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防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97746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9 09: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液压防卡装置,属于液压控制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液压防卡装置中,通过液压泵驱动液压泵轴上的液压泵小齿轮转动,小齿轮可以带动大齿圈转动,从而使得在大齿圈内固定连接的承重旋转筒转动,进而使得通过分瓣卡瓦座挂在承重旋转筒上的套铣管转动,由于液压泵轴的转动可控,所以可以避免出现套铣管因为长期禁止导致的粘卡现象,满足了复杂地质情况及深部裸眼取换套作业的需求。并且,承重旋转筒外设有锥形轴承以及止推轴承,可以分别限制承重旋转筒的径向运动和轴向运动,可以使得承重旋转筒仅能够进行旋转,不能左右上下摇晃,从而提高了该装置的稳定性。

Hydraulic anti-jamm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液压防卡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液压控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液压防卡装置。
技术介绍
当油田开发进入中后期,部分生产井套管受地表水侵腐蚀、岩石应力变化、作业损伤等因素影响,存在套管变形、套管腐蚀穿孔等情况,造成停井减产,同时也存在井喷失控及环境污染风险。目前治理套损井的方法可以是裸眼取换套管技术,该技术的实施过程可以做如下描述:封闭油层;下示踪管串;表套内割取部分油套;固井口导管;套宪裸眼段;适时内割、打捞套管;套铣过套损段;打捞出破损套管;下入新套管与原井套回接;打捞示踪管柱;套管试压;起套铣筒;通井、替泥浆以及完井。但在取换套作业过程中一些配套工具还存在缺失情况,尤其是采用套铣管套铣至过套损段后至套管回接工序期间,套铣管与裸眼段长期处于静止状态,受地层、泥浆性能、套管居中等客观条件限制,卡套铣管风险极大,一旦发生卡钻,解卡困难,严重的将导致油井的报废。所以亟需一种适用于取换套铣管作业的辅助防卡装置,来避免发生因套铣管长期静止而造成的粘卡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压防卡装置,能够解决相关技术中套铣管因长期静止造成的粘卡问题。所述技术方案如下:提供了一种液压防卡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分瓣卡瓦;承重旋转筒,所述承重旋转筒嵌套在所述分瓣卡瓦底面的凹槽内;所述承重旋转筒设置内腔,所述内腔用于为套铣管提供通道;承重组件,所述承重组件嵌套在所述承重旋转筒的外围;液压组件,所述液压组件固定连接在所述承重组件以及承重旋转筒上;>所述液压组件包括:大齿圈、液压泵小齿轮、传动键以及液压泵;所述大齿圈套装在所述承重旋转筒上;所述液压泵小齿轮通过齿轮卡嵌在所述大齿圈上;所述液压泵小齿轮套装在所述液压泵的泵轴上,并通过传动键固定;多个液压泵,对称固定连接在所述承重壳体上。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分瓣卡瓦包括两个等大的半锥体,所述两个等大的半锥体固定连接。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分瓣卡瓦的内壁均布横向铣齿及轴向铣齿;所述分瓣卡瓦的下表面设有开口向下的凹槽。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开口向下的凹槽的内侧均布齿形结构。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组件包括:承重壳体、止推轴承以及锥形轴承;所述承重壳体的左上端和右上端分别设有通孔,所述液压泵的泵轴穿过该通孔;所述承重壳体的内侧设有台肩型腔体;所述锥形轴承套装在所述承重旋转筒上,并嵌装在所述承重壳体的台肩型腔体上;止推轴承套装在所述承重旋转筒上,并嵌装在承重壳体的台肩型腔体上。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防尘帽套装在所述承重壳体的上端。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承重旋转筒外侧为均匀分布的齿形结构。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液压泵小齿轮套装在液压泵的泵轴上,并通过传动键固定,包括:所述液压泵小齿轮套装在液压泵的泵轴上,并通过传动键以及螺母固定。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传动键嵌装在所述液压泵的泵轴键槽内。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承重旋转筒的下端不伸出所述承重组件的下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液压泵驱动液压泵轴上的液压泵小齿轮转动,小齿轮可以带动大齿圈转动,从而使得在大齿圈内固定连接的承重旋转筒转动,进而使得通过分瓣卡瓦座挂在承重旋转筒上的套铣管转动,由于液压泵轴的转动可控,所以可以避免出现套铣管因为长期禁止导致的粘卡现象,满足了复杂地质情况及深部裸眼取换套作业的需求。