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线及定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8832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9 14: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以廉价且简单的结构提高了绝缘覆膜的绝缘性的电线及具备该电线的定子。电线具备:导体;以及绝缘覆膜,其覆盖所述导体且具有空孔层和无空孔层,所述空孔层是在绝缘材料的内部具有空孔的层,所述无空孔层是在所述绝缘材料的内部不具有所述空孔而形成的层。

Wire and sta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线及定子
本申请基于2018年10月18日申请的日本国专利申请第2018-196994号来主张优先权,并将其内容援引于此。本专利技术涉及电线及定子。
技术介绍
以往,作为旋转电机的定子,已知具备如下线圈的结构,所述线圈通过向定子铁心上形成的插槽中插入导体段并将从定子铁心突出的导体端部相互焊接而装配于定子铁心来形成。作为在这种线圈中使用的电线,提出了各种通过在绝缘覆膜的内部含有多个微小的空孔,来提高绝缘覆膜的绝缘性的技术。例如在国际公开第2017/073551号中公开有如图7所示那样,在对导体202的外周进行覆盖的绝缘覆膜201的内部形成有多个气孔(空孔)220的电线200的构造。空孔220通过将包含热分解性树脂和包围热分解性树脂的外围材料230的绝缘覆膜201加热到热分解性树脂气化的温度来形成。这样,通过形成周围被外围材料230包围的胶囊状的空孔220,能够实现绝缘覆膜201的低电容率化,能够提高绝缘覆膜201对高电压的绝缘性。在日本国特开2016-81563号中,公开有在配置于电线的最外表面的热熔接层的内部形成有空孔的结构。根据日本国特开2016-81563号所记载的技术,在捆扎多根电线而形成线圈时产生空孔,由此能够提高电线的绝缘性,并且通过产生空孔使热熔接层膨胀而使相邻的电线彼此容易熔接。这样,为了提高绝缘覆膜的绝缘性,导入空孔是有效的,但当多个空孔彼此结合而形成大的空隙时,绝缘覆膜的强度及绝缘性有可能反而降低。因此,在上述的国际公开第2017/073551号和日本国特开2016-81563号所记载的技术中,为了防止多个空孔彼此结合而成为设置对空孔的周围进行包围的外围材料的结构。然而,这些外围材料由与绝缘材料不同的特殊的材料构成,因此材料费、制造费用等成本有可能增大。因此,在提供以廉价且简单的结构提高了绝缘覆膜的绝缘性的电线及具备该电线的定子这点上,尚存在改善的余地。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方案提供以廉价且简单的结构提高了绝缘覆膜的绝缘性的电线及具备该电线的定子。(1)本专利技术的电线具备:导体;以及绝缘覆膜,其覆盖所述导体且具有空孔层和无空孔层,所述空孔层是在绝缘材料的内部具有空孔的层,所述无空孔层是在所述绝缘材料的内部不具有所述空孔而形成的层。(2)在上述(1)的方案的基础上,也可以是,所述绝缘覆膜通过所述空孔层和所述无空孔层在所述导体的径向上交替配置而由三层以上的多层形成。(3)在上述(1)或(2)的方案中,也可以是,所述空孔层的一层的厚度是20μm以下。(4)本专利技术的一方案的定子具备上述(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线。根据上述(1)的方案,绝缘覆膜具有空孔层,因此通过形成有空孔,能够降低绝缘覆膜的电容率,提高绝缘覆膜的绝缘性。另一方面,无空孔层在内部没有空孔,因此与空孔层相比能够提高绝缘覆膜的强度。这样,绝缘覆膜具备空孔层和无空孔层,因此能够形成由空孔层提高绝缘覆膜的绝缘性并且由无空孔层提高绝缘覆膜的强度的电线。另外,与绝缘覆膜仅具有空孔层的情况相比,空孔层被无空孔层分割而每个单位空孔层所占的体积减少,因此能够抑制因空孔层内的空孔结合而形成大的空隙引起的绝缘性的降低。因而,不需要用于使每个空孔独立的外围材料,空孔层的形成变得容易,并且能够削减材料费。因此,能够提供以廉价且简单的结构提高了绝缘覆膜的绝缘性的电线。根据上述(2)的方案,空孔层和无空孔层在径向上交替配置,因此能够同时兼顾绝缘覆膜的绝缘性的提高和高强度化。另外,在径向上在空孔层之间配置有无空孔层,因此能够抑制空孔在径向上结合而形成大的空隙。因而,能够由无空孔层来保证空孔层中的空孔的独立。