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植物茎流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91353 阅读:40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9 16: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植物茎流计,所述绝热片与所述隔热片粘接,所述加热片与所述绝热片粘接,所述第一测温件与所述绝热片粘接,并位于所述加热片的一侧,所述气囊置于所述绝热片与所述隔热片之间,所述进气管的一端与所述气囊连通,所述进气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空气泵连通;所述连接绳的一端与所述隔热片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隔热片的外边缘,所述连接绳的另一端与所述针座固定连接,所述针体与所述针座固定连接,且所述针座与所述针体连接处缠绕有电阻丝,所述第二液流测量组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二液流测量组件分布在所述隔热片的上边缘和下边缘。达到提高植物茎流计对植物茎流测量精度低的目的。

A plant stemflow me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植物茎流计
本技术涉及植物茎流探测
,尤其涉及一种植物茎流计。
技术介绍
植物茎流是指植物在蒸腾作用下体内产生的上升液流,它可以反映植物的生理状态信息。土壤中的液态水进入植物的根系后,通过茎秆的输导向上运送到达冠层,再由气孔蒸腾转化为气态水扩散到大气中去,在这一过程中,茎秆中的液体一直处于流动状态。当茎秆内液流在一点被加热,则液流携带一部分的热量向上传输,一部分与水体发生热交换,还有一部分则以辐射的形式向周围发散,根据热传输与热平衡理论通过一定的数学计算即可求得茎秆的水流通量,即植物的蒸腾速率。近年来,国内外在测量植株茎秆液流运动以确定作物蒸腾速率方面的研究进展很快。热技术茎流计是目前较为广泛应用的一种直接测定植物液流速率的仪器,原理都是基于热量平衡原理,通过加热元件给茎干的一部分提供一定数量的恒定热源,在茎干内有一定数量茎流流过的条件下,此处茎干的温度会趋向于定值。在理想条件下即不存在热损失时,提供的热量应等于被茎流带走的热量。通过热量和液流之间的关系就可以求出液流速率。目前利用植物茎流计对植物茎流进行测量,但是测量精确度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植物茎流计,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植物茎流计对植物茎流的测量精度低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一种植物茎流计,包括第一液流测量组件、隔热片、填充组件和第二液流测量组件,所述第一液流测量组件包括绝热片、加热片和第一测温件,所述绝热片与所述隔热片粘接,所述加热片与所述绝热片粘接,并位于所述绝热片远离所述填充组件的一端,所述第一测温件与所述绝热片粘接,并位于所述加热片的一侧,所述填充组件包括气囊、进气管和空气泵,所述气囊置于所述绝热片与所述隔热片之间,所述进气管的一端与所述气囊连通,所述进气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空气泵连通;所述第二液流测量组件包括连接绳、针座、针体和第二测温件,所述连接绳的一端与所述隔热片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隔热片的外边缘,所述连接绳的另一端与所述针座固定连接,所述针体与所述针座固定连接,且所述针座与所述针体连接处缠绕有电阻丝,所述针体的内部设置有所述第二测温件,所述第二液流测量组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二液流测量组件分布在所述隔热片的上边缘和下边缘。其中,所述填充组件还包括压力传感件,所述压力传感件与所述绝热片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绝热片的一侧。其中,所述填充组件还包括气阀,所述气阀与所述进气管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空气泵与所述进气管的连接处。其中,所述隔热片与所述气囊接触的一面为圆毛面,所述隔热片远离所述气囊的一面为刺毛面,圆毛面与刺毛面相互粘合,所述隔热片包裹于茎干的外表壁。其中,所述针座外表壁上具有防滑纹,所述防滑纹呈波纹型结构设置。其中,所述连接绳为弹性连接绳。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通过所述隔热片包裹植物茎干,将两个所述针体插入至茎干的内部,且两个所述针体上下设置,利用电阻丝对上端的所述针体加热,下端所述针体不加热,保持与周边茎干组织的温度相同,两个所述针体之间形成温差。水流上升时,带走热量,两个所述针体之间温差变小。温差和茎流之间具有函数关系,通过测量温差算出茎流。之后停止所述第二液流测量组件动作,拔出两个所述针体,间隔一定时间后,然后所述空气泵向所述气囊冲压,使得所述加热片能够与植物茎片外表面紧密贴合,接触更加充分,之后所述加热片产生热量能够更加充分的传递给茎干,避免热量损失,由于在茎干内有一定数量茎流流过的条件下,此处茎干的温度会趋向于定值。