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钢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便于组装的建筑钢结构组合梁,包括两个组合梁本体、两个上钢板、两个下钢板以及两个竖钢板,竖钢板均位于组合梁本体中部,上钢板均位于组合梁本体上部并固定安装在竖钢板上端,下钢板均位于组合梁本体下部并固定安装在竖钢板下端,竖钢板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加强块,且加强块均位于上钢板和下钢板之间,竖钢板一侧均开设有多个钢筋鞘管孔,且钢筋鞘管孔均贯穿至竖钢板另一侧,两个组合梁本体之间通过组装机构固定连接,两个组合梁本体上表面相对一侧之间固定安装有定位连接机构。该便于组装的建筑钢结构组合梁结构稳定牢固、组装简单方便、实用性强、值得推广使用。
A composite beam of building steel structure easy to assemb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组装的建筑钢结构组合梁
本技术涉及建筑钢结构
,尤其涉及一种便于组装的建筑钢结构组合梁。
技术介绍
建筑工程,指通过对各类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的建造和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的安装活动所形成的工程实体。其中“房屋建筑”指有顶盖、梁柱、墙壁、基础以及能够形成内部空间,满足人们生产、居住、学习、公共活动需要的工程。在现有的建筑工程中,为了保持建筑的稳定性,通常会使用到建筑钢结构组合梁,但是现有的建筑钢结构组合梁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着不便于组装的问题,这不仅会加大工人的劳动强度,而且会影响到建筑的整体施工效率,因此,针对上述问题,需要对其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便于组装的建筑钢结构组合梁。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设计一种便于组装的建筑钢结构组合梁,包括两个组合梁本体、两个上钢板、两个下钢板以及两个竖钢板,所述竖钢板均位于所述组合梁本体中部,所述上钢板均位于所述组合梁本体上部并固定安装在竖钢板上端,所述下钢板均位于所述组合梁本体下部并固定安装在竖钢板下端,所述竖钢板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加强块,且加强块均位于上钢板和下钢板之间,所述竖钢板一侧均开设有多个钢筋鞘管孔,且钢筋鞘管孔均贯穿至竖钢板另一侧,两个所述组合梁本体之间通过组装机构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组合梁本体上表面相对一侧之间固定安装有定位连接机构。优选的,所述加强块包括固定安装在上钢板下表面的上加强板以及固定安装在下钢板上表面的下加强板,所述上加强板与所述下加强板之间固定安装有多个工字支撑钢,且工字支撑钢上端和下端均通过定位机构与上加强板下表面和下加强板上表面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定位机构包括分别开设在上加强板下表面和下加强板上表面的两个定位槽以及分别固定安装在工字支撑钢上端和下端的两个定位块,所述定位块均分别卡设在定位槽内。优选的,所述组装机构包括分别固定安装在两个所述组合梁本体相对一侧的两个组装板,两个所述组装板上均开设有多个安装孔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定位连接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两个所述组合梁本体上表面相对一侧的安装卡板,所述安装卡板两侧均开设有多个连接孔,所述安装卡板卡设在两个所述组合梁本体上表面相对一侧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便于组装的建筑钢结构组合梁,有益效果在于:该便于组装的建筑钢结构组合梁通过上加强板、下加强板以及工字支撑钢等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能够大幅度增加对组合梁本体的支撑强度,进而极大地增强了其整体结构强度、结构稳定性和结构牢固性,同时,工字支撑钢的强度大约要比与其高度和截面积相同的矩形截面梁强过一倍,不仅节省了生产原料,还会大大增加其支撑强度,而且,该组合梁通过设置钢筋鞘管孔,从而方便了工人将PC钢丝插入钢筋鞘管孔中,该种设计不仅使得该组合梁本体的结构更加稳定紧凑,而且方便了将两个组合梁本体组合在一起,有利于提高组装的效率和结构稳定性,具备极强的实用性能,值得推广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便于组装的建筑钢结构组合梁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便于组装的建筑钢结构组合梁的结构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便于组装的建筑钢结构组合梁的两个组装板的结构连接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便于组装的建筑钢结构组合梁的加强块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组合梁本体1、上钢板2、安装卡板3、连接孔4、安装孔5、组装板6、加强块7、下钢板8、竖钢板9、钢筋鞘管孔10、上加强板11、定位块12、定位槽13、工字支撑钢14、下加强板15。