因此,能够提供以廉价且简单的结构提高了绝缘覆膜的绝缘性的电线。根据上述(3)的方案,空孔层的一层的厚度构成为20μm以下,因此即使空孔层内部的空孔结合,空隙的大小也为20μm以下。在此,在大气压环境下,在平行平板电极间开始产生放电的电压在电极间距离为大约22μm时为极小值。在电极间距离为22μm以下时,存在于电极间(间隙)的初始电子进行加速的距离短,因此初始电子不能够充分加速,难以产生放电。另一方面,在电极间距离为22μm以上时,电极间的电场强度不足而初始电子不能加速,因此难以产生放电,但是通过使电极间的电压上升而有可能产生放电。于是,本专利技术的方案的电线通过将空孔层的一层的厚度设为20μm以下,从而空隙的大小成为20μm以下。因而,即使在形成有空隙的情况下,也能够将空隙的大小设定在难以产生放电的范围。因而,能够形成抑制了产生局部放电的、具有绝缘性优异的绝缘覆膜的电线。另外,即使空孔结合而形成空隙也确保有绝缘性,因此不需要由外围材料覆盖每个空孔。由此,不需要设置外围材料,就能够削减材料费、制造成本。根据上述(4)的方案,具备以廉价且简单的结构提高了绝缘覆膜的绝缘性的电线,因此能够提供廉价且高性能的定子。附图说明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定子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电线的剖视图。图3是沿着图2的III-III线的剖视图。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电线的制造方法的说明图。图5是表示平行平板电极间的电极间距离与放电开始电压的关系的图表。图6是第二实施方式的电线的剖视图。图7是以往技术中的电线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第一实施方式)(定子)图1是定子1的外观立体图。定子1具备定子铁心2和线圈3。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中,为了说明而省略了线圈3的一部分。定子铁心2形成为以轴线C为中心的环状。在定子铁心2的内周面形成有齿21。齿21从定子铁心2的内周面朝向径向的内侧突出。齿21在周向上设置有多个。各齿21之间成为插槽22,向各插槽22中插入后述的线圈3。未图示的转子以轴线C为中心而旋转自如地配置于定子铁心2的内部。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将沿着定子铁心2的轴线C的方向称作轴向,将与轴线C正交的方向称作径向,将绕轴线C的方向称作周向。线圈3向定子铁心2的插槽22中插入而装配于定子铁心2。线圈3由多个电线10构成。具体而言,线圈3在弯折成U字状的电线10在径向及周向上重叠有多个的状态下从轴向一侧(图1中的下方侧)插入到各插槽22中。之后,从各插槽22向轴向另一侧(图1中的上方侧)突出的电线10的端部相互接合,由此线圈3装配于定子铁心2。线圈3中的插入到插槽22内的部分成为线圈插通部31,线圈3中的从定子铁心2的端面向轴向的一侧和另一侧突出的部分成为线圈末端32。(电线)图2是电线10的剖视图。图3是沿着图2的III-III线的剖视图。电线10具有导体4和绝缘覆膜5。导体4构成线圈3的芯部分,例如由铜等金属材料形成。导体4形成为具有矩形形状的截面的线状。位于定子铁心2的轴向另一侧的线圈末端32露出导体4的一部分,相邻的导体4彼此电接合且物理接合(参照图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线,其中,/n所述电线具备:/n导体;以及/n绝缘覆膜,其覆盖所述导体且具有空孔层和无空孔层,所述空孔层是在绝缘材料的内部具有空孔的层,所述无空孔层是在所述绝缘材料的内部不具有所述空孔而形成的层。/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1018 JP 2018-1969941.一种电线,其中,
所述电线具备:
导体;以及
绝缘覆膜,其覆盖所述导体且具有空孔层和无空孔层,所述空孔层是在绝缘材料的内部具有空孔的层,所述无空孔层是在所述绝缘材料的内部不具有所述空孔而形成的层。


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梓泽庆介金子辽太郞西山忠夫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