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黑臭河道底泥堆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973740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9 08: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黑臭河道底泥堆肥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内部的顶端设有漏斗腔,漏斗腔下方的装置本体内部设有强制脱水腔,强制脱水腔下方的装置本体内部设有堆肥腔,所述强制脱水腔内部的中间位置处焊接有锥形筒,且锥形筒的顶端与漏斗腔连通,锥形筒的底端与堆肥腔连通,所述强制脱水腔两侧的装置本体侧壁焊接有固定板,固定板的顶部固定有气体净化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强制脱水腔下方的装置本体内部设置堆肥腔,堆肥腔内部焊接过滤板,过滤板上等间距设置滤孔,且滤孔的孔径为0.4mm~1mm,推板一侧的装置本体侧壁安装门体,对底泥进行再一次滤水,进行底泥堆肥,实现底泥的资源化利用,同时便于将推肥后的底泥取出,使用方便。

A sludge composting device for black and smelly riv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黑臭河道底泥堆肥装置
本技术涉及黑臭河道底泥堆肥装置
,具体为一种黑臭河道底泥堆肥装置。
技术介绍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的加剧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水资源的需求急剧增加,与此同时,由于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湖泊中,排入的污染物以及垃圾的大量沉积使得河道淤泥层急剧增厚,水容量急剧减小,造成河流溶解氧不足,水体发黑发臭,而这一现象在我国城市水环境问题中非常普遍,且呈发展态势。众所周知,黑臭河水会危害当地居民的身体健康、加剧水资源危机、影响生态环境的和谐美观,由此看出河流污染对城市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的约束作用己日益明显,水污染治理己迫在眉睫。目前,国内外处理黑臭河道的技术方法多种多样,按其处理原理差异区分,可分为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三大类,物理法分为截流、底泥清淤、引水调水等;化学法包括化学絮凝、化学除藻、重金属化学固定等;生物法有曝气复氧、微生物菌剂、微生物促生剂、基质竞争抑制剂、生物膜、水生植物修复等方法,这一系列的处理方法中,唯有物理法见效快并且对环境无二次污染,常用的物理法处理黑臭河道是利用清淤装置将河道中的底泥从水体中抽出,然后对底泥进行资源化利用,比较常见的有底泥堆肥,但是时,底泥堆肥都需要将底泥进行脱水,但是目前基本都是通过脱水装置或者过滤、沉淀的方式,进行脱水后堆肥,这种方式脱水十分缓慢,堆肥施工周期长,不能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黑臭河道底泥堆肥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黑臭河道底泥堆肥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内部的顶端设有漏斗腔,漏斗腔下方的装置本体内部设有强制脱水腔,强制脱水腔下方的装置本体内部设有堆肥腔,所述强制脱水腔内部的中间位置处焊接有锥形筒,且锥形筒的顶端与漏斗腔连通,锥形筒的底端与堆肥腔连通,所述强制脱水腔两侧的装置本体侧壁焊接有固定板,固定板的顶部固定有气体净化箱,气体净化箱的顶部设有出气管,气体净化箱的内部设有活性炭层,所述气体净化箱一侧的固定板顶部安装有吸风机,吸风机的输