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螺旋干式螺杆真空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78062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9 10: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螺旋干式螺杆真空泵,包括气缸和真空泵机体,所述气缸内部固定设置有真空泵机体,所述真空泵机体内部设置有转子和气体通道,所述转子包括主动转子和被动转子,所述主动转子在被动转子上方固定连接,所述转子包括转轴杆和若干个啮齿,所述啮齿套嵌在转轴杆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若干个啮齿设置在真空泵机体内腔处,所述转轴杆贯穿真空泵机体,所述气体通道固定设置在转子两侧与真空泵机体的空隙处,所述真空泵机体两端分别开设有吸气孔口和排气孔口,所述排气孔口在真空泵机体外部固定设有排气通道,所述排气通道贯穿气缸底部,所述气缸两侧通过卡扣分别设置有前部外壳和后部外壳,结构紧凑,抽速大,真空度高。

A double screw dry screw vacuum pum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螺旋干式螺杆真空泵
本专利技术属于螺杆真空泵
,具体涉及一种双螺旋干式螺杆真空泵。
技术介绍
1905年德国人沃尔夫岗.盖德专利技术了油封式旋片泵,从此各种以油为工作液、润滑剂、密封液的真空泵如雨春笋般迅速普及,统治了真空设备市场近百年,各种形式的有油真空泵在工作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随同排出的气体一起排出了大量的油污,这些油污严重为污染环境,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无油真空泵迅速发展起来,从21世纪真空泵市场的演变大势来看,以型线啮合特性、转子受力变形和受热膨胀等方面研究的基础上,创造新的高效型线,以保证型线加工简单,齿间密封容积大,泄漏三角形小,抽速大,抽气效率高,干式泵的进展较之分子泵要相对缓慢,虽然现有的干式螺杆真空泵具有可靠性高、操作维护方便、动力平衡好、适应性强、多相混输、无咳振现象等优点,但是其主要缺点在于螺杆转子齿面是一空间曲面,需要利用特制刀具和专用机床,制造工艺复杂,对各工作腔如气缸的密封程度要求高,因而对加工精度要求很高,造价高,这给实际应用带来了许多困难,不易于推广利用,因为干式螺杆真空泵依靠间隙密封气体,目前一般只有容积流量大于0.2平方米/分钟时,干式螺杆真空泵才具有优越的性能,所以干式螺杆真空泵不能用于微型场合,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双螺旋干式螺杆真空泵。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以上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双螺旋干式螺杆真空泵。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双螺旋干式螺杆真空泵,包括气缸和真空泵机体,所述气缸内部固定设置有真空泵机体,所述真空泵机体内部设置有转子和气体通道,所述转子包括主动转子和被动转子,所述主动转子在被动转子上方固定连接,所述转子包括转轴杆和若干个啮齿,所述啮齿套嵌在转轴杆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若干个啮齿设置在真空泵机体内腔处,所述转轴杆贯穿真空泵机体,所述气体通道固定设置在转子两侧与真空泵机体的空隙处,所述真空泵机体外部在转轴杆周围固定连接设置有轴承,所述气缸内腔两侧近轴承处固定设置有油箱,所述轴承与转轴杆固定连接处设置有若干个轴封,所述真空泵机体两端分别开设有吸气孔口和排气孔口,所述排气孔口在真空泵机体外部固定设有排气通道,所述排气通道贯穿气缸底部,所述气缸外部固定设置有冷却水环,所述主动转子与气缸外部固定连接处设置有油封,所述气缸两侧通过卡扣分别设置有前部外壳和后部外壳。进一步而言,所述气缸为∞形。进一步而言,所述主动转子和被动转子均为螺旋形,且两者相互平行,方向相反,所述若干个啮齿之间相互啮合。进一步而言,所述吸气孔口和排气孔口形状、大小相同。进一步而言,所述冷却水环的数量为两个,对称设置在气缸外部两侧。进一步而言,所述转子近吸气孔口一端设置有吸气端面。进一步而言,所述转子近排气孔口一端设置有排气端面。进一步而言,所述被动转子中的转轴杆在靠近后部外壳处设置有同步齿轮,所述同步齿轮在轴承的右侧与转轴杆固定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此装置中,通过设置的转子,提高了齿间密封容积,泄漏小,抽速大,抽气效率高;2、此装置中,通过气体通道、吸气孔口和排气孔口的配合,使得此装置中的流体在泵腔中的流动是均匀的,动力平衡好,本专利技术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转子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吸气端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排气端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气缸、2-真空泵机体、3-转子、4-主动转子、5-被动转子、6-转轴杆、7-啮齿、8-轴承、9-油箱、10-吸气孔口、11-排气孔口、12-气体通道、13-轴封、14-油封、15-吸气端面、16-排气端面、17-前部外壳、18-后部外壳、19-同步齿轮、20-排气通道、21-冷却水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