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式清淤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977019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9 09: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斗式清淤系统,解决了常规清淤设备的工艺施工工效低的问题;斗式清淤系统,包括承重平台、抓斗组件、挖斗组件、定位桩组件和锚缆组件,承重平台一端设有抓斗组件,承重平台另一端设有挖斗组件,定位桩组件有若干个并均滑动设置在承重平台上,锚缆组件设置在承重平台上;抓斗组件包括旋转台、控制台、支撑臂、线缆和抓斗,旋转台一端转动设置在承重平台上,旋转台另一端与控制台相连,支撑臂转动设置在控制台上,线缆一端缠绕在支撑臂的近控制台端上,线缆另一端绕过支撑臂的远控制台端并与抓斗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斗式清淤系统通过抓斗组件和挖斗组件的设置同时进行河道淤泥的清理,提高了清淤的效率。

Bucket desilting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斗式清淤系统
本技术属于清淤设备
,具体涉及斗式清淤系统。
技术介绍
大渡河是长江支流岷江的最大支流,大渡河流域内地形复杂,经川西北高原、横断山地东北部和四川盆地西缘山地,大渡河上游上段为冬冷夏凉,全年少雨的高原山地气候,年降水量500-750毫米,以降雪为主,积雪期可达5个月。其余地区属季风气候,一般具冬暖、夏热、湿润多雨的特征,年降水量1000毫米,泸定、石棉右岸地区1200-1500毫米,下游部分地区可到1400-1900毫米。暴雨多集中于中、下游地区的5-9月,7、8两月尤为突出。由于大渡河枕头坝一级电站河道区域不通航,且现场水流流速大,水位变化落差大、时间不固定,因而采用常规组合舶拼装后安装常规清淤设备的工艺施工工效低,且难以满足现场恶劣的工况,安全风险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斗式清淤系统,解决了常规清淤设备的工艺施工工效低的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斗式清淤系统,包括承重平台、抓斗组件、挖斗组件、定位桩组件和锚缆组件,所述承重平台一端设有所述抓斗组件,承重平台另一端设有所述挖斗组件,所述定位桩组件有若干个并滑动设置在承重平台上,所述锚缆组件设置在承重平台上;所述抓斗组件包括旋转台、控制台、支撑臂、线缆和抓斗,所述旋转台一端转动设置在承重平台上,旋转台另一端与所述控制台相连,所述支撑臂转动设置在控制台上,所述线缆一端缠绕在支撑臂的近控制台端上,线缆另一端绕过支撑臂的远控制台端并与抓斗相连;所述挖斗组件包括连接台、机械臂、挖斗和破碎锤,所述连接台转动设置在承重平台上,所述挖斗或破碎锤通过所述机械臂与连接台相连。优选地,所述承重平台由若干个平底方驳组成。优选地,所述承重平台上还设有发电机组和油料仓,所述发电机组和所述油料仓均设置在承重平台上。优选地,所述定位桩组件包括定位桩和支撑架,所述支撑架设置在所述承重平台上并夹持所述定位桩,定位桩滑动设置在支撑架上,且定位桩的上端设有限位件。优选地,所述支撑架下端与所述承重平台相连,支撑架上端设有与所述限位件相匹配的限位块。优选地,所述锚缆组件包括若干个锚机,且所述锚机设置在所述承重平台的端部。优选地,所述锚机为双向转动式锚机。优选地,所述抓斗为多瓣式抓斗。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斗式清淤系统通过抓斗组件和挖斗组件的设置同时进行河道淤泥的清理,提高了清淤的效率,且通过抓斗与挖斗相互配合将难以处理的淤泥、碎石等清理,增加了清理范围;承重平台通过多个平底方驳拼接为一个整体,提高了承重平台转运的便捷性,同时增加了占地面积和整体重量,适应现场工况,增加安全性;通过定位桩组件与锚缆组件相互配合实现了承重平台的位置固定,保证淤泥清理过程中承重平台的稳定性,同时锚缆组件还可以用于辅助承重平台的移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公开的某些实施方式,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是本斗式清淤系统的工作状态意图。图2是本斗式清淤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承重平台;2-抓斗组件;21-旋转台;22-控制台;23-支撑臂;24-线缆;25-抓斗;3-挖斗组件;31-连接台;32-机械臂;33-挖斗;4-发电机组;5-油料仓;6-定位桩组件;61-定位桩;62-支撑架;7-锚缆组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阐述。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斗式清淤系统,包括承重平台1、抓斗组件2、挖斗组件3、定位桩组件6和锚缆组件7,所述承重平台1一端设有所述抓斗组件2,承重平台1另一端设有所述挖斗组件3,所述定位桩组件6有若干个并滑动设置在承重平台1上,所述锚缆组件7设置在承重平台1上;所述抓斗组件2包括旋转台21、控制台22、支撑臂23、线缆24和抓斗25,所述旋转台21一端转动设置在承重平台1上,旋转台21另一端与所述控制台22相连,所述支撑臂23转动设置在控制台22上,所述线缆24一端缠绕在支撑臂23的近控制台端上,线缆24另一端绕过支撑臂23的远控制台端并与抓斗25相连;所述挖斗组件3包括连接台31、机械臂32、挖斗33和破碎锤,所述连接台31转动设置在承重平台1上,所述挖斗33或破碎锤通过所述机械臂32与连接台31相连。