出管末端延伸至气体净化箱内部,吸风机的输入管末端延伸至强制脱水腔内部一侧固定有吸风罩,漏斗腔上方的装置本体顶部中间位置处安装有电机,电机的输出端延伸至漏斗腔内部固定连接有转轴,转轴远离电机的一端延伸至锥形筒内部底端,所述锥形筒内侧的转轴外侧焊接有螺旋搅拌叶,所述堆肥腔内部焊接有过滤板,过滤板上方的装置本体侧壁安装有固定架,固定架内侧的一端安装有液压伸缩杆,液压伸缩杆的输出端延伸至堆肥腔内部固定连接有推板,所述堆肥腔与锥形筒连通位置处的内部设有凹槽,凹槽内部的一侧通过铰接轴铰接有密封板,密封板一侧与凹槽一侧之间设有密封垫,密封板的一侧设有卡槽,所述凹槽一侧的内部设有滑槽,滑槽内部通过滑轨安装有与卡槽相互匹配的“L”型卡板。优选的,所述推板一侧的装置本体侧壁安装有门体。优选的,所述密封板一侧与凹槽一侧之间设有密封垫。优选的,所述锥形筒侧壁等间距设有多个透水孔,且透水孔的孔径为1mm~1.15mm。优选的,所述过滤板上等间距设有滤孔,且滤孔的孔径为0.4mm~1mm。优选的,所述螺旋搅拌叶与锥形筒相互匹配并与锥形筒内侧壁贴合。优选的,所述强制脱水腔与堆肥腔顶部一侧的装置本体侧壁皆安装有第一排水管,第一排水管上安装有阀门。优选的,所述电机一侧的装置本体顶部安装有污泥管,污泥管的一端延伸至漏斗腔内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黑臭河道底泥堆肥装置通过在强制脱水腔下方的装置本体内部设置堆肥腔,强制脱水腔内部的中间位置处焊接锥形筒,锥形筒侧壁等间距设置多个透水孔,且透水孔的孔径为1mm~1.15mm,漏斗腔上方的装置本体顶部中间位置处安装电机,电机的输出端延伸至漏斗腔内部固定连接转轴,转轴的一端延伸至锥形筒内部底端,锥形筒内侧的转轴外侧焊接螺旋搅拌叶,螺旋搅拌叶与锥形筒相互匹配并与锥形筒内侧壁贴合,堆肥腔与锥形筒连通位置处的内部设置凹槽,凹槽内部的一侧通过铰接轴铰接密封板,密封板一侧与凹槽一侧之间设置密封垫,密封板的一侧设置卡槽,凹槽一侧的内部设置滑槽,滑槽内部通过滑轨安装有与卡槽相互匹配的“L”型卡板,并在固定架内侧的一端安装有液压伸缩杆,液压伸缩杆的输出端延伸至堆肥腔内部固定连接推板,驱动液压伸缩杆,使液压伸缩杆带动推板移动,当推板移动至凹槽下方时,会推动密封板将锥形筒底部进行密封,这时推动“L”型卡板对密封板进行固定,然后通过污泥管向漏斗腔内部注入底泥,当底泥达到合适的量后停止注泥,并启动电机,电机的输出轴转动带动转轴转动,由于锥形筒内侧的转轴外侧焊接螺旋搅拌叶,螺旋搅拌叶与锥形筒相互匹配并与锥形筒内侧壁贴合,锥形筒侧壁等间距设置多个透水孔,且透水孔的孔径为1mm~1.15mm,所以锥形筒内侧的转轴外侧焊接螺旋搅拌叶就会搅动底泥,给底泥有一个向下的压力并带动底泥旋转,产生一个离心力,使底泥的中水分通过锥形筒侧壁等间距设置多个透水孔进入强制脱水腔内部,实现底泥脱水,缩短了底泥资源化利用工期,通过在强制脱水腔两侧的装置本体侧壁焊接固定板,固定板的顶部固定气体净化腔,气体净化腔的内部设置活性炭层,气体净化腔一侧的固定板顶部安装吸风机,吸风机的输出管末端延伸至气体净化腔内部,吸风机的输入管末端延伸至强制脱水腔内部一侧固定吸风罩制脱水腔,将底泥脱水时产生气体进行吸收,处理后排放,保护操作环境,本技术通过在强制脱水腔下方的装置本体内部设置堆肥腔,堆肥腔内部焊接过滤板,过滤板上等间距设置滤孔,且滤孔的孔径为0.4mm~1mm,推板一侧的装置本体侧壁安装门体,对底泥进行再一次滤水,进行底泥堆肥,实现底泥的资源化利用,同时便于将推肥后的底泥取出,使用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处局部放大图。