双螺旋干式螺杆真空泵,包括气缸1和真空泵机体2,气缸1内部固定设置有真空泵机体2,真空泵机体2内部设置有转子3和气体通道12,转子3包括主动转子4和被动转子5,主动转子4在被动转子5上方固定连接,转子3包括转轴杆6和若干个啮齿7,啮齿7套嵌在转轴杆6外表面固定连接,若干个啮齿7设置在真空泵机体2内腔处,转轴杆6贯穿真空泵机体2,气体通道12固定设置在转子3两侧与真空泵机体2的空隙处,真空泵机体2外部在转轴杆6周围固定连接设置有轴承8,气缸1内腔两侧近轴承8处固定设置有油箱9,轴承8与转轴杆6固定连接处设置有若干个轴封13,真空泵机体2两端分别开设有吸气孔口10和排气孔口11,排气孔口11在真空泵机体2外部固定设有排气通道20,排气通道20贯穿气缸1底部,气缸1外部固定设置有冷却水环21,主动转子4与气缸1外部固定连接处设置有油封14,气缸1两侧通过卡扣分别设置有前部外壳17和后部外壳18,此装置零部件少,动力平衡好,结构紧凑,抽速大,真空度高,可直排大气,工作部件间无摩擦,使用寿命长,自吸能力强,没有易损坏的部件。本实施例中,气缸1为∞形。本实施例中,主动转子3和被动转子4均为螺旋形,两转子相互啮合时,X2=X2(t,ψ1(t)),Y2=Y2(t,ψ1(t)),f(t,ψ1)=0,且两者相互平行,方向相反,若干个啮齿7之间相互啮合,啮齿7与转轴杆6之间的螺旋角度为:T=2πRcotβ,转子之间的密动性能获得更高质量的真空,齿面间留有空隙,能够耐液体冲击,也可输送其他液、气体等。本实施例中,吸气孔口10和排气孔口11形状、大小相同,无喘振,易于实现连续排气,排气孔11的排量为:F=2πR²-f。本实施例中,冷却水环21的数量为两个,对称设置在气缸1外部两侧,保证此装置在工作过程中受热均匀。本实施例中,转子3近吸气孔口10一端设置有吸气端面15。本实施例中,转子3近排气孔口11一端设置有排气端面16。本实施例中,被动转子5中的转轴杆6在靠近后部外壳18处设置有同步齿轮19,同步齿轮19在轴承8的右侧与转轴杆6固定连接。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一种双螺旋干式螺杆真空泵工作时,吸气过程:在∞形的气缸1中平行地配置着一对相互啮合的螺旋形转子3,其中,主动转子4和被动转子5上的两啮齿7形状相同,旋转相反,主动转子4由转轴杆6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带动主动转子4上的啮齿7按逆时针方向旋转,通过同步齿轮7带被动转子5中转轴杆6按顺时针方向旋转,被动转子5上的啮齿7同步按照顺时针方向旋转,在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螺旋干式螺杆真空泵,包括气缸(1)和真空泵机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1)内部固定设置有真空泵机体(2),所述真空泵机体(2)内部设置有转子(3)和气体通道(12),所述转子(3)包括主动转子(4)和被动转子(5),所述主动转子(4)在被动转子(5)上方固定连接,所述转子(3)包括转轴杆(6)和若干个啮齿(7),所述啮齿(7)套嵌在转轴杆(6)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若干个啮齿(7)设置在真空泵机体(2)内腔处,所述转轴杆(6)贯穿真空泵机体(2),所述气体通道(12)固定设置在转子(3)两侧与真空泵机体(2)的空隙处,所述真空泵机体(2)外部在转轴杆(6)周围固定连接设置有轴承(8),所述气缸(1)内腔两侧近轴承(8)处固定设置有油箱(9),所述轴承(8)与转轴杆(6)固定连接处设置有若干个轴封(13),所述真空泵机体(2)两端分别开设有吸气孔口(10)和排气孔口(11),所述排气孔口(11)在真空泵机体(2)外部固定设有排气通道(20),所述排气通道(20)贯穿气缸(1)底部,所述气缸(1)外部固定设置有冷却水环(21),所述主动转子(4)与气缸(1)外部固定连接处设置有油封(14),所述气缸(1)两侧通过卡扣分别设置有前部外壳(17)和后部外壳(1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螺旋干式螺杆真空泵,包括气缸(1)和真空泵机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1)内部固定设置有真空泵机体(2),所述真空泵机体(2)内部设置有转子(3)和气体通道(12),所述转子(3)包括主动转子(4)和被动转子(5),所述主动转子(4)在被动转子(5)上方固定连接,所述转子(3)包括转轴杆(6)和若干个啮齿(7),所述啮齿(7)套嵌在转轴杆(6)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若干个啮齿(7)设置在真空泵机体(2)内腔处,所述转轴杆(6)贯穿真空泵机体(2),所述气体通道(12)固定设置在转子(3)两侧与真空泵机体(2)的空隙处,所述真空泵机体(2)外部在转轴杆(6)周围固定连接设置有轴承(8),所述气缸(1)内腔两侧近轴承(8)处固定设置有油箱(9),所述轴承(8)与转轴杆(6)固定连接处设置有若干个轴封(13),所述真空泵机体(2)两端分别开设有吸气孔口(10)和排气孔口(11),所述排气孔口(11)在真空泵机体(2)外部固定设有排气通道(20),所述排气通道(20)贯穿气缸(1)底部,所述气缸(1)外部固定设置有冷却水环(21),所述主动转子(4)与气缸(1)外部固定连接处设置有油封(14),所述气缸(1)两侧通过卡扣分别设置有前部外壳(17)和后部外壳(1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文龙华秀明梅玲张舟熊春林刘醒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高中压阀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