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微藻养殖自清理装置,包括瓶体,瓶体底部的瓶口处设置有带有阀杆的单向阀,阀杆向下延伸出瓶体;瓶体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清理透气单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优点在于结构巧妙,利用瓶体内养殖液的重力和瓶体中液位上方的空腔提供的浮力在养殖管内上升或下降,实现养殖管管壁的清理,还能保证瓶体与养殖管的气体流通性,完全避免现有清管器在使用时因存在负压、配重而导致加工成本高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对瓶体厚度要求低,对配重要求低(本自清理装置的总质量≤50g),大大降低了加工成本,使得每个养殖区的清管器成本可节约至少80%以上,大大节约了投资成本。
A self cleaning device for microalgae cul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藻养殖自清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微藻养殖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微藻养殖自清理装置。
技术介绍
微藻是一类在陆地、海洋分布广泛且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分辨出形态的自养植物。微藻细胞代谢能够产生多糖、蛋白质、色素等,代谢产物营养丰富,使其在食品、医药、基因工程和液体燃料等领域具有很好的开发前景。微藻的种类繁多且广泛分布在自然界中,不同种类之间的代谢产物差别很大,因而微藻养殖通常在封闭、透光的养殖管内,从养殖管底部通入灭菌后的高浓度二氧化碳或空气,从养殖管顶部排出氧气,以避免不同微藻品种出现交叉污染。在微藻养殖过程中,为防止微藻贴附在养殖管管壁上,常需要对养殖管进行定期清洁,而暂停生产进行清洁耗时长,降低了生产速度,增加养殖成本。在养殖微藻时,常先将养殖液用泵打入每个养殖管内,养殖一定时间后再收管混合,混合均匀后再重新注入每个养殖管内;如此重复循环养殖,使每个养殖管内的代谢产物基本保持一致。一些企业利用该特性,提出了一种清管器,包括中空结构的PET管体,管体的上下两端密封连接有清理部,清理部包括镂空支架和PP棉,两支架通过连接轴连接,使用时直接将清管器放入养殖管内,中空管体提供浮力,保证其随液位上升而上升,镂空支架提供重力,保证其随液位下降而下降,在清管器上升或下将时清理部与管壁摩擦,实现了管壁的清理,如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107022474A公开了一种清管器和微藻养殖装置。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管体由PET材质制成,管体内封装有提供浮力的空气,养殖过程中管体内空气中的水气易凝聚成水珠后使管体出现负压,进而导致管体出现干瘪变形,使清管器失去清理作用。在实际加工时,为避免中空管体因负压而出现变形,管体的加工厚度通常很厚,同时为保证清管器能够随养殖管内液位下降而下降,清管器的配重重量至少在500g以上,使得每个清管器的加工成本在10元以上。现有每个养殖区(约为一万平方米)的养殖管数量高达10万根以上,即每个微藻养殖区至少需要10万个清管器,因而每个养殖区清管器的投资成本至少在100万元以上,投资成本高。同时现有清管器的中空管体一旦漏气,养殖液将会灌入管体内,使得清管器能够提供的浮力发生变化,导致其沉在养殖管底部而失去清理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巧妙、加工成本低、清理效果好的微藻养殖自清理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下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所述的微藻养殖自清理装置,包括瓶体,所述瓶体底部的瓶口处设置有带有阀杆的单向阀,所述阀杆向下延伸出瓶体,瓶体的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清理透气单元。所述清理透气单元包括套装在所述瓶体上的摩擦部,位于所述摩擦部上方的瓶体侧壁上沿其周向间隔开设有上进出孔,位于摩擦部下方的瓶体侧壁上沿其周向间隔开设有下进出孔。所述瓶体侧壁与养殖管的管壁间隙配合,所述摩擦部与所述养殖管管壁摩擦配合。所述阀杆为重力杆。