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纱线镀膜的腔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7540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9 09: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适用于纱线镀膜的腔体,其包含一导纱件、一放纱轮、一冰水轮以及一卷纱轮,该冰水轮介于该放纱轮与该卷纱轮之间;该导纱件具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导引部;而该放纱轮的线头的一端先经卷绕于该冰水轮与该导纱件的多个导引部后,再卷绕于该卷纱轮上;由此,从而达到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欲主张的优化纱线镀膜工艺的功效及其目的。

Cavity for yarn coat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适用于纱线镀膜的腔体
本专利技术涉及镀膜腔体的
,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纱线镀膜的腔体。
技术介绍
一般在织物(例如:纱线等)表面上进行金属镀膜的工序之后,除将可预期性的增加织物整体的防潮性、泼水性、抗菌性、防紫外线与阻燃性等机能之外,还能有效地提高织物的耐用性与附加价值。然而,当织物在进行金属镀膜的工序时,虽可通过化学液体浸泡、涂覆或者电镀等技术来完成,但相对地,也会产生工艺废水,进而衍生环境污染等问题。故而,为了改善前述所提因化学液体进行金属镀膜后所衍生的环境污染问题,业界中便相继提出改善方案,例如中国专利技术专利证书号第CN-204898062U号所揭露的一种适用于布料与纱线的真空镀膜机,是在一真空腔体(图3)内,将欲进行镀膜的纱线经由一盘头(图5)来穿接至用以支撑带动布料的一滚轮组件(图4);而通过设置介于该盘头(图5)与该滚轮组件(图4)之间的一钢扣(图6),用以迫紧纱线暨调节纱线的疏密度;而通过设置在该滚轮组件(图4)上方的一真空镀膜装置(图7),用以针对欲镀膜的纱线进行镀膜工序。承上,虽然,此种适用于布料与纱线的真空镀膜机能够大幅改善一般已知金属镀膜工艺所衍生的环境污染疑虑;然而,却在进行镀膜工序时,为了要提升纱在线的镀膜均匀厚薄度,则须将进行镀膜的纱线往返多次镀膜行程,始能达到预期设定的镀膜均匀厚薄度;因此,除了费时之外,又容易在纱线往返的过程中造成纱线松脱或断裂等现象。综上,至于要如何在适用于纱线的真空镀膜机或其部件上进行改良,进而有效地改善前述的问题,实为本专利技术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前,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优化纱线镀膜工艺、防止待加工物(例如:纱线等)进行镀膜工序时所产生松脱或断裂现象的腔体及其部件。而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腔体,包含一导纱件、一放纱轮、一冰水轮以及一卷纱轮,该冰水轮介于该放纱轮与该卷纱轮二者构件之间。而该导纱件具有多个导引部,其中,该放纱轮的线头的一端先经卷绕于该冰水轮与该导纱件的多个导引部后,再卷绕于该卷纱轮上。较佳地,这些多个导引部皆为限位凹口,而任意两个该导引部之间通过一齿段连接。较佳地,这些多个导引部皆为环形凹口,而任意两个该导引部之间夹设一间隔部。较佳地,这些多个导引部皆为环形轮件并枢设于该导纱件,而任意两个该导引部之间夹设一间隔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的一腔体部分构件立体示意图;图3为图1的一腔体另一部分构件的立体示意图;图4为图3的前视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应用暨俯视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应用暨立体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另一导纱件立体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又一导纱件立体示意图。图中:待加工物10腔体20容置空间21第一开孔201第二开孔203导纱件30、30A、30B导引部301、301A、301B齿段302间隔部302A、302B放纱轮31冰水轮33卷纱轮35张力轮37整纱轮39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4,乃本专利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所揭露的一种适用于纱线镀膜的腔体20。而该腔体20中的各部件皆受该腔体20中的一微处理单元(图中未标)所电性控制。而该腔体20为具有真空工艺所用的真空腔体。而该腔体20具有第一开孔201,以及相对于该第一开孔201的一第二开孔203,且外界得通过两个该开孔201、203而分别连通于该腔体20中的一容置空间21;而外部的一抽真空设备(图中未标)通过一管线(图中未标)相接至该第一开孔201而连通于该腔体20的容置空间21;而外部的一镀膜源(图中未标)通过该第二开孔203而连通对应于该腔体20的容置空间21。