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4,一种便于组装的建筑钢结构组合梁,包括两个组合梁本体1、两个上钢板2、两个下钢板8以及两个竖钢板9,竖钢板9均位于组合梁本体1中部,上钢板2均位于组合梁本体1上部并固定安装在竖钢板9上端,下钢板8均位于组合梁本体1下部并固定安装在竖钢板9下端,竖钢板9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加强块7,且加强块7均位于上钢板2和下钢板8之间,加强块7包括固定安装在上钢板2下表面的上加强板11以及固定安装在下钢板8上表面的下加强板15,上加强板11和下加强板15均为Q460高强度钢板,从而能够大大增强对组合梁本体1的支撑作用,大幅度增加组合梁本体1的强度。上加强板11与下加强板15之间固定安装有多个工字支撑钢14,且工字支撑钢14上端和下端均通过定位机构与上加强板11下表面和下加强板15上表面固定连接,工字支撑钢14的强度大约要比与其高度和截面积相同的矩形截面梁强过一倍,不仅节省了生产原料,还会大大增加其支撑强度,因此,通过上加强板11、下加强板15以及工字支撑钢14之间的作用和特性,从而能够大幅度增加对组合梁本体1的支撑强度,进而极大地增强了其整体结构强度、结构稳定性和结构牢固性,具备极强的实用性能,值得推广。定位机构包括分别开设在上加强板11下表面和下加强板15上表面的两个定位槽13以及分别固定安装在工字支撑钢14上端和下端的两个定位块12,定位块12均分别卡设在定位槽13内,通过定位块12和定位槽13之间的相互配合,从而能够有利于对工字支撑钢14进行精准定位安装,确保无缝贴合安装。竖钢板9一侧均开设有多个钢筋鞘管孔10,且钢筋鞘管孔10均贯穿至竖钢板9另一侧,两个组合梁本体1之间通过组装机构固定连接,组装机构包括分别固定安装在两个组合梁本体1相对一侧的两个组装板6,两个组装板6上均开设有多个安装孔5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通过设置钢筋鞘管孔10,从而方便了工人将PC钢丝插入钢筋鞘管孔10中,该种设计不仅使得该组合梁本体1的结构更加稳定紧凑,而且方便了将两个组合梁本体1组合在一起,再通过组装板6以及安装孔5,安装上螺栓即可将两个组合梁本体1组装固定起来,加快了组装的效率,提高了组装的牢固性。两个组合梁本体1上表面相对一侧之间固定安装有定位连接机构,定位连接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两个组合梁本体1上表面相对一侧的安装卡板3,安装卡板3两侧均开设有多个连接孔4,安装卡板3卡设在两个组合梁本体1上表面相对一侧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组装两个组合梁本体1时,可先通过安装卡板3将两个组合梁本体1组合在一起,再通过螺栓进行固定,该种设计能够降低组装的误差,确保两个组合梁本体1平整地组装在一起,有利于提高组装的稳定和牢固。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组装的建筑钢结构组合梁,包括两个组合梁本体(1)、两个上钢板(2)、两个下钢板(8)以及两个竖钢板(9),所述竖钢板(9)均位于所述组合梁本体(1)中部,所述上钢板(2)均位于所述组合梁本体(1)上部并固定安装在竖钢板(9)上端,所述下钢板(8)均位于所述组合梁本体(1)下部并固定安装在竖钢板(9)下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竖钢板(9)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加强块(7),且加强块(7)均位于上钢板(2)和下钢板(8)之间,所述竖钢板(9)一侧均开设有多个钢筋鞘管孔(10),且钢筋鞘管孔(10)均贯穿至竖钢板(9)另一侧,两个所述组合梁本体(1)之间通过组装机构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组合梁本体(1)上表面相对一侧之间固定安装有定位连接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组装的建筑钢结构组合梁,包括两个组合梁本体(1)、两个上钢板(2)、两个下钢板(8)以及两个竖钢板(9),所述竖钢板(9)均位于所述组合梁本体(1)中部,所述上钢板(2)均位于所述组合梁本体(1)上部并固定安装在竖钢板(9)上端,所述下钢板(8)均位于所述组合梁本体(1)下部并固定安装在竖钢板(9)下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竖钢板(9)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加强块(7),且加强块(7)均位于上钢板(2)和下钢板(8)之间,所述竖钢板(9)一侧均开设有多个钢筋鞘管孔(10),且钢筋鞘管孔(10)均贯穿至竖钢板(9)另一侧,两个所述组合梁本体(1)之间通过组装机构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组合梁本体(1)上表面相对一侧之间固定安装有定位连接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组装的建筑钢结构组合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块(7)包括固定安装在上钢板(2)下表面的上加强板(11)以及固定安装在下钢板(8)上表面的下加强板(15),所述上加强板(11)与所述下加强板(15)之间固定安装有多个工字支撑钢(14),且工字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大勇,宾江平,
申请(专利权)人:张大勇,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