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检测取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99016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9 15: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土壤检测取样装置,涉及环境监测取样装置,旨在解决现有的土壤检测取样装置,其使用过程中存在不同土层土壤混杂影响检测效果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取样筒以及设置在取样筒上的操作杆,所述取样筒内开设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下端呈开口结构,所述取样筒的侧壁上开设有边料去除口,所述边料去除口沿容纳腔的长度方向延伸,且在容纳腔的开口侧同样呈开口结构,所述边料去除口内呈可拆卸连接有刮除板,所述刮除板的厚度小于边料去除口的宽度,且朝向容纳腔延伸,所述刮除板延伸进入容纳腔形成刮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土壤检测取样装置,其可以将存在混杂几率的土壤样品剥除,以优化土壤检测效果。

Soil testing and sampl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土壤检测取样装置
本技术涉及环境监测取样装置,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土壤检测取样装置。
技术介绍
现如今土壤环境面临严峻形势,我国土壤污染的总体形势不容乐观。为了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作出相应治理计划等,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对监测区域的土壤做取样检测。现有的取样工具,尤其是螺旋插入式取样工具,其取样过程往往都会出现不同土层土壤混杂的问题,导致影响土壤检测分析,影响检测结果,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土壤检测取样装置,其可以将存在混杂几率的土壤样品剥除,以优化土壤检测效果。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土壤检测取样装置,包括取样筒以及设置在取样筒上的操作杆,所述取样筒内沿长度方向开设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在背离操作杆伸长方向侧呈开口结构,所述取样筒的侧壁上开设有横向连通外界和容纳腔的边料去除口,所述边料去除口沿容纳腔的长度方向延伸,且在容纳腔的开口侧同样呈开口结构,所述边料去除口内呈可拆卸连接有刮除板,所述刮除板的厚度小于边料去除口的宽度,且朝向容纳腔延伸,所述刮除板延伸进入容纳腔形成刮刀。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可以将取样筒插入土中,然后绕中心轴转动以切割出契合容纳腔的土壤样品,或取样筒拔出转动调节边料去除口位置后再插入;在工作人员将取样筒从土层中拔出后,使用者将刮除板安装固定于边料去除口,使刮刀切入土壤样品的外浅层,之后工作人员转动柱状的土壤样品,由刮刀将土壤样品柱的外浅层刮除,并从边料去除口排出即可。由于土壤样品容易混杂不同土层的部分被刮除,所以可以减小检测干扰因数,即本技术可以优化土壤检测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边料去除口的内上壁设置有夹板,所述夹板朝向容纳腔的开口侧延伸,所述夹板和边料去除口的内侧壁之间形成有契合刮除板的夹持口,所述刮除板插设于夹持口。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刮除板通过卡接于夹持口的方式实现固定,从而其安装拆卸方便,以方便工作人员对其操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容纳腔内卡接有契合的内管柱,所述内管柱的内腔在容纳腔的开口端呈开口结构,且内管柱绕自身中心轴转动连接于容纳腔,所述内管柱的侧壁开设有适配边料去除口的次级去除口,所述次级去除口穿透内管柱的侧壁,且沿内管柱的内腔长度方向延伸,所述次级去除口在容纳腔的开口侧呈开口结构,所述刮刀自次级去除口伸入内管柱的内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取土时,工作人员转动内管柱,使边料去除口和次级去除口相互错开,即可在取样筒插入土层时,一次性完成土层切割;当需要去除样品的外浅层时,工作人员只需转动内管柱,使边料去除口和次级去除口连通,再安装刮除板即可。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刮刀朝向容纳腔中心轴的一侧形成有刀刃。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刮刀可以利用刀刃更佳轻松的完成样品外浅层去除,从而使用效果更佳。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底板,所述取样筒落在底板上,且取样筒的中心轴线垂直于底板的上端面,所述操作杆的一端呈螺纹柱状,所述取样筒上开设有契合操作杆的螺纹柱端的螺纹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工作人员将样品相对取样筒转动前,其可对取样筒做竖向的震动,使样品和内管柱的内壁脱离,以便转动;同时因为操作杆为螺纹连接,所以可以对其拆卸,以避免其干扰工作人员做纵向震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容纳腔的端开口外边沿环绕设置有入土刀,所述入土刀远离取样筒一侧为刀刃,所述入土刀靠近取样筒的一侧遮住取样筒和内管柱的交界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取样筒可以借助入土刀更佳方便的插入土层中,同时还可以借助入土刀的上部闭合取样筒和内管柱的交界线,避免取土时泥土进入而影响本技术的使用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板朝向取样筒的端面上设置有契合内管柱的内腔端部开口的抵接台,所述抵接台绕内管柱的中心轴转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将抵接台插入内管柱中,使其抵接样品,然后由转动的抵接台带动其相对取样筒转动,从而使用效果更佳。