而该腔体20的容置空间21中设有两个导纱件30、一放纱轮31、一冰水轮33、一卷纱轮35、两个张力轮37以及一整纱轮39。该冰水轮33设置介于该放纱轮31与该卷纱轮35二者构件之间;而一该张力轮37设置介于该放纱轮31与该冰水轮33二者构件之间,另一该张力轮37设置介于该冰水轮33与该卷纱轮35二者构件之间,且两个该张力轮37皆邻近于该腔体20的第一开孔201的位置。而该整纱轮39设置介于另一该张力轮37与该卷纱轮35二者构件之间。而两个该导纱件30并排且平行设置于该冰水轮33为长轴向的一侧,且两个该导纱件30皆邻近于两个该张力轮37的位置。而值得一提的是,该腔体20的容置空间21中的各该轮件或部件的位置可依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且其数量也可依实际需求进行增减;此外,各该轮件或部件皆受该腔体20的微处理单元的电性控制而用以张撑或调整一待加工物10(例如:纱线等)的张力,进而避免在镀膜工序时所产生的松脱或断裂等现象。而两个该导纱件30为相背设置,且任一该导纱件30的长轴向具有间隔设置的多个导引部301,较佳地,任一该导引部301形成一限位凹口,用以提供该待加工物10(例如:纱线等)可被限位其中。而任意两个该导引部301之间通过一齿段302连接彼此,进而使得这些限位凹口皆形成两两相背设置。而值得一提的是,也可仅设置一该导纱件30即可。而该镀膜源通过该腔体20的第二开孔203正对应于该滚轮组件30的冰水轮33,且相对于两个该导纱件30的位置。此外,该镀膜源为具有真空工艺所用的真空镀膜装置,例如,以物理气相沈积(physicalvapordeposition,PVD)为主的蒸镀(evaporation)装置或溅镀(sputtering)装置;而进行真空镀膜时的镀膜材料可使用金属、金属氧化物或其聚合物的相关镀膜材料,其用意乃在于增加镀膜材料的选择性而能达成预期镀膜效果。而基于本专利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中所揭露的适用于纱线镀膜的腔体20,其所欲达成的功效在于:其一,具有优化纱线镀膜工艺的功效。请再参阅图2至图6,即,先让操作者将欲进行镀膜的相关轮件或部件装设于该腔体20的容置空间中,并将整捆的该待加工物10(例如:纱线等)套设于该放纱轮31中;接着,再将纱线头的一端先经卷绕在设置介于该放纱轮31与该冰水轮33二者构件之间的一该张力轮37,随即再一并绕设于该冰水轮33以及两个该导纱件30的多个导引部301多圈之后;接着,再将其绕设另一该张力轮37以及该整纱轮39之后,随即将其卷绕于该卷纱轮35上;接着,由于原先早已将该镀膜源正对应于该冰水轮33的关系,此时,当进行纱线镀膜工序时,使得覆设于该冰水轮33上的这些多个纱线段通过该镀膜源将镀膜材料覆设其上;较佳地,当该放纱轮31、该冰水轮33、该卷纱轮35以及两个该张力轮37进行作动时,即能依序地将该待加工物10剩余的纱线段疏导至该冰水轮33上用以进行镀膜工序;更佳地,若能进一步地使用伺服马达用以调节该整纱轮39的轴向高度或者来回扁平电缆的工序,将能提升该卷纱轮35在进行整顺纱线时的顺畅性。由此,从而达到本专利技术所欲主张的具有优化纱线镀膜工艺的技术功效及其目的。...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腔体,具有一开孔,使得外部的一抽真空设备通过该开孔而连通于该腔体内部,而该腔体内部包含:/n一导纱件、一放纱轮、一冰水轮以及一卷纱轮;该冰水轮介于该放纱轮与该卷纱轮二者构件之间;该导纱件设置于该冰水轮的一侧;而该导纱件具有多个导引部;其中,该放纱轮的线头一端先经卷绕于该冰水轮与该导纱件的多个导引部后,再卷绕于该卷纱轮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腔体,具有一开孔,使得外部的一抽真空设备通过该开孔而连通于该腔体内部,而该腔体内部包含:
一导纱件、一放纱轮、一冰水轮以及一卷纱轮;该冰水轮介于该放纱轮与该卷纱轮二者构件之间;该导纱件设置于该冰水轮的一侧;而该导纱件具有多个导引部;其中,该放纱轮的线头一端先经卷绕于该冰水轮与该导纱件的多个导引部后,再卷绕于该卷纱轮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腔体,其中,所述这些多个导引部皆为限位凹口,而任意两个该导引部之间通过一齿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腔体,其还包含一张力轮,而该放纱轮的线头的一端先经卷绕于该张力轮后,随即再一并卷绕于该冰水轮以及该导纱件的多个导引部,接着再卷绕于该卷纱轮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腔体,其中,所述这些多个导引部为环形凹口,而任意两个该导引部之间夹设一间隔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腔体,其还包含一张力轮,而该放纱轮的线头的一端先经卷绕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子凌何主亮郑国彬
申请(专利权)人:大永真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逢甲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