图中:1、门体;2、堆肥腔;3、装置本体;4、气体净化箱;5、吸风罩;6、锥形筒;7、转轴;8、电机;9、污泥管;10、漏斗腔;11、强制脱水腔;12、吸风机;13、活性炭层;14、螺旋搅拌叶;15、阀门;16、第一排水管;17、固定架;18、液压伸缩杆;19、推板;20、过滤板;21、固定板;22、滑槽;23、密封垫;24、密封板;25、卡槽;26、凹槽;27、“L”型卡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黑臭河道底泥堆肥装置,包括装置本体3,装置本体3内部的顶端设有漏斗腔10,漏斗腔10下方的装置本体3内部设有强制脱水腔11,强制脱水腔11下方的装置本体3内部设有堆肥腔2,强制脱水腔11内部的中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黑臭河道底泥堆肥装置,包括装置本体(3),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3)内部的顶端设有漏斗腔(10),漏斗腔(10)下方的装置本体(3)内部设有强制脱水腔(11),强制脱水腔(11)下方的装置本体(3)内部设有堆肥腔(2),所述强制脱水腔(11)内部的中间位置处焊接有锥形筒(6),且锥形筒(6)的顶端与漏斗腔(10)连通,锥形筒(6)的底端与堆肥腔(2)连通,所述强制脱水腔(11)两侧的装置本体(3)侧壁焊接有固定板(21),固定板(21)的顶部固定有气体净化箱(4),气体净化箱(4)的顶部设有出气管,气体净化箱(4)的内部设有活性炭层(13),所述气体净化箱(4)一侧的固定板(21)顶部安装有吸风机(12),吸风机(12)的输出管末端延伸至气体净化箱(4)内部,吸风机(12)的输入管末端延伸至强制脱水腔(11)内部一侧固定有吸风罩(5),漏斗腔(10)上方的装置本体(3)顶部中间位置处安装有电机(8),电机(8)的输出端延伸至漏斗腔(10)内部固定连接有转轴(7),转轴(7)远离电机(8)的一端延伸至锥形筒(6)内部底端,所述锥形筒(6)内侧的转轴(7)外侧焊接有螺旋搅拌叶(14),所述堆肥腔(2)内部焊接有过滤板(20),过滤板(20)上方的装置本体(3)侧壁安装有固定架(17),固定架(17)内侧的一端安装有液压伸缩杆(18),液压伸缩杆(18)的输出端延伸至堆肥腔(2)内部固定连接有推板(19),所述堆肥腔(2)与锥形筒(6)连通位置处的(3)内部设有凹槽(26),凹槽(26)内部的一侧通过铰接轴铰接有密封板(24),密封板(24)的一侧设有卡槽(25),所述凹槽(26)一侧的(3)内部设有滑槽(22),滑槽(22)内部通过滑轨安装有与卡槽(25)相互匹配的“L”型卡板(2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黑臭河道底泥堆肥装置,包括装置本体(3),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3)内部的顶端设有漏斗腔(10),漏斗腔(10)下方的装置本体(3)内部设有强制脱水腔(11),强制脱水腔(11)下方的装置本体(3)内部设有堆肥腔(2),所述强制脱水腔(11)内部的中间位置处焊接有锥形筒(6),且锥形筒(6)的顶端与漏斗腔(10)连通,锥形筒(6)的底端与堆肥腔(2)连通,所述强制脱水腔(11)两侧的装置本体(3)侧壁焊接有固定板(21),固定板(21)的顶部固定有气体净化箱(4),气体净化箱(4)的顶部设有出气管,气体净化箱(4)的内部设有活性炭层(13),所述气体净化箱(4)一侧的固定板(21)顶部安装有吸风机(12),吸风机(12)的输出管末端延伸至气体净化箱(4)内部,吸风机(12)的输入管末端延伸至强制脱水腔(11)内部一侧固定有吸风罩(5),漏斗腔(10)上方的装置本体(3)顶部中间位置处安装有电机(8),电机(8)的输出端延伸至漏斗腔(10)内部固定连接有转轴(7),转轴(7)远离电机(8)的一端延伸至锥形筒(6)内部底端,所述锥形筒(6)内侧的转轴(7)外侧焊接有螺旋搅拌叶(14),所述堆肥腔(2)内部焊接有过滤板(20),过滤板(20)上方的装置本体(3)侧壁安装有固定架(17),固定架(17)内侧的一端安装有液压伸缩杆(18),液压伸缩杆(18)的输出端延伸至堆肥腔(2)内部固定连接有推板(19),所述堆肥腔(2)与锥形筒(6)连通位置处的(3)内部设有凹槽(26),凹槽(26)内部的一侧通过铰接轴铰接有密封板(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翔沈培发朱荣王晓庆刘传伟石金金鄢永恒林娟卓月荣李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蓝鼎环保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