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风板组件和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79264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9 10: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导风板组件和空调器,其中导风板组件包括导风板和多个机翼组,所述导风板具有导风面,以及位于所述导风面相对两侧边的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所述第一边缘和所述第二边缘均沿所述导风板的长度方向延伸;多个机翼组沿所述导风板长度方向间隔排布,每个机翼组均包括侧向层叠于所述导风面的多个机翼板,每个所述机翼板的前缘朝向所述第一边缘设置,每个所述机翼板的后缘朝向所述第二边缘设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可以实现迅速传热,将气流轻柔化,实现无风感或者微风感效果。

Air deflector assembly and air condition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导风板组件和空调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
,特别涉及一种导风板组件和空调器。
技术介绍
空调器中,出风口设置的导风板主要是采用与送风流呈一定角度的导风板,通过阻碍和引导控制送风方向。然而这种导风板送风时,气流流速较快,容易导致冷风直吹,从而引起用户不适甚至感冒。当前无风感空调主要通过在导风板上设置微孔,通过对气流进行降压增速,使多股气流从微孔喷出,在出风口区域形成多处高速扰动源,达到出风口气流与环境气流的快速掺混,达到降低空调出风距离,同时保持足够的制冷能力。由于现有微孔导风板的风阻较大,在风量较大时,受到导风板自身的限制,气流难以迅速从导风板流出,造成风力浪费,也难以快速达到无风感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导风板组件,旨在解决现有微孔导风板风阻偏大,无风感效果尚且不佳的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性提供一种导风板组件,包括:导风板,所述导风板具有导风面,以及位于所述导风面相对两侧边的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所述第一边缘和所述第二边缘均沿所述导风板的长度方向延伸;多个机翼组,沿所述导风板长度方向间隔排布,每个机翼组均包括侧向层叠于所述导风面的多个机翼板,每个所述机翼板的前缘朝向所述第一边缘设置,每个所述机翼板的后缘朝向所述第二边缘设置。在一实施例中,每个所述机翼组中,层叠的机翼板数量为2至5个。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机翼板具有背面和腹面,同一所述机翼组中,每个机翼板的腹面均朝向所述导风板长度方向上的同一端设置。在一实施例中,同一所述机翼组中,多个所述机翼板的前缘沿同一直线延伸。在一实施例中,同一机翼组中,在层叠方向上,机翼板的弦长逐渐减小。在一实施例中,同一所述机翼组中,所述机翼板相对于所述导风板宽度方向的迎角为α,所述α在所述机翼板的层叠方向上逐渐减小。在一实施例中,所述α不小于15°,且不大于7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相邻的两所述机翼板的迎角差在5°至30°。在一实施例中,每个所述机翼板的背面对应所述机翼板的翼剖面的弧长为H1,所述机翼板的腹面对应所述机翼板的翼剖面的弧长或者直线长度为H2,H1大于H2。在一实施例中,同一所述机翼板中,所述前缘与所述机翼板的最大厚度处的距离小于所述后缘与所述机翼板的最大厚度处的距离。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导风板具有位于其长度方向上的相对两端,多个所述机翼组包括第一机翼组和第二机翼组,所述第一机翼组中的机翼板的腹面均朝向所述导风板的一端设置,所述第二机翼组中机翼板的腹面均朝向所述导风板的另一端设置,所述第一机翼组中的机翼板与所述第二机翼组中的机翼板在所述导风板的长度方向上交替设置。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腹面相对设置的相邻两机翼组中,同一层的两机翼板的两所述前缘之间的间距大于两所述后缘之间的间距。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一种空调器,具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处安装有导风板组件,所述导风板组件包括导风板和多个机翼组,所述导风板具有导风面,以及位于所述导风面相对两侧边的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所述第一边缘和所述第二边缘均沿所述导风板的长度方向延伸;多个机翼组沿所述导风板长度方向间隔排布,每个机翼组均包括侧向层叠于所述导风面的多个机翼板,每个所述机翼板的前缘朝向所述第一边缘设置,每个所述机翼板的后缘朝向所述第二边缘设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在导风板上设置机翼板,气流沿着机翼板的前缘流向机翼板的后缘时,在机翼板后缘形成涡旋,形成的涡旋在后续运行过程中,涡旋半径逐渐扩大,涡旋速度逐渐降低,从而可以实现迅速传热,将气流轻柔化,实现无风感或者微风感