要部件。连接端子的生产成本是关系到其商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使用量大的领域,生产成本更是商业市场的重要考察因素。在连接器的有些使用场合,防水是必须具备的性能之一。但如何做到防水效果,是本领域内需要面对的技术问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防水效果好的端子组件及连接器。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组件包括:连接端子,所述连接端子由管壁围成一管腔,所述管壁沿径向分别具有一外表面和内表面;密封环,所述密封环为环状,套装在所述管壁的外表面;密封塞,所述密封塞设置于所述管腔内,密封所述管腔;所述密封环与所述密封塞分体式设置,两者为相互独立的部件。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密封塞包括塞主体,所述塞主体外形与所述管腔形状相适应。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塞主体具有沿轴向延伸的侧表面;所述侧表面设置有凸缘,所述凸缘环绕所述塞主体设置并突出于所述侧表面;所述凸缘与所述管壁相互干涉设置。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凸缘设置有多个,多个凸缘沿轴向间隔设置。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凸缘为柔性凸缘、受力可变形地设置。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管壁的内表面设置有一圈第一凹槽,所述密封塞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第一凹槽自所述管壁的内表面起沿径向朝外表面方向延伸选定的深度。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管壁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密封环设置在所述第二凹槽内。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管腔沿所述连接端子的轴向贯穿所述管壁。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沿所述连接端子的轴向,所述密封塞远离所述管腔的端部设置。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密封环和所述密封塞分别成型后,与所述连接端子装配连接。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端子组件为充电插座用端子。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管腔内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用于与对配端子相接触。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连接端子为管件加工件。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连接端子为铜管预制件。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前述的端子组件,所述端子组件安装在所述壳体上。本技术中的端子组件,在管壁外表面套装密封环、在管腔内设置密封塞,水汽既不能通过管腔,也不能从管壁外表面进入,可以实现全面地防水效果。密封环与密封塞为相对独立的部件,生产、组装更方便。相对于棒材加工件,本技术中的连接端子为管件加工件,生产更容易,成本更低。利用密封塞可解决管件加工件引起的密封问题。管壁内表面设置凹槽,方便定位、固定密封塞。密封塞设置有凸缘设置为与管壁的相互干涉,可提高密封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的端子组件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端子组件结构正视图。图3为图2中的端子组件A-A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中的连接端子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的密封塞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4所示,端子组件100,其包括连接端子110、密封环120和密封塞130。所述连接端子110由圆形的管壁111围成一管腔112。连接端子110沿轴向延伸选定的长度。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连接端子110为管件加工件,所述管腔112沿所述连接端子110的轴向贯穿所述管壁111。沿径向方向,所述管壁111具有一外表面114和内表面115。所述内表面115设置有第一凹槽116。第一凹槽116用于定位、固定密封塞130。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第一凹槽116自内表面115起朝外表面114延伸选定的深度,且沿轴向延伸选定的长度。第一凹槽116的轴向长度与密封塞130相当,以便容纳密封塞130。第一凹槽116沿圆周方向设置有一圈。第一凹槽116的具体位置可根据实际使用的需要确定,在如图所示的示例中,第一凹槽116沿轴向位于管壁111的中部。管壁111的外表面114设置有第二凹槽117,第二凹槽117用于定位、固定密封环120。第二凹槽117自外表面114起沿径向朝内表面115方向延伸选定的深度。第二凹槽117的位置可根据实际使用的场合确定。在如图所示的示例中,第二凹槽117设置在轴向的中部。根据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连接端子110为铜管预制件,由铜管加工而成。所述密封环120为环状形状,其用于密封管壁111与其它部件比如壳体之间的间隙。在如图所示的示例中,密封环120套装在第二凹槽117内。密封环120突出于管壁111的外表面114。如图5和图3所示,所述密封塞130包括塞主体131,所述塞主体131外形与所述管腔112形状相适应。所述塞主体131具有沿轴向延伸的侧表面132。所述侧表面132设置有凸缘133,所述凸缘133环绕所述塞主体131设置并突出于所述侧表面132。所述凸缘133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在如图所示的示例中,凸缘133设置有三个,三个凸缘133沿轴向间隔设置。凸缘133用于密封塞主体131与管壁111的内表面115之间的间隙。根据本技术,所述凸缘133为柔性凸缘,受力可变形地设置。密封塞130位于管腔112内,且距离连接端子110轴向的两端各具有一定的距离,比如设置在轴向的中部。在如图所示的示例中,密封塞130设置在第一凹槽116内,所述凸缘133与所述管壁111相互干涉设置。所述密封环120与密封塞130分别成型后,分别与连接端子110装配连接。在如图1至图3所示的示例中,管腔111内还设置有弹簧140。弹簧140安装在内表面115上。连接端子110与对配端子插接时,弹簧140环绕对配端子箍住对配端子,以提高连接端子110与对配端子的电连接性能。本技术中的端子组件100,可安装在壳体上组成连接器使用,尤其适合用于充电插座。其中一种连接端子为棒材加工而成,加工时,从棒材的一端钻孔。钻的孔沿棒材的轴向不贯穿棒材,因此其管腔内不需要考虑密封的问题。但采用棒材加工管状连接端子不仅加工困难,而且材料耗费多,生产成本大。本技术中的端子组件,在管壁外表面套装密封环、在管腔内设置密封塞,水汽既不能通过管腔,也不能从管壁外表面进入,可以实现全面地防水效果。密封环与密封塞为相对独立的部件,生产、组装更方便。相对于棒材加工件,本技术中的连接端子为管件加工件,生产更容易,成本更低。利用密封塞可解决管件加工件引起的密封问题。管壁内表面设置凹槽,方便定位、固定密封塞。密封塞设置有凸缘设置为与管壁的相互干涉,可提高密封效果。以上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并不用于局限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任何在本技术精神内的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都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组件包括:/n连接端子,所述连接端子由管壁围成一管腔,所述管壁沿径向分别具有一外表面和内表面;/n密封环,所述密封环为环状,套装在所述管壁的外表面;/n密封塞,所述密封塞设置于所述管腔内,密封所述管腔;/n所述密封环与所述密封塞分体式设置,两者为相互独立的部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组件包括:
连接端子,所述连接端子由管壁围成一管腔,所述管壁沿径向分别具有一外表面和内表面;
密封环,所述密封环为环状,套装在所述管壁的外表面;
密封塞,所述密封塞设置于所述管腔内,密封所述管腔;
所述密封环与所述密封塞分体式设置,两者为相互独立的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塞包括塞主体,所述塞主体外形与所述管腔形状相适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塞主体具有沿轴向延伸的侧表面;所述侧表面设置有凸缘,所述凸缘环绕所述塞主体设置并突出于所述侧表面;所述凸缘与所述管壁相互干涉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缘设置有多个,多个凸缘沿轴向间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缘为柔性凸缘、受力可变形地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壁的内表面设置有一圈第一凹槽,所述密封塞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第一凹槽自所述管壁的内表面起沿径向朝外表面方向延伸选定的深度。


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健文尹豪迈张卫东周啸
申请(专利权)人:泰科电子苏州有限公司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