本斗式清淤系统使用时,根据所需要清理的河段位置,将本斗式清淤系统运输至待清理河段的附近并将承重平台1拼接后放入河道内,进一步将抓斗组件2、挖斗组件3、定位桩组件6和锚缆组件7安装在承重平台1上,进而通过拖船拖动将承重平台1拖动至待清理河段上,下放定位桩61将承重平台1设置在待清理河段上。承重平台1的位置设置后,启动抓斗组件2和挖斗组件3进行河底淤泥的清理,具体而言,对于抓斗组件2,工作人员进入控制台22内控制抓斗组件2的工作,即旋转台21的旋转、支撑臂23上线缆24的收放和抓斗25的开闭,进而完成对不同位置的淤泥的清理;对于挖斗组件3,工作人员进入连接台31内控制挖斗组件3的工作,即连接台31的旋转和机械臂32的运动,进而完成对不同位置的淤泥的清理。同时,为了减轻自重,没有在承重平台1上设置盛放淤泥的收纳槽或者类似的结构,故还需要运渣船用以运输挖出的淤泥,运渣船将淤泥转运至河岸后通过运输车将淤泥运送至指定的弃渣场。进一步,破碎锤是工程施工中用于破碎石块和岩石的装置,在本斗式清淤系统中,在水位较低时,将挖斗组件3上的挖斗33替换为破碎锤对河道内的孤石和大块石进行破碎,进而将碎石清理,消除了水底礁石,保保障了来往通航船只的航行安全,减小了触礁的可能性。在本公开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承重平台1可以构造为任意合适的结构。作为一种选择,所述承重平台1由若干个平底方驳组成。平底方驳设备简单、吃水浅、载货量大,在拖船的拖动下可航行于狭窄水道和浅水航道,进一步,也可以在平底方驳上增设推进装置使承重平台1具备一定的自航能力。承重平台1通过多个平底方驳拼接而成,在陆上运输承重平台1时占用空间减小,可选择的运输工具增加,方便了转运,同时对于大落差的河流,避免了承重平台1在航行过程中出现安全问题,拓宽了使用范围;而且,由于承重平台1在组装后的面积大,在实现河道清淤的基础上,可安装的设备增加,可容纳的工作人员增加,拓展了本斗式清淤系统的使用范围。作为一种选择,所述承重平台1上还设有发电机组4和油料仓5,所述发电机组4和所述油料仓5均设置在承重平台1上。油料仓5为发电机组4提供燃料以保证发电机组4的正常工作,发电机组4为抓斗组件2和挖斗组件3供电。在本公开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定位桩组件6可以构造为任意合适的结构。作为一种选择,所述定位桩组件6包括定位桩61和支撑架62,所述支撑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斗式清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承重平台(1)、抓斗组件(2)、挖斗组件(3)、定位桩组件(6)和锚缆组件(7),所述承重平台(1)一端设有所述抓斗组件(2),承重平台(1)另一端设有所述挖斗组件(3),所述定位桩组件(6)有若干个并滑动设置在承重平台(1)上,所述锚缆组件(7)设置在承重平台(1)上;/n所述抓斗组件(2)包括旋转台(21)、控制台(22)、支撑臂(23)、线缆(24)和抓斗(25),所述旋转台(21)一端转动设置在承重平台(1)上,旋转台(21)另一端与所述控制台(22)相连,所述支撑臂(23)转动设置在控制台(22)上,所述线缆(24)一端缠绕在支撑臂(23)的近控制台端上,线缆(24)另一端绕过支撑臂(23)的远控制台端并与抓斗(25)相连;/n所述挖斗组件(3)包括连接台(31)、机械臂(32)、挖斗(33)和破碎锤,所述连接台(31)转动设置在承重平台(1)上,所述挖斗(33)或破碎锤通过所述机械臂(32)与连接台(31)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斗式清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承重平台(1)、抓斗组件(2)、挖斗组件(3)、定位桩组件(6)和锚缆组件(7),所述承重平台(1)一端设有所述抓斗组件(2),承重平台(1)另一端设有所述挖斗组件(3),所述定位桩组件(6)有若干个并滑动设置在承重平台(1)上,所述锚缆组件(7)设置在承重平台(1)上;
所述抓斗组件(2)包括旋转台(21)、控制台(22)、支撑臂(23)、线缆(24)和抓斗(25),所述旋转台(21)一端转动设置在承重平台(1)上,旋转台(21)另一端与所述控制台(22)相连,所述支撑臂(23)转动设置在控制台(22)上,所述线缆(24)一端缠绕在支撑臂(23)的近控制台端上,线缆(24)另一端绕过支撑臂(23)的远控制台端并与抓斗(25)相连;
所述挖斗组件(3)包括连接台(31)、机械臂(32)、挖斗(33)和破碎锤,所述连接台(31)转动设置在承重平台(1)上,所述挖斗(33)或破碎锤通过所述机械臂(32)与连接台(31)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斗式清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平台(1)由若干个平底方驳组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守宁
申请(专利权)人:国电大渡河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国电大渡河沙坪水电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