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压防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压防卡装置,如图1所示,该液压防卡装置包括:分瓣卡瓦1、承重旋转筒2、承重壳体10、大齿圈6、液压泵小齿轮4、传动键5、以及液压泵7。(1)分瓣卡瓦1分瓣卡瓦1用于卡固套铣管,分瓣卡瓦1可以包括两个等大的半锥体,该两个半锥体固定连接,例如,该两个半锥体的上端分别开设通孔,该通孔处均设置内螺纹,该两个半锥体上的通孔内径一致,将螺栓旋紧在两个半锥体上的通孔内,便可以将该两个半锥体连接在一起,从而形成一个锥形的悬挂器,当套铣管伸入进这个锥形悬挂时,在套铣管重力的作用下以及承重旋转筒2的锥形腔的径向作用下,该锥形悬挂器卡固在该套铣管上,使得该套铣管可以固定在该装置上。可选地,分瓣卡瓦1的内壁均匀分布横向铣齿及轴向铣齿,下表面设有开口向下的凹槽,其中,分瓣卡瓦1下表面的开口向下的凹槽可以使得分瓣卡瓦1套装在承重组件上端,该承重组件见(2),均匀分布横向铣齿及轴向铣齿可以使得分瓣卡瓦1更加稳定的卡固在套铣管上,那么,当分瓣卡瓦1转动时,便可以带动套铣管转动,从而可以防止套铣管长期处于静止状态,进而可以避免发生因套铣管长期静止导致的粘卡现象。可选地,该开口向下的凹槽的内侧均布齿形结构,可以使得分瓣卡瓦1更加牢固的套装在承重组件的上端。(2)承重旋转筒2承重旋转筒2用于承受分瓣卡瓦1以及液压组件带来的压力,并且还用于带动套铣管转动,承重旋转筒2的上端嵌套在分瓣卡瓦1底面的凹槽内。承重旋转筒2设有内腔,该内腔用于为套铣管提供通道,当套铣管需要卡固在该装置时,套铣管可以伸入该内腔内,以便该套铣管可以卡固在该装置上。可选地,承重旋转筒2的顶端外侧为均匀分布的齿形结构,承重旋转筒2的顶端的齿形结构可以与分瓣卡瓦1底面的凹槽内的齿形结构相配合,使得分瓣卡瓦1可以更加稳固的嵌套在承重旋转筒2的上端,那么,当承重旋转筒2转动时,便可以带动瓣卡瓦1转动。可选地,承重旋转筒2的下端不伸出该承重组件的下端,也即是,承重旋转筒2的下端不伸出承重壳体10的下端,那么,当该装置静置时,该装置可以平稳静置,并且承重旋转筒2在承重壳体10的内部,可以防止重旋转筒2被该装置以外的东西磨损。可选地,承重旋转筒2的上端的内腔为锥形,所述锥形腔一方面用于使分瓣卡瓦1通锥挂在承重头2上,另一方面用于提供径向作用力,例如,由两瓣半锥体组成的分瓣卡瓦1下端的外壁为外锥面,承重头2上端的锥形腔的内壁为内锥面,分瓣卡瓦1下端的外锥面与承重头2上端的内锥面相互配合,当分瓣卡瓦1座挂在承重头2上时,分瓣卡瓦1下端的外锥面与承重头2上端的内锥面可以贴合在一起,那么,当套铣管通过分瓣卡瓦1座挂在承重头2上时,在套铣管的重力作用以及承重头2上端的锥形腔的径向作用下,分瓣卡瓦1可以卡固在套铣管上。(3)承重组件承重组件用于承受整个装置以及卡固的套铣管的重量,并且还可以带动分瓣卡瓦1转动,承重组件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压防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n分瓣卡瓦(1);/n承重旋转筒(2),所述承重旋转筒(2)嵌套在所述分瓣卡瓦(1)底面的凹槽内;/n所述承重旋转筒(2)设置内腔,所述内腔用于为套铣管提供通道;/n承重组件,所述承重组件嵌套在所述承重旋转筒(2)的外围;/n液压组件,所述液压组件固定连接在所述承重组件以及承重旋转筒(2)上;/n所述液压组件包括:大齿圈(6)、液压泵小齿轮(4)、传动键(5)以及液压泵(7);/n所述大齿圈(6)套装在所述承重旋转筒(2)上;/n所述液压泵小齿轮(4)通过齿轮卡嵌在所述大齿圈(6)上;/n所述液压泵小齿轮(4)套装在所述液压泵(7)的泵轴上,并通过传动键(5)固定;/n多个液压泵(7),对称固定连接在所述承重壳体(10)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压防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分瓣卡瓦(1);
承重旋转筒(2),所述承重旋转筒(2)嵌套在所述分瓣卡瓦(1)底面的凹槽内;
所述承重旋转筒(2)设置内腔,所述内腔用于为套铣管提供通道;
承重组件,所述承重组件嵌套在所述承重旋转筒(2)的外围;
液压组件,所述液压组件固定连接在所述承重组件以及承重旋转筒(2)上;
所述液压组件包括:大齿圈(6)、液压泵小齿轮(4)、传动键(5)以及液压泵(7);
所述大齿圈(6)套装在所述承重旋转筒(2)上;
所述液压泵小齿轮(4)通过齿轮卡嵌在所述大齿圈(6)上;
所述液压泵小齿轮(4)套装在所述液压泵(7)的泵轴上,并通过传动键(5)固定;
多个液压泵(7),对称固定连接在所述承重壳体(10)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瓣卡瓦(1)包括两个等大的半锥体,所述两个等大的半锥体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瓣卡瓦(1)的内壁均布横向铣齿及轴向铣齿;
所述分瓣卡瓦(1)的下表面设有开口向下的凹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向下的凹槽的内侧均布齿形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健张康卫彭军张宏峰袁龙王小兵邹立业姜艳于峰董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