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盗电子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7927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9 10: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一种防盗电子锁,包括:锁壳、驱动机构及锁合机构,驱动机构及锁合机构均设置于锁壳内;锁合机构包括传动组件及运动组件,传动组件连接驱动机构,运动组件设置于传动组件的一侧;防盗电子锁上锁状态,传动组件抵接运动组件。通过传动组件与运动组件的配合使用,使得防盗电子锁上锁状态时,运动组件无法移动,即使在外部进行震动或撞击,在传动组件的作用下,运动组件始终保持原有状态,防盗电子锁保持上锁状态,有效避免防盗电子锁在外部抖动过程中被打开,进而提高了防盗电子锁的防盗作用和安全性能。

Anti theft electronic loc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盗电子锁
本技术涉及电子锁
,具体地,涉及一种防盗电子锁。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电子锁逐渐走入我们的生活,电子锁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例如车锁、电子门锁、指纹锁及小家电的输出装置等等,但目前的电子锁存在使用风险,在没有开锁信息或开锁工具时,通过震动或者撞击可使锁头发生抖动,在抖动的过程中容易使电子锁被打开,无法起到防盗的作用,安全性能低。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防盗电子锁。本技术公开的一种防盗电子锁,包括:锁壳、驱动机构及锁合机构,驱动机构及锁合机构均设置于锁壳内;锁合机构包括传动组件及运动组件,传动组件连接驱动机构,运动组件设置于传动组件的一侧;当防盗电子锁处于上锁状态时,传动组件抵接运动组件。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传动组件包括凸轮,凸轮连接驱动机构的输出端。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传动组件还包括环块,环块设置于凸轮外壁面。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运动组件包括锁杆及锁块,锁杆设置于凸轮的一侧,锁块套设于锁杆,锁块活动连接凸轮。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锁块具有凸齿,当防盗电子锁处于上锁状态时,凸轮与凸齿抵接。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锁合机构还包括弹性件,弹性件套设于锁杆,弹性件的一端抵接锁壳,弹性件的另一端抵接锁块。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锁壳包括顶壳及底壳,顶壳盖设于底壳,驱动机构及锁合机构均设置于底壳内。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底壳具有轴孔、第一放置槽及第二放置槽,第一放置槽及第二放置槽环绕轴孔设置。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驱动机构包括动力件及减速箱,动力件位于底壳内;减速箱的输入端连接动力件的输出端,减速箱的输出端露于轴孔,并连接锁合机构。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还包括检测机构,检测机构设置于锁壳内。本技术的防盗电子锁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传动组件与运动组件的配合使用,使得防盗电子锁上锁状态时,运动组件无法移动,即使在外部进行震动或撞击,在传动组件的作用下,运动组件始终保持原有状态,防盗电子锁保持上锁状态,有效避免防盗电子锁在外部抖动过程中被打开,进而提高了防盗电子锁的防盗作用和安全性能。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实施例中防盗电子锁的立体结构图;图2为实施例中防盗电子锁的另一立体结构图;图3为实施例中防盗电子锁的又一立体结构图;图4为实施例中底壳的立体结构图;图5为实施例中驱动机构的立体结构图;图6为实施例中传动组件的立体结构图;图7为实施例中运动组件的立体结构图。附图标记说明:1-锁壳;11-顶壳;12-底壳;121-轴孔;122-第一放置槽;123-第二放置槽;124-第三放置槽;2-驱动机构;21-动力件;22-减速箱;221-输出轴;3-锁合机构;31-传动组件;311-凸轮;312-环块;32-运动组件;321-锁杆;322-锁块;3221-凸齿;33-弹性件;4-检测机构;5-密封圈。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技术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技术。也就是说,在本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另外,在本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实施例一如图1-图3,图1为实施例中防盗电子锁的立体结构图;图2为实施例中防盗电子锁的另一立体结构图;图3为实施例中防盗电子锁的又一立体结构图。