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导风板组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导风板组件的俯视图;图3为图1中导风板组件的后视图;图4为图1中导风板组件的机翼板的立体图;图5为图4中机翼板的腹面和背面的弧长对比图;图6为图5中机翼板的前缘和后缘到机翼板的最大厚度处的距离对比图;图7为气流由机翼板前缘流向后缘的流场示意图;图8a为气流由机翼板的前缘向后流动的气流流场示意图;其中α=15°;图8b为气流由机翼板的前缘向后流动的气流流场示意图;其中α=25°;图8c为气流由机翼板的前缘向后流动的气流流场示意图;其中α=35°;图8d为气流由机翼板的前缘向后流动的气流流场示意图;其中α=45°;图8e为气流由机翼板的前缘向后流动的气流流场示意图;其中α=55°;图8f为气流由机翼板的前缘向后流动的气流流场示意图;其中α=60°;图8g为气流由机翼板的前缘向后流动的气流流场示意图;其中α=65°;图8h为气流由机翼板的前缘向后流动的气流涡量等值面分布图;其中α=70°;图9a为气流由机翼板的前缘向后流动的气流涡量等值面分布图;其中α=15°;图9b为气流由机翼板的前缘向后流动的气流涡量等值面分布图;其中α=25°;图9c为气流由机翼板的前缘向后流动的气流涡量等值面分布图;其中α=35°;图9d为气流由机翼板的前缘向后流动的气流涡量等值面分布图;其中α=45°;图9e为气流由机翼板的前缘向后流动的气流涡量等值面分布图;其中α=55°;图9f为气流由机翼板的前缘向后流动的气流涡量等值面分布图;其中α=60°;图9g为气流由机翼板的前缘向后流动的气流涡量等值面分布图;其中α=65°;图9h为气流由机翼板的前缘向后流动的气流涡量等值面分布图;其中α=70°;图10为气流由机翼板的前缘向后流动的气流流场示意图;其中C/L=2;图11为气流由机翼板的前缘向后流动的气流流场示意图;其中C/L=5;图12为气流由机翼板的前缘向后流动的气流流场示意图;其中C/L=10;图13为气流在机翼板后缘的流动示意图;其中C/L=3、2、1.5;图14为气流流过本申请中多个机翼板时的流动示意图;其中因D/L值偏小,相邻的两机翼板产生的涡旋相交汇了;图15为气流流过本申请中多个机翼板时的流动示意图;其中D/L值合适,相邻的两机翼板产生的涡旋没有交汇。附图标号说明:本专利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导风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n导风板,所述导风板具有导风面,以及位于所述导风面相对两侧边的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所述第一边缘和所述第二边缘均沿所述导风板的长度方向延伸;/n多个机翼组,沿所述导风板长度方向间隔排布,每个机翼组均包括侧向层叠于所述导风面的多个机翼板,每个所述机翼板的前缘朝向所述第一边缘设置,每个所述机翼板的后缘朝向所述第二边缘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风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导风板,所述导风板具有导风面,以及位于所述导风面相对两侧边的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所述第一边缘和所述第二边缘均沿所述导风板的长度方向延伸;
多个机翼组,沿所述导风板长度方向间隔排布,每个机翼组均包括侧向层叠于所述导风面的多个机翼板,每个所述机翼板的前缘朝向所述第一边缘设置,每个所述机翼板的后缘朝向所述第二边缘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风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机翼组中,层叠的机翼板数量为2至5个。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风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翼板具有背面和腹面,同一所述机翼组中,每个机翼板的腹面均朝向所述导风板长度方向上的同一端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风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同一所述机翼组中,多个所述机翼板的前缘沿同一直线延伸。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风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同一机翼组中,在层叠方向上,机翼板的弦长逐渐减小。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风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同一所述机翼组中,所述机翼板相对于所述导风板宽度方向的迎角为α,所述α在所述机翼板的层叠方向上逐渐减小。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导风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α不小于15°,且不大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郜哲明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