本技术优点在于结构巧妙,不仅利用瓶体内养殖液的重力和瓶体中液位上方的空腔提供的浮力在养殖管内上升或下降,实现养殖管管壁的清理,还能保证瓶体与养殖管的气体流通性,完全避免现有清管器在使用时因存在负压、配重而导致加工成本高的技术问题;对瓶体厚度要求低,对配重要求低(本自清理装置的总质量≤50g),大大降低了加工成本,使得每个养殖区的清管器成本可节约至少80%以上,大大节约了投资成本。具体地,向养殖管内注入含有微藻的养殖液时,单向阀受力使瓶体的瓶口处于打开状态,养殖液由瓶口进入瓶体内,当瓶体达到平衡时瓶体内的液位不再上升,瓶体内液位上方的空腔提供浮力,使得瓶体随液位上升而上升,使得瓶体漂浮在养殖管液面上;当养殖管排放养殖液时,瓶体内的养殖液提供重力,重力使瓶体随养殖管的液位下降而下降,养殖液排放至养殖管底部时,阀杆底部触底使瓶口处于打开状态,瓶体内的养殖液由瓶口完全流出,瓶体上升或下降过程中橡胶圈摩擦养殖管的管壁,将管壁上贴附的微藻及营养物质清理下来。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所示,本技术所述的微藻养殖自清理装置,包括与养殖管7管壁间隙配合的瓶体1,不仅能够防止瓶体1左右摇晃,还能保证瓶体1在养殖管7内顺利上升或下降;瓶体1底部的瓶口处设置有带有阀杆2的单向阀3(实际制造时,单向阀3为带有阀杆2的封堵塞,封堵塞活动放置在瓶口处,阀杆2为重力杆,既具有配重作用,还为触底开瓶提供支撑力),阀杆2向下延伸出瓶体1,当向养殖管7内注入养殖液时,阀杆2带动阀体上升,使瓶口处于打开状态,便于进液;瓶体1的侧壁上设置有一个清理透气单元(当然根据实际需求,清理透气单也可以是两个或三个),不仅具有清理作用,还具有透气作用,保证高浓度二氧化碳或空气在养殖管7内的流通性能。实际制造时,清理透气单元包括套装在瓶体1上的摩擦部4(实际制造时,摩擦部4可以为橡胶圈,),瓶体1的侧壁外表面开设有环形槽,摩擦部4固定安装在环形槽内,摩擦部4可以是固定安装在环形槽内的橡胶圈(当然还可以是其他柔性材质或硬质材质制成的环状摩擦圈),摩擦部4与养殖管7管壁摩擦配合,确保能够将管壁上的微藻清理下来;位于摩擦部4上方的瓶体1侧壁上沿其周向间隔开设有上进出孔5(为实现快速换气,上进出气孔5也可以是上下间隔设置的两圈),位于摩擦部4下方的瓶体1侧壁上沿其周向间隔开设有下进出孔6(为实现快速换气,下进出孔6也可以是上下间隔设置的两圈),养殖管7内的高浓度二氧化碳(或空气)由养殖管7底部进入,经过瓶体1时高浓度二氧化碳(或空气)由下进出孔6进入瓶体1,然后再由上进出气孔出瓶体1,保证高浓度二氧化碳(或空气)在养殖管7内的流通性。本技术的具体工作过程和原理如下:将本技术所述的微藻养殖自清理装置放入养殖管7内当向养殖管7内注入含有微藻的养殖液时,阀杆2在养殖液的冲击下将单向阀3顶开,养殖液由瓶体1底部的瓶口进入瓶体1内,当瓶体1达到平衡时,瓶体1内的液位不再上升,单向阀3自动密封封堵瓶口,瓶体1内液位上方的空腔提供浮力,使得瓶体1随7养殖管内液位的上升而上升,最后漂浮在养殖管7的液面上,瓶体1上升过程中摩擦部4摩擦养殖管7的管壁,将管壁上附着的微藻清理下来;当从养殖管7底部排放含有微藻的养殖液时,养殖管7内的液位下降,瓶体1内养殖液提供的重力使其随养殖管7内液位的下降而下降,当瓶体1下降至养殖管7底部时阀杆2触底将单向阀3顶开,瓶体1内的养殖液从瓶口快速流出,瓶体1下降过程中摩擦部4摩擦养殖管7的管壁,将养殖管7管壁上的微藻清理下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藻养殖自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瓶体(1),所述瓶体(1)底部的瓶口处设置有带有阀杆(2)的单向阀(3),所述阀杆(2)向下延伸出瓶体(1);瓶体(1)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清理透气单元。/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藻养殖自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瓶体(1),所述瓶体(1)底部的瓶口处设置有带有阀杆(2)的单向阀(3),所述阀杆(2)向下延伸出瓶体(1);瓶体(1)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清理透气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藻养殖自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理透气单元包括套装在所述瓶体(1)上的摩擦部(4),位于所述摩擦部(4)上方的瓶体(1)侧壁上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晓东,
申请(专利权)人:孙晓东,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