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板上环绕抵接台开设有护板槽,所述护板槽朝向取样筒的一侧呈开口结构,所述入土刀插入护板槽内,且脱离护板槽的槽底。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入土刀插入护板槽内,避免其直接接触底板而损伤。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取样筒连接操作杆的一端开设有连通内管柱的内腔和外界的观察口,所述观察口贯穿取样筒和内管柱后连通内管柱的内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观察口对内管柱中的样品做观察,判断其是否转动等,从而使用效果更佳。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设置插入土层取土的取样筒,取样筒开设容纳腔,容纳腔一端开口供土壤进入;在取样筒内绕中心轴转动连接有内管柱,内管柱的内腔在容纳腔开口侧呈开口结构;在取样筒的外壁开设边料去除口,在内管柱的侧壁开设次级去除口;在边料去除口安装可拆卸的刮除板,刮除板形成刮刀进入内管柱的内腔;取土时,工作人员先转动内管柱,使次级去除口和边料去除口错开,接着讲取样筒插入土层;后续工作人员先拔出取样筒,再转动内管柱使次级去除口和边料去除口连通,然后安装刮除板,使刮刀插入样品的外浅层,之后转动样品,由刮刀将土壤样品柱的外浅层刮除,并从边料去除口排出即可;由于土壤样品容易混杂不同土层的部分被刮除,所以可以减小检测干扰因数,即本技术可以优化全用土壤检测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用以展示整体结构;图2为本技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主要用以展示螺纹孔的结构;图3为本技术的局部爆炸视图,主要用以展示入土刀和夹板的结构。图中:1、取样筒;11、容纳腔;12、边料去除口;13、螺纹孔;14、观察口;2、操作杆;3、刮除板;31、刮刀;4、夹板;41、夹持口;5、内管柱;51、次级去除口;6、底板;61、抵接台;62、护板槽;7、入土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土壤检测取样装置,参照图1和图3,包括取样筒1以及设置在取样筒1上的操作杆2。取样筒1呈柱状,其内部沿长度开设有容纳腔11,容纳腔11的一端呈开口结构,该端作为取样筒1的下端。操作杆2连接在取样筒1的上端,且和取样筒1的中心轴同轴。使用时,工作人员拿住操作杆2,将取样筒1插入土层,之后拔出即可完成突然取样。参照图1和图3,取样筒1的侧壁上开设有横向连通外界和容纳腔11的边料去除口12,边料去除口12沿容纳腔11的长度方向延伸,且其下部同样呈开口结构。在边料去除口12内设置有呈可拆卸连接的刮除板3,刮除板3的厚度小于边料去除口12的宽度,其长度适配边料去除口12的高度,且朝向容纳腔11内延伸,延伸进入的部分形成有刮刀31。此时,工作人员可以将取样筒1插入土中,然后绕中心轴转动以切割出契合容纳腔11的土壤样品,或取样筒拔出转动调节边料去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土壤检测取样装置,包括取样筒(1)以及设置在取样筒(1)上的操作杆(2),所述取样筒(1)内沿长度方向开设有容纳腔(11),所述容纳腔(11)在背离操作杆(2)伸长方向侧呈开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样筒(1)的侧壁上开设有横向连通外界和容纳腔(11)的边料去除口(12),所述边料去除口(12)沿容纳腔(11)的长度方向延伸,且在容纳腔(11)的开口侧同样呈开口结构,所述边料去除口(12)内呈可拆卸连接有刮除板(3),所述刮除板(3)的厚度小于边料去除口(12)的宽度,且朝向容纳腔(11)延伸,所述刮除板(3)延伸进入容纳腔(11)形成刮刀(3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土壤检测取样装置,包括取样筒(1)以及设置在取样筒(1)上的操作杆(2),所述取样筒(1)内沿长度方向开设有容纳腔(11),所述容纳腔(11)在背离操作杆(2)伸长方向侧呈开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样筒(1)的侧壁上开设有横向连通外界和容纳腔(11)的边料去除口(12),所述边料去除口(12)沿容纳腔(11)的长度方向延伸,且在容纳腔(11)的开口侧同样呈开口结构,所述边料去除口(12)内呈可拆卸连接有刮除板(3),所述刮除板(3)的厚度小于边料去除口(12)的宽度,且朝向容纳腔(11)延伸,所述刮除板(3)延伸进入容纳腔(11)形成刮刀(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壤检测取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料去除口(12)的内上壁设置有夹板(4),所述夹板(4)朝向容纳腔(11)的开口侧延伸,所述夹板(4)和边料去除口(12)的内侧壁之间形成有契合刮除板(3)的夹持口(41),所述刮除板(3)插设于夹持口(4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土壤检测取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11)内卡接有契合的内管柱(5),所述内管柱(5)的内腔在容纳腔(11)的开口端呈开口结构,且内管柱(5)绕自身中心轴转动连接于容纳腔(11),所述内管柱(5)的侧壁开设有适配边料去除口(12)的次级去除口(51),所述次级去除口(51)穿透内管柱(5)的侧壁,且沿内管柱(5)的内腔长度方向延伸,所述次级去除口(51)在容纳腔(11)的开口侧呈开口结构,所述刮刀(31)自次级去除口(51)伸入内管柱(5)的内腔。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永民高堃刘晓霞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工商大学环境保护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