如图所示,本技术的防盗电子锁包括锁壳1、驱动机构2及锁合机构3,驱动机构2及锁合机构3均位于锁壳1内,锁合机构3包括传动组件31及运动组件32,传动组件31与驱动机构2连接,运动组件32位于传动组件的一侧。优选地,防盗电子锁还包括检测机构4,检测机构4位于锁壳1内,且检测机构4连接传动组件31,具体应用时,检测机构4为防水开关,检测机构4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本实施例中,检测机构4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检测机构4与传动组件31连接,另一个检测机构4连接运动组件32。防盗电子锁工作时,首先,驱动机构2通电工作,驱动机构2带动传动组件31转动,初始的防盗电子锁处于上锁状态,传动组件31与运动组件32抵接,传动组件31转动,带动运动组件32朝同一方向移动,实现开锁,随着传动组件31转动并脱离运动组件32,此时,驱动机构2停止工作;当需要将防盗电子锁恢复原始状态时,驱动机构2反向工作,传动组件31反向转动,并再次与运动组件32抵接,带动运动组件32移动至初始位置,最后驱动机构2停止工作。再一并参照图4,图4为实施例中底壳12的立体结构图。如图所示,锁壳1包括顶壳11及底壳12,顶壳11盖设于底壳12,顶壳11可以是通过螺栓连接底壳12,也可以是通过销钉连接底壳12,本实施例中,顶壳11通过螺栓连接底壳12。底壳12的纵截面呈T字型,驱动机构2位于底壳12的垂直方向上,锁合机构3位于底壳12的水平方向上。底壳12具有轴孔121、第一放置槽122、第二放置槽123及第三放置槽124,轴孔121、第一放置槽122、第二放置槽123及第三放置槽124环绕轴孔121设置,驱动机构2穿设于轴孔121,锁合机构3分别设置于轴孔121及第一放置槽122上。第二放置槽123及第三放置槽124的形状与检测机构4相匹配,两个检测机构4分别位于第二放置槽123及第三放置槽124内。具体应用时,电线穿过锁壳1与驱动机构2及检测机构4连接,电线与锁壳1连接处涂有密封胶,有效防止外部的水流入到锁壳1内,本实施例中,电线由底壳12的垂直方向上穿入并连接驱动机构2及检测机构4。再一并参照图5,图5为实施例中驱动机构2的立体结构图。如图所示,驱动机构2包括动力件21及减速箱22,动力件21的输出端连接减速箱22,减速箱22上的输出轴221贯穿轴孔121。具体的,动力件21为电机。再一并参照图6及图7,图6为实施例中传动组件31的立体结构图;图7为实施例中运动组件32的立体结构图。如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盗电子锁,其特征在于,包括:锁壳(1)、驱动机构(2)及锁合机构(3),所述驱动机构(2)及所述锁合机构(3)均设置于所述锁壳(1)内;所述锁合机构(3)包括传动组件(31)及运动组件(32),所述传动组件(31)连接所述驱动机构(2),所述运动组件(32)设置于所述传动组件(31)的一侧;当防盗电子锁处于上锁状态时,所述传动组件(31)抵接所述运动组件(3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盗电子锁,其特征在于,包括:锁壳(1)、驱动机构(2)及锁合机构(3),所述驱动机构(2)及所述锁合机构(3)均设置于所述锁壳(1)内;所述锁合机构(3)包括传动组件(31)及运动组件(32),所述传动组件(31)连接所述驱动机构(2),所述运动组件(32)设置于所述传动组件(31)的一侧;当防盗电子锁处于上锁状态时,所述传动组件(31)抵接所述运动组件(3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盗电子锁,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31)包括凸轮(311),所述凸轮(311)连接所述驱动机构(2)的输出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盗电子锁,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31)还包括环块(312),所述环块(312)设置于所述凸轮(311)外壁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盗电子锁,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组件(32)包括锁杆(321)及锁块(322),所述锁杆(321)设置于所述凸轮(311)的一侧,所述锁块(322)套设于所述锁杆(321),所述锁块(322)活动连接所述凸轮(31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盗电子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块(322)具有凸齿(3221),当防盗电子锁处于上锁状态时,所述凸轮(311)与所述凸齿(3221)抵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小文黎冬阳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金力变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