在理想条件下即不存在热损失时,提供的热量应等于被茎流带走的热量。通过热量和液流之间的关系就可以求出液流速率。经过所述第一流测量组件和所述第二液流测量组件计算出的液流速率算出该植物的液流速率平均值,以此提高测量精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植物茎流计的结构示意图。100-植物茎流计、10-第一液流测量组件、11-绝热片、12-加热片、13-第一测温件、20-隔热片、30-填充组件、31-气囊、32-进气管、33-空气泵、34-压力传感件、35-气阀、40-第二液流测量组件、41-连接绳、42-针座、421-防滑纹、43-针体、44-第二测温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植物茎流计100,包括第一液流测量组件10、隔热片20、填充组件30和第二液流测量组件40,所述第一液流测量组件10包括绝热片11、加热片12和第一测温件13,所述绝热片11与所述隔热片20粘接,所述加热片12与所述绝热片11粘接,并位于所述绝热片11远离所述填充组件30的一端,所述第一测温件13与所述绝热片11粘接,并位于所述加热片12的一侧,所述填充组件30包括气囊31、进气管32和空气泵33,所述气囊31置于所述绝热片11与所述隔热片20之间,所述进气管32的一端与所述气囊31连通,所述进气管32的另一端与所述空气泵33连通;所述第二液流测量组件40包括连接绳41、针座42、针体43和第二测温件44,所述连接绳41的一端与所述隔热片20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隔热片20的外边缘,所述连接绳41的另一端与所述针座42固定连接,所述针体43与所述针座42固定连接,且所述针座42与所述针体43连接处缠绕有电阻丝,所述针体43的内部设置有所述第二测温件44,所述第二液流测量组件4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二液流测量组件分布在所述隔热片20的上边缘和下边缘。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隔热片20为隔热泡沫,所述绝热片11为软质绝缘片体,所述第一测温件13为热电偶,所述第二测温件44为温度传感器,其中所述第一测温件13、所述加热片12和所述第二测温件44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控制器与用户携带的计算机电性连接,当需要测量某一植物的茎流时,首先用户将所述隔热片20包裹在植物茎干外表壁,且粘接有所述绝热片11一端的所述隔热片20与植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植物茎流计,其特征在于,/n包括第一液流测量组件、隔热片、填充组件和第二液流测量组件,所述第一液流测量组件包括绝热片、加热片和第一测温件,所述绝热片与所述隔热片粘接,所述加热片与所述绝热片粘接,并位于所述绝热片远离所述填充组件的一端,所述第一测温件与所述绝热片粘接,并位于所述加热片的一侧,所述填充组件包括气囊、进气管和空气泵,所述气囊置于所述绝热片与所述隔热片之间,所述进气管的一端与所述气囊连通,所述进气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空气泵连通;/n所述第二液流测量组件包括连接绳、针座、针体和第二测温件,所述连接绳的一端与所述隔热片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隔热片的外边缘,所述连接绳的另一端与所述针座固定连接,所述针体与所述针座固定连接,且所述针座与所述针体连接处缠绕有电阻丝,所述针体的内部设置有所述第二测温件,所述第二液流测量组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二液流测量组件分布在所述隔热片的上边缘和下边缘。/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植物茎流计,其特征在于,
包括第一液流测量组件、隔热片、填充组件和第二液流测量组件,所述第一液流测量组件包括绝热片、加热片和第一测温件,所述绝热片与所述隔热片粘接,所述加热片与所述绝热片粘接,并位于所述绝热片远离所述填充组件的一端,所述第一测温件与所述绝热片粘接,并位于所述加热片的一侧,所述填充组件包括气囊、进气管和空气泵,所述气囊置于所述绝热片与所述隔热片之间,所述进气管的一端与所述气囊连通,所述进气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空气泵连通;
所述第二液流测量组件包括连接绳、针座、针体和第二测温件,所述连接绳的一端与所述隔热片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隔热片的外边缘,所述连接绳的另一端与所述针座固定连接,所述针体与所述针座固定连接,且所述针座与所述针体连接处缠绕有电阻丝,所述针体的内部设置有所述第二测温件,所述第二液流测量组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二液流测量组件分布在所述隔热片的上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艳柯静梁锦桃吴松蒋忠诚曹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